秦始皇的父親是誰?司馬遷不敢說,民間胡亂說,倒是英國人說清楚了

2020-12-17 騰訊網

秦始皇曆來就是一個爭議人物,有「千古一帝」的美譽,也有「殘忍暴君」的惡名。

關於秦始皇是不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學者之間一直爭論不休,民間傳說更是眾說紛紜。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爭論呢?因為史料記載有含糊不清的地方,不得不讓人產生很多聯想。

▲秦始皇畫像

01

關於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說法主要來源於《史記 呂不韋列傳》,中間有一段關於子楚(秦始皇父親)向呂不韋索要寵姬的描述: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翻譯過來就是:呂不韋娶了邯鄲最漂亮而又善於跳舞的女子,與她同居,知道他懷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呂不韋一起飲酒,看見此女後非常喜歡,就站起來向呂不韋祝壽,請求把此女賜給他。呂不韋很生氣,但是轉念一想,已經為子楚花費了大量家產,為的是藉以釣取奇貨,於是就獻出了這個女子。此女隱瞞了自己懷孕的事,到十二個月之後,生下了兒子取名為政。子楚就立此姬為夫人。(見哈爾濱出版社2017版逯宏校譯本《史記》)

根據這個說法,趙姬懷了呂不韋的孩子,隱瞞了這個事實後嫁給子楚生下秦始皇,所以秦始皇的生父應該是呂不韋而不是子楚。

▲華陽夫人(劇照)

02

我們來看另外兩份關於子楚和呂不韋的史料是怎麼說的。

一個是《史記 秦始皇本紀》,文中是這樣記載的:

秦始皇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

關於秦始皇的出生,通篇只有這段文字的描述。子楚喜歡趙姬然後娶了她,後來生下了秦始皇,與《呂不韋傳》的說法一致,但是否是私生子隻字未提。

另外一個是《戰國策:秦五·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

文中記載了呂不韋遊說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太子等史實基本與《史記 秦始皇本紀》和《史記 呂不韋列傳》相同,然後就用一段話結束了:

子楚立,以不韋為相,號曰文信侯,食藍田十二縣。王后為華陽太后,諸侯皆致秦邑。

這份史料說到子楚封呂不韋為相就戛然而止,沒有對秦始皇的出生進行描述。

從這三份史料可以看出,對秦始皇的生父問題,《史記 呂不韋列傳》言之確鑿,《史記 秦始皇本紀》語焉不詳,《戰國策:秦五·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未曾提及。

我們到底應該相信哪一種說法呢?

▲呂不韋劇照

03

《史記 秦始皇本紀》和《戰國策:秦五·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沒有談及私生子的問題,我們就不予討論,重點來研究《史記 呂不韋列傳》的說法。

爭議的焦點主要在於「至大期時,生子政。」這句話。因為「大期」有兩種解釋:

一種解釋就是上文引用的「十二個月」。趙姬嫁給子楚就已經懷孕,然後12個月後生下秦始皇。

我們知道女人懷胎十月生子,提前和推後兩周左右屬於正常情況。但推遲兩個月恐怕就是怪胎了吧?

雖然我們都聽過哪吒,他是懷胎3年多才出生的,但這畢竟是個神話故事。

如果是趙姬沒有懷孕,嫁給子楚12個月才生下秦始皇,那子楚應該放心,呂不韋總不可能在子楚的蜜月期間去和他老婆苟合吧?

另外一種解釋是「足月」。那麼「至大期時,生子政。」就應該理解為到足月(十個月)的時候,趙姬生下了秦始皇。

如果是十個月左右,趙姬從懷孕到生子,那時間應該是從與子楚在一起時算起的。子楚再大方再傻,也不可能沒意識到或者不察覺到自己的老婆一邊和自己成婚,一邊和呂不韋偷情。那這樣的話,這個孩子就應該與呂不韋沒有什麼關係了。

所以,不管「大期」怎麼理解,秦始皇的生父是呂不韋的可能性都不大。

史記

04

看完中國人寫的中國歷史,我們再來看看外國人寫的中國歷史。比較權威的一本史料是《劍橋中國秦漢史》,裡面對「秦始皇是私生子的問題」專門進行了闡述。

《劍橋中國秦漢史》在附錄二對「《史記》中篡改增添部分」中進行考證,引用了一種比較可信的說法:「至大期時,生子政。」這句話,「是後來一個不知其名的人加在《史記》中的,目的是誹謗秦始皇,藉以說明他政治和出生的非正統性。"

畢竟,在中國歷史上,新的朝代建立以後,盡一切可能抹黑前朝統治者,或者皇帝要求當朝史官美化自己的做法並不少見。

唐太宗李世民就公然幹過這樣的事情。玄武門兵變成功登上皇位以後,責令史官把李建成描寫成」荒色嗜酒、侵奪犬馬,信讒懇、疏骨肉「的卑鄙小人,按照唐朝史書的說法,李建成就是一個人面畜生,被誅殺是咎由自取等等。

《劍橋中國秦漢史》還是比較嚴謹和客觀的。

回過頭來再看《史記 呂不韋列傳》關於子楚與趙姬相識這一段的描寫,我們也會發現有些不太符合常理。

呂不韋是個商人,而且是經商奇才,懂得如何追求利益最大化。他接近和投資當時作為人質的子楚有非常強的目的性,捨得花重金去遊說華陽公主,一步一步實現當初設計的立子楚為太子、當國王的目標,自然不會捨不得一個女人。畢竟,有錢的大老闆身邊從來缺乏的女人。

而《史記 呂不韋列傳》把他描述成憤怒異常、迫不得已而為之,對子楚的要求感到非常詫異和驚愕,這不太符合他一開始就著手設計、然後步步為營的做法。因為所有的投資和付出,他都應該瞭然於心,不至於為子楚喜歡趙姬感到驚詫轉而憤怒異常。

所以,《史記 呂不韋列傳》關於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記載,是經過篡改的可信度比較高。

綜上所述,秦始皇的生父應該是子楚而非呂不韋!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歡迎拍磚!

參考資料:1、《史記 秦始皇本紀》;

2、《史記 呂不韋列傳》;

3、《戰國策:秦五·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

4、《劍橋中國秦漢史》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是誰的兒子?呂不韋還是子楚?司馬遷都沒弄清楚
    然而,秦始皇的身世卻充滿了爭議,就連司馬遷都沒有弄清楚,在《史記》中的記載自相矛盾,一會兒說秦始皇是秦莊襄王嬴子楚的兒子,一會兒又讓人覺得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為什麼會有這樣兩種說法呢?這要從他的父親嬴子楚說起。
  • 子異和呂不韋,誰才是秦始皇真正的父親
    說起這件事情啊,其始作祟者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其作者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而司馬遷在《史記·呂不韋列傳》裡敘秦始皇的出生時說: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 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歷史到底如何?別被司馬遷騙了
    人們常罵秦始皇是暴君,說他焚書坑儒,好大喜功,驕奢淫逸,窮兵黷武,這樣負面的形象通過各種書籍和影視作品在人們心裡根深蒂固的建立了起來,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歷史真的像司馬遷所說的那樣嗎?秦始皇因為不採納儒生建議的分封制度,而被儒生非議,於是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列了一個單子,燒毀除秦以外的他國典籍,禁止民間再讀這些書,以達到同一思想的作用。而秦始皇在位期間,因為尋求長生不老藥受徐福的蠱惑,後來第二次尋求長生不老藥未果,向秦始皇索要大量錢財,秦始皇發現自己被騙查明此事,並把相關的400多名術士坑埋。坑埋術士變成了坑儒?為什麼?因為秦始皇在改革。
  • 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嬴異還是呂不韋?
    秦始皇の爹 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誰,自古至今都是一樁疑案,沒辦法,這都是司馬遷惹的禍。 眾所周知,這司馬遷撰寫了《史記》,《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
  • 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嬴異人?呂不韋?
    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這不但成為歷史上一個撲朔(shuò)迷離的公案,還是兩千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照理說,秦始皇的生父是誰,有那麼重要嗎?有,非常重要。因為秦始皇可是統一中國的千古一帝啊!統一中國的意義,那是不必言說的。假如秦始皇不是姓嬴的,那可不得了了,原來兩千多年前,並非秦國收拾了六國,而是秦國被六國搞啦!
  • 呂不韋和秦莊襄王,到底誰才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
    呂不韋的愛妾名為趙姬,深得呂不韋喜歡,本不欲送人,可是有一次,秦莊襄王去呂不韋在邯鄲的豪宅中做客,在宴飲期間,看到了能歌善舞又年輕貌美的趙姬,不禁怦然心動,於是動起想要把其納為己有的念頭,並於起身敬酒時向呂不韋道明心願,呂不韋聞言大怒
  • 司馬遷如何說
    阿房宮的宏大壯麗、富麗堂皇在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估計有很多人為阿房宮而惋惜,若不是被項羽燒掉,留存到現在的話,又是一個世界奇蹟。但是,項羽真的燒了阿房宮嗎?
  • 《大秦賦》不敢觸及的爭議,秦始皇到底是誰的兒子?其實另有暗示
    既然該劇以嬴政為主線,為何不從嬴政人生的最起始點講起呢?其實,《大秦賦》是在刻意迴避這個問題,因為秦始皇的身世,一直是史學界的爭議話題。司馬遷是說,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嬴異人的兒子。早在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時期,秦趙之間發生戰爭,秦國主動求和,趙國要求秦國派一位公子到趙國為人質。當時的太子是安國公,也就是後來的秦孝文王,安國公有20多個兒子,其中,嬴異人因生母卑微,最不受重視,因此,秦昭襄王和太子商量,派王孫嬴異人到趙國為質。名為「質子」,實際上相當於「棄子」。
  • 秦始皇期望皇位傳萬世,術士說:我知道誰會滅亡秦國
    徐福一去不返,盧生倒是安然無恙地回來了。然而,回來不是目的,關鍵是要帶來神仙的消息。盧生早有準備,神神秘秘地掏出一本叫《錄圖書》的讖書。他說這本書是神仙賜予的,能夠預測未來,其中有一句特別醒目:滅秦者,胡也。
  • 趙高:一個學霸卻最終黑化,司馬遷說他世世卑賤,如何客觀評價他
    太史公沒有為趙高立傳,可能因為司馬遷也實在痛恨這類小人,對於趙高在《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和《蒙恬列傳》等文中,可見趙高生平行事。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趙高為「宦人」,有「宦籍」,這是趙高被誤解為宦閹的重要史料。對於兩千多年前「宦人」的解釋,隨著考古發掘物的增加有了最新的解釋。
  • 傳說中的秦三世子嬰究竟是誰?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兒子還是孫子
    司馬遷曾經說,如果子嬰擁有一般人的才能,也是能夠保全秦國故土。但子嬰僅僅只做了46天的皇帝,就向劉邦投降,被項羽殺害。那歷史之中的秦三世到底是秦始皇的兒子還是孫子呢?又或者說弟弟。秦始皇子孫親戚的簡單關係分析從秦始皇父親直系血緣關係分析,嬴政不存在子嬰這個弟弟。因為當年在秦朝未統一的戰國時代,僅僅只有成蛟這一個弟弟。
  • 說一說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真正的死因
    歷史上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不過有一點是絕對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秦始皇是在東遊的路上死掉的,有人說他是被人暗殺,有人說他是染了疾病死在了半路上,各種說法眾說紛紜。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一起來探討一下。
  • 司馬遷—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氣所陶冶,又對民間生活有一定體驗
    司馬遷生卒年代,史無明文。近人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認為司馬遷生於公元前145年,一說生於公元前135年;大約卒於公元前86年,一說卒於公元前87年,又一說卒於公元前90年。據說司馬遷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司馬錯是秦惠王時伐蜀的名將,司馬昌是秦始皇的鐵官,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又做漢武帝的太史令,恢復了祖傳的史官恆業。司馬遷的少年時代,「耕牧河山之陽」。
  • 秦始皇長相如何?郭沫若說是醜男,翦伯贊認定是帥哥
    其實,司馬遷確實描述過秦始皇: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司馬遷在這裡,並非直接描述,而是通過尉繚之口,評價秦始皇殘暴不仁,性情剛烈。雖然帶有感情色彩,但這應該是最權威,也是目前來說最可信的資料。
  • 被譽為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究竟是誰的親生兒子呢?
    司馬遷生活在秦始皇之後的100多年,距離秦朝並不遠。可是,在他筆下有關秦始皇身世的說法卻出現了兩個版本。一種說法是莊襄王死的時候,王子政繼位,他就是秦始皇帝。另一種說法是嬴政是秦相國呂不韋之子。這兩個版本,前一種認為嬴政是子楚的兒子,後一種卻說是呂不韋與趙姬所生,給後人留下了層層迷霧。那麼,秦始皇的父親究竟是誰呢?
  • 盡信書不如無書之二,司馬遷《史記》中描寫秦始皇可信度有多少
    司馬遷把秦始皇的功勞一筆帶過,然後呢,找出幾個不明不白的老百姓、太監被殺的案子(被殺的人都是無名之輩,案子是真是假都不好說)記載下來,再經過司馬遷那華麗麗的文筆渲染。結果,後人看歷史的時候,立刻就會認為,秦始皇真殘暴啊。連秦始皇從未冤殺一個大臣的事實,也完全被忽視了。
  • 熱播劇《大秦賦》背後的歷史: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
    關於呂不韋是否是秦始皇的生父,不僅僅是現代歷史學家的一個爭議,早在古代就有不少人對秦始皇的身份認可感到質疑。 這也就意味著司馬遷明確記載秦始皇,就是秦莊襄王之子,也就是秦異人的兒子。
  • 為何說司馬遷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後人駁難,指責最多的是;其一, 不記三皇 ;其二,黜少昊,遺伏羲、神農 ;其三,既不從《尚書》斷自唐虞,亦不從《易》起於伏羲,卻依「儒者或不傳」的《大戴禮》始於黃帝。對於自己何以如此選擇,司馬遷在《五帝本紀》贊語其實有清楚的說明 :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
  • 「話要想著說,不要搶著說。」說得太好了,古人誠不欺我!
    「話要想著說,不要搶著說。」說得太好了,古人誠不欺我!俗話說:「少說話是教養,會說話是修養。」這世上,有種人是靠「嘴」吃飯的,他們能說會道,處處都能撿到便宜,往往是花最小的力氣得到最大的實惠。用句成語來形容,就是「事半功倍」。所以,民間有句俗語,叫「好胳膊好腿,不如一張好嘴」,如今的各路騙子,大多都是這路貨色。
  • 一神秘人說:祖龍今年死!秦始皇聽後沉默良久,說了這樣一句話
    到了秦始皇之時,收六世先輩之業,而定一統,五百多年的亂世自此而結束,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婚,自此也終於大一統了。然而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六國,怎奈初定天下之時,便制定了一套法律,要求六國百姓一同遵守,「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秦法嚴苛,六國百姓非秦國人,一時如何能夠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