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關乎於孩子的教育,每一件小事家長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一如很多家長朋友都有過的親身經歷,明明聲音足夠大,孩子卻紋絲不動,仿佛聽不見有人叫他。
小蕾的兒子畫畫今年四歲半,正是頑皮搗蛋的年齡,動不動就愛在家上躥下跳,但是最近小蕾卻說兒子「安靜」了不少。看到小蕾臉上欲哭無淚的表情,就知道「安靜」這詞兒擺在此時是一個貶義詞。
畫畫的安靜在於每當有人叫他的時候,就假裝聽不見,完全不答應,也沒有任何動作表情,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顯得特別的「安靜」。「真不知道那孩子到底是哪裡出了毛病?」小蕾感到非常喪氣。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跟小蕾一樣相似的遭遇,好像在某個時間段裡,孩子就愛假裝「聽不見」,任憑你喊破喉嚨,他還是穩若磐石那樣。除了極少數情況是孩子真沒聽見之外,很多時候孩子是對家長的指令有了反感之心,所以故意假裝沒聽見。
1、家長發現孩子總是假裝「沒聽見」是什麼原因?
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吩咐淼淼去端水,但是淼淼卻埋頭自己擺弄玩具,對於媽媽的呼喊充耳不聞。「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媽媽氣急敗壞的走上前擰住淼淼的小耳朵,「沒聽見你說話,就沒聽見你說話!」淼淼卻委屈地哭了。
是孩子嘴硬?還是家長的處理方法不對呢?通常孩子假裝「沒聽見」不外乎都是下面幾種原因。
① 孩子正在專注某件事不願意被打擾
大多數孩子都做不到「隨叫隨到」,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他們有了自己專注的世界和感興趣的事,當他們專注於某件事的時候,家長們的隨意打擾會讓孩子感到不高興,所以故意不回答。
② 孩子用無聲表達抗議
孩子從幼兒到青少年,會歷經很多個叛逆階段,當你家的孩子開始故意裝著聽不見的時候,可能是第一次叛逆期的來臨。他們用「無聲抗議」的方式來挑戰家長的權威,同時表達自己的不滿。
③ 早期自閉症
有極個別一直不應答的孩子,是因為性格原因所致,他們內向、孤僻,很多時候塵封在了自己的世界中,不願意和人,包括與自己最親近的父母進行語言交流,這時候家長要引起重視,可能是早期自閉症的症狀。
孩子故意裝作「聽不見」,看起來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一樁,很多家長都沒擺在心上,大多數家長也只是責罵孩子兩句,就將這件小事翻篇。雖然沒有必要為一件小事而揪出孩子的錯處不放,但家長也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2、孩子到底是不想做,還是「聽不懂」?
「薇薇,吃飯了!」當媽媽叫了第三次之後,終於忍不住發火了,走上前一把撕爛了薇薇正在畫的一幅畫。「哇——」旋即也傳來了薇薇哭泣的聲音。很顯然薇薇媽媽對待女兒的態度過激了,但是媽媽也是一肚子苦水倒不出。每次都要催三請四,但是女兒還是假裝聽不見。到底是女兒不想做?還是「聽不懂」呢?其實兩種原因皆有可能。
① 為什麼不想做
叛逆期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故意要跟家長的指令背道而馳,他們不是聽不懂,而是不想做,於是用無聲的抗議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② 為什麼聽不懂
成長時期的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並不完善,他們或許是因為沒有明白大人指令的真正目的,索性就不行動。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家長最好要拿出耐心,跟孩子重複一遍指令內容,並要求孩子進行複述。
③ 孩子需要一個反應期
有的家長本身是急躁性子,這頭下達完命令,巴不得孩子馬上就能執行,但實際從孩子接受指令與消化指令,並且放下自己手頭的事情來處理指令,還是需要一個時間段的。家長一定要記得,不能這頭下達指令後,又一連串的催促,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嘮叨,會產生牴觸情緒。
當家長下達指令或者跟孩子溝通,最好是觀察下孩子的動作,確定他沒有鬧小脾氣,沒有正在專注於某件事,心平氣和的時候安排孩子做事。這樣子孩子不容易反抗,也很少採用無聲抗議來應對家長。
3、家長想讓孩子更「聽話」可以怎麼做?
要想讓孩子更聽話,家長需要做出良好的引導,例如孩子跟家長說話的時候,家長能立馬放下手中的事認真跟孩子溝通,要知道家長的榜樣力量是非常之強大的。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
① 我們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某一天當孩子叫家長的時候,家長可以用同樣不答應的方式回應孩子,用這樣的形式來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讓孩子親自體驗,呼喚別人得不到回應時候的感受。
② 將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儘量養成孩子生活的好習慣,比如定點吃飯、定點睡覺、定點起床等,這些事情其實並不需要父母催促,當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之前,家長進行參與督促。同時我們要藉助於一些輔助工具來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鬧鐘定時來叫醒孩子起床,遠比家長一遍遍的念叨更加合理。
③ 要給孩子一定時間消化
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有的孩子性急,有的孩子屬於慢熱,對於後者我們就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來完成這件事,不要動不動就發火,讓孩子承受壓力。
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野性難馴的馬兒,只要合適地加以訓練,是可以成為駿馬的。」
這句話擺在兒童教育方面也是非常恰當,只要家長掌握了適合的方法進行培養,不聽話的孩子總就會變為聽話的孩子。
孩子成長過程會遇到各種問題,假裝「聽不懂」也不能片面就理解是孩子的問題。是否家長下達指令太複雜,孩子無法消化?亦或者孩子專心做事不想被打擾?這些客觀因素都要考慮在內。
您家的孩子有過這樣故意「聽不見」的經歷嗎?作為爸媽您們又是如何對待孩子無聲的反抗呢?歡迎下方留言分享您的經驗。
我是小鴻兒媽媽,我是一名樂觀開朗、樂於分享最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經驗的寶媽。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多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