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青少年抑鬱症

2020-12-13 大江網

  抑鬱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紊亂,身體不適,嚴重者會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青少年抑鬱的誘因:主要有遺傳、家庭因素、人格、歸因、應激和社會支持等方面原因。

  1、遺傳和家庭因素:父母投入的情感溫暖理解越多,孩子的情緒越積極。抑鬱風險的提高與父母關心的缺乏、父母的冷淡、來自父母更多的是負性信息而不是正性信息有關。

  2、人格因素:抑鬱症具有獨特的人格特徵,並且抑鬱症患者的人格特徵的最突出表現是抑鬱情緒,伴有易衝動、焦慮、妄想、幻覺等特徵。

  3、歸因和應激:過多的自省,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遇到突發性事件容易產生強烈的自責、內疚、無價值感,嚴重者感到內心痛苦絕望。

  4、社會支持:良好的社會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情緒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青少年從家人、朋友、團體中獲得的合適的支持、尊重、理解越高,其主觀幸福感就越高,也越能有效預防抑鬱的發生。

  青少年抑鬱的概念

  抑鬱影響到了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和生活質量,嚴重者會悲觀絕望,甚至自殺。因此,抑鬱作為21世紀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對於青少年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國內中學生抑鬱症狀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表明,以城市初一至高三學生為研究對象,中學生抑鬱發病率為20%左右,重點中學學生發病率略高於普通中學學生。然而家庭、學校、社會對青少年抑鬱的識別率卻非常低。

  父母如何預防和幹預青少年抑鬱

  青少年期,孩子要經歷一定的心理衝擊和轉變,適當的叛逆是孩子在向成人世界宣布自己的話語,父母大可不必擔心。如果孩子出現嚴重自責,感到成長受阻時,則需要父母合適的引導,必要時進行保護性醫療。

  首先,針對嬰幼兒,打好「預防針」,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家庭關係是孩子學習模仿的第一種模式,會影響其終生。父母或者其他照護人,應儘可能多地承擔起嬰幼兒照護責任,如果現實情況不允許,至少保持關注,主動交流和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或者其他照護人的溫暖和關愛。原生家庭獲得的最早期的心理養料對個體的人格塑造和持續一生的安全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針對青少年,保持有距離的守護,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欣賞。進入青春期後, 隨著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發展,青少年在家中的時間減少,更多地關注家庭以外的活動,並越來越重視友誼。此時,父母應和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鼓勵孩子投入社會活動,支持孩子交朋友,建立新的關係。相信和尊重孩子的選擇,在孩子允許的情況下,為他們提供幫助。

  再次,識別危險信號,持續提供成長動力,必要時進行保護性醫療。嚴重抑鬱症患者在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語言行為少等方面表現更加突出,數據表明,有10%至15%的抑鬱症患者最終自殺,有65%至70%的抑鬱症患者曾有自殺想法。如果出現社會功能減退,無法維繫友誼、學業等,出現厭世輕生的念頭和行為,父母應警惕。抑鬱症患者會利用各種方式自殺。這類自殺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學因素的,並非患者心甘情願想去死,而是被疾病驅使,身不由己。

  對青少年抑鬱症的治療,應以抗抑鬱等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結合為原則,單純靠藥物治療是不夠的。在藥物治療緩解了症狀的同時,配合心理治療,會使青少年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人格得到完善,提高其應對負面事件和情緒管理的能力。(作者: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肖燕)

相關焦點

  • 警惕!抑鬱症「魔爪」伸向青少年
    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幹預力度,要求各個高中、高等學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對學校在青少年抑鬱症預防、幹預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 警惕兒童抑鬱症
    兒童抑鬱症不似感冒,自己在家捱著也不能靠自身的抵抗力慢慢好轉,必須要經過專業的治療,孩子才能夠痊癒。如果拖著不治,只會讓病情更加嚴重,危及生命。被忽視的兒童抑鬱症,不被家長「看見」的孩子們兒童抑鬱症是起病於兒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精神障礙。
  • 青少年抑鬱症如何識別?怎麼辦?這份指南收好了
    青少年時期本是有夢想、有活力、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花樣年華,但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開始頻繁地刺痛我們的眼球。其中,青少年抑鬱症最為高發。 如何儘早識別孩子心理狀況的異常,如何正確與他們相處,提前預防青少年抑鬱症?
  • 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家長如何預防青少年抑鬱症?睿智燈塔
    抑鬱症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據研究表明,近年來抑鬱症患者主要出現在青少年當中,青少年抑鬱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而且還會對家庭以及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呢?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在青少年中。由於同伴的壓力、家庭關係、學業期望、生理變化等因素,導致青少年心理出現煩躁、憤怒、悲傷、絕望、經常哭泣、自我傷害等心理現象的產生。
  • 青少年抑鬱症別被忽視
    直到母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帶小君看醫生,才發現孩子已經患有抑鬱症。數據:抑鬱症是青少年致病致殘主因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披露,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高達到2.1%。在很多人的眼裡,「抑鬱症」是承受工作、戀愛、家庭多重壓力的成年人才會患上的心理疾病。
  • 警惕青少年抑鬱症發生的這兩類表現,讓抑鬱結束在萌芽階段
    青少年抑鬱症是一個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會導致持續的悲傷感和對生活的興趣喪失。它會影響青少年的思維、感覺和行為,並可能導致情緒以及功能身體方面的問題。儘管抑鬱症可能在生活中的任何時間發生,但很多時候都難以被發覺,從而導致錯失最佳的治療幹預時間,那麼,青少年抑鬱症發生會有哪兩類表現呢?
  • 高中、大學體檢將篩查抑鬱症!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抑鬱症就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年復發率降低30%。專家表示,如果一個人在工作學習過程中的某個時間點,突然出現了和之前不一樣的表現或行為,這時大家就要提高警惕。,大一和大三是抑鬱症高發期。
  • 青少年抑鬱症如何正確引導?
    抑鬱症在近些年比較常見,這個疾病還可以出現在青少年身上。青少年抑鬱遠不止心情不好這樣簡單,它是一種可能會影響到個體生活各個方面的嚴重健康問題。那麼,青少年抑鬱症如何正確引導?南京精神病院醫生講解青少年抑鬱症如何正確引導:1、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
  • 青少年抑鬱症,如果影響他們的一生?
    抑鬱症對於我們來說,好像只有成年人才會出現。殊不知,青少年抑鬱症或許已悄然找上了你的孩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抑鬱症在「青少年疾病及殘障」的致因排行中位居榜首,雖然在各個地區統計的數據有所差異,但相對於整體來說,抑鬱症在兒童以及青少年中的流行率高達5%~12%。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症,可能要比我們想像中,更離我們最近。
  • 青少年抑鬱症|他們不是「青春期叛逆」,而是「抑鬱症」
    老師、家長、同學都不理解抑鬱症,更不理解她為什麼會患上抑鬱症。「爸爸媽媽,我的抑鬱症不是裝出來的。」青春期是抑鬱症的高發階段,也和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點有密切關係。他們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壓力,可用來應對壓力的工具卻更少。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人格重塑的階段,這個時期裡他們本身的氣質就是抑鬱的。但如果小時候的依戀關係建立得很好,就可以順利度過青春期。
  • 青少年抑鬱症有哪些前兆?
    青少年抑鬱症又稱為青少年情緒障礙,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江蘇省人民醫院李勇副主任醫師說,在正常情況下,青少年抑鬱症的起病會比較突然,一般是遇到某些事情、一些挫折打擊後引起的,一場考試沒考好、和好友鬧矛盾等都可能是誘因。之後孩子就會變得悶悶不樂、不願意說話、自我封閉甚至不願意吃飯,睡眠也出現問題,這些症狀就是青少年抑鬱症的前兆。
  • 青少年抑鬱症知多少...
    但兒童青少年抑鬱症(depression disorder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是以持久、顯著的情緒異常(高漲或低落)為基本症狀的一種精神疾病,表現為長期抑鬱伴有言語思維和行為改變。在緩解期間精神活動正常,有反覆發作的傾向。
  • 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健康教育處方
    姓名: 性別: 年齡: 診斷:青少年抑鬱症是起病於青少年時期,以反覆出現的抑鬱發作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障礙。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晰。遺傳因素與該疾病相關,心理社會因素(如應激性生活事件)可能誘發該疾病的發作。
  • 警惕季節性抑鬱症找上門
    這時候,一定要警惕一種疾病找上門—季節性抑鬱症。1984年,Rosenthal首先提出了季節性情感障礙。有專家研究指出,天氣對人類有很大影響,比如:在秋冬季節,患抑鬱症的人數會明顯增加,比春夏季多出大約10%,季節性抑鬱症多在10月至11月發作,次年3月至4月結束。
  • 青少年抑鬱症很可怕,但也沒有那麼可怕
    其中,與學生有關的有兩項:一是把抑鬱症情緒篩查加入了高中和高校的學生體檢項目,二是要求青少年教育,也就是學校教育配備心理健康老師、增設課程等。具體如下:應該說,青少年教育是預防青少年抑鬱症最好的措施。上邊方案中寫道:「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鬱症」。我讀到這句話,頭皮就發麻,這就類似於在高速公路上設置標誌牌,告訴你此處事故多發,或者水庫邊設置提示水深嚴禁下水。這種教育並不能在孩子的內心建立起真正自覺的防線,因為抑鬱症也不是孩子想要的,更不是他們想得就可以得,或者不想得就可以不得。
  • 防治青少年抑鬱症 從認識「糾偏」開始
    11月26日,昆明日報刊登《隱秘在角落的痛——昆明青少年抑鬱症調查報告》,通過記者的走訪調查將深深困擾昆明學生群體的抑鬱症問題呈現在公眾面前。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同時,一項囊括38個項目,歷時18年的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群體的抑鬱發病率在23.8%左右;抑鬱症問題已經到了必須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廣泛關注和積極應對的時候了!
  • 從道醫角度談談青少年抑鬱症的成因
    大家好:自從我在一篇關於兒童抑鬱症的文章,留言發表了自己對抑鬱症的看法後。很多朋友紛紛私信留言諮詢我。我今天從道醫的角度談談青少年抑鬱症的成因。抑鬱症比較典型的症狀是情緒低落、思維遲鈍、焦慮失眠、社交恐懼。嚴重的對生活失去信心,有悲觀厭世自殺的傾向。其實,還有被人忽視的幾個特點。那就是白天疲憊乏力,晚上有精神,睡覺說夢話,還有很多有夢遊症。近年來抑鬱症發病率越來越高,特別是青少年的發病率上升很快,引起的社會的關注。
  • 青少年期抑鬱症的日常應對策略
    註:此文為詳細介紹青少年抑鬱症的應對,如果你已經度過了其中的某個階段,可以跳過翻看剩餘內容。在青少年時期經歷抑鬱症首次發作的鬱友很多,在這樣關鍵的成長期經歷抑鬱症是一件較為棘手的事情:身體需要營養和健康的身心以支持,身體的發育、學業開始繁重並處在關鍵時期、處在叛逆期等等。
  • 關於青少年抑鬱症你知道多少?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東營報導現如今,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據世衛組織估算,全球共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近日,國家衛健委明確抑鬱症防治4類重點人群,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和高壓職業人群。青少年抑鬱發病率高達2%至8%,且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自殺傾向。
  • 青少年抑鬱症越來越普遍?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研究結果表明,每8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患有抑鬱症,而且青少年抑鬱症傾向於反覆發作。 一旦青少年經歷了一次抑鬱症發作,他很可能會再次出現抑鬱。 哪些青少年容易出現抑鬱症? 心理因素:青少年出現抑鬱的原因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