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菠蘿老師
小語媽最近一直很苦惱,小語在幼兒園總是被一個男孩子欺負,動不動就撞她一下,或者推翻她的杯子和凳子。小語回到家總是悶悶不樂,還說以後再也不去上幼兒園了。小語媽和老師反映了之後還是被欺負,老師也和家長溝通過了,依舊於事無補,反而欺負的更變本加厲了。該怎麼辦?難道只能轉學嗎?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針對5864名中小學生做調查,結果顯示:
32.5%的孩子在學校偶爾被欺負;
6.1%的孩子經常被欺負;
總計87%的孩子,曾遭受過其他同學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
小語媽媽的問題應該大部分家長都遇到過,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頭的寶,當孩子離開家庭去到學校之後,父母最擔心的事應該就是孩子被欺負。
那麼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了,父母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1.教孩子用語言震懾住對方
家長可以教孩子,當被同學欺負的時候,首先要大聲說出對方的不對,用語言震懾對方。比如「住手,這是我的玩具不是你的,還給我!」「你這樣打人是不對的,你再打我,我就生氣了!」。
對於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這樣的語言還是比較有震懾力的。有些孩子可能一開始說不出口,或者說出來唯唯諾諾的,這樣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家長一定要陪孩子多練習幾遍,直到孩子能夠大聲的說出這些話,震懾出欺負她的孩子。
2.教孩子適當反擊
著名心理學教授李玟瑾在央視節目《開講啦》曾分享過這樣一段經歷:她的孫女在幼兒園被打,她就告訴孫女如果再被那樣對待,她掙脫不掉,就揪他的耳朵兩邊拽,他一疼,就把你放下了。
如果孩子被打,李玟瑾表示支持孩子打回去,但不是盲目的打架,而是有技巧的回擊。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防身小技巧,除了揪耳朵之外,還可以用腳剁對方的腳指頭、掐對方胳膊等方式。但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還擊的時候也要注意分寸,既要保護自己,也不能真的傷害到對方。
3.教孩子保護自己
父母要告訴孩子,面對欺凌,逃跑並不丟人,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如果打人者和你實力相當,你可以選擇還擊,讓他知道你不好惹,就不會一直來欺負你。
但是,如果打人者比你大很多、很強壯或者人多勢眾,這時候不能硬碰硬,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瞅準時機趕緊離開,避免受到二次傷害。對方如若繼續追趕的話,可以大聲呼救,儘量往人多的地方跑。
4.教孩子及時求助
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面對欺凌如果自己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一定要及時尋求大人的幫助,找家長或者找老師。很多孩子在被欺負之後往往會被威脅說不能告訴家長或者老師,否則就繼續打你。
有的孩子往往會因此保持沉默,一聲不吭,這樣更有可能招致長期的欺侮。家長必須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可以和爸爸媽媽說,無論多大的問題,爸爸媽媽一定會有解決辦法的。
孩子不能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防止孩子被欺負,也是父母要教會的問題。要想避免孩子被欺負,還需要從根源上解決。家長要分析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在幼兒園會被欺負,除了欺凌者本身的問題之外,還可以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個子矮小、身體瘦弱,還是內向孤僻不合群、沒有朋友等等。並且對症下藥,合理解決。
1.多運動,強身健體
演員黃渤提到自己的過去時曾說:「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所以要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由於家長的過分溺愛,很多孩子被保護的像溫室裡的花朵,內向體弱。避免被欺負,最重要就是先強大自己。
家長應該帶孩子多運動,多鍛鍊身體。除了鋼琴班、繪畫班等興趣班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去學習跆拳道、柔術等可以用於防身的體育班。孩子陽光自信、體格強壯,自然不容易被欺負。
2.提高孩子的社交和表達能力
在幼兒園裡,孩子們都是集體生活,而那些容易被欺負的孩子往往都內向孤僻、沒有什麼朋友。這些孩子不懂社交,表達能力弱,不愛說話,被欺負之後沒有什麼人幫忙,也不容易引起家長和老師的注意。
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社交和表達能力,不是說一定要多麼外向活潑,而是不能過於孤僻,有屬於自己的小朋友圈子,遇到問題敢於表達、善於表達。孩子身邊有朋友,表達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強,自然不容易受欺負。
「你的善良,必須要有鋒芒」。
遇到校園欺凌現象,一定不能聽之任之,這樣只能加劇欺凌者的囂張氣焰。我們在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寬容、善良、溫柔的人的時候,一定也要為孩子保留一定的「鋒芒」。
不故意欺負人,被欺負了也不害怕。用善良接觸世界,用力量保護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