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一提到這兩個字,人們往往迅速聯想到「人格分裂」、「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等心理學名詞,即使大家可能並不明白它們確切的含義,對它們的了解也往往停留於字面含義。
那麼,人格到底是什麼?不同人格的人在日常生活與社交中有怎樣不同的表現?人格與性格又是什麼關係?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最初源於古希臘語Persona,指的是古希臘戲劇演員在臺上表演時所戴的面具。現代心理學將其引申為「人生的面具」,這包含了兩個意思:
一是指一個人在人生舞臺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言行,遵循社會文化習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應,是人格所具有的外殼。二是指一個人由於某種原因不願展現的人格成分,即面具背後的真實自我,這是人格的內在特徵。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人聲稱自己是雙重人格,他們常常為此向親戚朋友尋求各種幫助。對此,往往是聽者嗤之以鼻,而說者卻表現的煞有介事。
為什麼有如此多人都曾產生過相似的感覺呢?通過上述介紹,我們知道人格分為兩部分,一是內在人格,這部分人格往往是和諧、穩定而健康的,如果它出現了分裂,那麼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格分裂,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是需要向專業的精神病醫師求助的。二是人格外殼,是我們按照社會文化要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如今複雜多樣的社會為每個個體都戴上了多幅面具,久而久之人們忘記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因此就會產生「多重人格」的錯覺,但這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格分裂」,也許多花時間獨處就可以解決問題。
那麼,現代心理學是如何定義「人格」的?
彭聃齡在《普通心理學》中對人格的定義是: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獨特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典型心理品質。
它具有以下幾個本質特徵:
1. 獨特性: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成熟和環境、教育等先後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每個人的人格都是不一樣的。
2. 穩定性:在行為中偶然發生的、一時性的心理特徵,不能稱為人格。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生理的成熟和環境的改變,人格也可能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
3. 統合性: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這一特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否則就會出現上述「人格分裂」的情況。
現在再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人格與性格到底是什麼關係?
人格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性格就是其組成之一。除性格以外,人格結構還包括氣質、自我調控等方面。
人格的結構
(一) 氣質
1. 定義: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脾氣、秉性。
2. 特點:人的氣質是天生的,無好壞之分。
(二) 性格
1. 定義:性格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徵,在性格中包含有許多社會道德含義。表現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態度,並表現在他的行為舉止中。
2. 特點:性格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同時也受個體的生物學因素的影響。性格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異。
(三) 自我調控系統
1. 定義: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具有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其作用是對人格的各種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一與和諧。
2. 子系統:
①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
②自我體驗:是伴隨自我認識而產生的內心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③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在行為上的表現,是實現自我意識調節的最後環節。
著名的「大五人格因素」——人格的海洋(OCEAN)
O——開放性:具有想像、審美、情感豐富、求導、創造、智能等特質。
C——責任心:顯示了勝任、公正、條理、盡職、成就、自律、謹慎、克制等特質。
E——外傾性:表現出熱情、社交、果斷、活躍、冒險、樂觀等特質。
A——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從、謙虛、移情等特質。
N——神經質(情緒穩定性):具有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等特質。
人格測驗
(一)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
MMPI共有566個項目,包括10個臨床量表:疑病、抑鬱、癔病、精神病態、男性化-女性化、妄想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輕躁狂、社會內向;3個效度量表:說謊量表、詐病量表、校正量表。
(二)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16PF)
16PF能在約45分鐘內測量出16種主要的人格特質。包括16種人格因素: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三) 艾森克人格問卷(EPQ)
EPQ由4個分量表(P、E、N和L)構成,用於測量受測者在精神病(P)、外傾性(E)和神經質(N)三個人格維度上的特徵。L是說謊量表,用於識別受測者回答問題時的誠實程度。
(四) 羅夏克墨跡測驗
這是一種投射測驗,用大量類似上圖的墨跡圖片對各種精神病人進行測試,讓受測者對所看到的的墨跡圖內容進行自由聯想,主試根據受測者的所有言語反應來解釋受測者的人格特徵。
(五) 主題統覺測驗(TAT)
這也是一種投射測驗,用於窺探受測者的主要需要、動機、情緒、情操和人格特徵。它的基本原理是向受測者呈現一系列意義相對模糊的圖卡(如上圖),並鼓勵他們按照圖卡不假思索地編述故事。人們在解釋一種模糊的情境時,總是傾向於將這種解釋與自己過去的經歷和目前的願望相一致;在面對圖卡講故事時,受測者同樣利用了他們過去的經歷,並在所編造的故事中表達了他們的感情和需要,而不論他們是否意識到這種傾向。
看完本文後,大家是否對人格一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如果對上述的測驗感興趣,可以在網上試著做一下,這些高信效度的權威測驗能夠幫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