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男子模仿梵谷20餘年,在歐洲看到真跡後,去公墓與梵谷告別

2020-12-20 文史公開課

文森特·威廉·梵谷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作為印象畫派的代表,梵谷的作品個人色彩濃厚,只要看一眼他的畫哪怕不看落款也知道一定是他畫的。

跟梵谷的作品同樣出名的,是他那離奇的死亡,在37歲這個最具精力的時候開槍自殺,不顧自己的盛名,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們不得而知,但或許天才藝術家總是瘋狂的,正是這種過於充沛的情感才會讓他們創作出如此震撼的作品。

任何代表著"美"且被人賞識的藝術作品總離不開兩個字,仿製,名震天下的梵谷更是擁有著數量百出的模仿者,他們通過模仿梵谷的畫來賺錢,畫作在他們筆下不是靈感,不是藝術品,而只是機械性的賺錢工具,今天故事的主角趙小勇就曾是這樣一位仿製者。

趙小勇出生於湖南邵陽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庭情況並不是十分樂觀。但是父母並沒有覺得趙小勇是一個累贅,而是悉心的培養他,希望他能夠走出農村,改變自己的命運。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趙小勇從小就特別明事理,知道自己父母辛苦,在家庭作業做完了以後會主動幫助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他還能做到學習家務兩不誤,在學校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老師認為他是一個十分有天分的孩子,特地跟趙小勇的家長說只要他繼續勤奮努力下去,未來的成就不可限量。

但如果事情真的這樣按部就班發展,就不會出現這篇文章了。故事沒有按照原定的軌道在走,在讀初二的時候,家裡實在負擔不起趙小勇的學費。趙小勇很懂事,他沒有埋怨,收起自己那悵然若失的心情,選擇和幾個朋友一起外出打工。

第一次來到大城市的趙小勇對周圍的一切十分好奇,但是當務之急還是要找到一個能夠讓自己安定下來的工作。一群吃苦耐勞的青年無論到哪個城市都是不愁找工作的,沒過多久他們就在當地的藤籃廠上班,趙小勇負責的是上色的工作。

在藤籃廠上了一陣子後,以前的一位老鄉邀請趙小勇到廣州大芬村來工作。大芬村是什麼地方?全球著名的"油畫村",說更具體點就是人盡皆知的仿製油畫村,這裡擁有無數的"梵谷"、"莫奈"、"畢卡索",全球70%的仿製品油畫都出自這裡。

趙小勇有一個一直沒有說出口的夢想,他愛畫畫,想當個畫家。他知道自己的這個願望對於原本的家庭來說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因此將其壓在心底,萬萬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真的有機會親自畫畫。趙小勇立刻放棄在原先崗位的優厚報酬,轉而買了去大芬村的火車票。

年輕時誰沒幾個不切實際的夢想?熱愛畫畫的趙小勇一開始堅持原創,只想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期盼著有朝一日自己的畫能夠在市場上暢銷。但畫畫這個行業一講資歷二講名氣,除非是才華橫溢到梵谷那個水平,不然普通的小畫家哪裡有出頭之日?趙小勇的畫作一幅都沒有賣出去。

這裡畢竟是用來賺錢的地方,老闆不會一直容忍趙小勇在這裡浪費資源搞原創,他面前只有兩條路,另找工作自己畫畫,或者妥協去仿製。趙小勇向生活低下了頭。

不得不說趙小勇在繪畫方面的天分十分高,他仿製的畫作非常逼真,隨著他描摹的時間越來越長,他模仿的也越來越像,市場上買他的畫的人也越來越多,他最愛的就是梵谷的畫作,那讓他感受到了一種蓬勃的生命力。

一開始仿製的時候趙小勇還會抱著學習的心態去畫,但隨著幾百張,上千張,上萬張無意義的作品重複後,趙小勇漸漸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未來該怎麼走,他失去了創作的激情,每天在無意義機械重複,一重複就是20多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歐洲,他被一位大客戶邀請前去荷蘭阿姆斯特丹,這裡是梵谷的首都,他能夠直接近距離觀察梵谷的真跡,這讓他興奮極了,重新燃起了對創作的渴望。

但真正看到梵谷的真跡後她卻沉默了,過了好一會兒他顫抖著手說:"這裡不一樣,顏色不一樣。"他突然意識到了自己跟梵谷的差距,仿製永遠只是仿製,能繪其形卻繪不出其神,這是一種對原創作品的侮辱。

面對著這個他模仿了20多年的人親手所作的畫,他突然醒悟了過來,隨後來到了梵谷的公前墓深深鞠了一躬,既是向他道歉,也是與過去的自己告別。

回國後他放棄了原本已經成熟的仿製工作,轉而培養自己的繪畫風格,畫起了家鄉的風土人情,近20年的仿製經驗讓他的繪畫技巧突飛猛進,他的作品漸漸被大眾看到,也能迎來欣賞他的客戶,如今他的畫作已經能賣到上萬元一幅。

2014年的時候一部以他為主角的紀錄片《中國梵谷》橫空出世,不僅讓國內眾人了解到了這位新銳畫家背後的故事,後來這部片子還被送到了荷蘭阿姆斯特丹參加電影節,用趙小勇如今的成就向他摯愛的梵谷致敬。

相關焦點

  • 趙小勇:模仿梵谷畫作20年,去梵谷故鄉看到真跡,去墳前跟他告別
    2016年,一部《中國梵谷》的紀錄片登上了全國的大熒幕,這部紀錄片記錄了在著名油畫集散交易地——大芬油畫村中的兩個畫匠,經過對梵谷作品的無數次臨摹並最終前往歐洲見到梵谷真跡後,產生的對人生對藝術的新的思考。
  • 紀念梵谷去世130周年:梵谷的眼淚(五)
    散步在奧維爾公墓,我想起梵谷和提奧談他的《麥田裡的收割者》那段名言:「我從這個收割者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 拼命地在烈日下趕活——我從中看到了死亡的形象, 在某種意義上, 把麥子想像成人類在被收割。」
  • 梵谷美術館:館藏梵谷黃金時期油畫,藝術大殿!
    除了梵谷的作品之外,也有同時期的高更,倫勃朗的部分作品。作為美術博物館,絕對是頂級的,相當多的藝術展品,可惜館內禁止拍照,公共設施的服務也很好,講解器配有多國語言。見到真跡之前,實在是沒有想到《向日葵》是如此大幅的作品,見到貨真價實的《杏花》和《鳶尾花》著實令人激動啊,想當初在小學美術課本上的圖片近到連細節都可以看見實在是妙。
  • Day8梵谷系列名言之一
    以前的文章都是每天不同的名人名言從今天起,連續7天魯魯將為大家帶來梵谷系列名言每一天的人物故事介紹都會串聯在一起魯魯,爭取用幾天時間把最真實的梵谷生平溶於簡短的文字中把這位天才瘋子梵谷的一生呈現給您!!
  • 兩幅梵谷的靜物,讓人看到梵谷獨特的繪畫表現正在形成
    那麼,梵谷繪製的關於梨的靜物作品,而且還是有著13、14個梨的模樣的,六月尋思會不會是在梵谷老家,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藏著的那一幅,《榲桲,檸檬,梨和葡萄》(Kweeperen, citroenen, peren en druiven),這裡的外文不是英文是荷蘭語。
  • 梵谷病中惟一自畫像確係真跡:憔悴無比,與鏡子中的自己和解
    經過數十年的猜測,近日,一幅陰鬱的肖像畫被證實為梵谷的自畫像真跡,這也是他在發病時畫下的唯一一幅已知的作品。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的資深研究員、阿姆斯特丹大學藝術史教授範提柏格(Louis van Tilborgh)表示,這幅畫並非梵谷最傑出的作品,但具有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對於梵谷產生了療愈性,「他創作這幅自畫像,或許是為了讓自我與鏡子中的那個人和解:那個他不想成為、卻無可避免地成為了的人。」
  • 他是「中國的梵谷」,沒任何美術基礎,畫一幅梵谷作品只用20分鐘
    他是「中國的梵谷」,沒任何美術基礎,畫一幅梵谷作品只用20分鐘。梵谷在世的時候窮困潦倒,竟然不能靠自己畫畫來養活自己,一輩子只賣出過一幅畫。也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多年後的今天,他的畫作卻能養活這麼多人,其中就包括來自「中國油畫第一村」的趙小勇。趙小勇不是美院畢業,也不是來自什麼藝術世家,他只有初中學歷,在畫梵谷的畫之前,在一家陶瓷廠當工人,每月領著一千多塊錢的工資。
  • 梵谷與英國:倫敦煤氣燈真的啟發了他的《星夜》?
    在《衛報》評論員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看來,這個鬆散龐雜的大展中隱藏著梵谷一生中短暫而精彩的時光,觀看這個展覽我們不要把目光僅僅局限在梵谷和英國的關係中,而是通過這個關係來審視在英國以外時期的梵谷的故事以及他的藝術造詣。這個展覽恰恰展現了這個歐洲人是多麼非英國式。
  • 梵谷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戲劇性的是,《春日田野》並不是辛格拉倫博物館自家收藏的作品,而是他們從格羅寧博物館租來的,對這兩家博物館來說,這是唯一的梵谷真跡。不過幸運的是,除了這幅畫之外,並沒有其他畫作被盜。而湊巧的是,3月30日,恰好是梵谷167年誕辰。
  • 紅遍全球的才女,被藝術圈認為是現代版梵谷,看看她畫的《星空》
    一切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今天來說一位模仿梵谷的繪畫風格,而紅遍全球的女畫家——阿迦特裡爾。 我們的女畫家則是用自己的人物和梵谷的背景相結合,非常生動有趣。 其實我們在網絡上經常看到她的作品,但不知道是出自誰手。
  • 天貓新文創×梵谷博物館:讓梵谷與年輕人「活」在一起
    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天貓新文創又聯手梵谷博物館,把梵谷從荷蘭請到了天貓,不僅上線了梵谷博物館獨家官方授權旗艦店,還打造了極具藝術範兒的線下活動,是新文創消費的又一次成功示範。    目前已經上線獨家授權梵谷主題文具、首飾盒、法藍瓷茶具、保溫杯等生活美學產品,以及咖啡、巧克力、花茶等特色美食,並且上線全球限量的梵谷真跡3D復刻畫,未來永生花花藝等產品也將陸續上線,在衣、食、美、住、學等多個領域進行文化賦能和產品創新。  不僅如此,玩跨界一直以來都是天貓的拿手好戲,這次也不例外。
  • Van Gogh「不朽的梵谷」感映藝術大展
    本期展覽推薦: 「不朽的梵谷」感映藝術大展 展覽時間: 4月28日—— 8月30日展覽地點: 上海新天地太平湖(不得不說,上海的展覽不是一般的多···)展覽票價 : 120元展覽簡介: 本次展覽由澳洲
  • 梵谷三謎:向日葵、割耳、自殺
    巴黎是藝術之都,當時歐洲很多畫家都在巴黎作畫,家庭的不如意讓敏感的他想找一個可以接納他的地方,於是他來到了提奧的城市。來到巴黎之後,他深深地受到了印象派的影響,開始學習印象派的技法,也是這時候,他找到了自己感情的宣洩口——向日葵。在繪畫領域,每人都有自己自己獨特的標籤,就像是莫奈的風景、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這些藝術家身上的標籤是其藝術的獨特性。而代表梵谷的,就是向日葵。
  • 竊賊發布梵谷被盜作品現狀圖像,專家看到尋回的希望
    梵谷167歲生日當天,一幅梵谷1884年的作品《春天花園》(又名《春天裡的紐南牧師花園》)在荷蘭一家博物館被盜。此後除了當天博物館的監控錄像外,警方沒有公布進一步的消息,但公眾卻發出了很多疑問,竊賊緣何在梵谷生日實施盜竊?被盜近三個月,如今畫作下落何方,是否被損壞?
  • 後印象派,梵谷|讀書《現代藝術150年》
    後印象派在1910年的首展不比印象派好多少,它得到的評論是:「很難選擇一個比11月5日更好的日期來揭露一個廣泛蔓延的,意在破壞歐洲繪畫整體結構的陰謀的存在。」這場展覽經受了一場「來自所有領域報紙的辱罵的颶風」。儘管這次展覽別有用心地使用了「馬奈和後印象派藝術家」的名稱,以期借用馬奈的盛名推出後印象派四個後生小子。「廣泛蔓延的」這話說的倒中肯。
  • 評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梵谷何以成為梵谷
    正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的「梵谷展」呈現了梵谷藝術道路的起點與成長過程。聚焦於梵谷本身,拋卻一切繁文縟詞,名稱走的是日式極簡風——「Vincent van Gogh 梵谷展」。除了其代表作《麥田》、《絲柏樹》、《薔薇》外,展覽還囊括了同時代對梵谷產生重大影響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學派和印象派的畫作。
  • 億通行與梵谷電子菸達成合作 北京地鐵助力梵谷全國推廣
    億通行與梵谷電子菸達成合作 北京地鐵助力梵谷全國推廣    2019 年 8 月 15 日,梵谷電子菸與億通行達成合作,梵谷全線產品登陸億通行億商城,。
  • 小村聚集8000名梵谷 畫出全球60%的油畫
    每個周末,不少阿姆斯特丹本地人和遊客都會來到位於辛厄爾運河南岸的梵谷博物館。到了晚上,這座由玻璃和混凝土構成的著名建築常常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色塊,就像文森特·梵谷的油畫。欣賞了兩百餘幅梵谷的真跡後,人們陸續從博物館湧出。
  • 梵谷離世一百多年後,關於他的歌卻越來越多了
    2017年,湖南衛視《歌手》欄目上,歌手杜麗莎現場翻唱了這首歌,沒有炫技的飆高音,只有舒緩的情緒表達,娓娓道來的是Don Mclean為梵谷譜寫的穿越時空的旋律。但是很遺憾,杜麗莎的演唱只獲得當晚比賽墊底的第七名。
  • 梵谷之死有了新線索
    一百三十年前的一天,潦倒的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VincentVanGogh)在法國瓦茲河畔的旅館中醒來,像往常一樣走出大門,在畫布上進行創作。然而就在那天晚上,不同尋常的事情卻發生了——他帶著槍傷回到了旅館。兩天後,即1890年7月29日,他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