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登機」的消息,引發熱議。
目前,在微博的相關話題閱讀量
已經達到1.2億。
點擊查看視頻
「不知什麼緣故,我是這樣的悲傷……」德國詩人海涅的一句詩,描繪了抑鬱症患者的切身感受。
抑鬱症是不是「小眾」病?
儘管抑鬱症常常會出現在一些社會新聞中,但仍有很多人覺得它與自己的生活離得很遠。那麼,抑鬱症是否真的比較「小眾」呢?
國際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為 3.0% ~16.9%;大多數國家為8%~12%;亞太地區為1.1%~19.9%;美國2項普查資料顯示,抑鬱症的年患病率為5.28%~6.60% ;終生患病率為13.25% ~16.20%。中國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為6.8%。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約每14個人中就可能有一個人是抑鬱症患者。之所以我們常常「看不到」他們,也許是他們自己沒能及時發現、沒有到醫院確診;也許是他們存在「病恥感」,害怕公開病情會帶來別人的異樣目光;也許是他們不了解這個疾病的危害,還在倔強地自己扛……
如果,更多人了解抑鬱症只是精神系統的常見疾病,更多人知道它可防可治,更多人能夠平等對待、關心關愛抑鬱症患者,我們共同為他們營造更「友好」的生活環境,會有1/14的人因此而受益。所以,每個人都該了解抑鬱症。
病發原因——
遺傳和環境因素導致抑鬱症高發
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披露,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高達2.1%。要注意的是,不只成年人會得抑鬱症,青少年、兒童都有患病機率。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而且患病年齡越來越小。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療的人群中,青少年約佔四分之一。
「雖然目前沒有特別確切的青少年患抑鬱症的調查數據,但根據臨床情況來看,30個抑鬱症患者中就有4個左右是青少年,而且呈現低齡化趨勢。」海南省安寧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吳傳東說。
為什麼青少年抑鬱症頻發?這其中的原因很多,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自我意識的急劇發展以及學業等各方面的壓力,本身就容易誘發情緒的巨大波動。
海南省安寧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吳傳東分析,一部分青少年抑鬱症來自遺傳因素,「抑鬱症遺傳機率在所有精神功能性疾病中是最高的,所以如果家族中有抑鬱症發病史,就要特別關注孩子的情況。」
除遺傳因素外,家庭因素是導致兒童青少年抑鬱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青少年抑鬱症是由於童年創傷、不良家庭關係或者父母教養方式問題而造成的。其次,青少年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同伴關係較差的青少年與具有良好同伴關係的青少年相比,更易患抑鬱症。
吳傳東特別提醒,很多人會把抑鬱和抑鬱症混淆,這兩者是有所區別的。抑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而抑鬱症則是一種精神障礙,一種以抑鬱消極、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的心理疾病。
面對抑鬱,我們最常見的4種反應
抑鬱是條「黑狗」,當他如影隨形地跟在身後,我們常常會有4種反應:
1、勸解自己說,想開一點就好了;
2、擔心自己得了抑鬱症,恐慌害怕;
3、感到羞恥和自責,不敢求助;
4、試著調節但沒有用,不知所措。
而這樣的處理方式,恰恰正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因為每多一份忽視,多一絲恐慌,多一些無助羞恥,都會讓抑鬱變本加厲,讓我們在抑鬱的泥塘裡越陷越深,被無力感和壓抑籠罩。
想走出抑鬱,迴避、壓抑這樣的方式都是行不通的,但抑鬱並不是不可控的,我們的人生可以再好起來。
抑鬱症患者如何自救
抑鬱症從臨床心理治療的效果觀察來看,對於中度及重度的症狀,必要時需要通過藥物來緩解症狀的,但,當症狀得到一定的控制後,重點,則是心理的調整。對於輕度及中度的症狀,則可以通過系統的自我心理調整走出抑鬱症。
體育鍛鍊是一種自然的方法,可增加體內與改善心境有關的化學物質,從而使抑鬱症患者更好地應對抑鬱情緒,提升生活動力。
這個鍛鍊不需要專門尋找完整的時間,患者可以將鍛鍊任務分解在一天中的各個零碎時間。每日的鍛鍊內容可以包括:走路10分鐘;拉伸運動;聽音樂、跳舞10分鐘;做5種不同的運動,每種2分鐘等等。
通過制定這種現實可行的鍛鍊目標,可使抑鬱症患者更好地完成鍛鍊任務。隨著運動習慣的養成,患者會希望拓展新的鍛鍊方式,如參加鍛鍊課程或體能訓練,均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來自他人的支持能夠改善抑鬱症患者的情緒,並提升生活動力。讓抑鬱症患者意識到自己有社交圈,意識到有人關心自己,對尋找患者的生活動機有很大幫助。
對抑鬱症患者來說,參加大型聚會或其他社會活動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應先參加一些小型團體活動,如看電影、喝咖啡、參觀博物館等,這類活動不會讓患者產生焦慮和孤立感。
儘管精神活性藥物(毒品)和酒精能夠帶來短暫的快感,但藥物(毒品)或酒精濫用將加重抑鬱症狀。對於服用抗抑鬱藥的患者來說,毒品、酒精與抗抑鬱藥的相互作用也會加重抑鬱症狀,並加大抑鬱症的治療難度。
抑鬱症患者中,失眠是很常見的。而在治療中,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又非常重要。當一個人處於抑鬱狀態時,其能量水平會有所下降。睡眠不足是影響能量水平的一大因素。睡眠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以每晚7~8小時的睡眠為宜。在此,我們提供一些改善睡眠的小竅門。
1. 白天的睡眠時間(午休)不應超過30分鐘。不要晚上沒睡好,白天來補覺,這樣反而會加劇夜間失眠。
2. 保證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在同一時間入睡,同一時間醒來。
3. 形成規律的睡前習慣(如洗澡、讀書)使大腦和身體放鬆。
4. 利用光線,白天的自然光線能夠提高人的警覺性,而晚上的黑暗環境則提醒大腦進入睡眠狀態。
抑鬱症患者通常希望能掌控生活中的所有事務,試圖將一切都做到完美,當不能實現這一願望,就會產生抑鬱情緒。減少壓力,制定切實的生活期望有助於提升動力,具體可參考如下「減壓妙招」。
★練習放鬆技巧,如聽舒緩的音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
★當感到壓力很大、出現焦慮情緒時,可以試試從1數到10或20。
★出現消極想法時,努力從中找到積極的一面。選擇一個積極的「心 語」,比如「孩子你是最棒的」,有助於消除消極的想法。
★加入社區志願服務能夠讓患者感到自己在為這個世界做好事,能夠遇到新的朋友,並在工作中發現樂趣。
★與親朋好友交談,但應避免與充滿消極情緒、經常製造壓力的人相處。
在抑鬱症的治療中,患者家屬可以成為治療團隊中重要的一員。
家有抑鬱症患者 專家建議做好這「四點」
如果家中有人患抑鬱症,吳傳東主任建議做好這四點。首先,家人要相信這(抑鬱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病人裝的,也不是讓病人想開點就可以緩解的,而是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根據症狀進行對症和持續治療。
第二,患者治療正常後,需要藥物治療繼續鞏固,鞏固治療時間一般2至3年,期間不能擅自中斷用藥,家人要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給予積極的引導。
第三,家人要關注病人的飲食、睡眠、精神狀態,對事物的態度,以及生活細節的改變,比如患者出現睡覺好不好、早醒、夢多、話少、躁動等情況時,要考慮其是否為病情復發,及時到醫院就診。
第四,家人不要講負面事件來刺激患者,不要講刺激的話語,不要損傷患者自信心,比如「你沒有用」「你是我們的負擔」等話語就不要說,而要觀察其病情和症狀,出現反常及時尋求幫助。
生活中,遇到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時有發生,會導致人悲傷抑鬱。那麼,對於正常人來說,該如何預防這種情緒發展為抑鬱症呢?
吳傳東主任表示,對正常人有短暫性的悲傷、憂鬱、以及創傷後抑鬱情緒都是正常的,人的一生總會遇見一些不順心的事,不要過度擔憂。主要的化解的方式有以下幾種,首先可按照中國傳統的方式,找親近的朋友、兄弟、閨蜜等聊一聊,傾訴一下。其次,進行適當運動,通過運動調整心態和精神狀態。
第一,尋求社會心理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心理醫生等的幫助,覺得嚴重可以找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看診,不要因為避諱,擔心被別人嘲笑而拖著不就醫。
第二,如果有抑鬱症、精神病的家族史的患者,出現抑鬱情緒時要到正規醫院找精神科醫生做診斷,及時治療。
第三,如果患上抑鬱症也不要過度緊張,配合醫生和家人,積極進行治療和後期康復,也可以重回正軌和重拾信心。
寫在結尾:
其實抑鬱症並不可怕,不要把自己一時的情緒低落而對號入座。如果你陷入了長時間的情緒失落和上面提到的症狀,請及時到醫院就醫。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但不要對其太過恐懼害怕,這不是一種絕症,可通過治療康復,要正確認識,抱一種平常心態看待。
別怕,
世界在偷偷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