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輕兒童青少年學校恐懼症?

2020-12-27 駐馬店網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王重建 張婉欣

學校恐懼症,是近年來在兒童青少年中發生較多的一種心理障礙,因其主要表現為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並拒絕上學而得名,又稱「拒絕上學」。從不易被人們發現的心理障礙一躍而起成為位居第二,僅次於兒童多動症的心理衛生問題。

學校恐懼症最突出的症狀是拒絕上學,早晨該上學不走,要家長滿足自己的某些條件,答應去上學了,一到學校就逃學,寧願待在家裡學習不願意去學校和老師、同學一起,訴說頭疼、頭暈、腹疼、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一旦決定不去上學,症狀很快便消失。症狀早晨較多且嚴重,下午少見。星期一較明顯,雙休日無任何症狀。不會出現外出、惹是生非等行為。 

為什麼會有「學校恐懼症」?

1、個性脆弱、過分依賴的兒童  由於個性脆弱過分依賴父母,不能在精神上、生活及學習上自立,對集體生活既無興趣又缺乏信心。

2、患有分離性焦慮的兒童   其拒絕上學的實質是怕與父母親分

離。

3、學習有困難    基礎水平差,學習困難較大,又缺乏克服困

難的意志,考試成績甚差,而拒絕上學。

4、在學習遭遇精神刺激   由於學習不認真或成績低下,受到教

師的批評或者同學的恥笑,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和焦慮不安,不願再面對老師和同學而迴避在家。

得了「學校恐懼症」怎麼辦?

需要通過心理治療,需要醫師、家庭和學校三方面配合。

醫師、家長、老師怎麼做呢? 

第一、詳細了解發病經過,發病誘因、客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第二、家長要表示出對患兒的關心,與患兒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關係。 

第三、分析使患兒返回學校的可能性,使患兒重新返校。 

第四、不應該使患兒脫離學校生活,要根據具體情況恰當安排患兒返校的時間和方式。 

家庭方面 :患兒家庭成員之間多存在「不良的相互關係」,親子之間界限不清、情感分化不完善、一方缺乏關注,另一方則過度關心。 

1、榜樣的作用。 

2、避免強制性,多鼓勵孩子。 

3、家庭成員之間注重承諾,如約好時間去接孩子,不能失信等。 

4、鼓勵孩子多與其他朋友交往,讓其他朋友伸手幫忙,如陪伴去上學等。 

5、用盡辦法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鍛鍊其獨立性,減少對家庭的依賴,回歸校園。 

您身邊有這樣的孩子嗎? 請及時到相關專業機構進行諮詢, 以便進行早期幹預及治療! 

相關焦點

  • 學校恐懼症作怪
    是學校恐懼症作怪!受訪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理科主任醫師 汪玲華一上學就發脾氣、大哭大鬧,甚至出現頭痛、頭暈、腹痛、噁心、嘔吐等身體不適,但不提上學或在家時又一切正常,不適症狀消失得無影無蹤。近年來,類似的情況在中小學生中越來越多見。許多家長和老師都不明白原因何在,也不知道如何應對。而兒童心理專家表示,孩子出現這種症狀,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學校恐懼症」。
  • 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社交恐懼症」
    上述種種現象就是「社交恐懼症」。這種恐懼症狹義上也稱「對人恐怖症」,意思是「害怕與人為伍」或「厭人症」。顧名思義,這種恐懼症就是當事人面臨社交時,無緣無故地產生羞恥、尷尬、焦慮、恐懼和緊張感,本人因此倍感情緒困擾和持續的痛苦感。
  • 又到開學季,你的「學校恐懼症」治好了嗎?
    有些同學因為要見到一個假期沒有見的同學好友而興奮,而有些同學則因為對上學這件事充滿焦慮而不願回到學校。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章依文醫師對澎湃新聞表示,在上一個學期結束、下一個學期開始之前,有很多孩子都有「拒絕上學症」。
  • 英語新詞:又到開學季 「學校恐懼症」引關注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新詞:又到開學季 「學校恐懼症」引關注 2018-02-26 15:47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 靜進醫生: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社交恐懼症
    多見於青少年,在西方單純社交恐懼症多見於女孩,而對人恐怖則似乎多見於男孩。日本報導,估計這類恐懼症在青少年當中約佔15%左右,疾病終生患病率則在3%-13%之間。這類恐懼症雖在本質上為一種情緒困擾,但帶有很強的地域文化色彩,東西方報導有些不同。
  • 警惕孩子患上「學校恐懼症」
    媽媽覺得小薇可能是裝病不上學,強行把小薇送到了學校。沒多久,媽媽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小薇上課時臉色蒼白、冷汗直冒,讓家長馬上將其送往醫院。媽媽把小薇送到醫院後,小薇的病情又緩解了。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童神經內分泌專科主任羅向陽教授說,小薇這種情況是比較典型的「學校恐懼症」,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發病率將近1%。兒童當中女孩多見,青少年中男孩亦多見。
  • 手抖、尿急可能是開學緊張 超一成孩子有學校恐懼症
    家長從網上搜索相關症狀,懷疑孩子是不是患上了開學恐懼症。  同樣焦慮的還有10歲小學生文浩(化名)的媽媽。今天,文浩被4、5位長輩硬拖著來到心理門診。媽媽哭著說,文浩原本學習成績很好,上學期期末考試前突然不肯去學校了。媽媽發現,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越來越晚,從8點到10點,到最後甚至要到凌晨還在寫作業。
  • 這些奇葩的恐懼症,你有嗎?
    最近有幾個人來諮詢恐懼症,而且恐懼的東西還很奇怪,於是我做了一個恐懼症大盤點,大家可以來看看自己中了幾個? 1、幽閉恐懼症 幽閉恐懼症屬於恐懼症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 臨近開學,如何快速克服孩子的開學恐懼症?
    臨近開學,有很多孩子無法克服開學恐懼症,心中總是焦慮不堪,那麼如何快速克服開學恐懼症成了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開學恐懼症是一種情緒障礙,主要的誘因是「開學」這個特殊的事件,對學校生活的適應產生焦慮和恐懼或對分離性焦慮、學習適應不良、人際交往困難等不良情緒和行為的喚醒。它的主要症狀是情緒低落、心慌意亂、無緣無故發脾氣、渾身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有的還有頭痛、胃痛等軀體不適症狀。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密集恐懼症這種情況,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的原因以及生活中還有哪些恐懼症,希望可以讓大家都擺出這種心理症狀的煩惱。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密集恐懼症讓人十分煩惱,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這種情況時要如何克服才好呢?
  • 密集恐懼症的治療 5種方法治療密集恐懼症
    密集恐懼症是一中精神類疾病,我們總會對某些食物出現或多或少的恐懼,他可以密集的圖片和物體會產生出恐懼反應,這種精神累疾病會影響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那麼,密集恐懼症的治療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密集恐懼症的治療1、行為療法行為療法是目前的首先治療。先弄清患者的恐懼是如何形成的,尤其是首次發病時的情景。
  • 兒童的五種焦慮!從分離焦慮到恐懼症
    特殊恐懼症(Phobias)被認為是「狹隘的」焦慮分支。其他焦慮症顯示,很多種刺激都會引起焦慮,而患有恐懼症的兒童卻只對某種特殊刺激起反應,例如蜜蜂、狗、電梯和注射。這些兒童如果能夠避免接觸他們的恐懼源,就不會產生焦慮。但這並不是說患有恐懼症就容易應對。
  • 如果你犯了這些錯,80%的可能是社交恐懼症
    在談到語言障礙的危害時,我的老師特意舉了幾個案例,從青少年到成年人,語言障礙不可避免的帶來社交恐懼症。解決社交恐懼症的共識是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為輔,重點在於獲得信心改善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並不是所有害羞或緊張的情緒都是社交恐懼症,特別是對於兒童來說,某些社交場合的不適應,不舒服,可能和個性特徵、社會閱歷不足有關,不能輕易下結論。
  • 研究:高人氣學生成年後極易患社會恐懼症
    【環球網綜合報導】每所學校都有受歡迎的高人氣學生,但是較高的人氣真的會對學生成年後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嗎?據韓國kormedi網站9月11日報導,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青少年時期受歡迎的學生,成年後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甚至會患上社會恐懼症。
  • 密集恐懼症如何治療 4個小妙招緩解輕度密集恐懼症
    原標題:密集恐懼症如何治療 4個小妙招緩解輕度密集恐懼症   密集症候群是一種對於密集排列的相對小物體很敏感,感覺頭暈,噁心,頭皮發麻的一種現象,幾乎人人都要,只是嚴重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我們需要辨別自己的嚴重程度,重的話需要趁早的治療。那麼,如何治療密集症候群比較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介紹吧!
  • 齊抓共管防控青少年兒童肥胖 學校要辦好營養與健康課
    原標題:齊抓共管防控青少年兒童肥胖(大家談·關注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③)  前不久,《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出臺,受到全社會關注。本期大家談,我們邀請三位專家學者,探討如何更好防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
  • 教育部:將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教育部表示,已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印發評議考核辦法,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嚴禁地方片面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另外,家長要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負擔,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 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發布兒童青少年用眼提醒學校篇
    近日,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發布兒童青少年用眼提醒學校篇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加強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依託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向學生講授保護視力的意義和方法,積極利用學校閉路電視、廣播、宣傳欄、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學生和家長開展科學用眼護眼健康教育。培訓培養健康教育教師,支持鼓勵學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團。
  • 【研究】如何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低齡化?專家有話說!
    部分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照明和採光條件不達標,電子屏幕使用頻繁,這些情況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學生用眼負荷,使近視的患病率隨之上升。 重視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已經刻不容緩,而如何切實有效地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低齡化問題,是當前社會需要解決的大事。
  • 教育部:力爭兒童青少年近視率每年下降0.5到1個百分點
    會上,有記者問:近年來,中國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比較突出,社會比較關心、關注,近視防控是健康中國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去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請問在實施方案印發以來取得了哪些重要的階段性進展,未來將如何通過加強學校體育促進近視防控和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