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青少年抑鬱症 從認識「糾偏」開始

2020-11-27 掌上春城

11月26日,昆明日報刊登《隱秘在角落的痛——昆明青少年抑鬱症調查報告》,通過記者的走訪調查將深深困擾昆明學生群體的抑鬱症問題呈現在公眾面前。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同時,一項囊括38個項目,歷時18年的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群體的抑鬱發病率在23.8%左右;抑鬱症問題已經到了必須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廣泛關注和積極應對的時候了!

雖然抑鬱症表現多樣,成因複雜,但經過醫學界的多年研究探索,只要堅持系統規範的治療,已經能讓85%左右的抑鬱症患者實現臨床治癒。所以說,在當前醫學條件下,患了抑鬱症並不可怕,儘早讓患者按觸到科學系統的規範治療才是重中之重。

在現實情況中,中國抑鬱症患者及時正確就醫的比率不到兩成;之所以比率如此之低,患者本身和家庭的病恥感,以及社會對精神心理類疾病的刻板印象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與身體疾病不同,面對包括抑鬱症在內的精神心理疾病,社會輿論往往習慣於將此與患者的個人意志品質掛鈎,認為疾病的具體表現是由於患者自身的態度不積極,意志不堅強,思維不理性,認識不正確,換句話說就是患者「咎由自取」,無病呻吟。在這一社會輿論偏見下,患者及其家庭很容易產生對疾病的「羞恥感」,寧願長期在灰暗的人生中苦苦掙扎,也不願接受患病的客觀事實,尋求科學規範醫治幹預;而在對身心體驗觀察尚不成熟,又缺乏社會話語權的青少年群體中,病恥感又要表現得更加突出一些。

社會對心理疾病的刻板印象,來源於社會公眾的意識偏差,來源於我們對心理疾病宣傳教育起步較晚,討論關注空白較大的輿論現實。心理學上有一個達克效應,指的是人們對某項事物認識越少,就容易自以為是,用淺薄認識指導行動方向的心理行為。在社會對待抑鬱症的輿論偏見中,我們不難看到達克效應的痕跡。

因此,在全社會高度重視青少年抑鬱症問題,開始積極尋找防治之策,開拓應對之路的關頭,我們更應當高度重視對抑鬱症相關知識的宣傳推廣,應當投入更多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不但針對抑鬱症重點人群,更針對廣泛社會公眾,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將抑鬱症各類知識提供給社會公眾,介紹到各個角落,用無遠弗屆的「廣而告之」糾正對心理疾病的社會偏見,引導形成正確的社會認知和認識,積極消除患者病恥感,為有效應對青少年抑鬱症問題打牢基礎,鋪平道路。

近日,國家衛健委要求全國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考慮到社會正確認識抑鬱症需要時間,打破偏見也難以一蹴而就的現實,我們在落實相關要求的同時,也要圍繞篩查防治的諸多環節,充分保護學生隱私,讓學生放下顧慮配合篩查,為抑鬱症患者提供切實幫助。

昆明日報評論員

責編:楊芮

編審:沙蘭梅

終審:錢紅兵

相關焦點

  • 陽光心健打造《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方案》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學生體檢中,要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但在我國,約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規範專業治療。阻礙抑鬱症「早發現,早治療」因素中,有個人對病症的模糊認識,也有社會對抑鬱人群的偏見。有不少人認為,抑鬱症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
  • 抑鬱症「魔爪」伸向青少年
    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幹預力度,要求各個高中、高等學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對學校在青少年抑鬱症預防、幹預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 對症下藥防治青少年心理問題
    《中國青年報》報導,河北省石家莊市13歲女孩樂樂(化名),因抑鬱症自殺,後被挽救。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再次被關注。現代社會,抑鬱等心理問題已經從成人蔓延到青少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對症防治是現代醫學的重要手段,對於青少年抑鬱症等心理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自殺,同樣需要找到病因,對症防治,也就是要找到青少年情緒障礙背後的原因。
  • 解讀《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加大對抑鬱症防治工作的力度,積極鼓勵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開展探索抑鬱症防治的特色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方案確定了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至2022年的工作目標,包括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對抑鬱症識別率提升50%等。
  • 升學e網通推出《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方案》,幫助學校有效開展...
    但在我國,約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規範專業治療。阻礙抑鬱症「早發現,早治療」因素中,有個人對病症的模糊認識,也有社會對抑鬱人群的偏見。有不少人認為,抑鬱症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
  • 升學e網通誠邀心理名師 精心打造《高中生抑鬱症防治解決方案》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學生體檢中,要求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但在我國,約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規範專業治療。阻礙抑鬱症「早發現,早治療」因素中,有個人對病症的模糊認識,也有社會對抑鬱人群的偏見。有不少人認為,抑鬱症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二、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近年來,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 青少年成為抑鬱症防治4類重點人群之一,作為家長,能做些什麼
    青少年兒童的壓力在逐漸增大,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2年,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其中,方案明確抑鬱症防治4類重點人群: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和高壓職業人群。如果你懷疑孩子患有抑鬱症,請根據下面圖片進行基本判斷。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診斷。
  • 高中、大學體檢將篩查抑鬱症!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抑鬱症=精神病?防治"心靈感冒"科學認知是第一步
    「今天接診的患者,有幾位是初、高中生,都是抑鬱症患者。有的是拖延了很久才來看的,耽誤了病情,可惜。」提起患者,他十分痛心,「生病了卻諱疾忌醫,歸根到底是國人對抑鬱症缺乏科學的認知。」近日,國家衛健委公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目標是到2022年,在試點地區初步形成全民關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參與抑鬱症防治工作的社會氛圍。
  • 青少年抑鬱症很可怕,但也沒有那麼可怕
    國家衛健委近日頒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這是面向全社會促進健康的一個方案。
  • 抑鬱症不是「矯情病」,正確防治抑鬱症
    據央視報導,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有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無法與抑鬱症患者們的痛苦、孤獨感同身受。英國首相邱吉爾形容抑鬱症「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恥感」和「自我汙名化」。
  • 關於探索開展抑鬱症、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務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有關要求,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遏制患病率上升趨勢,鼓勵社會心理服務試點地區探索開展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特制定本方案。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抑鬱症就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年復發率降低30%。非精神專科醫院的醫師對抑鬱症的識別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規範治療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20%。
  • 關於青少年抑鬱症你知道多少?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東營報導現如今,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據世衛組織估算,全球共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近日,國家衛健委明確抑鬱症防治4類重點人群,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和高壓職業人群。青少年抑鬱發病率高達2%至8%,且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自殺傾向。
  • 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家長如何預防青少年抑鬱症?睿智燈塔
    抑鬱症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據研究表明,近年來抑鬱症患者主要出現在青少年當中,青少年抑鬱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而且還會對家庭以及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呢?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在青少年中。由於同伴的壓力、家庭關係、學業期望、生理變化等因素,導致青少年心理出現煩躁、憤怒、悲傷、絕望、經常哭泣、自我傷害等心理現象的產生。
  • 請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謹防青少年抑鬱症
    有不少人把抑鬱症歸結於性格或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以為只有性格內向的人才會患上抑鬱症。事實上,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開朗的人也會得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類綜合症,它不僅包含沮喪悲傷,還有喪失興趣、疲倦、焦慮、厭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因素。
  • 抑鬱症正逼近青少年群體!將納入高中體檢內容,早期識別最為關鍵
    而近期媒體報導有關中學生的過激行為明顯上升,其背後都指向了家長認識較少、又不太敢正視的抑鬱症。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首次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抑鬱症防治:你知道最佳途徑是什麼嗎?
    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明確了抑鬱症防治的一系列重點任務。對於普通公眾來說,該方案最吸引眼球的有兩點:第一,它將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和高壓職業人群列為了抑鬱症防治的重點人群;第二,它指出應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中及高校學生的體檢項目。
  • 青少年抑鬱症|他們不是「青春期叛逆」,而是「抑鬱症」
    身體也開始不舒服,出現消化不良、頭暈等症狀。接著,每天晚上都失眠,每天上課沒有精神,趴在桌子上,但還是睡不著。回到家,常常在床上發呆五六個小時,哭一兩個小時,繼續失眠。走路也經常摔跤、崴腳,被自行車撞。感覺整個人沒有活力,什麼都不想去做。
  • 鼓勵社會心理服務試點地區探索開展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有關要求,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遏制患病率上升趨勢,鼓勵社會心理服務試點地區探索開展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標  到2022年,在試點地區初步形成全民關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參與抑鬱症防治工作的社會氛圍。
  • 國家衛生健康委:鼓勵社會心理服務試點地區探索開展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有關要求,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鼓勵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探索開展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