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推薦|志南《絕句》

2020-12-24 騰訊網

點擊「廊坊新聞頻道"關注我們

今天限行2和7 明天限行3和8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邊的古木樹蔭下;拄著拐杖走過橋的東邊恣意觀賞這春光。

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溼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這首詩記述了作者一次遊覽的過程,運用擬人手法表現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

第一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古木,老樹。陰,樹蔭。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說:我在一棵老樹蔭下拴住小船。它告訴我們,作者是乘船出來春遊的。而且這個地方有樹有水,是個好去處。古木成蔭,又乘帶篷的船,暗示了春來天暖,並會有風雨。

第二句「杖藜扶我過橋東」。杖藜,藜杖,藜是一種草,莖很堅硬,用它作的拐杖。「杖藜扶我」,實際是「我扶杖藜」。說藜杖扶著我,將杖擬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間的感情。意思說:我扶著藜杖來到小橋東面。這句寫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雖然年紀老了,但遊興很濃。其實在乘船途中,他已經在欣賞春天美景了,現在又徒步遊賞,可見春天景色的迷人。

上兩句主要寫春遊經過,於春遊興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麼春光到底怎樣美好呢?作者在後面進行了具體描述。

次兩句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與杏花、楊柳結合,展示神態,重點放在「欲溼」、「不寒」二詞上。「欲溼」,表現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雲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不寒」二字,點出季節,說春風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表現出春的宜人。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

歷來寫春的句子,或渾寫——「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或細寫——「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徐元傑《湖上》),志南這首詩將兩者結合起來,既有細微的描寫,又有對春天整個的感受,充滿喜悅之情。詩寫景凝練,意蘊豐富,讀來使人如聞似見。儘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楊柳風」這樣的詩境已廣泛為人們所用,但真正成為熟詞,不得不歸功於志南這兩句詩。元代虞集膾炙人口的《風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繪的意境,除了受陸遊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影響外,或許也曾受此啟發。

這首詩寫春天美景,沒有一般地描繪花開鳥鳴,主要寫了春天的風雨。春風春雨也本是人們常見的現象,作者卻寫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表現了作者體察的細膩和筆下的功夫。看得出,看似淺顯的詞句是經過精心錘鍊的,因而韻味十足。他重點從感覺入手,寫自己春遊的喜悅心情,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也為讀者展現出春天無限美好的世界。

編輯 | 九零

來源 | 古詩文網

圖片源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詩意禪意,南宋詩僧志南代表作《絕句》
    志南和尚在南宋詩壇名氣很大,據說朱熹很喜歡他的詩作。有個叫趙與虤的評論家稱讚志南的詩「清麗有餘,格力閒暇」。這首《絕句》就是他的代表作。後人覺得叫「絕句」的詩作太多了,根據詩意給這首詩起了一個新名字叫《春遊》。不過,這個名字並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詩中禪意,幾乎沒人用這個名字。
  • 杜甫,王庭筠,吳濤,志南,楊萬裡,一人一首絕句你最喜歡哪一首
    【點擊右上角「關注」,學習更多詩詞知識】絕句【作者】杜甫 【朝代】唐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作者】王庭筠 【朝代】元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王庭筠(1151~1202)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黃華老人、黃華老子,別號雪溪。
  • 志南和尚在南宋詞壇並無一席之地,但憑藉一首《絕句》永載史冊
    僅以此如「志南」的小人物們共勉!志南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寫出好詩的僧人,短短一首詩就把自己名字載入了史冊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上饒二泉)諸人的風頭那麼前。
  • 僧人志南:一首絕句詩,便在詩壇留下大名,說杏花雨、楊柳風之美
    同樣,僧人志南和尚也是這樣一類人。唐宋時期,那些看破紅塵的出家人,往往喜歡和文人雅士來往,或飲茶、或講道、或往來作詩,總之,精神生活非常豐富,像佛印與東坡的故事,早已經成為了歷代人們傳頌的佳話,這種能寫詩的僧人,人們往往稱之為「詩僧」。
  • 南宋詩僧志南最經典的一首詩,看似信手拈來,卻可謂是字字珠璣!
    那說起中國古代有名的詩僧,南宋時期的志南,可以說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詩人,他雖然只有一首詩留存於世,可是他卻是僅僅憑藉這一首詩,卻是成為了南宋時期最出色的詩僧,那便是他的這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這首詩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卻可謂是字字珠璣,讀來當真是令人讚嘆不已,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值得一讀。
  • 南宋詩僧志南的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趣,真正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其實我們會發現詩歌裡,除了這些傳統的文人之外,一些青樓女子和僧人的作品,有的時候也是寫得非常不錯,例如南宋時期的著名詩僧志南,他就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學識也是了不起。他的這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便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通篇描寫的生動有趣,真正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詩僧志南踏了一次青,寫下一首詩,詩膾炙人口,僧名垂千古
    絕句南宋: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是南宋詩僧,志南是法號,生平不詳,他僅有這一首七言《絕句》。詩膾炙人口,極富禪趣,幽深寧靜,僧因此名留千古。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杆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杏花雨:清明前後杏花盛開時節的雨。
  • 對於古詩詞初學者,絕句和律詩哪個更容易上手,且看分析!
    律詩是兩倍的絕句,絕句是一半的律詩。實不相瞞,這是我在學寫之初的認知。所以咯,肯定是絕句好寫,絕句字數少嘛!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笑了?八百米跑和一千五百米跑相比,哪個更容易贏?肯定是八百米呀,賽程短!一百斤棉花和一百斤鐵,哪個重?
  • 「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一些古詩詞的基本常識誤區
    有朋友問: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什麼分為律詩和絕句?這其實是一個中國古詩詞的基礎問題,只不過在回答中如果概念不清晰,容易造成混淆。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題主的問題中問的是律詩和絕句,實際上絕句的概念又比律絕要大,並不從屬於近體詩。因為絕句是指四句成詩的作品,並不涉及到近體古體之分。也就是說絕句就是四句的詩,它又可以細分為遵守平仄格律的律絕,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我們稱之為「古絕」。
  • 絕句五首,這五首絕句,特別是最後一首堪稱絕句中的樣板
    同樣是絕句為何他的絕句就這麼絕,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導致他能寫出這麼絕的詩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研究研究,欣賞欣賞:1、絕句矯健英姿如旭日,三軍列隊貫長虹。2、絕句一碗奇香熱氣烹,寒風凜冽賽羊羹。湯添體暖龍抄手,開胃醍醐灌頂棚。
  • 古詩詞起名 詩意古風的寶寶名字推薦
    用古詩詞起名是很多家長都有考慮過的,但是又沒有選出合適的名字,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了詩意古風的寶寶名字,都是出自古詩詞中的,有需要可以做個參考。詩意古風的寶寶名字推薦古詩詞起名 詩意古風的寶寶名字參考1、名字:玉露
  • 古詩詞中的「人間絕句」,且看王國維先生如何舉例和評價?
    中國古詩詞中絕句太多,數不勝數,六甲番人不敢妄語哪句最佳,單就「境界」角度而論,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就曾論述人間三種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並列舉了三個絕句為例: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自在飛花輕似夢——最美的15句古詩詞,哪句是你心中的人間絕句?
    古詩詞,是一個永遠不願醒來的美夢。唐詩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巔峰,留下了很多難以逾越的佳作。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看一看古代最美的15句古詩詞,這些古詩詞用非常美麗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幅讓人沉醉的畫面。其意境之美,值得細細品味。不知哪句是你心中的人間絕句?
  • 評志南《絕句》:詩因擺脫一時一地的束縛而變得更偉大
    志南有一首絕句詩,叫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一句「暖風燻得遊人醉」,和「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一樣,都是在描寫春的生機盎然,不同的是,林升是在用春景醉人,去諷刺人們容易忘記家國破碎,樂不思蜀,因此多了幾分諷刺意味和家國情懷,而志南作為四大皆空的僧人,則單純表現出對春天裡生命的熱愛和讚美。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因為林升和志南的身份不同,林升還被俗世拖累,而志南則超脫物外。
  • 十二首寫雨的古詩詞漸入佳境,最後一首的作者竟名不經傳
    下面這十二首描寫雨的古詩詞,一首比一首精彩,最後一首居然名不經傳,但意境感最強。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陸遊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7、絕句 宋代: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8、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 最美古風古詩詞20句,每一個都是人間絕句
    最美古風古詩詞20句,每一個都是人間絕句。1.繁星萬點,不及你眉眼半分。2.薄紗紅顏,纖柔之指,點開了春宵的雲夢。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2020-09-3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2020-10-16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談談學習古詩詞對於寫作的作用
    經常有人問我,你是語文老師,你能說說讀古詩詞有什麼用嗎?提出這樣問題的一些人,其實頭腦中存有一個潛臺詞,那就是,「我是現代的中國人,為什麼非要學習那些故紙堆裡的東西呢?學一點兒現代的東西不好嗎?」這個問題,就仿佛是「我是中國人,為什麼非要學外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