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吃辣椒和長江魚長大的楚地人,一直不太喜歡奶茶的味道。
作為楚地人,我們吃東西辣就是辣,鹹就是鹹,清清爽爽、黑白分明。所以在我心裡一直認為牛奶就應該是牛奶,茶就只應該是茶,偏要攪和在一起是什麼怪咖。
後來工作了,去過的地方多了,接觸的人也複雜起來,漸漸能理解這個世界的多元化——你喜歡的別人未必鍾愛,你討厭的也許正是人家的心頭好,正所謂「甲之熊掌,乙之砒霜」。近些年偶爾跟風喝一喝,慢慢也能接受。
說起來跟奶茶相關的還有幾個有趣的事。
潛意識裡,一直以為奶茶是西方人原創的東西,直到頭一次和老許去他西北老家,居然喝到了奶茶,才發現這東西原來在我國廣大的西北地區有著如此豐富的群眾基礎。西北的奶茶有一股厚重的羊奶/牛奶味道,裡面混合著茶末子,加少許鹽巴,吹吹滾燙的熱氣一口氣喝下去,有一股豪邁質樸的原始味道,從心裡到胃裡一下子就熱乎了。這是我喝過最粗獷的奶茶,跟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小資情調代言人的奶茶簡直就是兩個物種。
原生地帶來的印記根深蒂固,直到現在為止,老許同志喝奶茶還要加鹽。
去年一家人去法國玩,在巴黎的時候住在一個法國人開的酒店,每天早上吃完早飯離開的時候,我們都會面帶微笑跟服務生說一句「Merci」(法語裡「謝謝」的意思,我們會說的唯一一句法語)。可能因為這個,所以服務生對我們也特別熱情。尤其是給我們送奶茶的女侍應生,每次都特別熱情地跟我們推薦她的各種綠茶、紅茶、奶茶。。。確實很好喝,很純正的奶茶味道,我們也認真品嘗,給出真誠的反饋,看得出來女侍應生也非常開心。到最後退房離開的那天早晨,那家酒店的餐廳的侍應生們都跟我們揮手道別。給別人帶去善意,也收穫善意離開。也正因此,我一直覺得那家酒店的奶茶非常好喝。
有年公司要參加湖南長沙的一個展會,我帶著幾位小同事一起從北京過去參展。忙碌了好幾天,閉幕的那天晚上,小同事們提議說長沙的「茶顏悅色」很出名,建議找一家店嘗嘗。於是興衝衝地打了個車,到長沙國金中心那邊找了個茶顏悅色的店,來了幾杯經典的「幽蘭拿鐵」、「人間煙火」、「聲聲烏龍」,坐在店裡透明的大玻璃窗前,看著夏夜的燈火闌珊、車水馬龍,聊聊工作和生活,長沙這個熱辣辣的城市在心裡立刻變得洋氣了起來。
最近聽說「茶顏悅色」本來計劃在武漢開店,結果因為新冠肺炎不得不推後,但該店負責人表態絕對不會放棄武漢市場,茶顏悅色一定會走進大武漢。非常期待春暖花開後,武漢的小夥伴們也能早點品嘗到好喝的茶顏悅色奶茶。
胡謅了這麼多,最後講講我家奶茶的配方:純牛奶煮開後放小火,將錫蘭紅茶(袋裝紅茶也可)少許用濾袋裝上扎口放入,小火煮幾分鐘後,待顏色變紅,滴入幾滴煉乳(可以稍中和茶的澀味),倒入杯中,一杯混合著奶香和茶香的熱奶茶就出爐了。
尤其適合雨天喝。暖胃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