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說話呢,聽見沒」孩子假裝沒聽見,說不準是這3點沒做好

2020-12-22 小鴻兒媽媽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關乎於孩子的教育,每一件小事家長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一如很多家長朋友都有過的親身經歷,明明聲音足夠大,孩子卻紋絲不動,仿佛聽不見有人叫他。

小蕾的兒子畫畫今年四歲半,正是頑皮搗蛋的年齡,動不動就愛在家上躥下跳,但是最近小蕾卻說兒子「安靜」了不少。看到小蕾臉上欲哭無淚的表情,就知道「安靜」這詞兒擺在此時是一個貶義詞。

畫畫的安靜在於每當有人叫他的時候,就假裝聽不見,完全不答應,也沒有任何動作表情,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顯得特別的「安靜」。「真不知道那孩子到底是哪裡出了毛病?」小蕾感到非常喪氣。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跟小蕾一樣相似的遭遇,好像在某個時間段裡,孩子就愛假裝「聽不見」,任憑你喊破喉嚨,他還是穩若磐石那樣。除了極少數情況是孩子真沒聽見之外,很多時候孩子是對家長的指令有了反感之心,所以故意假裝沒聽見。

1、家長發現孩子總是假裝「沒聽見」是什麼原因?

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吩咐淼淼去端水,但是淼淼卻埋頭自己擺弄玩具,對於媽媽的呼喊充耳不聞。「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媽媽氣急敗壞的走上前擰住淼淼的小耳朵,「沒聽見你說話,就沒聽見你說話!」淼淼卻委屈地哭了。

是孩子嘴硬?還是家長的處理方法不對呢?通常孩子假裝「沒聽見」不外乎都是下面幾種原因。

① 孩子正在專注某件事不願意被打擾

大多數孩子都做不到「隨叫隨到」,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他們有了自己專注的世界和感興趣的事,當他們專注於某件事的時候,家長們的隨意打擾會讓孩子感到不高興,所以故意不回答。

② 孩子用無聲表達抗議

孩子從幼兒到青少年,會歷經很多個叛逆階段,當你家的孩子開始故意裝著聽不見的時候,可能是第一次叛逆期的來臨。他們用「無聲抗議」的方式來挑戰家長的權威,同時表達自己的不滿。

③ 早期自閉症

有極個別一直不應答的孩子,是因為性格原因所致,他們內向、孤僻,很多時候塵封在了自己的世界中,不願意和人,包括與自己最親近的父母進行語言交流,這時候家長要引起重視,可能是早期自閉症的症狀。

孩子故意裝作「聽不見」,看起來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一樁,很多家長都沒擺在心上,大多數家長也只是責罵孩子兩句,就將這件小事翻篇。雖然沒有必要為一件小事而揪出孩子的錯處不放,但家長也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2、孩子到底是不想做,還是「聽不懂」?

「薇薇,吃飯了!」當媽媽叫了第三次之後,終於忍不住發火了,走上前一把撕爛了薇薇正在畫的一幅畫。「哇——」旋即也傳來了薇薇哭泣的聲音。很顯然薇薇媽媽對待女兒的態度過激了,但是媽媽也是一肚子苦水倒不出。每次都要催三請四,但是女兒還是假裝聽不見。到底是女兒不想做?還是「聽不懂」呢?其實兩種原因皆有可能。

① 為什麼不想做

叛逆期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故意要跟家長的指令背道而馳,他們不是聽不懂,而是不想做,於是用無聲的抗議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② 為什麼聽不懂

成長時期的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並不完善,他們或許是因為沒有明白大人指令的真正目的,索性就不行動。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家長最好要拿出耐心,跟孩子重複一遍指令內容,並要求孩子進行複述。

③ 孩子需要一個反應期

有的家長本身是急躁性子,這頭下達完命令,巴不得孩子馬上就能執行,但實際從孩子接受指令與消化指令,並且放下自己手頭的事情來處理指令,還是需要一個時間段的。家長一定要記得,不能這頭下達指令後,又一連串的催促,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嘮叨,會產生牴觸情緒。

當家長下達指令或者跟孩子溝通,最好是觀察下孩子的動作,確定他沒有鬧小脾氣,沒有正在專注於某件事,心平氣和的時候安排孩子做事。這樣子孩子不容易反抗,也很少採用無聲抗議來應對家長。

3、家長想讓孩子更「聽話」可以怎麼做?

要想讓孩子更聽話,家長需要做出良好的引導,例如孩子跟家長說話的時候,家長能立馬放下手中的事認真跟孩子溝通,要知道家長的榜樣力量是非常之強大的。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

① 我們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某一天當孩子叫家長的時候,家長可以用同樣不答應的方式回應孩子,用這樣的形式來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讓孩子親自體驗,呼喚別人得不到回應時候的感受。

② 將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儘量養成孩子生活的好習慣,比如定點吃飯、定點睡覺、定點起床等,這些事情其實並不需要父母催促,當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之前,家長進行參與督促。同時我們要藉助於一些輔助工具來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鬧鐘定時來叫醒孩子起床,遠比家長一遍遍的念叨更加合理。

③ 要給孩子一定時間消化

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有的孩子性急,有的孩子屬於慢熱,對於後者我們就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來完成這件事,不要動不動就發火,讓孩子承受壓力。

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野性難馴的馬兒,只要合適地加以訓練,是可以成為駿馬的。」

這句話擺在兒童教育方面也是非常恰當,只要家長掌握了適合的方法進行培養,不聽話的孩子總就會變為聽話的孩子。

孩子成長過程會遇到各種問題,假裝「聽不懂」也不能片面就理解是孩子的問題。是否家長下達指令太複雜,孩子無法消化?亦或者孩子專心做事不想被打擾?這些客觀因素都要考慮在內。

您家的孩子有過這樣故意「聽不見」的經歷嗎?作為爸媽您們又是如何對待孩子無聲的反抗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您的經驗。

我是小鴻兒媽媽,我是一名樂觀開朗、樂於分享最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經驗的寶媽。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多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假裝聽不見大人說話,這是為什麼?
    「可是你說茶杯,這個就是啊……」孩子無辜地回答。其實媽媽說了這麼多,孩子聽到的只有後面的文字,所以他接受到的訊息與大人想傳達的訊息比起來,只有一半。這表示孩子是沒有完全聽懂大人說的話,而不是故意拿錯或漫不經心。次數一多,或是孩子確實完全沒聽懂的情況下,乾脆就裝作沒聽到了,因為他確實不知道該怎麼做。
  • 孩子經常不搭理父母的喊叫,是沒聽見?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
    導讀:孩子經常不搭理父母的喊叫,是沒聽見?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經常不搭理父母的喊叫,是沒聽見?要警惕「非注意性盲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兒子溺水媽媽一旁玩手機,對兒子求救「視而不見」,媽媽:沒聽見
    知道了噩耗後小唐丈夫和婆婆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看到孫子冰冷冷的屍體,婆婆對小唐的怒氣直接衝上來,質問小唐:你為什麼只知道玩手機不救孩子?孩子向你求救你為什麼不管?,心中懊悔萬分,但是小唐完全沒有聽見兒子的呼救:媽,我真的沒聽見呼救聲,如果聽見了我一定會救孩子的。
  • 我聽見你說的,也聽見了你沒有說的
    這本《聽見:和豆子的日常對話》是作者豬樂桃和兒子豆子的日常點滴,也是豆子對媽媽的日常表白。 3、豆子的第三件禮物:烏龜殼和白寶石如果這不是自己的孩子送給自己的禮物,我想豆子媽媽應該會把那個孩子打一頓吧 4、豆子的第四件禮物:對媽媽的愛這大約是每一個父母都想要擁有的禮物,也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送出的禮物
  • 詠梅《聽見她說》:我是「三好女人」,卻被離婚,好女人沒好下場
    趙薇出品的《聽見她說·重塑》,詠梅演繹一個中年全職媽媽阿梅的遭遇,她是爸媽眼裡的好女兒,丈夫心裡的好妻子,孩子心裡的好媽媽。然而這樣一個「三好女人」,卻被離婚,為何好女人沒好下場?小時候,阿梅心裡有夢想,喜歡鳥兒,喜歡巖石,喜歡探究地質。
  • 每日一笑:爺爺上了年紀聽覺就不好了說話都要很大聲才能勉強聽見
    【每日一笑】和男朋友憧憬未來,他對我說︰「以後每個月固定存2000塊錢在你手裡!」三個月後,我們吵架,我一生氣就把錢退回去了。和好後,我問︰「錢呢?」他說:「吵架後心情不好,找一幫朋友借酒澆愁花掉了,現在重新存。」又過了三個月,我們吵架了,我一生氣又把錢退回去了。
  • 和黃曉明婚姻真實情況,楊穎這次不再隱藏,被提醒已婚卻當沒聽見
    和黃曉明到底離婚沒?楊穎節目中不再隱藏,被提醒已婚卻當沒聽見說起來,關於黃曉明和楊穎的婚姻問題,似乎大家也是糾結了很久了,自從某一個時候開始,這兩人幾乎就不在一起出現了,不管是明面上,還是私下裡,幾乎都沒有兩人同框的畫面。
  • 孩子「上小學」太費力,多數這3點沒做好,父母要提前做好準備
    ,父母的教育就已經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了,因為孩子已經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了,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後,卻發現自己的孩子很難適應小學的生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每天放學後再也看不見孩子下樓了,晚上還經常聽見隔壁傳來孩子的哭鬧聲和家長發脾氣的聲音,後來聽孩子的爺爺說,這是孩子的父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這讓很多的鄰居都開始懷疑:這是寫作業,怕不是「世界大戰」吧,怎麼感覺孩子上小學,家裡就跟翻了天一樣。
  • 女子逛商場偶遇丈夫和兒子,二人假裝沒看到寶媽,網友:害怕極了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降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他們未來生活的希望和快樂的源泉。但是很多時候,因為有了孩子,夫妻兩人都在忙孩子的事情,就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維護夫妻間的感情。尤其是寶媽生孩子氣的時候,爸爸還想說情,那麼往往孩子和老公都要挨訓,這樣會給寶爸挺大的壓力。
  • 從《聽見她說》裡,能聽見什麼?
    『皮膚狀態不好,幹,還有顆粒感,不細膩有點髒』『這唇色好髒』第一集到這裡的話,《聽見她說》是合格的,可以掩蓋掉這集在臺詞上的一些缺點。可萬萬沒想到這集的彩蛋比彈幕更加精彩。你以為只是周圍的人讓你容貌焦慮,卻不知道背後有人悄悄助長這種焦慮以此牟利。即便現在女孩子意識到容貌焦慮這件事,商家還是能借著女性對於容貌焦慮的了解和反思來掙錢。很多內容,不是不願意提,不是不知道,只是怕說了得罪金主爸爸。
  • 我聽見了你,我也被你聽見
    愛是相互的雖然很日常,但是我卻被這兩本小小的親子漫畫書打動了。豆子媽,她沒有口口聲聲地對孩子說,我有多愛你多愛你。但是她卻很坦誠地記錄著自己和兒子豆子之間的點滴故事。孩子無心卻很紮實的大實話,都在這書中寫畫出來了。
  • 你真的知道怎麼和孩子說話嗎?這4個技巧你知道幾個?
    對於孩子來說,成人「怎麼說」和「說什麼」同樣重要說話的態度決定了和孩子的溝通是否良好。父母厭惡的眼神,輕蔑的語調能很深的傷害到孩子。如果孩子從小就在「你真笨」「你永遠都學不會」「你蠢的像豬一樣」這些負面的語言環境下長大,他有可能就自暴自棄了:「反正我學不會,那我乾脆就不學了」「反正我怎麼都學不會,我就是這麼笨」!
  • 兩小夥足浴店過夜被鎖店內喊破嗓 工作人員:沒聽見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熱線》記者 田嘯天) 小袁和小郭,昨天(7月21日)在西安大慶路大足神農足浴玉祥門店消費,然後過夜休息,誰知今早卻尷尬的被鎖在店裡,遲遲離開不了。    小袁:「昨天晚上來這裡消費,消費完在這裡休息。到今早六、七點叫門,門(鎖著)一直沒人開,一個人都沒有。」
  • 坐電梯碰到領導時,低情商的假裝沒看見,高情商的反應不得不服
    話雖是這樣說,很多人也確實做到了,但是有些尷尬的場合,依舊不知道怎麼應對。比如坐電梯碰到領導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反應,打招呼又怕尷尬,不打招呼又不自在。這個時候,低情商的人會假裝沒看見,自己玩手機,而高情商的反應就令人不得不服了。
  • 為什麼我們和孩子說話他卻聽不見
    有很多的父母都在困擾同一個現象,那就是當他們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像是根本沒聽見,繼續進行自己的事情。他們很是苦惱,覺得辛苦將孩子養大,卻遭到孩子的忽視……其實有時候孩子是無意識「忽視」我們的,在孩子的身體還沒有長成的時候,尤其是七歲以前的孩子,身體的各器官都在發育階段。
  • 你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老太太立馬回到:「上個學這點事你都整不好,你還能幹啥。」小男孩立馬不說話了,低著頭悶悶的站了好一會,推著滑板車走開了。這樣的場景我不是第一次經歷,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大人們總學不會好好跟孩子說話,明明是想關心孩子,卻非得用這樣近乎語言暴力的方式去表達,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久而久之會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痛苦嗎?我們做家長的就不能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嗎?
  • 《聽見她說》重男輕女有多殘酷?一生沒談過戀愛,只有一次「性」
    最新一期《聽見她說·雲重傳》,是李少紅導演的新作,她最擅長講述散文式的故事,娓娓道來,帶著她獨有的影視風格。奚美娟老師在《雲重傳》裡扮演一位男人,一生為了家族企業而活,沒法做真實的自己,更沒有談過戀愛,唯一經歷的一次「性」,還是和一個外國人。
  • 「最煩你說這句話」:為啥孩子這麼討厭你?可能是沒做到這3點
    說起原因也很簡單,黃琳對自己兒子的控制欲很強,為了讓孩子考上重點高中,她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當孩子拒絕去上補習班時,黃琳都會說:「媽媽給你找的這些補習班費了好大的勁,你都不懂得體諒媽媽的辛苦!」黃琳兒子聽到這些話後往往默不作聲。
  • 寶寶學說話時,這4件事千萬不要做!
    去公園遛彎的時候,會發現別的小朋友很會說,但是自己的寶寶怎麼也不張口。難道是孩子發育遲緩嗎?這時候,家長該考慮下問題的根本在哪裡了。那麼,在寶寶學說話時,有4條建議,家長們千萬不能做。比如說,寶寶用手指了指水杯,我們立馬屁顛屁顛地說:「寶寶,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但如果我們一直全部包辦,寶寶一有需求就立馬滿足,長期以往,孩子根本就沒有表達的機會,也就懶得用說話來表達需求了。當寶寶用手指向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假裝沒有看見,當寶寶嘴巴裡哼哼的時候,我們可以當做沒聽見走開去別的地方。這時候,在寶寶著急的時候,就會喊住你,告訴你他的想法。
  • 地窖的位置是可以被聽見的
    如果你用盲女的話,當開局就從地上的零件判斷出監管者是小丑的時候,沒必要開局敲盲杖。因為這時候小丑八成在找零件改裝。可以聽見小丑的拉鋸聲後再敲盲杖。 當然你敲了盲杖後,有經驗的監管者也會大概在三臺電機範圍內鎖定你的坐標。看情況隱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