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佔小便宜是一種「智慧」的表現,你多佔一分便宜,就多賺到了一分。
這種想法,其實非常危險。
朋友說,最近一個不太常聯繫的遠房表姐,因為要帶公公來北京看病,就聯繫上了她。
朋友邀請表姐一家到自己家裡做客,表姐有一個女兒,恰好比朋友家的女兒大2歲。
年齡相仿的孩子,本該是可以玩到一起的,但是這場「重逢」最後卻不歡而散。
表姐的女兒從一進門開始,就盯上了朋友放在茶几上用來待客的零食水果。大人還沒有落座,她就走過去,肆無忌憚地抓起一大把奶糖,揣進了的衣服口袋裡,又在其他食物裡挑挑揀揀,不斷往身上的口袋、背包裡填裝。
表姐見狀,非但沒有制止孩子的行為,反而說:你看你喜歡吃啥,多拿點。
朋友表示,當時自己都驚到說不出話來了,仿佛自己才是來這個家做客的人。
之後的事,更令朋友難堪:表姐的孩子看中了她女兒的毛絨玩具猴子,不讓女兒玩,還要把毛絨猴子帶走。
表姐卻說:你看我這孩子,小地方來的啥也沒見過,快謝謝你姨!
這言下之意,就是默認朋友一定會把玩具給她們,提前道謝了。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朋友沒有讓步,說這個玩具是女兒下周要帶去幼兒園的,一把將毛絨猴子拿了過來,還給了哭泣的女兒。
據說表姐當時的表情很乾、很尬、很尷尬。
事後,朋友苦笑說,還不是因為看在父母和老家人的親戚關係才接待她們的,這個表姐從小就喜歡佔別人便宜,還蹭了好幾年她家的糧票。沒想到,現在把下一代培養的更愛佔便宜。
很多人不明白,如果你只想著佔別人便宜,即便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也會遠離你,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失去了別人的信任,等於喪失了許多人生的機會,甚至當你今後遭遇困境的時候,都未必會有人來幫助你。
這樣賺來的便宜,真的是賺到了嗎?
中國人比較相信「因果報應」之說,看似玄乎其玄,其實充滿了哲理。
前些日子,上海有一位年輕的女白領,在「盒馬鮮生」門店購物完準備出去時,被店員和警察攔住了。
原來,這個女白領已經陸陸續續在這家店偷了70多件東西。
不過,她是怎麼在超市這種眾目睽睽之下進行多次的偷盜的呢?
超市的監控全都記錄了下來:
這位女士在每次自助結帳的時候,都會先隨便拿一件商品掃碼。
等屏幕上出現了待支付項和金額後,她就會裝作不經意的迅速觀察一下四周。
沒人注意?好,然後就拿起下一個商品,假裝在機器上掃一下。
事實上,她沒有把剩下的商品二維碼對準機器,只是做個樣子。
然後最後只結帳第一件商品的價格,然後把所有東西裝進袋子裡,大搖大擺出去。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保證了掃碼、結帳的環節是完整的,不會引起店員或其他顧客的注意。不得不說,這麼縝密的心思用在哪裡不好?非要用在邪門歪道上。
經過警方的調查,結果讓人哭笑不得:這位女士就職於上海一家數一數二的大公司,每個月收入上萬,家裡的條件也是中產,可以說得上體面的生活。
如果不是迫於生計,她為什麼要去超市偷那些雜七雜八的食物呢?
這位女白領的理由是:第一次得手後,覺得佔了大便宜,少花了幾十塊錢。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想到每次得手能省幾十塊甚至幾百塊,感覺很滿足,所以膽子也越來越大。
出於佔便宜心理偷了70多件商品,總價也不過1000多塊錢,卻已經構成了盜竊罪,也在人生留下了汙點。
人窮,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心窮,你以為你佔到了大便宜,但命運會用最殘酷的方式加倍討要回來。
作家柯林斯託姆曾說過:雖然尊嚴不是一種美德,卻是許多美德之母。
一個人需要先學會自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知乎上看到過一個網友自述上大學時的經歷,同宿舍的室友總是在吃飯時「忘帶飯卡」,幾乎沒有自己花過錢。
漸漸的,同學們都不願意和她一起吃飯,甚至上課都不願意和她坐在一起,生怕她又冒出什麼歪點子。
網友因為她總是蹭飯、借錢不還的事而生氣。室友卻比她更生氣:「你比我有錢,我吃你幾頓飯怎麼了?」
從此,這個女生被所有人都孤立了,沒辦法,她只能自己刷卡去吃飯。但即便這樣也沒有人願意再和她做朋友。
想起曾國藩曾經在家書中寫道人際交往中的「九不交」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好佔便宜者,不交。
喜歡佔小便宜的人,通常小時候缺乏規則感的樹立和培養,這也意味著他們對自身的道德要求會比一般人偏低,凡事自私自利,不考慮他人,人緣可想而知,絕不會好。
很多人愛把佔便宜和是否貧窮聯繫來。其實,這和有沒有錢無關,也和學歷多高學問多少無關。根本在於父母是否教會孩子做人。
去年,一個小夥子帶著他的女友坐高鐵,結果在寧波車站被警察攔了下來。
原來,這個小夥子還是醫學博士學歷,在上海一個大公司當工程師,年薪幾十萬。沒想到,卻常年偽造購票簡訊,買短程的票,坐長程的,半年中總共逃票40多次,已經構成了犯罪。
最後,這個博士被拘留了10天,她的女友屬於幫兇,拘留了5天,並且雙雙被納入鐵路部門的失信名單,以後出行都成了問題,還不知道有沒有被公司開除。
看吧,二十幾年的書都讀到水溝裡了吧……
有一個朋友是在北京某大公司裡做HR的,前段時間錄用了一個實習生做財務工作。
這個實習生是211名校的,成績單很「美麗」,在校期間也獲過各種獎項,是難得的人才。朋友和財務部門的領導都很看重這個小夥子,考慮實習期結束後要正式和這個孩子籤合同。
結果,不到一星期,財務部門的老大就找到朋友,說不打算繼續用這個人了。
朋友當時很驚訝,同期來的新人中明顯這個男生是最優秀的,為什麼部門領導反而不打算要他了呢?
原來,那段時間行政部門總發現,預備在公司茶水間的茶歇食物很快就沒了。
後來有人看見這個小夥子在公司的茶水間「揩油」,把公司用於茶歇的餅乾、蛋糕、茶包和咖啡都裝進了自己包裡。
領導跟朋友說,我們是做財務工作的,這種人能要嗎?連公共的茶歇食物都要貪,若是公司的錢從他手上過,還能放心嗎?
後來,這個實習生就被辭退了。
那個小夥子不知道,如果他能被順利錄用為正式員工的話,每個月光底薪就有8000多元,1、2年後就可以月入上萬。
但為了那點小便宜,他把唾手可得的機會丟掉了,這樣的貪小而吃大虧,值得嗎?
有些人或許生下來就比別人更聰慧一些,所以他們也常常能發現規則下的漏洞,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像這個博士一樣把好腦筋用在歪地方上。
沒有是非觀的孩子,成績再優秀,也會被這塊「貪圖小便宜」的絆腳石阻礙通往成功的道路。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我們能給孩子提供怎樣的生活條件、能給孩子報多少個班,而是要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教會ta做人的道理。
俗話總說,人窮,志不短。
無論一個人的起點多高,處境如何,本心和志氣是不能丟掉的。
之所以有那麼多人貪圖小便宜而吃大虧,一方面是品德教育上的缺失,另一方面是他們往往愛用東西的價值來衡量是非對錯,而不是從行為本身的對錯來進行判斷。
有格局的父母,寧願讓孩子吃點虧,也不願意讓孩子去佔別人的便宜。
因為他們知道,貪婪是一切作惡的開端,現在的一次次縱容,將來都會成為孩子摔倒的一道道坎。
那麼,如何避免孩子沾染貪小便宜的習慣呢?
1、父母是最有力的榜樣
我們看到的那些因貪小而犯錯甚至犯罪的人,他們被抓到時,甚至不認為自己哪裡有錯,這顯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品格與道德的塑造,是家庭能給予孩子最寶貴的禮物。作為成年人,我們自己先要做好,不佔別人便宜,不拿不義之財。
2、培養孩子「所有權」意識
有些孩子經常搶別人的玩具、零食,非常招人討厭。本質上來說,這樣的孩子缺少規則感,更準確說是缺少「所有權」的意識。
如果平時家長比較溺愛孩子,家裡什麼都讓著孩子,孩子會認為整個世界都是繞著ta轉,ta想要什麼就可以拿什麼。這是不對的。
要告訴孩子,每個人的個人物品都是有所有權的,不經別人的同意,不可以擅自使用或拿走別人的東西。
比如,媽媽們經常頭痛孩子偷玩自己的口紅或化妝品,這就是個很好的機會,可以給孩子講清楚,你想用媽媽的東西,需要先跟媽媽講,媽媽同意了你才能動。
3、注意交友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一個人身邊有喜歡佔小便宜的人,那麼這個人久而久之也會被同化,無論這個人是父母、親戚、還是同齡的朋友。
我們鼓勵孩子自主交友,但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們有監護的責任和義務。如果發現孩子最近有一些不良習慣或反常表現,一定要及時溝通了解。
如果孩子交友不慎,父母可以及時給予引導,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樣的朋友值得深交,我們只需要教會孩子思考,至於如何做,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