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冬季戴帽子有講究 「突騎帽」「瓜皮帽」都曾成為時尚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2014年12月19日,帽子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已經發現。帽子,古代又被成為「首服」、「頭衣」、 「風兜」、「幞頭」等,魏武帝曹操曾發明過一種叫「白帢」的帽子,明太祖朱元璋甚至親自設計出一種叫「六合一統」的「瓜皮帽」……

殷商時期青銅器上的已出現

《說文解字》解釋:「冃」字即指帽,乃「小兒、蠻夷頭衣也」

帽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出現和流行,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裡根本查不到「帽」字,但並不能說當時沒帽子。因為《說文解字》裡的「冃」字即指帽子,許慎釋之為:「冃,小兒、蠻夷頭衣也。」「蠻夷頭衣」就是所謂的「胡帽」。從許慎的解釋中可知,中原成年人在秦漢時期並不戴帽,帽子是北方少數民族(胡人)禦寒的首服。但這種說法似乎太絕對了,漢代人也戴帽子,只是沒有冠、巾一類首服流行罷了,當時帽寫成「冒」。

《漢書·雋不疑傳》記載,劉衎(平帝)當皇帝的始元五年(公元5年),有一男子乘坐小黃牛拉的車子來到皇宮北門前。此自稱「衛太子」的男子當時「衣黃襜褕,著黃冒」,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穿著黃棉襖,戴著黃帽子。

在漢代,最喜歡帽子的應是女性。劉衎的爺爺劉驁(成帝)當皇帝(公元前51年至公元前7年)時,宮中就出現了帽子。據晉葛洪《西京雜記》記載,劉驁的第二任皇后、當時相當風流的趙飛燕被冊立為皇后時,劉驁的寵妃、趙飛燕的妹妹趙昭儀給姐姐獻了35件禮物,第一件就是一頂「金花紫綸帽」--飾有金花的紫色圓邊帽。有學者推測,趙昭儀所獻的「金花紫綸帽」可能是從西域過來的胡帽,可見當時確已存在戴帽了。

如果就「冒」這個字的來歷來考證,中原人戴帽的歷史確實很長。在殷商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中,已能找到此字。金文的「冒」字寫作 ,下面的眼(目)代表人的頭部,上面便是一頂帽子。現代考古發現也證實,在陝西臨潼鄧家莊新石器時期遺址上,曾出土過一件六千年前、被視為中國原始雕塑代表作之一的半身陶塑女性人像,此女便戴著帽子。

三國時期曹操青睞「白帢」帽

《博物志·服飾考》記載:「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帢」

中原流行戴帽子,應該從魏晉時期開始。筆者查閱《後漢書·輿服志》,上面仍未見帽子的文字,但在《晉書·輿服志》上對帽子已有專門的記載,稱「江左(今南京周邊)時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然」。最早引發中國人 「戴帽子運動」的是曹操,為了解決戰爭期間物資匱乏問題,曹操設計製作出簡易的帽子「帢」,此即晉張華《博物志·服飾考》所稱:「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帢,於是遂廢,唯二學書生猶著(巾)也。」

帢,可以說是中原人發明的第一頂流行帽子。帢以「以色別貴賤」,曹操將白色定為最高貴的顏色,「白帢」遂成時尚。但這種白帽子後遭強烈非議,東晉人幹寶即認為,「縞素,兇喪之象也。」白帢被視為不祥之物:曹魏流行戴白帢,歷46年亡國;西晉流行戴白帢,歷52年亡國。所以,《晉書·五行志上》將白帢列為「服妖」。不只帽子的顏色不吉利,「帢」細究也是兇字。史家稱:「帢」字「毀辱之言也,蓋革代之後,劫殺之妖也」。帢讀「恰」音,與掐死之「掐」音同,注音時正好可與「劫殺」二字反切。白帢因此遭冷落,後漸演變成為喪服,此即如今孝子所戴「白孝帽」的由來。

到西晉永嘉年間,帢又弄出是非。當時女性將帢作了改動,當年曹操的設計是前面橫縫,頭髮束起,露出顏面,故白帢又叫「顏帢」。改動後的帢前面不再橫縫,頭頂前垂下的長髮將額頭和臉面蓋住,僅露兩眼,人謂「無顏帢」。無顏,即俗話所說的「不要臉」,被看作「大恥」。國人都不要臉,乃不祥之兆,不久果真有「大恥」: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兩位皇帝先後被擄不返,西晉亡國。不吉利的「帢」字被拋棄後,「帽」才漸被認可。不過,「帽」代替「冒」,旁邊增加「巾」,則與「巾改帽」有關,包括帢在內,不少帽子都是由巾改的。

南北朝時期流行「突騎帽」

《南齊書·五行志》記載:「永明中,蕭諶開博風帽後裙之制」

古人並不將冬天戴的帽子稱為棉帽,而叫「暖帽」,這一叫法在唐代使用最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至少有兩首詩中都提到了「暖帽」。如《即事重題》:「重裘暖帽寬氈履,小閣低窗深地爐」;《新沐浴》:「裘溫裹我足,帽暖覆我頭」,可見唐人戴棉帽已成為一種風氣。

唐代人冬天常戴的是一種叫做「風帽」的暖帽,故名思義,這種暖帽能抵禦寒風,裡外雙層,中間納入綿絮,稱為「綿帽」。宋元後棉花普及種植,中間則填棉絮,遂成真正的棉帽。這種暖帽呈布兜狀,故別稱「風兜」;帽身後部及兩側有帽裙垂下,因帽裙較長,下垂及肩,可以護住雙耳、肩背,又名「長帽」。

風帽其實是據胡帽設計改進的,在南北朝時已出現。據《南齊書·五行志》,風帽的設計者是南朝齊國皇族蕭諶:「永明(公元483年-公元493年)中,蕭諶開博風帽後裙之制,為破後帽。」這種風帽一經上頭,很快戴開,並在北方地區流行,還出現了圓頂、尖頂等不同款式。

由風帽改變而來的「突騎帽」是南北朝時期北方人冬天喜歡的又一式樣,戴這種帽子另需在頭頂繫結布帶,將髮髻扎住。突騎帽能在北方流行,與北周的奠基人、後被追尊為「文皇帝」的宇文泰有關。當時為西魏權臣的宇文泰,脖子上長了一個肉瘤,不想讓人看見,正好突騎帽下垂可以掩蓋住脖子,他便經常戴著。因為老祖宗愛戴,後周建立後突騎帽遂為雅服,出席宴會時,臣僚都戴這種帽子。

唐朝風行「胡帽」「 蕃帽」

唐代元稹詩云:「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

在唐代,最受歡迎的還是「胡帽」,此系列中的「蕃帽」為當時最流行款式之一。蕃帽是從西域過來的最好的「進口貨」,帽兩邊有護耳,又稱「搭耳帽」,冬天垂下來,剛好把兩隻耳朵護蓋上,保暖性能很好。

胡帽之所以能風行大唐,要感謝唐朝女性。與現代「中國大媽」一樣,唐代女性(姑且稱之為「唐朝大媽」)也特喜歡跳舞,當然她們跳的不是「廣場舞」,也非在街頭,而是在宮廷、公共娛樂場所跳一種從從西域傳來的「胡舞」。「唐朝大媽」跳胡舞幾到瘋狂的地步,用唐詩人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法曲》的詩句來說,是「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跳胡舞時穿胡服才有味道,才算正宗,於是胡風東漸,胡服流行,「胡帽」也隨之普及。

宋代時胡帽遇冷,漢魏時期大為流行的頭巾再一次興起。不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文人、官宦都喜歡扎頭巾,由此扎出了不少有名的頭飾。如文學家蘇軾扎出了「東坡巾」,理學家程顥、程頤扎出了「程子巾」,書法家黃庭堅扎出了「山谷巾」……這些所謂的巾其實上是軟帽子,如以前屬於巾類的幞頭,雖然宋代仍呼其名,但早已變成了帽子。宋太祖趙匡胤有一張著黃袍的官方標準像,其頭上戴的帽子就是「幞頭」。這種由幞頭改來的帽子,後傳入遼、金地區,成為當地時尚穿戴。

明代流行朱元璋設計的「瓜皮帽」

《豫章漫鈔》記載:「小帽以六瓣合縫」曰「六合一統」

帽子在明朝開始大普及,明清時期人們冬天除了著棉襖,穿棉褲,還戴棉帽。明太祖朱元璋曾力推過三種帽子,即「一統河山」巾、「四方平定」巾和「六合一統」帽。前兩種名為「巾」,其實也是帽。這三種帽子儘管結構、形制簡單,但內涵不簡單,象徵江山統一、國家穩定、代有明顯的政治色彩。

「一統河山」巾是一種網巾帽。據明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有一次朱元璋在京城附近微服私訪,行至南京光華門外的神樂觀,見一道士在燈下結網巾,便問是什麼,道士回答:「網巾,用以裹頭,則萬發俱齊。」朱元璋覺得好「萬發俱齊」,當即頒行全國。朱元璋為何青睞網巾帽?原來與其戴法有關:造型如同魚網,網口用布收邊,邊上綴有小圈,繩帶穿入圈孔,用時兩頭拉緊,就可將頭髮束起,民間趣稱為「一統山河」。朱元璋看中的,正是這「一統山河」。

「四方平定」巾則是一種便帽,也因名字吉利而被推廣。《七修類稿》稱,時為儒生的明初書畫家楊維楨,戴此帽見朱元璋,朱元璋好奇地問叫什麼。楊維楨信口諂諛稱:「此四方平定巾也」。朱元璋極高興,遂定為明朝「公務員」、文人等群體的專用首服。

明代最為大眾化的帽子則是名叫「六合一統」的小圓帽,它比「四方平定」巾出現要早。此帽由裁為六辦的等比例布料縫合而成,下綴一道帽簷收口,官稱「六合一統」。 這種帽子因紋線、形狀如西瓜,俗稱「瓜皮帽」。這種瓜皮帽由朱元璋親手設計。明陸深《豫章漫鈔》記載,「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縫,下綴以簷如詹。閻憲副閎謂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統』云爾。」

 

*聲明:本文系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先生供本報專稿,請勿摘轉。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倪方六/文

相關焦點

  • 你以為冬天只有毛線帽?其實還有地主帽瓜皮帽!網友:這不一樣嗎
    要說最適合冬天戴的帽子那絕對是非毛線帽莫屬,但是當你大量瀏覽關於冬季帽子搭配攻略時就會發現各種奇奇怪怪的字眼,比如甲板帽、瓜皮帽、地主帽……如果你不甚在意,那麼這些稱呼也就模模糊糊過去了,但是如果你開始在意,去某個萬能瀏覽器搜了一下,你會驚訝的發現,這——有區別嗎?當然有!
  • 冬天戴帽子有講究,不管是圓臉還是方臉,選對帽子顯高還時尚!
    但是現在的冬帽不僅有著抵禦寒冷的作用,更是一件顯高時尚的潮流單品。但是不同臉型的妹子在選擇帽子上也是有著不一樣款式的,所以今天就告訴大家圓臉和方臉的妹子們,該挑選哪種類型的帽子最合適!冬天戴帽子有講究,不管是圓臉還是方臉,選對帽子顯高還時尚!
  • 清朝官帽有講究,帶錯了是要殺頭的,瓜皮帽原來是明朝人發明的
    禮帽又稱「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為冬天所戴,名為暖帽;一為夏天所戴,名為涼帽。便帽,又稱「小帽子」,以六瓣合縫,綴簷如筒;俗稱瓜皮帽。但需要說明一點,這種「小帽子」並不是清朝人發明的,而是源自明太祖洪武年間,取其六合一統之意。這種帽子沒有帽正,一般為平民所戴。只不過滿清入關後,將其發揚光大而已。這種小帽形式比較多,雖然到了清朝依舊是以六瓣為主,但已經衍生出平頂、尖頂、硬胎軟胎之別。
  • 大頭不能戴帽子?大頭這樣挑選毛線帽!
    所以一頂溫暖的毛線帽,才是冬日的必不可少!今天PIXIE將多角度全方位,教你怎麼戴帽子挑帽子以及今年秋冬最IN品牌毛線帽。畢竟也不太想戴成白雲奶奶嘛。根據毛線帽的顏色選毛線帽除了款式,顏色上的選擇同樣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因素,因此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顏色的挑選法則有哪些。首先對於不想為配色而煩惱的女生那就選擇經典的基礎色,比如說黑白灰以及卡其等就不會出錯,而且不管搭配什麼服裝都比較百搭。
  • 冬季必備潮流毛線帽怎麼選?這樣戴好看又時尚,你戴對了嗎
    轉眼之間天氣就冷了,秋冬季節也是大家最喜歡戴帽子的季節了,不僅僅是帽子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還有就是帽子也是凹造型的一個必備神器。但是很多小仙女跟風買了毛線帽,可是為什麼有的人的毛線帽戴出來就像坐月子一樣呢?時尚的單品就變成了養生品了,其實這時候你就要給帽子做加法了,這樣你的帽子帶出來才會更加有型。
  • 連謝娜都戴月子帽,坐月子不戴帽子老了就會頭痛嗎?
    月子帽是很多姑娘生孩子前就早早準備好的,因為有種說法是不戴月子帽,頭部容易見風,日後容易遺留長期頭疼的毛病。雖然關於「科學坐月子」的科普文章越來越多,但明星的示範效應強大——謝娜坐月子都戴月子帽,那我們也得老老實實戴上。不過,坐月子時真的有必要戴月子帽嗎?不戴又會怎樣?
  • 新生兒有必要戴帽子嗎?年齡、季節都有講究,四招教您選好帽
    很多媽媽認為給寶寶戴帽子可以防感冒,但是寶寶戴帽子也要分時機,不然反而容易著涼。給寶寶戴帽子儼然成了新潮流,但是寶媽要知道,戴帽子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選不好,帽子很有可能從一個裝飾品變成傷害孩子的利器。孕媽給寶寶準備帽子,不料卻被姥姥嫌棄寶寶還沒出生之前,小李就開始了瘋狂購物,寶寶的性別未知不敢買太多衣服,但還有襪子,帽子這類小東西可以選購。
  • 冬天最需要戴帽子的人群,但他們自己常常都沒有注意到
    冬天帽子是我們保暖的神器,在市面上我們也常常看到各種既舒適保暖,又時尚靚麗的冬季帽子,都是為了迎合年輕人的風格而做的。而實際上冬天最需要戴帽子的人群,可能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冬天最需要戴帽子的人群這個群體就是我們的老年人,尤其是很多低收入,還要早起晚歸養家餬口,卻不捨得將微薄的收入,用於改善自己的穿著上。
  • 吳亦凡,你這個瓜皮………帽真好看
    前面 Valentino 所出現的這頂其實被稱為獵鹿帽(Deerstalker),是以前的紳士鄉野狩獵時戴的帽子,特點是前後都有帽簷、並帶有護耳,有遮陽防風的作用。
  • 春季帽子扮靚又"防風" 教你DIY時尚戴帽子髮型
    春天到了,我們會明顯的感覺到微風無處不在,隨時都有微風吹拂著髮絲隨風飄揚.但是問題在於,風一吹美美的髮型就會亂,怎麼辦?
  • 衣青衿、備脩金……古人開學有哪些講究?
    當你忙著收拾行囊,為新學期做準備時,可曾想過:古人的「開學季」需要準備什麼東西,又有哪些講究呢? 開學、放假不違農時 在古代,農事乃第一要務,而九月正值秋收農忙之時,並不是入學的好時候。
  • 潮流時尚帽子的種類及其搭配,戴上它,讓你時尚倍增
    帽子是人們必備的服裝,就像襪子一樣,我們經常戴帽子,我們卻不了解帽子,在中國,帽子由頭巾演變而來,生活中的你穿搭的時候選擇戴帽子嗎? 最常見的帽子有哪些呢? 冷帽 :可謂是冬季最常見的帽子之一
  • 冬季給寶寶買帽子,這兩種不要選!
    冬季出門時,給寶寶戴上一頂帽子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我們的頭部是血管集中營,擔負著幫助身體散發30%熱量的重任,一旦頭部受涼散熱加快,寶寶就容易患上感冒。所以為了預防感冒,冬天帶寶寶出門時別忘了戴上帽子哦~但素,給寶寶戴帽子也是有講究的,太厚不行,太薄不行,只在意帽子的造型更不行。
  • 戴帽子
    可是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他一直戴的那頂帽子,幾十年如一日,都是那種樣式,寵辱不變,尤其是帽蓋前片印著的那一個鮮紅色五角星。目前某寶上你一搜「崔健帽」就能看到。圖片源於網絡,明月拼圖)關於戴帽子的想法,其實在疫情之前我就有過了,但是沒有行動,只在戶外活動時才理所當然地戴帽子。為什麼之前就有戴帽子的想法呢?因為帽子的修飾作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再加上有時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去打理頭髮,壓根啥型都沒有。比如在家宅的這兩個月,不外出,也不敢去髮廊,自己又不怎麼會弄,這頭髮蓬鬆無光澤,怎麼可以頂著這樣一頂「亂草」見外人?怎麼辦?
  • 兒童畫教程|感受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一頂特別又有趣的瓜皮帽
    工具材料 素描紙、水粉顏料、水彩筆、海綿印章、勾線筆課程構思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們以瓜皮帽為主題來展開創作,通過參考圖片素材,運用勾線筆以寫生的方式描繪出瓜皮帽的外形,啟發學生結合圖片素材展開合理的、大膽的想像,描繪出瓜皮帽上的花紋裝飾,使花紋富有對稱美和一定的規律性,根據瓜皮帽提取創作元素,培養學生的構思能力
  • 長期戴帽子會怎麼樣 帶帽一時爽,追發火葬場是什麼梗
    長期戴帽子會怎麼樣 帶帽一時爽,追發火葬場是什麼梗時間:2018-12-02 14:53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期戴帽子會怎麼樣 帶帽一時爽,追發火葬場是什麼梗 長期戴帽子會怎麼樣?現在很多人戴帽子只是為了好看,而不是擋風保暖。
  • 這樣的搭配讓國民男神時尚感翻倍
    成功者的身上都有一種莫名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和地位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就如同李易峰,從出道到如今的大眾熟知,從一開始的「小鮮肉」也成為被大眾所認可真正的演藝人。從07年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出道以來,現在也已過10年,也慢慢變得越來越成熟,被粉絲稱為:「陽光國民男神」。
  • 金秋又到開學季,古人學子開學前要準備什麼東西,又有什麼講究?
    出外讀書的學生們,當家人開始忙著幫你收拾行囊,為新學期做準備時,你可曾知道:古代學子在開學前,都需要準備什麼東西,又有哪些講究呢?(1)開學時間有講究民以食為天,古代農事排第一,學生開學都避開春播、秋收季節,除富家子弟外,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們,也要幫助大人忙農事,所以古人認為九月不是開學的好時間。古人本著「開學、放假不違農時」,開學時間選農閒時刻,放假時間選農忙時刻,總之一切都把春耕秋收放在首位。
  • 清宮戲中少不了的「瓜皮帽」是朱元璋首創,寓意深刻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看過一些以清代為時代背景的電視劇,尤其是清宮劇,劇情中常見的服飾就是男子頭上戴著一頂「瓜皮帽」。很多人便以為這「瓜皮帽」是滿族人從山海關外帶入的服飾,殊不知這是漢族人在明朝便已經常戴的帽子種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