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報:河南恐龍蛋——從豬圈石料到致富之寶

2020-12-24 央廣網
   河南省南陽西峽縣陽城鄉趙營村的村民們,近日在開山修築趙營村至金花村「村村通」公路時又發現了西峽獨有的珍稀恐龍化石蛋——「西峽巨型長形蛋」。

  據了解,僅新修公路沿線兩公裡範圍內就已經發現了二十多窩這樣的恐龍蛋化石,據曾到現場的專家估計實際蛋化石的埋藏數量很大,其中還有樹枝蛋、小長形蛋等十多種恐龍蛋化石以及一些恐龍骨骼化石,據有關專家認定,西峽縣這裡不僅發現有多種恐龍化石,還有大量恐龍蛋化石、鳥類蛋化石和鱷類蛋化石。

  對於這些新發現的恐龍化石,當地村民的反映極為理智,他們首先將所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層層上報,等待各方專家的解決方案。

  恐龍蛋化石群管理局的一位張姓工作人員告訴《北京科技報》,剛剛發現的這批恐龍蛋多為巨型長形蛋,這類恐龍蛋是西峽所特有,十分珍貴有待進一步保護。

  而對於村民如此理智的原因,張先生說,這主要是人們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對恐龍蛋有了足夠的認識,他們和恐龍蛋有著深厚的感情,這些年來恐龍蛋的發現已經成了他們最為珍貴的資源,已經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村民紛紛建起了農家院,每到黃金周或周末的時候,這裡都會迎來各方參觀的遊客,他們在這方面已贏得豐厚的收益。為了能讓這些資源不被破壞他們還自發組成看護小組對恐龍蛋化石加以保護。村民們能有這樣的覺悟也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幾十年前,這些寶貴的資源,曾被當做普通石頭,是當地村民修堰築堤,壘豬圈,扎房基地的石料。而其中一位農民更是將其挖出的一塊長橄欖球形的這種石蛋,順手鍥在兩家田地中間當界樁。

  由於這些石蛋有大有小,一些孩子在放羊時,把它撿起來當球踢,或是撿回家當玩具。當時的這些圓溜溜的大小不一的石蛋,在人們心中僅僅是普通的石頭,直至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一位村民偶然發現,這個石蛋的皮研成粉後,可以止血,石蛋迅速在當地百姓中有了價值。但對石蛋的真正價值,村民仍不知道。

  1970年,一位地質專家到西峽縣考察,在小便的時候,突然發現了這種石蛋。他覺得很有價值,便拿回北京,送往中科院鑑定。這樣,石蛋才終於顯露真身。但當時考慮到保護問題,並沒有讓更多的人知道,而是採取了原地保護的措施。

  使人沒有想到的是,22年後,恐龍蛋又一次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當時,西峽縣的一農民在劈山壘豬圈時,刨出一窩13枚黑石蛋,這些黑石蛋呈放射狀排列在軟石層中,咋一看上去,極像是龍珠銜石,當地群眾爭睹奇觀。同年8月,西峽縣陽城鄉趙營村農民開山修路時,又挖出一窩窩石蛋,這些石蛋呈扁圓形夾在褐紅色的軟石層裡,像烏龜蓋,側面看又像紅薯面饃,表面有一層指甲厚,略帶複線紋的光滑皮殼,聞一下,有一股淡淡的血腥味,經鑑定再次證明這就是恐龍蛋化石。幾乎同時,1994年西峽恐龍蛋出土集中的地方,又發現了一批恐龍骨骼化石,據專家估計這裡至少蘊藏著多枚恐龍蛋化石,是當時世界恐龍蛋化石最豐富的區域之一,蛋化石種類有6科8屬16種。同時由於是發現的最早恐龍蛋化石以及分布面積廣、原始狀態好、埋藏集中、時間跨度大等原因再一次引起中外考古界的震驚,這一發現被專家們譽為世界科技考古領域的第九大奇蹟。

  當然恐龍蛋的發現,不僅震驚了考古領域,更吸引了無數文物販子。由於當地恐龍蛋分布範圍大,出土數量多,不久就產生了恐龍蛋黑市交易。恐龍蛋的價格在幾元至幾十元不等。由於恐龍蛋多在山坡處,所以當時山民們就在山上安營紮寨,甚至一些人連莊稼都不種了,晝夜奮戰,錘聲叮噹,炮聲不斷,大批原始保存狀態完好的恐龍化石群慘遭破壞,據當時不完全統計,被盜挖的恐龍化石在5000枚以上,流失相當嚴重。

  據恐龍蛋化石群管理局的張先生介紹,西峽縣發現恐龍蛋化石群後的十幾年時間裡,西峽公安機關和管理局的執法隊不斷抓獲「倒蛋」分子,已經追回萬餘枚恐龍蛋以及多件恐龍骨骼化石。張先生告訴記者,即使在公安機關和管理局的保護下,還是有不法分子仍在繼續著他們的「搗蛋」活動。今年他們已經抓獲幾起倒賣恐龍蛋化石的案件。這其中,有盜挖恐龍蛋化石的,也有製造假恐龍蛋的不法分子。

  張先生介紹,近年來,最大的一次盜挖販賣案件發生在去年6月,當時有人舉報,在西峽縣謝家灣村紅崖坡恐龍蛋自然保護區附近有人偷挖恐龍蛋化石,於是民警們立即驅車趕往現場。

  民警從現場遺留的痕跡判斷,盜挖恐龍蛋的人有專門的工具,但工具較為粗糙,而且這個地方較為偏僻,一般人難以發現,所以警方決定從附近的村莊開始調查。

  根據當地居民反映,村中的幾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在村裡很愛惹事,而且有人在他們的家裡看見過類似恐龍蛋的化石。經過對這幾個孩子的審問,才了解到,他們的恐龍蛋化石是從附近的鄰居家中偷出來的。

  警方便對那個鄰居進行了監視,在一次的交易過程中,警方將其抓獲。警方在其院中找到了90枚恐龍蛋化石,同時找到了用於盜挖恐龍蛋化石的工具。

  張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盜挖恐龍蛋化石的人已經很少了。各主管部門對恐龍蛋化石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國家還在此建立了恐龍蛋博物館。大家對恐龍蛋的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們開始明白,這些恐龍蛋和他們的耕地一樣,都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珍稀資源,而且不可再生。

  曾在西峽縣考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方曉思研究員認為,西峽縣一帶的恐龍蛋化石、骨化石和古生物化石種類多、分布密集、原始狀態完好、古生態內涵特徵豐富。它們能夠集中反映恐龍時代地層地貌、巖層沉積、巖相特徵和古地理狀況。這是一個古生物的「遺蹟寶庫」,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對進一步深入分析恐龍蛋化石類型、埋藏方式、分布等信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的很多謎團還需科學工作者來解開。

相關焦點

  • 西吉馬鈴薯:從「救命蛋」到「致富蛋」
    於晶 攝(新春走基層)西吉馬鈴薯:從「救命蛋」到「致富蛋」中新網寧夏西吉1月10日電 題:西吉馬鈴薯:從「救命蛋」到「致富蛋」作者 楊迪寒冬時節,寧夏西吉縣紅耀鄉小莊村卻是一派紅火的忙碌景象:地窖中,馬鈴薯堆積如山,
  • 江西6600萬年前恐龍化石或為竊蛋龍 特徵與鳥類相似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王鶴瑾)據中新社消息,江西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發現一具恐龍化石骨骼。據測量,該化石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初步判斷為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但它的年齡大小、是否具有科研價值等詳細信息還需進一步鑑定。目前,整塊化石由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進行保護、鑑定。
  • 種好火龍果 巧念「致富經」
    原標題:種好火龍果 巧念「致富經」   12 月7 日,陝西省楊凌示範區的王勤鵬正在採摘溫室大棚裡的火龍果,王勤鵬共種植了四個棚的火龍果,今年僅火龍果收入就超過了
  • 中國恐龍化石分布
    目前,中國大地上已經被挖掘出了許多恐龍化石,我國恐龍化石數量、種類、完整度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 根據保存的化石類型,恐龍化石可以分為骨骼化石、蛋化石和足跡化石三大類。
  • 北京科技報:中國學術期刊版面費調查
    張民是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經濟系的副教授,最近他的心思一直放在論文能否發表的事情上。張民告訴《北京科技報》,再過四個月,學校就要評職稱了。學校規定,正教授的職位的評審需要應徵者5年內在指定的72種核心期刊上發表6~8篇論文。由於學校已經3年沒有進行職稱評審了,所以積壓了一大批達到這一標準想要晉升的副教授。可正教授的名額就那麼幾個,要想從眾人中衝出重圍,就得有點硬指標。
  • 北京自然博物館恐龍展
    復原的汝陽龍骨架  2014年12月2日—2015年4月19日,38件恐龍化石及模型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營造了一個恐龍世界這個《龍騰中原——「路易貝貝」及中原巨龍特展》,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骨架——巨型汝陽龍以及著名的恐龍胚胎化石「路易貝貝」首次在北京亮相。  巨型汝陽龍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粗壯、最重的恐龍。復原後體長38.1米,頭部離地面高度達14.5米,體重可達130噸。
  • 小鵪鶉產下「致富蛋」
    「鵪鶉是怕冷不怕熱,外邊不管多冷,鵪鶉棚裡溫度必須控制在28℃到30℃,溫度低了鵪鶉不下蛋,還會被凍死!」有著十七八年鵪鶉養殖經驗的譚大鵬,說起他的致富門路來頭頭是道。 譚大鵬家中祖祖輩輩以種地為生,十幾年前,經朋友推薦,他走上了養殖鵪鶉的道路。用他的話來說:「鵪鶉養殖的門檻低,只要人勤快就能養好!」
  • 河南發現最小恐龍化石 這個黑鍋背的冤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
  • 蘆花雞孵出致富「金蛋」
    汶上蘆花雞,讓孫立民走上了致富路。 孫立民經過多次市場調研發現,汶上蘆花雞貴為雞中之王,但養殖卻屬於「三高」:投資高、風險高和成本高,周期又比較長,一般5至6個月,是肉雞養殖時間的五倍。這種雞個頭不大,味美肉佳,肉質細膩而筋道,蛋品質好、蛋黃大,並且還有藥膳作用和保健功效。 2013年,孫立民多方籌集資金160萬元,開始籌建養殖場。
  • 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發布會河南鄭州舉行
    圖為發布會現場,嘉賓共同啟動「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項目。  12月18日,「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簡稱「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辦,會議宣布「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將於2019年1月20日在河南鄭州綠博園開幕。
  • 恐龍來啦!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亮相北京長安天街
    白堊紀地球霸主霸王龍,來自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戈壁克拉美麗龍,以及「蒙冤60載」的竊蛋龍…8月15日,北京長安天街攜手中國古動物館打造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奇妙的進化之旅」。展覽現場,超300㎡恐龍島按1:1尺寸完美復原了三大恐龍骨架——克拉美麗龍、霸王龍、竊蛋龍;沉浸式科普互動體驗區講述了生命進化的九大節點;達爾文實驗室、知識大講堂等更是全面展現了遠古生物的魅力。
  • 河南鄭州男子養鴕鳥致富,年銷售額達700多萬元
    說到鴕鳥,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不就是動物園裡那種個子比人還高、跑起來賊快、下的蛋也特別大的鳥嗎?然而,河南鄭州的馬建,就是靠著人工飼養鴕鳥,一年的銷售額達到700多萬元!近日,《致富經》報導了馬建轉行養鴕鳥遇挫,在多個領域開拓銷售渠道,圍繞鴕鳥打造出農、旅、文相結合的產業鏈的事跡。
  • 「世界地球日」來臨 河南鄭州這裡的恐龍化石免費看
    省地質博物館推出金牌講解員免費講解活動,並準備了「我在博物館裡修化石」、「我要動手裝恐龍」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迎來了現場小朋友和市民的讚揚。展廳有目前世界最大的恐龍—巨型汝陽龍,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汝陽黃河巨龍,中國唯一的結節類甲龍—洛陽中原龍,世界最小的竊蛋龍—「迷你豫龍」,世界最大的窩狀巨型恐龍蛋,珍藏有舉世聞名的恐龍胚胎化石「路易貝貝」,珍貴的早期哺乳動物和長羽毛的恐龍,世界上最早的銀杏果化石、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等國寶級標本。收藏保管各種礦物巖石、古生物標本等50000餘件。
  • 竊蛋龍不偷蛋、三角龍為搶妹子打架,痕跡化石裡有多少恐龍八卦?
    科學家們注意到,這個洞穴除了會拐彎,還有一些小的分支,結構精巧複雜。在這個案例中,掘奔龍挖掘的洞穴最後也成了自己的葬身之所。在洞穴中,科學家們不僅發現了沉積填充物,還找到了掘奔龍的骨骼化石,其中包括一隻成年恐龍,和兩隻幼體恐龍。這說明掘奔龍除了會挖洞以外,可能還是一個好家長,會保護家中幼小的兒童,挖洞可能也是掘奔龍照顧後代的手段,因為洞穴可以幫助躲避掠食者的攻擊。
  • 【煙臺故事】「中國恐龍之鄉」萊陽
    【煙臺故事】「中國恐龍之鄉」萊陽 2019-03-13 08:45:08 來源
  • 河南堯山「背簍嫂」:每日800斤石料背送至山頂
    河南堯山「背簍嫂」:每日800斤石料背送至山頂 2014-10-28 18:02:14然而,記者近日在河南魯山縣採訪時,遇到了這樣一群女子,同樣身背竹簍,但簍中背的卻是百餘斤的砂石建材。寒冬臘月,盛夏酷暑,她們終日從山腳行至山頂,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她們,被當地人稱為「背簍嫂」。  地處河南魯山縣城西部、伏牛山東段的堯山,以雄、險、奇、幽而著稱,山頂的景區不斷地有施工建設。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八站——「源來如此」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河源恐龍博物館位於廣東河源恐龍文博園內 這兒也是中國古動物館的恐龍蛋館 想知道這兒到底有多少恐龍蛋麼?長形、稜柱形、橢圓形、扁圓形、圓形 直徑1.5釐米至23釐米 晶瑩剔透的晶體蛋、蛋皮超薄的傷齒龍蛋 這些恐龍蛋種類豐富、規格不一、形狀各異,引人遐想
  • 寶可夢劍盾火恐龍在哪抓 火恐龍圖鑑
    《寶可夢:劍/盾》中有著火恐龍的出現,該寶可夢進化之後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噴火龍了。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四站——恐龍的故鄉,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李明聖:都江堰有個豬圈咖啡屋
    > 作者:李明聖,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總編輯,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農村的土地怎麼流轉閒置的房屋怎麼盤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