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孩子也處於焦慮中嗎?

2020-09-10 不輸給家庭教育

人們常說,現代人是活在壓力之中的,一日三餐、上班下班,快馬加鞭都嫌時間不夠用。

那我們的孩子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一日三餐,上學放學,課後輔導班,行程安排的滿滿當當,壓力程度絲毫不亞於成年人。於是乎,相當一部分的青少年被焦慮和壓力裹挾著向前,還沒活明白就已經成年了。

今天我們好好地聊聊青春期的焦慮和壓力。



焦慮已經成為現在青少年的一種流行疾病,你可以到學校隨機問問,估計十個裡面,六個說自己很焦慮。

那他們在焦慮什麼呢?是成績,更直接一點:是功利化的教育目標。這是青少年焦慮的最根本原因。

我曾做過一個調查,問他們,你們認為學習的意義是什麼?全場200多名孩子,超過180人認為學習的意義在於,以後能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有份好收入。也就是說,在他們的潛意識裡當下的學習成績和未來的物質收入有等比例的關係,他們學習的動力是由利益驅動,這樣最大的弊端在於,學習成績控制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很難享受快樂的青春期。所以,被學習成績支配的恐懼是他們產生壓力的第一大原因。

第二個原因我歸納為:家長認為好成績等於好品格。在這裡面有一個孩子我印象特別深刻,有一天晚上我查房,發現這個孩子在酒店裡開著檯燈一直在寫字,就是那份學習意義的調查,我一看,他寫了滿滿兩頁紙。我就和這個孩子聊,他今年剛上高中,中考是區裡前五十名,因此上了省裡相當知名的一所高中,裡面高手如雲。他在這場直接競爭中落敗了,四次考試全部都是班級中下遊。他對我說,他為了追上曾經的自己,在宿舍熄燈後打手電學習,卻被宿管抓了個正著。班主任在處理這件事時,對他說了一句話,就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這個孩子幼小的心。他說:你成績這麼差,肯定是晚上在宿舍看小說,你今天不把小說交出來,你就別再想回教室上課!這是多麼傷人的一句話呀,一個一米八的男孩就這樣在我面前哭著講述他的故事。目前,很多家長形成了一種「學習好,一切都好」的普遍認識。好成績就等於好人格、好修養、好品質。差生就一定會調皮搗蛋、品格惡劣。屏幕前的你是否有這種想法呢?我們一直說青少年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永遠在第一位。而「智」的搶位對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歧視,這種歧視會帶給青少年更嚴重的焦慮。這是第二大原因。



第三大焦慮原因源自於手機網絡

我發現,無數青少年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吃飯、不是寫作業,而是直接衝向手機,刷朋友圈、打遊戲,往往玩過半個小時以後才開始慢慢悠悠地做起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即便是開始寫作業,也要隔段時間瞅手機一眼。到了假期更是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撒歡,拉都拉不住。

青少年和手機的過度連結是造就焦慮的第三大原因一。他們會不停地想「有沒有人給我發微信呢?」「我發的說說誰給我點讚了?」「我下一局遊戲選什麼角色好呢?」當青少年拿起手機,他們極易產生嫉妒、攀比這些消極情緒,比如:好兄弟充錢了,我在遊戲贏不了他,這可真煩。可一旦沒有了手機,「無機恐慌症」就會困擾著他們,渾身不自在。所以我經常戲稱:機一離手,渾身顫抖。

因此,我建議各位家長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陪孩子一起脫離手機,還要和孩子一起度過沒有手機的美好時光

比如,一起做飯,在某個節假日和孩子一起出去旅行、一起進行藝術創作,一起出去騎自行車等等。這段時間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只有你們一家人。這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離開屏幕的世界是如此美好,離開屏幕後你會看的更多,也會看的更遠,而且這本身就是緩解壓力的辦法。我認識一位父親,他每個周天早晨都和兒子一起騎車,沿著海岸線騎。他表示,這既是給兒子放鬆的機會,也是我和他聊天的機會。他可以講講學校的事,我可以聊聊工作的事,整個過程非常輕鬆,這段經歷實在是太棒了!



其次,停止你的過分關注

可以說,孩子80%的問題都是由父母製造的。你越是關注什麼,孩子就越容易在這方面出現壓力。吳老師建議你反省一下自己,尋找自己平時對孩子的關注點,它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手機問題、吃飯問題還是孩子的性格問題?你要有針對性地減少關注。因為過度關注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壓力,而這些關注點是解決焦慮的最好切口。

比如,如果你對孩子的成績要求很高,這次期末考試一定要考到班級前三名,他在考試前壓力大不大呢?相反,如果你日常生活中表現得不過分關注學習成績,哪怕他發揮失常,你也不生氣不吼叫,反而安慰他這沒關係,繼續努力就好,他的壓力會不會小很多呢?

但一定要注意,我說的是日常生活中表現得不過分關注學習成績,不是考前才和孩子說,我不關注你的學習成績,你平時的行為已經暴露出你在說謊。在生理上,人腦會自動判斷事情的重要程度和後果,如果這件事情會對我造成威脅,那麼壓力就會產生。而且威脅越大,壓力就越大。如果孩子意識到我考不好的話,身邊所有人都會瞧不起我,爸爸媽媽也會批評我,那麼他就會長期生活在這種慢性壓力下,減輕焦慮和壓力就會成為空談。

再多的焦慮也改變不了未來,再多的後悔也改變不了過去,你要做的就是把握當下以及把握未來

關注我,為你分享家庭教育智慧,讓孩子贏在家庭教育上。

相關焦點

  • 上幼兒園了,孩子正處於分離焦慮中嗎?
    你家有剛上幼兒園的新生嗎?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嗎?處理分離焦慮的八個原則,提供給家長參考。這幾天不約而同的好幾位媽媽詢問我有關分離焦慮的議題,讓我腦中不斷出現之前在幼兒園處理時的景象和案例,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大方向,可以做為檢視的工具,也希望可以穩定住大人的焦慮。
  • 孩子的期末考試,你焦慮了嗎
    孩子的期末考試,誰焦慮? 有人說,當然是家長焦慮啊,孩子要是焦慮就認真複習了,你看他,就一沒事人,該幹嘛幹嘛。有人說,我不敢焦慮呀,在家大氣都不敢出。如果我焦慮,影響孩子情緒呀。還有人說,我的孩子真的有點考前焦慮,會不會影響發揮啊?也有人說,有啥好焦慮的,不就一個期末考嗎?
  •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怎麼辦?你知道什麼是分離焦慮嗎?
    普天下媽媽共同的煩惱,孩子像萬能膠一樣纏著媽媽,著實讓人崩潰,甩都甩不掉。很多媽媽都去求助,該怎麼讓這個幸福的煩惱,不哭不鬧的放過自己。但結果往往不盡人如意,都是紙上談兵。其實,這個煩惱的時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分離焦慮期。這一現象會出現在6個月到3歲的兒童身上,1歲半的時候會達到頂峰。不同的寶寶表現和焦慮程度會有所不同。
  • 心理學告訴你,6個對戀愛焦慮的跡象,你中了嗎?
    人人都想好好談戀愛,但是不知道為啥,某些朋友一處對象就焦慮,或者見到自己喜歡的人就會表現得不自在,更別說接吻,啪啪啪什麼的。對任何人而言,戀愛焦慮可慘了,我們都知道那感覺如胃裡的翻江倒海或是對失控之事的驚慌失措,有些人在喜歡的人面前會汗流浹背,也有些人會結巴,很難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是我們對壓力的生理反應,這裡有6個你自己可能都沒察覺到的談戀愛就會焦慮的跡象。
  • 你的孩子分離焦慮了嗎?你重視了嗎?你可以很好的解決嗎?
    換一句話說:只要你不在他的眼前,那你就是不存在的。孩子的分離焦慮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和引導,我想沒有家長能忍著一直看著孩子這樣下去。更大的問題卻還在後面,他會學會沒錯。但是他卻要付出更多努力,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內心所受的煎熬,以及對世界的恐懼,對父母的愛的不確定,嚴重的會給他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早知道,包括成人很多性格缺陷,追本溯源都是嬰幼兒時期的隱患。
  • 焦慮時代的父母之道:你的孩子是「薛丁格的狗」嗎?
    難道和不會畫畫的比畫畫、不會寫字的比寫字、不會彈鋼琴的比彈鋼琴嗎?那不成了阿Q了嗎?」 「當然不能那麼比,你得和大部分人比啊。」 這位家長就是犯了取樣偏差的錯誤,也就是以偏概全。她在找老公時,不會拿自己的老公和馬雲比財富、和金城武比相貌、和愛因斯坦比智商、和C羅比身材,因為理智的人都知道,那不代表平均水平。
  •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你做對了嗎
    但對於孩子來說,分離在他們的世界中是什麼樣子?要怎麼做才能讓他們可以獨自等待分離後的再次重逢?見過太多的寶媽跟我說自己如果離開寶貝一會,孩子就哭鬧不停。也有很多寶媽說為了上班要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後悄悄地走。更多獨自帶孩子的寶媽說上個衛生間都要把孩子帶進去,不然哭個不停。等到再大一點上幼兒園的時候更是對孩子和家長的雙層分離焦慮的考驗。
  • 你經常焦慮嗎?你知道如何去停止焦慮嗎?閱讀下文,教你如何去做
    張真愛生活,專注於分享生活類各種經驗和技巧,從小事中感悟人生幸福。文/張真【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你經常焦慮嗎?你知道如何去停止焦慮嗎?閱讀下文,告訴你如何去做我們都花太多時間去擔心那些永遠不會實現的事情。這種擔心只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必要的複雜和痛苦。然而,還是有希望的。通過實施本文中的策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減少我們的憂慮和焦慮,從而可以盡情享受生活。
  • 你的焦慮,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難道我搶不到所謂理想的班,孩子就寫不好作文了嗎?我被培訓班老師和一群狂熱的家長帶入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盲目焦慮中了。堂哥帶小剛去看心理醫生,才知道他患上了重度焦慮症。原來,小剛在期末考試時沒考到年級第一,他感覺自己很失敗,於是想換個專業重新開始,但又找不到實操的辦法,所以整日焦慮擔憂,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 當你焦慮的時候,你的孩子可能背負著更大的壓力
    一時間我所有的家長群幾乎都炸了鍋,一些小學中高年級的家長跳腳也就罷了,最奇怪的是連小孩在幼兒園年齡的家長也表示焦慮跟心塞,他們講不知道雞娃方向了。好生奇怪,搖號難道不是對小孩和家長負擔最小的篩選方式嗎?為何一眾家長如喪考妣。
  • 海英博士:孩子的焦慮,你真的懂嗎?
    喪失了這種奇妙能力的孩子,就容易焦慮、憤怒……許多幼兒都已經開始焦慮了。你,發現了麼?你又懂得麼? 適度的焦慮適度的焦慮對於幼兒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為焦慮情緒本來就是人的正常的一種情緒,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對於孩子來說,適度的焦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孩子人格的完善。
  • 正確緩解焦慮的方法,你知道嗎?
    正確緩解焦慮的方法,你知道嗎?小A:吃火鍋去,只有吃重口味的食物才能讓我有愉悅感,忘掉焦慮。小B:吃甜食,只有甜蜜蜜的味道才能讓我重獲幸福的感覺。小C:我一焦慮,只有酒精和香菸能夠幫我忘掉煩惱。上面這些做法真的對嗎?
  • 養育孩子,你焦慮嗎?育兒不僅僅是養育孩子,更是父母成長的旅程
    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好孩子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你總是處於緊繃和疲憊的狀態,那麼你不但不能照顧好孩子,甚至會導致整個家庭的不和諧,在照顧好孩子之前,不妨先學會照顧好自己,安排一個讓自己放鬆的特殊時光,與愛人共享二人世界,不操心無意義的事,讓正能量包圍自己並傳遞給孩子;照顧好了自己你就會用一顆平靜喜悅的心去面對愛人
  • 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很常見,你的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了嗎?
    幼兒園準備:分離焦慮你的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了嗎?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很常見,為幼兒園做準備的一部分就是讓她遠離你。幼兒園準備:分離焦慮到她生命中的這一點為止,您的孩子幾乎一直都在您的公司中。也就是說,除了探親,她一直都在你身邊,她知道你在那裡可以解決任何問題。這將要改變,對你們倆來說,伴有焦慮是很自然的。
  • ...創造力的第一殺手焦慮,找上你了嗎?速讀速記提醒你警惕它對孩子...
    創造力的第一殺手焦慮,找上你了嗎?速讀速記提醒你警惕它對孩子下手 焦慮貌似在成人世界是很普遍的事,你要是沒有焦慮過,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新時代的小青年。 看這些症狀你就會發現,這就是個普遍發生的病症了,而且越來越低齡化,已經進入了小學生群體。 我總結,除了病理原因,主要的問題來自於有一位焦慮的媽媽。 大家都知道,在孩子嬰幼兒階段,小學階段,主要負責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的基本上都是媽媽,爸爸不管或者管的少,一般管的也不專業。
  • 孩子總是離不開你? 可能「分離焦慮」期到了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臺灣《嬰兒與母親》雜誌報導,如果家長發現小孩一直黏著自己,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分離焦慮」的時期到了。  文章摘編如下:  「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  當孩子一歲左右時,可能會出現離不開主要照護者的情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
  • 白巖松:你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你知道的太多了
    才20多歲的你,到底在怕個P啊?年輕人的習慣性焦慮是一場長跑,誰也不知道終點在哪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焦慮的?高考時的第一次失利,大學時期的第一次失敗的愛情,第一次覺得自己配不上自己的野心,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平凡,而是平庸,第一次經歷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和生活,第一次面對自己嚮往的婚姻卻求而不得,這些可能都是你焦慮的開始。這場習慣性焦慮的長跑,年輕人似乎總不擅長取勝,誰也不知道起點在哪,更不知道終點在哪。
  • 你焦慮嗎?
    憂慮和焦慮在我們繁忙並充滿壓力且不可預知的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17對有些人來說,焦慮是不常見的;但對另一些人來說,焦慮卻是一個如影隨形、令人痛苦的伴侶。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介於兩者之間。(箴言3:5,6)如果你對必須要做出的選擇感到焦慮,請將你全部的信心都集中於你生命的救主,祂會指引你正確的方向。4、「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詩篇55:22)上帝願你依賴祂以尋求支持,祂必擔當你一切的重擔,使你不至跌倒。
  • 《靜觀育兒讀懂孩子敏感期》孩子成長中的敏感信號,你知道嗎?
    孩子終究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會事事順從我們,我想,我們也不喜歡一個沒有自己主意的孩子吧!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不去思考,而是直接問父母:我該怎麼辦啊?這個怎麼弄啊?我不會處理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孩子,我們是不是也會很揪心,以後我們老了,孩子自己怎麼過啊?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嗎?
  • 家長的焦慮90源於自己,你放下焦慮那刻,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開始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的焦慮90%源於自己,你放下焦慮那刻,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開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如今,大多數父母特別擔心孩子的成長,並總是習慣於照顧孩子的一切,但實際上這種行為只會使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的焦慮感父母擔心自己無法控制孩子的未來和不可避免的傷害,為了有效消除這種煩惱,父母不禁為孩子設計生活,並嚴格要求孩子進行他們的預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