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核心症狀自測表 製圖 高翔
川大華西醫院在成都中小學抽樣調查,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女多於男
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近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接診了不少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其中最小的年僅8歲,大大顛覆了常人的認知。醫學專家提醒:抑鬱症不分年齡,如果超過兩周處於抑鬱狀態,可考慮為抑鬱症。
典型案例
13歲男孩言語攻擊他人
家長誤以為青春期未在意
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邱昌建教授接診的最小患者,是13歲的成都男孩川川(化名),「剛來時,他顯得比一般人成熟,對事情的看法,看上去比一般人淡定。」
川川今年上初二,父母是普通公司職員。上小學時,川川活潑開朗,上初中後則經常情緒煩躁,對人有言語攻擊行為。家長以為小孩學習壓力大,而且處於青春期,情緒不穩定,所以並未在意。
直到今年上半年,一次老師在課堂上點名作業沒做好的川川罰抄,川川認為老師故意和他過不去,揮拳便打,這才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老師也是為了孩子好,小孩為什麼這麼做?不能理解。」川川父母找到邱昌建教授。邱教授發現,川川對生活的認識都是悲觀的,上課時他覺得自己坐在那裡就像木頭一樣,聽不進去,老師講課聲、同學讀書聲都令他特別煩躁。
「細問之下,川川說,懂事以後他變得特別敏感,覺得老師、同學都嘲笑議論他。老師稍微對他要求高一點,他就覺得看不起他,朝老師發脾氣。他覺得自己就像生活在黑洞中,生活沒意義,多次有自殺想法。」邱昌建說,經診斷,川川患上了中到重度抑鬱症,隨後住院兩周,並接受了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醫生表示,由於抑鬱症是一個長期治療的過程,所以還將對其觀察、隨訪一到兩年。
2015年11月,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還曾接診過一名8歲的男孩強強(化名),其父母是普通職工。就診前一段時間,平時很聽話的強強突然變得脾氣暴躁,經常摔東西,一問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經診斷,強強患上了抑鬱症。邱昌建說,強強曾見過親人一遇到困難就自殺的情況,在悲觀情緒推動下,他一度模仿,「現在還不知道強強患上抑鬱症的具體原因。」
抽樣調查
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
其中女生多於男生
那麼,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上抑鬱症?
據了解,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每周有100個兒童青少年新增精神病例。根據該中心在成都市中小學做的抽樣調查,2%的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其中女生多於男生。
邱昌建表示,家長可以和小孩做朋友,多聽多聊,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的情緒持續變化,建議做適當的心理疏導。學校心理疏導員可以為孩子做初步判斷,如果初步判斷為抑鬱症,則可以到醫院加以治療。
相關數據
抑鬱症發病普遍
100個國人中有3-5人患病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為17.5%,排在前三位的是抑鬱症、焦慮症和物質使用障礙。精神疾病有高發病率、復發率的特點,不管藥物治療還是心理治療,都是一個長期過程。
抑鬱症是治療效果較好的疾病,但容易復發。「抑鬱症患者90%以上能治好,但有50%的可能性會復發。如果復發一次,以後復發的機會更高,如果已復發兩次,估計有70%的可能性復發;如果已復發三次,估計有90%的可能性會復發。」邱昌建說。
精神疾病危害如抑鬱症,可直接導致自殺的後果。「15歲到35歲人群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殺。」邱昌建表示,「據官方統計分析,中國抑鬱症患病率約為3%-5%,即100個中國人中,有3-5個人患有抑鬱症,而四川的情況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