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你焦慮了嗎?

2020-09-23 央視科教


小孩子也有大煩惱!成績的好壞,青春期的煩惱,家庭裡的瑣事都可能會是孩子焦慮的源頭。如何應對焦慮,專家帶您找對根源戰勝焦慮~


李豔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心理睡眠科


青少年焦慮


生活被培訓和學習霸佔、父母婚姻問題、家裡內部各種矛盾、二胎開放新成員加入、網際網路發達使社交變少等因素都可能引起青少年焦慮。


成績好壞引發的焦慮


青少年成績不理想時會出現較大心理落差,並且父母對其他孩子的誇讚會使青少年盲目地自我否定,產生焦慮情緒,出現拔頭髮、自傷、過度運動、鼻炎、腹痛、腹瀉、身體疼痛、胸悶等症狀表現。


過分注重成績引發焦慮的緩解方法


青少年應保證每天8~9小時睡眠,中午1小時午休,充足睡眠會使體力改善,並且多與孩子討論學習之外的事情,增加生活中的儀式感,都會使青少年更加輕鬆愉悅。


專家提示:充足的睡眠可幫助孩子減輕焦慮情緒。


青春期引發的焦慮


高中文理分科期間的青春期青少年,若自己喜歡的專業和父母安排的專業不一樣,學習成績不理想等等,也有可能使孩子的焦慮,表現為失眠、脫髮、皮膚過敏、反胃等症狀。


青春期引發焦慮的緩解方法


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多與孩子溝通,夫妻關係出現問題時需儘早溝通解決。


專家提示:父母關係問題也會導致孩子焦慮。


由家庭環境引發的焦慮


生活上被家人過度保護,當父母離異,陪伴少,青少年易引發厭學、嗜睡等焦慮現象。


由家庭環境引發焦慮的緩解方法

父母應儘早幹預,逐步讓孩子恢復正常社交,多參與社會活動,必要時,需要家人共同參與,帶孩子進行心理諮詢,也可做催眠治療幫助孩子走出焦慮。⬇


青少年焦慮的原因各有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關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必要時請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

相關焦點

  • 關注兒童或青少年的焦慮情緒
    許多兒童都經歷過害怕、擔心或焦慮的情緒,這似乎成為成長中的一部分。有人認為兒童的焦慮是一種輕度的暫時性紊亂,會隨著正常的生活過程慢慢消失。 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很多經歷過焦慮的兒童在青少年時期和成年後會繼續同樣的問題。
  • 焦慮不是大人的專利,青少年也容易焦慮
    青少年焦慮的情況  和成人對青少年「無憂無慮」的印象相反,焦慮症是在青少年群體中出現率最高的精神問題,不管是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青少年焦慮總體流行率約為11%,這就是說,每100個青少年裡,就會有11個人患有焦慮症。
  • 青少年的兩大敵人:焦慮和壓力
    現在青少年面臨著兩個問題:焦慮和壓力。 都說現代人活在壓力之中,一日三餐、上班下班,快馬加鞭都嫌時間不夠用。那青少年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一日三餐,上學放學,課後輔導班,行程安排的滿滿當當,壓力程度絲毫不亞於成年人。
  • 厭食症,是意志力還是焦慮?| 青少年公開信
    「你為什麼哭呀?要重返學校了難道不高興嗎?」,我們問。艾比說,雖然康復救了她的命,但她懷念自己的飲食失調。她說:「我害怕回學校,那裡我沒有朋友……厭食症和我做了很長時間的朋友,除了厭食症,我沒有其他的朋友。它陪伴著我,讓我覺得自己有價值。」她的話擊中了我的要害,道出了我飲食失調背後的潛在原因。
  • 兒童的焦慮,你了解嗎?
    「打工累嗎?累!但是我不能哭,因為騎電動車的時候擦眼淚不安全。」「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晚安,打工人!」這背後其實是每個人或多或少的焦慮。但是,除了「打工人的焦慮」之外,對於「兒童的焦慮」,我們認真關注過麼?
  • 你知道,你的孩子也處於焦慮中嗎?
    於是乎,相當一部分的青少年被焦慮和壓力裹挾著向前,還沒活明白就已經成年了。今天我們好好地聊聊青春期的焦慮和壓力。,你可以到學校隨機問問,估計十個裡面,六個說自己很焦慮。那他們在焦慮什麼呢?是成績,更直接一點:是功利化的教育目標。這是青少年焦慮的最根本原因。我曾做過一個調查,問他們,你們認為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 這些青少年焦慮症,你中招了嗎?
    在照片中,Zelko選擇通過同一個人的不同穿著來表現他們的多向焦慮。「我叫哈德森穆斯,17歲。我想知道每個人必須去大學嗎?如果工作怎麼樣呢?一直不知道畢業後該做什麼,這正常嗎?」「人們越來越關注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形象,同樣也擔心中學朋友和自己之後的不確定性關係……」「我是一名同性戀青少年。目前我最大的恐懼是活在一個不了解自己的權利的社會,在學校裡,我常常遭到毆打,騷擾和嘲笑,我害怕這種情況永遠都不會改善。」
  •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關於青少年自殺現象
    01`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那爸爸媽媽們,知道他每天上網瀏覽的是些什麼內容嗎?你們知道你的孩子正在經歷什麼嗎?是否好好聽過他們內心的聲音?是否真正的了解過他們?許多青少年自殺後,父母一度無法接受,認為孩子是在學校受到壓迫,受到壞人的蠱惑,當然,這也是青少年自殺原因中其中因素之一。
  • 大會逐字稿 |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百病之源」—焦慮(上)
    因為焦慮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其實在我實際接個案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的青少年,他們都會出現焦慮、抑鬱,甚至是敵意、憤怒的情緒,基本上一定會出現的就是焦慮,而且我們也發現當一個青少年有焦慮情緒出現的時候,通常他的原生家庭中可能也有其中一個是焦慮型的父母。
  • 大會逐字稿|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百病之源」—不容小覷的焦慮 上
    因為焦慮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其實在我實際接個案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的青少年,他們都會出現焦慮、抑鬱,甚至是敵意、憤怒的情緒,基本上一定會出現的就是焦慮,而且我們也發現當一個青少年有焦慮情緒出現的時候,通常他的原生家庭中可能也有其中一個是焦慮型的父母。
  • 大會逐字稿系列 |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百病之源」—不容小覷的焦慮(上)
    我們今天要來談的是青少年問題的「百病之源」,也就是焦慮情緒。為什麼我們會想要談這個主題呢?因為焦慮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其實在我實際接個案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的青少年,他們都會出現焦慮、抑鬱,甚至是敵意、憤怒的情緒,基本上一定會出現的就是焦慮,而且我們也發現當一個青少年有焦慮情緒出現的時候,通常他的原生家庭中可能也有其中一個是焦慮型的父母。
  • 青少年睡夠10個小時,能實現嗎
    睡夠10個小時,能實現嗎戎國強——讓青少年有充足的睡眠,小學生要每天睡夠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就在前幾天,「深夜爸爸問老師睡了嗎」上了微博熱搜榜。原來,這個父親看到孩子半夜12點還在寫作業,就在微信群裡問老師睡了沒有,老師回答睡了時,這位家長說,你給孩子布置了那麼多作業,憑什麼你能睡覺,我的孩子12點還不能睡覺?誰知老師說我的孩子也沒有睡。後來這個家長被老師踢出了群……不管是段子,還是真事,作業負擔過重是事實。
  • 焦慮症能自愈嗎 青少年焦慮症能自愈嗎
    焦慮症能自愈嗎根據焦慮症的病理病因,西醫學家有了自己一套針對焦慮症的治療方法,只要你按照以下這些這些步驟進行治療,相信焦慮症的病情就能得到控制。現在,就讓小編來為你展示這些治療方法吧。
  • 青少年心理焦慮,怎麼通過建立友情化解焦慮?這幾個建議更有效
    這些頻發事件多發生在關係較好的同學之間,如XX大學投毒案和XX大學發生惡性傷人事件等,反映了涉案青少年焦慮與不良的心理狀態。現在青少年基本都是21世紀後出生的,生活環境非常優越,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生活成長中當面溝通的機會較少,圈子不大,與同伴交往的機會越來來越少,在和別人當面相處中時常出現緊張、不安的焦慮情緒,程度有上升趨勢。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需要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其健康成長適應未來社會。
  • 澳研究:缺乏支持的青少年更易出現焦慮或自殺傾向
    新華社雪梨6月23日電(記者郝亞琳)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缺乏父母和同齡人支持的青少年出現焦慮和自殺傾向的比例較高。  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學術刊物《電子臨床醫學》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分析的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至2015年的全球學校衛生調查,涵蓋82個不同收入水平國家的27.5萬餘名年齡介於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結果發現,9%的青少年有過焦慮,14%的青少年有過自殺想法。  研究顯示,來自低收入群體、沒有親密朋友的十幾歲女生最容易產生焦慮或自殺傾向。
  • 98%的女人都焦慮,你焦慮過嗎?
    焦慮究竟是什麼羅洛梅在《焦慮的意義》裡說,恐懼是我們面對著威脅,但是知道威脅是什麼,但是焦慮是你知道自己面對著威脅,但是卻不知道威脅自己的對象是什麼。焦慮是一種眩暈,一種混沌。我們總在焦慮和無聊當中徘徊。那麼,焦慮究竟是什麼?
  • 你的孩子經常焦慮嗎?來看看吧,了解一下兒童焦慮症
    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時常會有焦慮症嗎?今天就讓我們來帶你認識並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孩子們時常感到擔心或焦慮是很正常的,比如當他們開始上學或上幼兒園,又或者是因為搬到一個新的地方。接下來我們會講到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克服焦慮。如果你的孩子有焦慮問題,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他。首先最重要的是,和你的孩子談談他們的焦慮或擔憂,這是是很重要的,需要找出問題的結節所在。
  • 我們在折磨孩子們嗎?心理學家深度解析疫情對青少年壓力影響
    馬上就要開學了,至從新冠疫情發生後,人們的焦慮程度急劇上升;失業、房貸、生活等已成為焦慮的主要因素。做為孩子的父母,同時還擔心孩子的學習、健康等事情。然而英國對1000多名青少年的調查發現,他們在2020年5月的焦慮水平普遍低於2019年10月。有人可能會說,這怎麼可能?他們不看新聞嗎?他們不知道此次疫情對社會和家庭造成多大的影響嗎?哦,等等!這或許跟今天學校被封鎖了有關?
  • 為何焦慮、抑鬱、自殺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原因就在於大人們太忙碌!
    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前兩年做過一個調查,發現2007年-2017年期間,在美國12歲到18歲的青少年當中,有過重大抑鬱問題的青少年比例從8%增加到了13%。 這意味著在十年中,有嚴重抑鬱症的美國青少年增加了120萬人。
  • 請密切關注這組人群:青少年+高智商+孤僻+情緒焦慮
    在研究中,SI只用一個問題進行評估:「你有沒有想過自殺?」2.在青春期前的青少年中沒有觀察到這種差異(7%至8%的男性和女性經歷過SI)。研究人員使用四個領域來評估SI與精神病理學的關係:情緒焦慮,精神病譜,外在症狀和恐懼。在所有這些領域中,在研究者控制年齡和社會經濟狀況後,患有SI的青少年表現出更明顯的症狀,無論性別或青春期狀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