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增加 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抑鬱核心症狀自測表 製圖 高翔

  川大華西醫院在成都中小學抽樣調查,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女多於男

  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近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接診了不少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其中最小的年僅8歲,大大顛覆了常人的認知。醫學專家提醒:抑鬱症不分年齡,如果超過兩周處於抑鬱狀態,可考慮為抑鬱症。

  典型案例

  13歲男孩言語攻擊他人

  家長誤以為青春期未在意

  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邱昌建教授接診的最小患者,是13歲的成都男孩川川(化名),「剛來時,他顯得比一般人成熟,對事情的看法,看上去比一般人淡定。」

  川川今年上初二,父母是普通公司職員。上小學時,川川活潑開朗,上初中後則經常情緒煩躁,對人有言語攻擊行為。家長以為小孩學習壓力大,而且處於青春期,情緒不穩定,所以並未在意。

  直到今年上半年,一次老師在課堂上點名作業沒做好的川川罰抄,川川認為老師故意和他過不去,揮拳便打,這才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老師也是為了孩子好,小孩為什麼這麼做?不能理解。」川川父母找到邱昌建教授。邱教授發現,川川對生活的認識都是悲觀的,上課時他覺得自己坐在那裡就像木頭一樣,聽不進去,老師講課聲、同學讀書聲都令他特別煩躁。

  「細問之下,川川說,懂事以後他變得特別敏感,覺得老師、同學都嘲笑議論他。老師稍微對他要求高一點,他就覺得看不起他,朝老師發脾氣。他覺得自己就像生活在黑洞中,生活沒意義,多次有自殺想法。」邱昌建說,經診斷,川川患上了中到重度抑鬱症,隨後住院兩周,並接受了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醫生表示,由於抑鬱症是一個長期治療的過程,所以還將對其觀察、隨訪一到兩年。

  2015年11月,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還曾接診過一名8歲的男孩強強(化名),其父母是普通職工。就診前一段時間,平時很聽話的強強突然變得脾氣暴躁,經常摔東西,一問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經診斷,強強患上了抑鬱症。邱昌建說,強強曾見過親人一遇到困難就自殺的情況,在悲觀情緒推動下,他一度模仿,「現在還不知道強強患上抑鬱症的具體原因。」

  抽樣調查

  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

  其中女生多於男生

  那麼,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上抑鬱症?

  據了解,川大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每周有100個兒童青少年新增精神病例。根據該中心在成都市中小學做的抽樣調查,2%的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其中女生多於男生。

  邱昌建表示,家長可以和小孩做朋友,多聽多聊,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孩子的情緒持續變化,建議做適當的心理疏導。學校心理疏導員可以為孩子做初步判斷,如果初步判斷為抑鬱症,則可以到醫院加以治療。

  相關數據

  抑鬱症發病普遍

  100個國人中有3-5人患病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為17.5%,排在前三位的是抑鬱症、焦慮症和物質使用障礙。精神疾病有高發病率、復發率的特點,不管藥物治療還是心理治療,都是一個長期過程。

  抑鬱症是治療效果較好的疾病,但容易復發。「抑鬱症患者90%以上能治好,但有50%的可能性會復發。如果復發一次,以後復發的機會更高,如果已復發兩次,估計有70%的可能性復發;如果已復發三次,估計有90%的可能性會復發。」邱昌建說。

  精神疾病危害如抑鬱症,可直接導致自殺的後果。「15歲到35歲人群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殺。」邱昌建表示,「據官方統計分析,中國抑鬱症患病率約為3%-5%,即100個中國人中,有3-5個人患有抑鬱症,而四川的情況也差不多。」

相關焦點

  • 事實上,抑鬱患者也會焦慮
    在我們固有的認知中,很多人覺得抑鬱症患者該有的表現就是每天面露愁容,唉聲嘆氣,鬱鬱寡歡。實際上,抑鬱患者雖然以心情低落為主要表現,但內心卻是各種情感都有。  大部分時候,抑鬱症患者表現為心境低落,做事動力不足,表現為無緣無故的情緒低落、沮喪絕望,對於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也毫無興趣。
  • 中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率顯著提高:孩子成長中的焦慮情緒,一定要重視
    同時,各項研究數據又都表明,近年來,患抑鬱症群體的年齡正在急劇下降,青少年抑鬱症頻發。美國著名的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在前兩年曾過一個調查,發現2007年-2017年間,美國12歲-18歲之間的青少年,有過重大抑鬱問題的青少年比例,從8%增加到了13%。這意味著,有嚴重抑鬱症的未成年人增加了120萬。
  • 抑鬱情緒≠抑鬱症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儲潔雅、魏星)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球共有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但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抑鬱情緒並不意味著患了抑鬱症。
  • 你身邊有抑鬱症患者嗎?9500萬人正被抑鬱所困
    我們這一代人,好像常常陷入焦慮,很多人甚至時常懷疑自己是不是「抑鬱」了。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分不清抑鬱情緒和抑鬱症。從抑鬱情緒發展到抑鬱症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般以兩周的時間為分界線。兩周是眾多精神領域專家商定的時常標準,不足兩周的情緒低落就是抑鬱情緒,如果超過兩周還無法自行調節恢復,就有可能是抑鬱症。
  • 警惕青少年抑鬱症
    抑鬱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紊亂,身體不適,嚴重者會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青少年抑鬱的誘因:主要有遺傳、家庭因素、人格、歸因、應激和社會支持等方面原因。
  • 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健康教育處方
    姓名: 性別: 年齡: 診斷:青少年抑鬱症是起病於青少年時期,以反覆出現的抑鬱發作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障礙。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晰。遺傳因素與該疾病相關,心理社會因素(如應激性生活事件)可能誘發該疾病的發作。
  • 患者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小,青少年「抑鬱症」你了解嗎?
    10月10日第28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前夕,記者在多地採訪了解到,青少年「抑鬱情緒」「抑鬱症」發生率逐年升高,通常表現為不愛說話、情緒異常等,是「無聲的抵抗」。專家建議,應進一步關注青少年異常身體症狀和心理健康,有問題儘早進行診斷治療。
  • 記者走訪衡水心理門診:青少年接診量逐年增加 多數為抑鬱厭學
    「她這麼小,為什麼會輕微抑鬱呢?」近來,有部分家長反映,孩子的心理問題困擾著他們的家庭。記者通過走訪我市多家醫院的心理門診也發現,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量逐年增加,專家提醒家長多注意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做到多溝通、多關注、早就醫。
  • 抑鬱症低齡化 「厭學」和「抑鬱」有區別
    但是現在人們對待抑鬱症卻恰恰相反,往往認為大部分都是心理壓力,所以一旦出現失眠、焦慮、抑鬱,總是認為是思想上太「脆弱」,無法承受壓力。所以我們整個社會應該把抑鬱症當做一種疾病來看,不能僅僅把它當做一種心理問題,只有這樣,患者才能安心的按照正常疾病的處理流程進行治療。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抑鬱症發病率高達5%~6%,而且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 2017 年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581 萬人。在中國,由於精神健康領域醫療資源不足,抑鬱症等精神健康疾病識別率僅有21%。有近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專業治療。2.什麼原因促使患者去醫院進行檢查?
  • 抑鬱情緒≠抑鬱症,抑鬱情緒怎麼調理?
    可是談到自殺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悲哀地說,根據國際數據統計,自殺的人群中90%到93%的人,在他生前一年內可能有一種精神障礙,或者是心理障礙。而其中這種心理障礙和精神障礙裡的百分之六七十,恰恰就是抑鬱症。抑鬱情緒是很常見的情感成分,人人均可出現,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憂鬱情緒。
  • 全球抑鬱症低齡化:20%青少年有抑鬱傾向,誰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每10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8個自殺未遂。輕生的青少年大多都患有抑鬱症,只是極少部分被確診,更多的是沒被家長覺察到而已。2008年中國健康委數據顯示,有接近3000萬的兒童和青少年(小於17歲)有抑鬱情況。
  • 抑鬱情緒不等於抑鬱症 四類人群要注意
    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9 月下旬,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遏制患病率上升趨勢,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 睡不著,總是心情低落焦慮,一張圖教你區分抑鬱情緒和抑鬱症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開始出現心情低落,焦慮,不願意和周圍人交流等抑鬱情緒。 不開心的人很多,但不一定都是抑鬱症。 但是抑鬱症則不同,它是一種病理心理性的抑鬱障礙,與遇到挫折後出現的抑鬱情緒完全不同,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不產生抑鬱情緒,那才是不正常。抑鬱症也有輕、中、重之分。
  • 心情總是抑鬱焦慮?如何排解負面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讓人感到鬱悶的事情,可能是上學學業不順,可能是畢業找工作不順,也可能是在家庭中和家人有衝突,時間久了之後,難免會有抑鬱情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關於抑鬱症的那些事。抑鬱症症狀及患病人群調整作息時間我們經常會聽到朋友說「我最近好抑鬱啊」,但是這與抑鬱症卻不一樣。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當你在一個人群擁擠的地方,環顧四周,每六個人中也許就有一個人在他們人生的某個階段經歷過抑鬱,每15-20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人至少經歷過一次嚴重的抑鬱發作。現在,抑鬱症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全世界有超過3.5億人正遭受著抑鬱症的折磨,我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9000萬以上,這個數字預計還會上升。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現在,抑鬱症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全世界有超過3.5億人正遭受著抑鬱症的折磨,我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9000萬以上,這個數字預計還會上升。此外,在全球範圍內,抑鬱症是導致工作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據估計,抑鬱症很快可能成為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第二大疾病,僅次於心臟病。
  • 抑鬱症,不是每一個抑鬱症都有原因,70%的抑鬱患者都能好轉
    患抑鬱症的病人70%以上都有自殺行為或想法,而且有三大徵兆。留意你身邊的人,不要等悲劇發生後才追悔莫及!抑鬱就像黑洞,一不留神就會把自己吸進去。這是許多抑鬱症患者的切身感受。抑鬱症就是一場「心靈感冒」,不僅會讓人心情低落,還會與身體疾病伴發,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 青少年抑鬱,再不重視起來就晚了
    消息曝出女孩一直有嚴重的抑鬱症。抑鬱症指的是以情緒或心境低落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總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抑鬱悲傷,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部分患者伴有明顯的焦慮、煩躁;嚴重者可出現幻覺但事實上,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體內有激素的劇烈波動,可能面臨學習壓力的增加,同時受本身年齡、表達能力、人際交往經歷等多方面的影響,導致青春期也是抑鬱症的易感時期。
  • 抑鬱症患者的反思:抗拒抑鬱情緒就是聚焦抑鬱痛苦,越抗拒越痛苦
    在抗擊抑鬱症的那段時間,我真切地感受到,當我越抗拒抑鬱情緒,越抗拒那些讓我覺得自己失敗的事情,越抗拒那些讓我覺得深受打擊的事情時,我的抑鬱症狀就越嚴重,抑鬱的痛苦就越深。反而是當我能夠很自然地接受抑鬱情緒的時候,很自然地接受那些讓我覺得失敗的事情的時候,很自然地接受自己不夠優秀這個現實的時候,抑鬱的痛苦反而減輕了許多。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失敗的經歷,接納自己的不好,是在我抗擊抑鬱症中學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和自己相處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