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勇:模仿梵谷畫作20年,去梵谷故鄉看到真跡,去墳前跟他告別

2020-12-11 天天讀詩詞

2016年,一部《中國梵谷》的紀錄片登上了全國的大熒幕,這部紀錄片記錄了在著名油畫集散交易地——大芬油畫村中的兩個畫匠,經過對梵谷作品的無數次臨摹並最終前往歐洲見到梵谷真跡後,產生的對人生對藝術的新的思考。

這部紀錄片一經上映之後就連獲好評,先後拿到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最佳中外合拍長片獎、洛杉磯華語電影節最佳非劇情長片獎、日本skip city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等。而同時,也讓觀眾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了曾經轟動一時的大芬油畫村和村裡的畫匠身上。

大芬油畫村大芬油畫村本來叫做大芬原,是深圳地方布吉鎮內的一個小村落,原住民還不到300來人,主要的產業也是以水稻種植為主,大部分村民的年收入都不到300塊。

改革開放後,深圳地區成為了經濟特區,而香港畫商黃江早早就看到了深圳的潛力,在1989年深圳地方還剛剛起步的時候,他就跑到大芬村中用極低的價格租下了房屋,同時聘請了一些畫匠,一邊進行油畫臨摹的商業生產,一邊吸納當地村民成為自己的畫匠。

慢慢地,村子就從以農業為主變成了以臨摹油畫為生了。當時的深圳以香港為標的,不斷開放港口外貿,村民和畫匠們臨摹出來的好畫,就被黃江以幾十幾百塊收上去,而一旦銷售到海外,那價格就是成十成百地翻倍了。

對村民和畫匠而言,這比起自己平時累死累活的收入可高多了,而對於黃江而言,他的利潤則更是恐怖。於是,大芬村開始湧入了越來越多的畫匠,而黃江為了吸引畫匠容納畫匠,也將大芬村當作基地進行現代化建設。

等到21世紀的時候,大芬油畫村已經成為了一個國際知名的商業油畫的生產銷售地,也成為了國際知名的藝術品交易點。據統計,在2005年的時候,歐美市場中超過一半的油畫都來自大芬村,在2018年的時候,大芬油畫村全年產值就超過了45.5億!

中國梵谷但除了一些本就有一定繪畫功底的畫匠之外,其實在大芬油畫村中就業的,更多的卻是本身沒什麼基礎的普通人,而趙小勇就是這樣的普通人。

趙小勇出生於1972年,從小喜歡畫畫,但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根本無法支撐他的愛好。1987年,年僅15歲的趙小勇就開始外出來到深圳打工了。他先是去工廠做一些上色的工作,後來又去了陶瓷廠打工。

直到1996年的時候,那時候,大芬村已經在國內有些名氣了。趙小勇得知居然還有一個地方能夠免費畫畫同時還能賺錢,他就毅然決然地辭掉了手頭的工作,單槍匹馬地到了大芬村中闖蕩。

在這裡,趙小勇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不斷臨摹梵谷的畫直到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趙小勇的繪畫熱情立刻被激發了,在這十幾平米的小屋子裡,趙小勇是日以繼夜地不斷臨摹著,加上前輩的教導,趙小勇的繪畫技術不斷提升。

正所謂熟能生巧,十幾年過後,已經臨摹過近萬幅作品的趙小勇,他畫出來的作品已經跟梵谷的真跡十分相近了。大芬油畫村徹底出名之後,作為其中數一數二的畫匠的趙小勇也被稱為「中國梵谷」了。

回歸本心很長一段時間中,趙小勇都沉醉在這種稱讚中。但同時他又十分不安,因為他明白,他不是真正的梵谷,他只是梵谷的萬千臨摹者而已。他開始有了想要去看看梵谷真跡的想法。

而此時,紀錄片《中國梵谷》的導演餘海波找上了趙小勇,最終在2014年時,趙小勇去到了阿姆斯特丹。趙小勇在街頭的紀念品店裡發現了自己的作品,這讓他很是驚喜,但當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翻了七倍放在店裡被明碼標價地售賣時,趙小勇感到十分失落,原來他的畫,不過是商品而已。

後來,他又去到了博物館中,終於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梵谷真跡。但趙小勇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無論他畫再多的梵谷,終究只是複製和臨摹而已。這讓趙小勇心中感到無比的震動。

而後,他又來到了梵谷的墓前,十分虔誠地紀念了梵谷,並在心中下定了決心——他要做原創了!告別梵谷回國之後,趙小勇就開始畫更多的時間來畫屬於自己的東西了。

首先他畫了一幅自畫像,他知道這幅畫肯定賣不出什麼好價錢,但這幅畫卻是他邁向原創的第一步,飽含了他這近20年繪畫生涯的各種體悟。趙小勇看著自畫像裡的自己,慢慢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相關焦點

  • 湖南男子模仿梵谷20餘年,在歐洲看到真跡後,去公墓與梵谷告別
    任何代表著"美"且被人賞識的藝術作品總離不開兩個字,仿製,名震天下的梵谷更是擁有著數量百出的模仿者,他們通過模仿梵谷的畫來賺錢,畫作在他們筆下不是靈感,不是藝術品,而只是機械性的賺錢工具,今天故事的主角趙小勇就曾是這樣一位仿製者。
  • 他是「中國的梵谷」,沒任何美術基礎,畫一幅梵谷作品只用20分鐘
    他是「中國的梵谷」,沒任何美術基礎,畫一幅梵谷作品只用20分鐘。梵谷在世的時候窮困潦倒,竟然不能靠自己畫畫來養活自己,一輩子只賣出過一幅畫。也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多年後的今天,他的畫作卻能養活這麼多人,其中就包括來自「中國油畫第一村」的趙小勇。趙小勇不是美院畢業,也不是來自什麼藝術世家,他只有初中學歷,在畫梵谷的畫之前,在一家陶瓷廠當工人,每月領著一千多塊錢的工資。
  • 小村聚集8000名梵谷 畫出全球60%的油畫
    這些「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的《向日葵》們,將乘坐飛機、輪船,經過數日甚至累月的顛簸回到梵谷的故鄉,成為暢銷品。趙小勇走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廣場的人群中,看著人們手臂下夾著的「梵谷油畫」。他認得這些油畫中,哪些是自己的作品。在過去近二十年的時間裡,他一直在臨摹梵谷作品,完成了九萬多張梵谷油畫訂單。不少人稱為他為「中國梵谷」。趙小勇來自深圳大芬村。
  • 梵谷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報導,荷蘭Singer Laren 博物館的官員透露稱,該館的梵谷畫作《春日花園》於3月29日凌晨3點15分被盜。據悉,盜竊者闖入博物館,在暴力砸破了玻璃後,偷走了這幅創作於1884年的畫作。
  • 梵谷美術館:館藏梵谷黃金時期油畫,藝術大殿!
    美術館的紀念品店內,最常被用到的梵谷畫作元素是向日葵和杏花,這也是他短暫一生中最明亮的一幕。梵谷博物館要提前在網上買票,館內禁止拍照。提起梵谷,最有名的莫過於他畫的向日葵和他割下自己的一隻耳朵,但梵谷博物館會讓人對他有全新的認識。你會發現,除了金燦燦的向日葵,梵谷還畫過紫色的鳶尾、白色的杏花、康乃馨、玫瑰、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花。
  • 梵谷的畫到底好在哪兒?
    這是一幅畫於1883年的小畫。顯然一看就是一個初學者的塗抹。 這個畫家畫了七年,然後就死掉了。死了以後,他就出了名,慢慢變成人人知道的梵谷。 我到現在說不出這幅畫到底好在哪裡。
  • 梵谷病中惟一自畫像確係真跡:憔悴無比,與鏡子中的自己和解
    經過數十年的猜測,近日,一幅陰鬱的肖像畫被證實為梵谷的自畫像真跡,這也是他在發病時畫下的唯一一幅已知的作品。《自畫像》(1889)從1910年起便收藏於挪威奧斯陸國家博物館,但是自1970年開始,畫作的真實性開始受到公開質疑。本周一,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宣布這幅作品確實是出自梵谷之手。在這幅作於1889年8月的肖像畫中,藝術家的臉上了無生氣,憔悴無比,整個畫面被沉鬱而悲觀的綠褐色色調所籠罩。
  • 聽說站在他的畫前會莫名流淚,那去他的森林逛逛怎麼樣?
    有一位藝術家沒有人會不愛他,很多人說,站在他的畫前,會莫名其妙地流淚。這個人就是梵谷。如果你是梵谷的粉絲,就一定要去荷蘭體驗梵谷之旅,如果你不是梵谷的粉絲,當你走進梵谷森林,走進梵谷的故鄉還有博物館,你就會深深地愛上他。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散步在奧維爾公墓,我想起梵谷和提奧談他的《麥田裡的收割者》那段名言:「我從這個收割者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 拼命地在烈日下趕活——我從中看到了死亡的形象, 在某種意義上, 把麥子想像成人類在被收割。」
  • 梵谷畫作又被盜!他的多幅作品被盜經歷曲折離奇
    據悉,這幅畫作創作於1884年,是從荷蘭北部格羅寧根博物館借展而來,由於目前正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拉倫辛格博物館自本月初以來一直對公眾關閉。巧合的是,這位已故荷蘭著名畫家生於1853年3月30日,被盜事情發生在梵谷的生日當天。
  • 梵谷的畫,究竟好在哪?
    以前在畫冊或屏幕上看梵谷的畫真的不容易體會出它的好來而站在原畫面前用眼用心體會畫布上百年前定型的顏料凹凸的筆觸、畫面的紋理、油彩的質感讓人不由自主地推敲他繪畫的過程梵谷的畫正是如此畫裡可以強烈感受到傳達的情緒思想他內心的熱情、彷徨和掙扎他對事物的看法以及他獨樹一幟的世界觀可以感到他耗盡生命所有熱情去體會生活
  • 從沒去過日本的梵谷,畫裡卻藏了如此多的日本元素
    原標題:梵谷的日本緣:藏在他畫裡的日本元素在梵谷的人生中,他對日本藝術的興趣從1887年巴黎開始,在1888年阿爾勒時到達頂峰,又因變故而驟然消退,也不再與人提及日本藝術。
  • 【科普】梵谷畫作褪色的秘密——顏料中的化學 | 大學化學
    本文分析了梵谷著名畫作所用顏料的化學成分,並運用化學原理揭示畫作褪色的秘密,同時,顏料化學的研究也可為油畫保護提供更合理的策略。這個球狀的白色顆粒就像一顆糖,其最外層是人們熟知的水白鉛礦(2PbCO3∙Pb(OH)2)和白鉛礦(PbCO3),紅鉛位於白色顆粒的中心,在兩層之間最靠近鉛丹的一層,該研究團隊還發現了一種非常奇特的羥碳鉛礦(3PbCO3∙Pb(OH)2∙PbO),這是此前從未在二十世紀中期前的油畫中發現過的。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在真人的基礎之上畫成梵谷風格的畫作
    1.麥田,烏鴉,星空,整個銀幕像要燃燒起來,梵谷死忠粉都會看到流淚吧。2.對文森特來說,生命中的細枝末節並非小事,也並不卑微;你總想知道他是怎麼死的,但是你知道他死前是怎麼活的嗎?3.瑕不掩瑜,敘事的確不夠牽引人心,但也不乏以小見大的動人瞬間。每秒12幅畫,也就是12幀,這簡直就是電影的退步。
  • 梵谷與英國:倫敦煤氣燈真的啟發了他的《星夜》?
    然而,在這次有關梵谷與英國的展覽中,看到這幅熾熱的畫作被防腐保存在一個類似花卉教堂裡。20世紀早期的英國畫家弗蘭克·布朗溫(Frank Brangwyn)、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和塞繆爾·派普羅(Samuel Peploe)等人對梵谷鼎盛時期繪畫技藝的盲從,反而抑制了他們所模仿的畫作的熱情和力度。策展人怎麼會認為這是展示梵谷藝術的最佳途徑呢?
  • 梵谷生日當天,他的畫在荷蘭博物館被盜了……
    荷蘭辛格·拉倫博物館畫作被盜當天,正是梵谷誕辰167年的紀念日。The painting was stolen on the day Van Gogh was born 167 years ago.在梵谷37年的短暫人生中,他飽受貧窮和精神疾病的折磨,而他的畫作卻充滿了怒放的生命力,震撼人心。
  • 梵谷名畫3.77億元 生前只賣出去一幅畫(圖)
    畫中的保羅·加歇特醫生是治療憂鬱症的專家,他被梵谷的弟弟提奧請來照顧曾經發病到割耳朵的梵谷。齋藤良平去世時想將畫作當做隨葬品,最終,該畫被奧賽博物館收藏。  《雛菊與罌粟花》的背後則是梵谷一生困頓的寫照。梵谷知道靜物畫最受買家歡迎,所以想畫一幅賣掉。畫中的花朵據說是來自奧維田邊的野花,距離梵谷墓地不遠。
  • 梵谷畫作被盜!警方發現這些細節…這些被盜走的世界名畫,現在...
    前有畢卡索傳世之作在英國泰特美術館被人破壞,昨天梵谷的作品又被偷走,讓人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歐洲博物館的安保系統靠譜嗎?例如發生在2003年的「廁所事件」。惠特沃斯美術館三件最著名的作品被盜,這些作品的創作者分別為梵谷、畢卡索和保羅·高更。幾天後,這些畫作就在附近的公共廁所裡被找到。
  • 非常有趣的世界名畫模仿照,哪一個模仿得最像,他是梵谷本高吧?
    世界名畫幾乎都被有錢的人或者國家博物館收藏,雖然不能看到實物,但照片還是能在網上查看,於是有些網友別出心裁,對世界名畫進行了各種的模仿,一起來看看吧! 弗裡達 《自畫像》
  • 司馬缸說|梵谷畫作疫情期間被盜!他和它都經歷了什麼?
    >梵谷的「鐵粉」想以一番大動靜提醒世人勿忘他?據稱畫中左2者,也和文森特有過一段感情刻骨銘心的感情多以悲劇告終《春天花園》的創作時期正是他的內心備受煎熬之際1883年,梵谷回到荷蘭紐恩繪畫之餘還過起了啃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