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4月2日,溥儀為答謝日本天皇御弟秩父宮雍仁的來訪,由關東軍安排,去日本訪問。他從長春出發,乘火車到大連。對於這次訪問,日本做了周密安排,組成了以樞密院顧問林權助男爵為首的14人接待委員會,軍部還派出「比睿」號戰艦和多艘護航艦來大連迎接。溥儀登上日本戰艦,檢閱了日本「球摩」第12、15驅逐艦隊。
溥儀一行到達日本橫濱後,乘火車前往東京,日本天皇親自到車站迎接。隨後溥儀由秩父宮陪同,乘宮廷儀裝馬車,來到天皇裕仁當皇太子時居住在赤坂離宮下榻。在日期間,溥儀先後檢閱了日軍近衛師團、羽志野騎兵第二聯隊及戰車第二聯隊,併到曰陸軍第一衛醫院慰問了日本傷兵。
1935年4月14日晚上,在東京新宿三丁目執勤的日本警察發現一名行人形跡可疑,攜有武器,當即上前詢問,對方支支吾吾之下奪路逃走。日本警方對此十分警惕,因為這個時候的日本正在動蕩之中,經常有崇尚「一人一槍解決問題」的危險人物出現。「正行社」「血盟團」等團體抓之不盡,日本首相犬養毅、浜口雄幸等先後倒在暗殺者的槍下。甚至連設計一個東京火葬場,也能導致設計師槍殺同行。所謂軍國主義,把一些日本人骨子裡不安分的因子充分調動了起來。因此,這名掉頭就跑的可疑人員立刻引發了警方的全力追捕,生怕又是哪個要刺殺要人的瘋子。在警方的全力追緝下,犯人不久落網。此人名叫小見山登,22歲,正式職業是日活電影公司的演員。隨後的審問讓警方大吃一驚,這個貌不驚人的演員,竟然真的是一個暗殺組織的成員,他們的目標,則是即將訪問日本的偽滿洲國皇帝溥儀。
根據日本寶島社《日本恐怖事件史》的記述,在官方紀錄中,小見山登暗殺溥儀的目的是,他認為東亞的和平繫於「中日友好」,而「滿洲國」的存在,無疑將嚴重影響這種關係。所以,他籌劃刺殺溥儀,以瓦解「滿洲國」,平息東亞的戰亂。因此,小見山登被輕鬆放過,並成為「親華派都是麻煩製造者」的典型。戰後,小見山登曾組織過10萬人籤名的活動,要求釋放日本戰犯,頗為活躍。
身為偽滿洲國的皇帝,溥儀實則是日本人的兒皇帝。1936年,日本方面就發表了「滿洲國根本理念」,規定「日本天皇之心即滿洲皇帝之心,東軍司令官是日本天皇的代表。關東軍司令官作為日本天皇的代表,支持、輔佐滿洲國皇帝,並對政府進行內部指導」。這個「根本理念」赤裸裸地規定了日本天皇、關東軍司令是溥儀的「太上皇」。
1945年八月八日,蘇聯對日宣戰並進攻滿洲國,滿洲國政權覆滅。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在蘇聯被監禁五年。
在蘇聯拘押期間,溥儀曾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言中,聲稱自己在任滿洲國皇帝期間,完全為日本佔領當局擺布,沒有人身自由,也沒有做為滿洲國元首相應的權力和尊嚴,是自己被日本關東軍脅持到內滿洲的。
一次溥儀與日本戰俘偶然路遇,竟引發了一場眾人圍觀的「爭吵」。至於起因,不過是一位日本戰俘瞥了他一眼,溥儀便借題發揮地破口大罵:看什麼,沒見過我嗎?當年我沒有讓你們日本人在滿洲國害死,真是件幸事……
那個日本戰俘一時愕然,嘟囔了幾句,溥儀便又藉機沒邊沒沿兒地大罵起來:你們這些日本人,沒有一個好東西,都是一些混帳東西,我與你們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