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兒童或青少年的焦慮情緒

2020-09-04 心理師紫陌

許多兒童都經歷過害怕、擔心或焦慮的情緒,這似乎成為成長中的一部分。有人認為兒童的焦慮是一種輕度的暫時性紊亂,會隨著正常的生活過程慢慢消失。

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很多經歷過焦慮的兒童在青少年時期和成年後會繼續同樣的問題

焦慮的孩子

焦慮是一種以強烈的消極情緒和緊張的軀體症狀為特徵的情緒狀態,在這種情緒下個體會體驗到對於未來的危險或不幸的不安

在此,我們看到焦慮的兩個關鍵特徵是:強烈的消極情緒和害怕的成分

你有過焦慮的經歷嗎?是否焦慮對人全無益處呢?

你焦慮嗎?

事實上,某些焦慮在特定年齡和特定情境下是應該出現並且是正常的。例如:一歲的嬰兒在和母親分離時,會感到煩躁並出現焦慮情緒。另外,大部分的幼兒都有短期對於特定事物的害怕而產生焦慮現象,比如:怕黑,害怕一個人在家等。

當我們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時,也可能會有焦慮情緒。例如:參加面試、比賽、談判重要業務等,而適當的焦慮會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思考和行動。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焦慮是一種適應性情緒,可以有助於我們在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做好必要準備

儘管有些焦慮是良性的,但是,過度的焦慮情緒卻是無益有害的

孩子要開學,全家都焦慮

根據相關心理學報導分析:過度的焦慮症狀會導致人的身體系統認知系統行為系統出現失衡

一、 身體系統

當一個人感知或預期到危險,大腦會向交感神經系統傳遞信息,然後就會產生應激反應。

因焦慮引起的常見軀體反應有心率加快、出汗、臉紅、噁心、疲勞、胃部不適、肌肉緊張、心悸、失眠、暈眩等症狀。

二、 認知系統

當一個人過度焦慮時,注意力就無法正常集中,並且會出現想像性恐懼情緒,而導致認知偏差。

常見的認知偏差有自我否定或批評貶低;想到某事或某物就出現害怕或受傷的感覺;注意力易渙散,思想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常有無法勝任或不恰當的負性思維模式等。

三、 行為系統

伴隨著應激反應的強大驅力,人的行為也會出現攻擊性,或逃離威脅情境的躲避行為。

因焦慮產生的常見行為有發脾氣、罵人、哭泣、尖叫、摔東西、坐立不安、口吃或聲音發抖、咬指甲、跺腳、抓狂或迴避行為等。

可見,過度的焦慮對人的身體系統、認知系統和行為系統都產生負面影響

尤其是兒童或青少年正處於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他們的焦慮情緒是家長們應當關注和重視的。

當孩子出現焦慮情緒或明顯症狀時,作為家長,應當給予他們適時的陪伴、安慰和引導,必要時也需要尋找正規機構或醫院給予輔導和治療。

相關焦點

  • 請密切關注這組人群:青少年+高智商+孤僻+情緒焦慮
    這項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費城兒童醫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生命腦研究所的醫學博士、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家、研究科學家Ran Barzilay在接受《Medscape Medical News》採訪時表示:「有過自殺念頭的孩子,如人們所料,會有更多的精神病理學表現。」
  • 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增加 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
    抑鬱核心症狀自測表 製圖 高翔  川大華西醫院在成都中小學抽樣調查,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女多於男  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心理健康近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接診了不少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其中最小的年僅8歲,大大顛覆了常人的認知。醫學專家提醒:抑鬱症不分年齡,如果超過兩周處於抑鬱狀態,可考慮為抑鬱症。
  • 我國3000萬兒童青少年受情緒障礙行為問題困擾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專電(記者楊步月)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舉辦的精神衛生健康講座中獲悉,目前,在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專家們呼籲,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關注兒童青少年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 青少年,你焦慮了嗎?
    >青少年成績不理想時會出現較大心理落差,並且父母對其他孩子的誇讚會使青少年盲目地自我否定,產生焦慮情緒,出現拔頭髮、自傷、過度運動、鼻炎、腹痛、腹瀉、身體疼痛、胸悶等症狀表現。專家提示:充足的睡眠可幫助孩子減輕焦慮情緒。
  • 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鍾意娟:關注兒童青少年內心「隱秘的角落」
    健康不僅是身體健康,健康的生活習慣需要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視。兒童時期是養成各種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也要從娃娃抓起。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兒童青少年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劇增,相關精神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凸顯。本期我們專門邀請到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心理科主任鍾意娟,聊一聊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這個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 兒童情緒障礙的表現和治療
    ,手腕上多道劃傷痕已經成了他們的標配,如何關注青少年心身健康,已經成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心理工作者開始走向校園,走向課堂。兒童焦慮障礙是一組以過分焦慮、擔心、害怕為主要體驗的心理障礙,常可見分離性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特定恐怖症、社交恐怖症、驚恐障礙,甚至選擇性緘默症、適應性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強迫症也包括在內 ,是兒童期最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患病率為10~20% ,兒童期焦慮障礙不僅有持續的趨勢,而且有逐漸惡化的傾向。
  • 家有青少年(3):青春期情緒特點和情緒健康
    呈現出以下的特點: 情緒起伏大,給人陰晴不定的感覺。青少年自身也會感覺到,情緒常突然其來,瞬間就有種焦躁、焦慮、憤怒、傷心或開心的感受,往往沒有什麼徵兆或特別的原因。情緒體驗強烈。青春期時,情緒體驗的強烈程度會大幅度的上升。
  • 中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率顯著提高:孩子成長中的焦慮情緒,一定要重視
    與此同時,5歲-11歲之間的美國兒童自殺數量增加了1倍。在2007年-2015年之間,美國兒科急診室接待的自殺案例,從58萬例增加到了110萬例,其中超過40%都是年齡小於11歲的兒童。近年來,中國的抑鬱症群體也出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有研究表明,中國10-24歲的青少年、青年抑鬱症患病率在2005年-2015年間顯著增加,接近全球1.3%的患病率。
  • 「中科館大講堂」兒童口腔疾病防治、青少年近視防控、和情緒做朋友
    時間:6月9日(周日)10:00-11:30地點:中國科技館一層報告廳題目:兒童口腔疾病防治、青少年近視防控、和情緒做朋友嘉賓:劉帥(北京大學醫學博士、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第二門診部醫生)封康(北京大學醫學博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中心醫生
  •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情緒焦慮
    這是適當和適應性焦慮的基礎。但是,當這種「危險」反應發生得足以嚴重幹擾兒童或青少年的社交,學術或娛樂功能時,我們稱其為 「精神病」。 仍然有一些例子,其中焦慮症沒有被列為官方疾病,但可能會破壞日常生活。讓我們看一下所謂的「情境焦慮」。什麼是情境焦慮?
  • 心理學專家做客「名醫直播室」呼籲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金鳳奎就兒童青少年成長中的3次叛逆期、雙向情感障礙防治等問題進行把脈。他呼籲,家長、教師需要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呵護祖國的「花朵」。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臨床心理學科帶頭人、副主任醫師金鳳奎做客演播室。
  • 青少年叛逆非小事 可能是情緒障礙(一)
    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主要表現為:學習困難、考試焦慮、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心理承受能力低、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不穩定等。
  • 青少年心理門診量約增長50% 多數有情緒抑鬱焦慮、睡眠障礙等問題
    因為心理不適、睡眠狀態問題,或反覆的軀體不適症狀,這些青少年正在接受心理諮詢等專業服務。據介紹,近年來,我縣青少年心理門診諮詢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前來就診的小許是一個15歲的男生,他有著強烈的考試焦慮症,平時考試成績都是名列前茅,一到大考就發揮失常。
  • 兒童的焦慮,你了解嗎?
    這背後其實是每個人或多或少的焦慮。但是,除了「打工人的焦慮」之外,對於「兒童的焦慮」,我們認真關注過麼?,有過重大抑鬱問題的青少年比例從8%增加到了13%,這意味著在十年中,有嚴重抑鬱症的美國青少年增加了120萬人。
  • 焦慮不是大人的專利,青少年也容易焦慮
    青少年焦慮的情況  和成人對青少年「無憂無慮」的印象相反,焦慮症是在青少年群體中出現率最高的精神問題,不管是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青少年焦慮總體流行率約為11%,這就是說,每100個青少年裡,就會有11個人患有焦慮症。
  •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越早預防越有效
    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社會生活節奏快,競爭壓力大,這導致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減少,也容易讓父母的焦慮折射到孩子身上,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生。需要明確的是,雖然抑鬱症是發生率很高的疾病,伴隨的自殺、自傷風險也較高,但並非不可控。抑鬱症是可以通過物理、藥物、心理等手段進行治療的,只要我們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能防患於未然。
  • 疫情過後,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
    這一起起觸目心驚的事件,揭開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冰山一角。「中國青少年心理諮詢在疫情發生前平均每天接2~3個諮詢求助電話。而疫情發生後,電話越來越多,他們還為此增加了一個熱線號碼。此外,經過調查後發現醫院的門診量或多或少都有所下降,唯獨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不降反增,業務量比平常增加了將近三成!」
  • 中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約3000萬人受到情緒障礙困擾
    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必須採取綜合措施予以幹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長50%,將成為致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加快,兒童青少年對周圍環境的適應、對人際關係的選擇、學習等方面的壓力都成百倍的大於過去。
  • 世界兒童日-TFBOYS王源和你一起關注國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世界兒童日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為6%-22%,保守估計,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兒童是全人類的未來和希望,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我們呼籲社會各方將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到如何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上面
  • 心理健康App湧現 誰在關注兒童青少年
    例如MobileTherapy可以記錄使用者的能量水平、睡眠模式、活動和飲食習慣等等;MyCompass可以通過電腦和手機進行自我心理治療;ReliefLink是情緒軌跡工具;LiveHappy科學地制定了一系列日常活動,幫助青少年保持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