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學、考試焦慮、人際關係差…怎麼辦?|家庭治療下的「兒童青少年」(專題20講)

2021-03-01 糖心理
「如果你接了青少年個案,但是沒有幫助到ta,那麼這個孩子你會惦記一輩子的,你會很想知道ta後來過得好不好。」

很多父母帶孩子來到諮詢室,是因為學校老師、醫院醫生的要求和建議。

我們問了在中小學當老師的朋友們:學生的哪些問題讓老師最為擔憂和焦慮?

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拒學厭學情緒障礙(抑鬱、焦慮人際關係問題考試焦慮網絡成癮等;還有比較特殊的進食障礙,多見於青春期少女,特別是厭食症對身體損害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孩子發出那麼大的動靜,ta也很累啊。只不過是當ta小小聲的時候,一直不能被聽見,才最終需要走到用症狀來發聲這一步。」

作為老師,更希望的是在孩子小小聲的時候,就能聽到ta、幫助ta。

這些「走投無路」帶孩子來到諮詢室的家長們,通常只給治療師3~4次機會,如果看不到任何改變他們就再也不來了。

而孩子會認為治療師和父母是一夥的,隨便敷衍你,甚至說謊。你很可能連建立起諮訪關係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要幫助到這個孩子。

這時,家庭治療的優勢就顯得尤為突出:

不太依賴建立關係,可以直接著手幹預;

直接觀察到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從中你就可以獲得非常多的信息,找到治療突破口;

不存在誰去窺探誰的秘密的情況,每個家庭成員都平等地參與和知道治療室發生的一切;

有心理教育的作用,可以直接引導行為方式的改變,這是很多家長需要和想要的。

《兒童青少年家庭理論與實踐》這門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如果你正苦惱於孩子學業、情緒、社交、行為方面等問題,這門課可以為你打開全新的視角,結合自己家庭的現實情況來理解孩子問題背後的意義,聽懂孩子症狀的訴求,反思並找到解決方法。

🌟作為老師,

你承擔著「集體養育者」的角色,需要不帶偏見地、對孩子抱有同情心和好奇心,也需要面對孩子背後的家庭;當你學會了從家庭治療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你就有能力在孩子出現小問題的時候及時幹預,從而預防大問題的出現。

🌟作為心理諮詢師/社工,

如果你有家庭治療的基礎,這門課聚焦於青少年普遍問題,你可以深入地、有針對性地學習與青少年家庭工作,掌握在臨床工作中的明確路線;

如果你沒有家庭治療的背景,你能快速掌握家庭治療基本理論,學會從家庭治療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提升你的諮詢能力,也可以為深入學習家庭治療奠定基礎。

與個體治療不同,家庭治療是多方會談,談話內容和方向不僅是諮訪雙方,也是家庭多成員和治療師之間多方視角的參與,治療師的思考和語言也不同於個體訪談,如果說動力性治療是跟著感覺走,那麼家庭治療恰恰是順著理論走。多方會談中,治療師如何能夠開展談話,讓家庭成員都能夠有興趣,願意參與討論,最終達成不同程度的和解,取決於治療師對家庭治療理論熟悉程度,也取決於把理論變成臨床對話的能力。本課程一共十個主題,通過五個類別的臨床家庭治療案例:

拒學+拒治療

進食障礙

情緒障礙

考試焦慮

青少年人際關係障礙

導師將講解如何把理論變成家庭治療臨床探討,讓你獲得不一樣的思考,對家庭治療地圖瞭然於胸,在臨床工作中有一條明確的路線,掌握不一樣的治療語言。
如果說動力性治療的哲學觀是一種決定論,那麼家庭治療理論是基於後現代哲學,我們將用兩節課的時間,由兩個雙拒青少年(拒學+拒治療)的家庭治療過程,來講解家庭治療中的整體思路,如何概念化家庭提出的問題,重點講解後現代哲學中最著名的兩個理論:第3-4講:如何把系統觀和認識論變成家庭治療中的提問

家庭對於他們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家庭治療就是要發掘每個成員對同一問題不同的歸因和邏輯序列。我們將用三個主題,由兩個身心症疾病(進食障礙)的家庭治療,展示治療師的臨床工作步驟:

第7-8講:如何挑戰家庭成員既有的歸因方式

第9-10講:如何幫助家庭把症狀和家庭關係聯繫起來

第11-12講:如何讓家庭第一次獲得不同視角,從無明到有明

家庭治療是多人對話,是一場半公開的會談,對話情境中永遠有預期觀眾在場,他者在現場,需要開啟新的詮釋學方向。那麼,家庭治療的難點在於:如何跟一個人講話,同時兼顧他者?我們將用兩節課的時間,由兩個青少年情緒障礙的家庭治療,展示治療師的工作步驟:第15-16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如何跟一個人講話,卻是說給在場的其他人聽心理問題的發生,常常被解釋為與家庭曾經經歷的某個歷史「事故」有關,也與家庭對歷史經驗的解讀密切相關。定性一個家庭的歷史事件是「事故」還是「故事」,這是家庭成員根據當下的生活狀態而決定的,因為,「故事」是有生命力的,是與現實生活密切關聯的活生生的「歷史」,時刻隨著歷史的變化而變化出新的意義,所以,後現代哲學觀更注重「事故」何以成為「故事」,家庭治療師幫助家庭整合歷史經驗與當下經驗之間的聯繫,重建新的經驗。我們將由兩個考試焦慮的兒童青少年,以及兩個人際關係障礙青少年的家庭治療,展示治療師的工作過程:第17-18講:如何挑戰家庭的固有思維模式,系統式尋找差異第19-20講:如何堅持關係取向的對話內容和方向,引導家庭開始新的故事

葛 毅

葛毅老師精通精神分析+家庭治療,常年在心理治療一線工作,積累大量案例和豐富實踐經驗。她師從國際家庭治療大師李維榕,2015年至今每月接受李維榕老師案例督導,是你入門家庭治療最好的領路人之一。1.2020年11月30日起,每周一、四晚18:00前更新。2.課程為視頻錄播形式,每講課程約為45分鐘,共計20講,配有中文字幕
3.學員可在課程結束後6個月內,收看課程全程回放視頻。4.課程結束後,可申請葛毅老師籤名的電子版培訓證書。

【課程價格】

7月29日(周三)下午15點

群內48小時早鳥價開售


↓↓↓↓↓↓↓↓↓↓↓↓↓↓↓

唯一的報名入口

私信你的任一糖心理客服、顧問

(微信好友列表,搜索「糖心理」)

新用戶請添加下方客服!!

老用戶不要重複添加客服,否則會造成處理緩慢

【友情提醒】

1.本課程報名費用,一經繳納,將不再接受任何原因退費,但可以在開課前辦理轉讓;

2.所有課程的轉讓,一定要先聯繫客服。確認後,雙方結清費用,並通知客服為接收方辦理補報名手續;

3.如果課程的轉讓方是會員,接收方是非會員。接收課程方,需要按此課程的最低會員與非會員差價,補給客服;

4.為了防止倒賣,課程不得以任何原因加價轉讓。客服有權拒絕為加價課辦理轉讓手續;

5.課程為實名制報名,報名後只能由本人上課,且中途不得換人。

相關焦點

  • 【視頻20講】家庭治療下的「兒童青少年」 | 拒學、考試焦慮、人際關係差…怎麼辦?
    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拒學厭學、情緒障礙(抑鬱、焦慮)、人際關係問題、考試焦慮、網絡成癮等;還有比較特殊的進食障礙,多見於青春期少女,特別是厭食症對身體損害非常大《兒童青少年家庭理論與實踐》這門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如果你正苦惱於孩子學業、情緒、社交、行為方面等問題,這門課可以為你打開全新的視角,結合自己家庭的現實情況來理解孩子問題背後的意義,聽懂孩子症狀的訴求,反思並找到解決方法。
  • 兒童青少年有哪些突出的心理問題,該怎麼辦?
    其中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父母離異,被父母嚴厲懲罰、過度幹涉和保護的孩子容易抑鬱,而多給予孩子理解和關愛,則能減少其症狀或患病率。另外,家庭貧寒的青少年患抑鬱的概率更高,人際關係差的兒童青少年易患抑鬱,而重大的生活事件,比如被退學等,也易使孩子抑鬱。
  • (內含福利)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需要訴諸家庭治療
    有傳言說是學生自殺事件引起的,這事姑且不論真假,但是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確實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不斷刺痛我們緊繃的神經。《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中國兒童自殺數量居世界第一,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也就是說平均每十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8個自殺未遂。當我們以為孩子在快樂成長的時候,其實他們的內心可能已經陰雲密布了。
  • 拒學症
    拒學症以前曾經稱為懼學症,但後來發現學童很多並非恐懼學校本身,後來才統稱這些拒學上學,上學中途返家或不知去向的學童為拒學症。拒學症本身並非一項診斷,它是反應學童、家庭及學校之間問題的一種表現,但是它確是一項大問題,因為目前的社會相當重視求學的價值,甚至將它列為強制執行的項目。
  • 國家級繼教項目「兒童青少年焦慮障礙臨床診療能力提高培訓班」暨 東方心理論壇--「IPT在青少年和家庭中的應用」
    焦慮障礙的兒童青少年患者表現為持續性地或在特定場合感到緊張、難以放鬆,如擔憂事情的不良後果、害怕在社交場合中發言、或在人多嘈雜或密閉的地方感到透不過氣來、或害怕去學校、或特別害怕生病或出意外等;TA可能輾轉於綜合醫院的兒科或內科,因腹痛、頭痛、消化不良、心慌、胸悶、頭昏、暈厥、或手抖等反覆就診,但反覆檢查,卻難以找到軀體不適的確切病因;
  • 從學生拒學到繭居族
    以前,如果有孩子沒去上學,通常是指他們跑到外面遊蕩,可能會學壞而出現偏差行為,最後甚至變成幫派少年。現在卻不同了。許多孩子想上學卻上不了學,他們也許是因為恐懼人際關係的困難、說不出的內在挫折、或是各種莫名的焦慮,而產生對上學的矛盾情緒。這些沒上學的現象,國際學界普遍稱之為拒學行為(school refusal behavior)。
  • 兒童心理健康:預防網癮比治療更重要 社交障礙與家庭因素有關
    北京醫童康心理診所主任醫師王錦霞告訴記者,有調查顯示,目前青少年兒童網民的「觸網年齡」普遍提前。超過一半的青少年觸網年齡在6至10歲,接近半數的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都可以控制在兩小時以內,而接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達到2至4小時。隨著移動數據網絡的普及,青少年帶著手持行動裝置,更容易接觸網絡,而且上網地點主要集中在家庭。
  •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現狀
    國家教委於1989年在全國範圍內對12.6萬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抽查,其結果顯示,大學生患有心理疾病者竟佔20.3%。主要表現為意志品質弱、適應力差、缺乏自信、人際關係失調、自我中心嚴重、心理脆弱等等。據最新公布的統計顯示,30%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
  • 兒童情緒障礙的表現和治療
    ,手腕上多道劃傷痕已經成了他們的標配,如何關注青少年心身健康,已經成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心理工作者開始走向校園,走向課堂。兒童焦慮障礙是一組以過分焦慮、擔心、害怕為主要體驗的心理障礙,常可見分離性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特定恐怖症、社交恐怖症、驚恐障礙,甚至選擇性緘默症、適應性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強迫症也包括在內 ,是兒童期最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患病率為10~20% ,兒童期焦慮障礙不僅有持續的趨勢,而且有逐漸惡化的傾向。
  • 家庭治療的視角:解讀孩子的偏差行為
    家庭治療認為疾病或者症狀是家庭系統的產物,以家庭動力系統為出發點,關注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把家庭看作一個單位或系統,治療是為了理解和改變家庭內部關係。家庭治療的假設:問題的形成:問題或症狀的形成和維持緣於家庭成員間的不良交往模式。問題的解決:擾動家庭的不良交往模式會達到治療問題呈現者的症狀。
  • 專業測評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只有那些總是被老師「投訴」,或是孩子被明確診斷為諸如多動症、自閉症、抑鬱症等的家長,且只是部分家長才會真正重視這個問題,並著手去解決。而許多家長即使孩子被明確診斷,仍然不願意面對病情,導致孩子不能得到及時、規範治療。
  • 如何減輕兒童青少年學校恐懼症?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王重建 張婉欣學校恐懼症,是近年來在兒童青少年中發生較多的一種心理障礙
  • 青少年網遊成癮之解 「家庭治療」最為關鍵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公布的《中國遊戲綠色度測評統計年報(2012)》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其測評的423款網路遊戲中,不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遊戲達332款之多,佔總比的78.5%,適合6歲兒童使用的僅佔2%。為什麼那麼多的孩子在網路遊戲的虛擬世界中不能自拔?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之憂何時能破?
  • 預約試聽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師
    目前,全國17歲以下未成年人約3.4億,保守估計,約有3000萬兒童青少年受到情緒與行為障礙困擾,差不多每10個孩子中,就有1個可能發生心理問題,突出表現為學習適應、人際關係和情緒穩定性等方面的問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心理需求,家長對於孩子心理狀態的正確認知,是科學恰當地引導孩子良好發展的關鍵。
  • 關注兒童或青少年的焦慮情緒
    許多兒童都經歷過害怕、擔心或焦慮的情緒,這似乎成為成長中的一部分。有人認為兒童的焦慮是一種輕度的暫時性紊亂,會隨著正常的生活過程慢慢消失。 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很多經歷過焦慮的兒童在青少年時期和成年後會繼續同樣的問題。
  • 300小時理論+實操技能: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系統培訓|全網首發
    「最近一段時間,我每天上課都聽不進去,自習時也看不進去書,複習時很難集中精力,一想到考試,就特別害怕。」從小學到初中,曉彤的學習一向很優秀,同學和老師都認為她有學習天賦,她也一直都是家長口中 「別人家的孩子」。「但現在,當我在休息時間看書時,同學就會說,『你好認真喲』,我真的很討厭聽到這樣的話。
  • 家庭治療:對青少年成長影響最大的人際系統是家庭
    (家庭治療的發展背景,見文末的延伸閱讀)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家庭治療已經成為一種被驗證的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情緒行為問題,家庭治療是最具效果的。家庭治療的基本理論假設是:人類的問題本質上是人際關係問題,因此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是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行幹預。
  • 假期特輯 | 拒學問題的成因
    很多家庭存在教育缺失的現象。「缺」是指作為家長本位的缺席,如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家庭、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甚至父母一方或雙方忙於工作疏於教育的「隱形」缺席的家庭。「失」是指家庭教育的觀念或方式方法失當。家庭結構不完整容易造成生活環境的不穩定以及教育功能的欠缺,再加上青少年多半沒有嚴格的自控自律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學習的有效管理及心理的健康成長方面就會遇到很多問題。
  • 考試焦慮應對攻略:3招搞定孩子們的考試焦慮
    我們的緊張是擔心,孩子們感受到的,是考試焦慮。在心理學上,考試焦慮是指:「是在一定的應試情境激發下,受個體評價能力、人格特徵及其身心因素所制約的,以擔憂為基本特徵,以防禦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的情緒反應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根據心理學研究,孩子們產生考試焦慮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1.
  • 孩子厭學拒學?
    孩子厭學拒學?找準原因才能事半功倍!通過對大量兒童厭學的調查,我們總結出以下八個厭學的主要原因:1.家長過度幹涉由於日常生活中受到家長的過度幹涉,孩子逐漸形成了沒有家長的指示,就沒有自己想做一件事的不良習慣。也就是說,在此類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認為,只有按照父母的指示辦事,就不會受到父母和周邊其他人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