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喜歡玩水,家長應該制止嗎?
01引言
家裡有孩子最害怕的應該就是下雨天了,每當下雨天來臨的時候,最最開心的就是孩子了,等到天晴了之後,路面上一個一個的小水窪可就成了他們嬉戲玩耍的好去處,怎麼玩也玩不夠,想要拉回家可就難了。要是路面上有泥坑或者沙子,那玩起來就更開心了,每次都會完成一個「小泥猴」,看著他們開心的臉龐,又有幾個父母捨得埋怨他們呢。究竟為什麼孩子愛玩水玩沙,背後都隱藏著什麼童年的秘密呢?
02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水?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需要源源不斷的補給自身的各種知識,而知識的獲取來源正是生活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各種事物,孩子愛玩水玩沙正是因為他們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補給。
感知世界人類是通過五官來感知各種事物,這五感分別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處在不同時期的孩子,會通過不同的感官來了解這個世界。
水的獨特性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當我們手捧起沙子和水的時候,它會從我們的指縫中流走,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流動性的,而這種流動性的觸覺對孩子來講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正是因為這種新奇的體驗,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進而也成為了一種驅動力,讓他們會樂此不疲的去玩水和沙,而在玩耍的過程中,又會感受到更多有趣的事情,就會越來越愛上這種遊戲,而通過這個遊戲也更好的促進了自身的成長。
當孩子處在一歲到三歲年齡段時,喜歡用桶或者其他的工具來裝沙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可以感受到沙子本身的重量以及填充過程中的空間感,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空間認知和重量認知,這是他們特有的一種探索和思考方式。
03孩子玩水的好處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孩子玩水玩沙只是在做一項遊戲而已,其實這讓他們收穫好心情的同時,還得到了很多的好處。
能讓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到培養
對於水和沙來講,它是沒有固定形狀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想像來捏造出各種各樣的形狀。所以它與普通的玩具之間的差別就是,它總是可以給孩子帶來各種各樣新鮮的體驗,孩子可以根據自己大腦中的構思,來將水和沙創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性,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健康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觀察過,孩子在第一次接水的時候,可能因為沒有提前的預判能力,會讓小桶中的水接的過多而流出來,但是有了經驗之後,孩子就會在水還沒溢出來之前關上水龍頭,其實這個簡單的動作就是激發了他數學性心智的發展,正是因為他對桶中的水有了重量和體積的感知,進而賦予了他預控的能力,同時也加快了他手部的動作,促進了孩子手部靈活性的發展。
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如果你把孩子放在空曠的空間裡,可能過一會他就會非常的煩躁哭鬧,但是如果你讓他玩水和沙的話,他會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裡,不亦樂乎。其實孩子在玩水和沙的時候,是雙手和心智同時成長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的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對於他今後的成長有非常大的益處。
04家長還可以陪孩子一起玩
利用水和沙的流動性和多變性,其實我們還可以為他們創造更多更豐富的感官遊戲,以此來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
準備好裝備
孩子玩水的過程雖然益處眾多,但是如果不做好防護措施的話,可能會出現感冒生病的情況,因此我們在讓孩子玩水之前,首先應該為他們準備一套防水材質的衣服,來避免生病的情況出現。
通過豐富玩法,培養孩子如果我們將水和一些其他的物品結合起來,就可以讓孩子在玩水的過程中增加藝術樂趣。
噴壺:噴壺是一個用來盛放水的容器,我們可以選擇在噴壺中注入各種各樣的顏料水讓孩子噴灑在白紙上,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增加孩子對於顏色的認知以及培養顏色與顏色之間搭配的藝術性。滴管:滴管相較於噴壺來講,增加了孩子手部的活動,孩子用力的大小將會影響到他吸取和滴出溶液的多少,我們可以讓孩子將吸出來的顏料水滴在白色的背景上,通過滴管來進行繪畫創作,同時手部的靈活程度也會對於孩子後期寫字、穿衣服等各種動作有一定的幫助。水和冰的結合:水是可以有不同的狀態,對於孩子來講,液態和固態之間的碰撞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火花。比如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小容器在裡面裝上水,然後再加入一些好看的小物件放在冰箱裡,等到拿出來以後就可以有一盤漂亮又好玩的花冰了,這樣的神奇體驗對於孩子來講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經歷。結合日常生活,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照顧植物:水是生命的源泉,花草樹木的成長都要靠水的供給,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培養孩子照顧植物的能力了,我們可以給他們一個小水壺讓他們養成澆花的習慣,以此來增加孩子的生活參與感。泡茶:孩子所學的一切最後都要應用到生活之中,比如孩子在看到父母用水泡茶的時候,也會覺得非常好奇,想要學一學,這時候我們也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套茶具,帶著他一起去衝泡茶葉,這個過程可以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記憶力,而且還增加了他的生活技能。
05總結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就像今天所講到的玩水玩沙也是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做好的是陪伴,而不是幹預,放開我們的雙手,讓孩子自由的去玩耍,這樣才是最正確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