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同理,想要寫好公文,也要做到「預」,這就要求我們做好「三個準備」。
想要寫好公文,要做好「吃苦」準備
公文寫作是一件苦差事。它不僅費腦,還勞身。所以,想寫好公文就要做好「吃苦」準備。
1、要做好「苦腦袋」的準備。想寫好一篇公文,不動腦筋是寫不好的。比如這篇公文的主題是什麼,需要我們苦思冥想;這篇公文的結構怎樣構思,需要我們精雕細琢;這篇公文用語怎樣表達更精準,需要我們咬文嚼字,仔細推敲。這些,都需要耗費我們大量的腦力。
2、要做好「苦身體」的準備。寫好公文,不僅消耗腦力,也消耗體力。為了趕一篇公文,往往是一整天都不能離開辦公桌,這就要求我們要練就很好的「坐功」才行;有時則加班加點到深夜,這是家常便飯,這就要求我們要練就「夜貓子眼」才行;甚至有時節假日也不能休息,就像一頭「老黃牛」。這就要求做好「苦身體」準備。
想要寫好公文,要做好「知識儲備」準備
公文寫作,看似簡單,但裡面保羅萬象,需要用到的知識比較龐雜。比如寫領導講話時,需要引經據典,這就需要我們掌握古代詩詞歌賦;比如寫經濟工作動員大會,就需要你掌握最新經濟動態,掌握最新經濟用語;再比如要寫一篇黨史的演講稿,就需要你掌握黨史有關知識,還有想什麼法律、哲學、邏輯學等都會用到。所以,想要寫好公文,還要做好「知識儲備」的準備。而這就離不開「學習」。這就需要我們用好「三個載體」,牢記「學思踐悟」四字真經。
1、「三個載體」,指的是我們學習要藉助好電視、網絡和書本三個載體。
電視:主要是看中央、省、市、縣有關新聞欄目,從中了解最新發生的時事政治。
網絡:主要是從中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古文詩詞、歷史天文等。尤其是現在手機可以上網更方便了我們。這就要求我們在知識的積累中不僅要求知識面的廣,還要注重知識的深,讓自己成為某一領域專家才行。
書本:開卷有益,一些知識建議還是看書本,比如理論知識、會議精神等,這樣才更有嚼頭。
2、「學思踐悟」四字真經。這四個字是一個整體,即我們不僅要學,還要思考自己學到了什麼,並通過實踐,最終悟出一個道理,這就把書本上的知識點內化於心,變成了自己的知識。
想寫好公文,要做好「三個工具」準備
所謂「三個工具」指的是一個記事本、一個摘抄本、一個剪貼本。
1、一個記事本:這個記事本要隨身攜帶,主要有兩個功用。一是隨時記錄下領導的所思所想。二是及時記錄下自己的靈感。
2、一個摘抄本:日常準備一個摘抄本,遇到與本單位相關的好材料、好文章,可以摘抄一下。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為以後寫作積累材料。那麼,我們主要摘抄什麼內容呢?一般來說,可以將摘抄本分為詞語、句子、段落三大塊。將精彩的字詞句段摘抄下來,記錄下句子、段落內容出處、時間,以便日後好查找。
3、一個剪貼本:當遇到精彩的字詞句段等我們可以記錄在我們摘抄本上,但當我們看到幾段或整篇文章都十分精彩,值得自己學習,是自己很好的寫作素材時,就不能全部摘抄了,這樣太花費我們的時間了。這時,就需要我們準備一個剪貼本,把喜歡的文章分門別類的剪貼下來,以便日後學習或寫公文用。
總之,想寫好公文,吃苦、知識儲備和三個工具這「三個準備」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