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鬱症知多少...

2021-03-02 康寧兒少心理

小A是一名剛升入初中的孩子,從小成績優異。在父母眼裡,她乖巧懂事,老師眼裡,是一名遵守校紀的三好學生,同學眼裡,是一個抱大腿的「學霸」。但是最近小A好像總是不開心,她自己感覺「升入初中,好像一切都那麼好,一切又都那麼不好」,似乎在小A身邊,也圍繞著一些跟她有同樣心聲的群體:

--「唉,成績又退步了,感覺人生沒有一點意思。」

--「都是我的錯,我這樣的一個罪人,不配讓父母為我付出這麼多。」

--「他怎麼突然不理我了,好像世界上再沒有一個朋友信任、喜歡我。」

 「頭孢配酒是不是可以直接沒有意識,要是能躺個三天三夜也不錯!」

「如果我經常去樓頂轉轉,老師會不會不再給我那麼多壓力了?」

「算了,反正我都已經確診抑鬱了,這麼多藥丸,一頓吃完解百憂。」

     正常的兒童情緒發展和變化具有顯著的生理心理年齡特徵。一般的學前兒童大都有情緒不穩定、易變性和衝動性的特徵,情緒變化常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不屬於病理狀態。但兒童青少年抑鬱症(depression disorder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是以持久、顯著的情緒異常(高漲或低落)為基本症狀的一種精神疾病,表現為長期抑鬱伴有言語思維和行為改變。在緩解期間精神活動正常,有反覆發作的傾向。

(1)情緒悲傷:變得經常哭泣,產生一些奇怪的念頭,如「老師不喜歡我了」、「沒有選上班幹部,同學們怎麼看我」、「爸媽不要我了」、「我以前做過某某不好的事」等,有時會突然說出「活著真沒意思,死了算了」這種不著邊際、令人費解的話,又或者是「我感到自己的內心是不好的,我從來沒有什麼優點」進行一些消極的自我評價,「我對別人沒有幫助,不能為別人做事情」去評價自己對他人的價值,「沒有人喜歡我」,出現一些對他人看法、或行動的假設等。

(2)行為退縮:較長時間不去上學,對學校有種說不清理由的迴避,無論家長怎樣做工作,孩子就是舉步維艱。有的孩子也為耽誤了課程而著急,答應第二天一定去上學,但到時還是不肯去。

(3)抑鬱軀體化:孩子變得體弱多病,經常訴說頭痛、胸悶、腹痛和不願進食等,做各種檢查也發現不了什麼問題,按軀體疾病治療或吃補養品也不管用。

(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能通過影響大腦化學物質的平衡,影響抵制消極情緒的腦區發育,或影響應激時體內的激素反應,從而引發抑鬱症。

(2)神經生化因素 :藥理研究表明,中樞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及受體功能低下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原因。另有研究證明,抑鬱症患兒血漿皮質醇含量增高,提示可能有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軸功能障礙,導致抑鬱的發生。

(3)社會心理因素:重大生活事件、童年不幸遭遇和缺乏社會支持等因素影響,均可在原有遺傳素質的基礎上促發抑鬱症。那些有先天易感素質的兒童經歷創傷體驗後更容易促發情感障礙。幼年母子情感剝奪、喪失父母、父母分離和早年親子關係不良均可增加情感障礙的危險性。相關調查證實,重大生活事件與抑鬱症的發生密切相關。

   青少年抑鬱的行為表現,除了小A等同學展現的情緒悲傷外,還有一些表現為行為退縮和軀體化的症狀。家長或老師有了對抑鬱症的早期識別,早期幹預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見的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個體心理治療、家庭心理治療等。

      康寧醫院兒少精神科心理病房為兒童青少年患者提供住院服務,醫生帶領一個多學科小組為患兒診斷和治療,包括兒少專業護理師、臨床心理治療師、康復治療師、社會工作師等提供更加專業、綜合性的治療和服務,幫助患兒儘早恢復。

相關焦點

  • 年少也知愁滋味——青少年抑鬱症父母的必備指南
    雖然青少年時期偶爾出現不良情緒或不當行為是正常現象,但抑鬱症卻與之不同。 青少年抑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超過了單純的叛逆、逆反等行為。 抑鬱症會從根本上地破壞孩子的人格,引起令人無法承受的悲傷、絕望或憤怒感。
  • 關於青少年抑鬱症你知道多少?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東營報導現如今,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據世衛組織估算,全球共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近日,國家衛健委明確抑鬱症防治4類重點人群,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和高壓職業人群。青少年抑鬱發病率高達2%至8%,且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自殺傾向。
  • 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家長如何預防青少年抑鬱症?睿智燈塔
    抑鬱症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據研究表明,近年來抑鬱症患者主要出現在青少年當中,青少年抑鬱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而且還會對家庭以及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呢?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在青少年中。由於同伴的壓力、家庭關係、學業期望、生理變化等因素,導致青少年心理出現煩躁、憤怒、悲傷、絕望、經常哭泣、自我傷害等心理現象的產生。
  • 警惕青少年抑鬱症
    2、人格因素:抑鬱症具有獨特的人格特徵,並且抑鬱症患者的人格特徵的最突出表現是抑鬱情緒,伴有易衝動、焦慮、妄想、幻覺等特徵。  3、歸因和應激:過多的自省,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遇到突發性事件容易產生強烈的自責、內疚、無價值感,嚴重者感到內心痛苦絕望。  4、社會支持:良好的社會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情緒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
  • @三亞市民,女子患抑鬱症被拒登機引熱議,關於抑鬱症你知多少?
    抑鬱症是不是「小眾」病?儘管抑鬱症常常會出現在一些社會新聞中,但仍有很多人覺得它與自己的生活離得很遠。那麼,抑鬱症是否真的比較「小眾」呢?所以,每個人都該了解抑鬱症。要注意的是,不只成年人會得抑鬱症,青少年、兒童都有患病機率。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而且患病年齡越來越小。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療的人群中,青少年約佔四分之一。「雖然目前沒有特別確切的青少年患抑鬱症的調查數據,但根據臨床情況來看,30個抑鬱症患者中就有4個左右是青少年,而且呈現低齡化趨勢。」海南省安寧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吳傳東說。為什麼青少年抑鬱症頻發?
  • 關於抑鬱症 您了解多少?
    日前,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同時還要大力普及抑鬱症知識教育,加大抑鬱症的就診率。這也讓抑鬱症話題登上熱搜,引發人們大量的關注和討論。那麼,面對抑鬱症,市民的了解有多少呢?我們的記者也進行了街採調查。
  • 抑鬱症「魔爪」伸向青少年
    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幹預力度,要求各個高中、高等學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對學校在青少年抑鬱症預防、幹預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 青少年抑鬱症如何正確引導?
    抑鬱症在近些年比較常見,這個疾病還可以出現在青少年身上。青少年抑鬱遠不止心情不好這樣簡單,它是一種可能會影響到個體生活各個方面的嚴重健康問題。那麼,青少年抑鬱症如何正確引導?南京精神病院醫生講解青少年抑鬱症如何正確引導:1、培養青少年的興趣愛好。
  • 青少年抑鬱症,如果影響他們的一生?
    抑鬱症對於我們來說,好像只有成年人才會出現。殊不知,青少年抑鬱症或許已悄然找上了你的孩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抑鬱症在「青少年疾病及殘障」的致因排行中位居榜首,雖然在各個地區統計的數據有所差異,但相對於整體來說,抑鬱症在兒童以及青少年中的流行率高達5%~12%。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症,可能要比我們想像中,更離我們最近。
  • 青少年抑鬱症|他們不是「青春期叛逆」,而是「抑鬱症」
    老師、家長、同學都不理解抑鬱症,更不理解她為什麼會患上抑鬱症。「爸爸媽媽,我的抑鬱症不是裝出來的。」青春期是抑鬱症的高發階段,也和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點有密切關係。他們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壓力,可用來應對壓力的工具卻更少。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人格重塑的階段,這個時期裡他們本身的氣質就是抑鬱的。但如果小時候的依戀關係建立得很好,就可以順利度過青春期。
  • 青少年抑鬱症有哪些前兆?
    青少年抑鬱症又稱為青少年情緒障礙,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江蘇省人民醫院李勇副主任醫師說,在正常情況下,青少年抑鬱症的起病會比較突然,一般是遇到某些事情、一些挫折打擊後引起的,一場考試沒考好、和好友鬧矛盾等都可能是誘因。之後孩子就會變得悶悶不樂、不願意說話、自我封閉甚至不願意吃飯,睡眠也出現問題,這些症狀就是青少年抑鬱症的前兆。
  • 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健康教育處方
    姓名: 性別: 年齡: 診斷:青少年抑鬱症是起病於青少年時期,以反覆出現的抑鬱發作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障礙。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晰。遺傳因素與該疾病相關,心理社會因素(如應激性生活事件)可能誘發該疾病的發作。
  • 青少年抑鬱症很可怕,但也沒有那麼可怕
    其中,與學生有關的有兩項:一是把抑鬱症情緒篩查加入了高中和高校的學生體檢項目,二是要求青少年教育,也就是學校教育配備心理健康老師、增設課程等。具體如下:應該說,青少年教育是預防青少年抑鬱症最好的措施。上邊方案中寫道:「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鬱症」。我讀到這句話,頭皮就發麻,這就類似於在高速公路上設置標誌牌,告訴你此處事故多發,或者水庫邊設置提示水深嚴禁下水。這種教育並不能在孩子的內心建立起真正自覺的防線,因為抑鬱症也不是孩子想要的,更不是他們想得就可以得,或者不想得就可以不得。
  • 防治青少年抑鬱症 從認識「糾偏」開始
    11月26日,昆明日報刊登《隱秘在角落的痛——昆明青少年抑鬱症調查報告》,通過記者的走訪調查將深深困擾昆明學生群體的抑鬱症問題呈現在公眾面前。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同時,一項囊括38個項目,歷時18年的研究表明,中國學生群體的抑鬱發病率在23.8%左右;抑鬱症問題已經到了必須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廣泛關注和積極應對的時候了!
  • 從道醫角度談談青少年抑鬱症的成因
    大家好:自從我在一篇關於兒童抑鬱症的文章,留言發表了自己對抑鬱症的看法後。很多朋友紛紛私信留言諮詢我。我今天從道醫的角度談談青少年抑鬱症的成因。抑鬱症比較典型的症狀是情緒低落、思維遲鈍、焦慮失眠、社交恐懼。嚴重的對生活失去信心,有悲觀厭世自殺的傾向。其實,還有被人忽視的幾個特點。那就是白天疲憊乏力,晚上有精神,睡覺說夢話,還有很多有夢遊症。近年來抑鬱症發病率越來越高,特別是青少年的發病率上升很快,引起的社會的關注。
  • 青少年期抑鬱症的日常應對策略
    註:此文為詳細介紹青少年抑鬱症的應對,如果你已經度過了其中的某個階段,可以跳過翻看剩餘內容。在青少年時期經歷抑鬱症首次發作的鬱友很多,在這樣關鍵的成長期經歷抑鬱症是一件較為棘手的事情:身體需要營養和健康的身心以支持,身體的發育、學業開始繁重並處在關鍵時期、處在叛逆期等等。
  • 青少年抑鬱症越來越普遍?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研究結果表明,每8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患有抑鬱症,而且青少年抑鬱症傾向於反覆發作。 一旦青少年經歷了一次抑鬱症發作,他很可能會再次出現抑鬱。 哪些青少年容易出現抑鬱症? 心理因素:青少年出現抑鬱的原因有很多。
  • 抑鬱症是青少年頭號殺手(圖)
    連續5天的採訪記者發現,與讀者互動成為本屆書香節最大特色之一,而圍繞少兒動手能力、青少年快樂閱讀、青少年心理健康成才等話題的圖書始終是場內關注焦點。  抑鬱症已經成為青少年的頭號殺手,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困境走出誤區?「青蘋果文庫」一套心理系列「藍敏姐姐和你說」引起家長們的關注。作者藍敏呼籲全社會要更多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 青少年抑鬱症如何識別?怎麼辦?這份指南收好了
    青少年時期本是有夢想、有活力、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花樣年華,但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開始頻繁地刺痛我們的眼球。其中,青少年抑鬱症最為高發。 如何儘早識別孩子心理狀況的異常,如何正確與他們相處,提前預防青少年抑鬱症?
  • 請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謹防青少年抑鬱症
    有不少人把抑鬱症歸結於性格或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以為只有性格內向的人才會患上抑鬱症。事實上,抑鬱症並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開朗的人也會得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類綜合症,它不僅包含沮喪悲傷,還有喪失興趣、疲倦、焦慮、厭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