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王重建 張婉欣
學校恐懼症,是近年來在兒童青少年中發生較多的一種心理障礙,因其主要表現為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並拒絕上學而得名,又稱「拒絕上學」。從不易被人們發現的心理障礙一躍而起成為位居第二,僅次於兒童多動症的心理衛生問題。
學校恐懼症最突出的症狀是拒絕上學,早晨該上學不走,要家長滿足自己的某些條件,答應去上學了,一到學校就逃學,寧願待在家裡學習不願意去學校和老師、同學一起,訴說頭疼、頭暈、腹疼、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一旦決定不去上學,症狀很快便消失。症狀早晨較多且嚴重,下午少見。星期一較明顯,雙休日無任何症狀。不會出現外出、惹是生非等行為。
為什麼會有「學校恐懼症」?
1、個性脆弱、過分依賴的兒童 由於個性脆弱過分依賴父母,不能在精神上、生活及學習上自立,對集體生活既無興趣又缺乏信心。
2、患有分離性焦慮的兒童 其拒絕上學的實質是怕與父母親分
離。
3、學習有困難 基礎水平差,學習困難較大,又缺乏克服困
難的意志,考試成績甚差,而拒絕上學。
4、在學習遭遇精神刺激 由於學習不認真或成績低下,受到教
師的批評或者同學的恥笑,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和焦慮不安,不願再面對老師和同學而迴避在家。
得了「學校恐懼症」怎麼辦?
需要通過心理治療,需要醫師、家庭和學校三方面配合。
醫師、家長、老師怎麼做呢?
第一、詳細了解發病經過,發病誘因、客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第二、家長要表示出對患兒的關心,與患兒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關係。
第三、分析使患兒返回學校的可能性,使患兒重新返校。
第四、不應該使患兒脫離學校生活,要根據具體情況恰當安排患兒返校的時間和方式。
家庭方面 :患兒家庭成員之間多存在「不良的相互關係」,親子之間界限不清、情感分化不完善、一方缺乏關注,另一方則過度關心。
1、榜樣的作用。
2、避免強制性,多鼓勵孩子。
3、家庭成員之間注重承諾,如約好時間去接孩子,不能失信等。
4、鼓勵孩子多與其他朋友交往,讓其他朋友伸手幫忙,如陪伴去上學等。
5、用盡辦法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鍛鍊其獨立性,減少對家庭的依賴,回歸校園。
您身邊有這樣的孩子嗎? 請及時到相關專業機構進行諮詢, 以便進行早期幹預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