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禪意,南宋詩僧志南代表作《絕句》

2020-12-24 薩培喇談藝錄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和尚在南宋詩壇名氣很大,據說朱熹很喜歡他的詩作。有個叫趙與虤的評論家稱讚志南的詩「清麗有餘,格力閒暇」。這首《絕句》就是他的代表作。後人覺得叫「絕句」的詩作太多了,根據詩意給這首詩起了一個新名字叫《春遊》。不過,這個名字並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詩中禪意,幾乎沒人用這個名字。從詩意分析,這首詩的確描寫了志南和尚泛舟春遊的經歷,但其內心的淡泊寧靜才是這首詩的主旨。

這首詩採用了倒敘的手法,按照時間順序應該是持杖春遊,舍舟登岸,和風細雨,溫暖滋潤。這首詩的最後一句被近代文學家朱自清引用,寫到了散文《春》之中。經過朱自清的引用,這首詩再度廣為流傳。看看詩中描寫的景物,杏花、春雨、楊柳、微風,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的氣息。

杏花代表著春天的味道,春雨代表著春天的特色,楊柳代表著春天的色彩,微風代表著春天的多情。唐代文學評論家司空圖曾經說過,「如果用直接描寫的方法寫不好春天,那就從側面描寫入手。寫寫春天的景色,以及人在春天的感受。」志南和尚深深懂得這個道理。

從常見景物入手描寫春天很容易落入俗套,讓人感受不到新意。在這個時候一定要靠立意取勝。志南和尚將自己的主觀感受放大,通過他自己的感受,感染到讀詩的人。這樣一來,讓首詩馬上就顯得與眾不同了。志南為了讓自己的感受更加符合情理,他說的是「沾衣欲溼」。這樣要溼沒溼的狀態,不會讓人狼狽,只會讓人感覺到春天的浪漫。「溼」與「寒」原本是讓人很不開心的體會,在志南的筆下,竟然讓人迫不及待地想去體驗。詩中的感情自然流暢,到了絕佳的境界,讓人心生歡喜。

從淡泊寧靜,到心生歡喜,心情變好讓志南抒發從容豁達的感情時顯得合情合理。所以他看見楊柳,迎接東風,絲毫沒有哀怨愁苦之情。感受美好,享受自然,從詩意過渡到了禪意。初讀這首詩,只覺得平淡清新,再讀就能體會到韻味無窮。平常之景入詩,要有平常之心。獲取平常之心,需要人生閱歷。

讀完這首《絕句》很容易聯想小中見大的妙處。從春天出遊,心情暢快,聯想到人生應該保持怎樣的生活狀態。小中有大,滋味無窮,一首好詩,百讀不厭。

拓展閱讀

共計一萬卷的古代百科全書,《古今圖書集成》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名作《登高》

一代天驕,只識彎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與過

一代昏君竟然幹成了一件靠譜事,隋煬帝與大運河

相關焦點

  • 南宋詩僧志南最經典的一首詩,看似信手拈來,卻可謂是字字珠璣!
    那說起中國古代有名的詩僧,南宋時期的志南,可以說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詩人,他雖然只有一首詩留存於世,可是他卻是僅僅憑藉這一首詩,卻是成為了南宋時期最出色的詩僧,那便是他的這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這首詩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卻可謂是字字珠璣,讀來當真是令人讚嘆不已,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值得一讀。
  • 南宋詩僧志南的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趣,真正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其實我們會發現詩歌裡,除了這些傳統的文人之外,一些青樓女子和僧人的作品,有的時候也是寫得非常不錯,例如南宋時期的著名詩僧志南,他就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學識也是了不起。他的這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便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通篇描寫的生動有趣,真正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志南和尚在南宋詞壇並無一席之地,但憑藉一首《絕句》永載史冊
    元好問在《木庵詩集序》中更直截了當地說:「詩僧之詩所以自別於詩人者,正以書生氣在耳。」(《遺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確,如果我們承認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的話,那麼,對那種最能反映詩僧生活狀態的書生氣又有什麼理由不加以認可呢?蘇軾諸人的說法其實是要把一切詩歌創作都納入士大夫的審美趣味和標準中,而抹殺其應有的獨特性。
  • 杜甫,王庭筠,吳濤,志南,楊萬裡,一人一首絕句你最喜歡哪一首
    【點擊右上角「關注」,學習更多詩詞知識】絕句【作者】杜甫 【朝代】唐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作者】王庭筠 【朝代】元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王庭筠(1151~1202)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端,號黃華山主、黃華老人、黃華老子,別號雪溪。
  • 詩僧志南踏了一次青,寫下一首詩,詩膾炙人口,僧名垂千古
    絕句南宋: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是南宋詩僧,志南是法號,生平不詳,他僅有這一首七言《絕句》。詩膾炙人口,極富禪趣,幽深寧靜,僧因此名留千古。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杆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杏花雨:清明前後杏花盛開時節的雨。
  • 僧人志南:一首絕句詩,便在詩壇留下大名,說杏花雨、楊柳風之美
    同樣,僧人志南和尚也是這樣一類人。唐宋時期,那些看破紅塵的出家人,往往喜歡和文人雅士來往,或飲茶、或講道、或往來作詩,總之,精神生活非常豐富,像佛印與東坡的故事,早已經成為了歷代人們傳頌的佳話,這種能寫詩的僧人,人們往往稱之為「詩僧」。
  • 宋代詩僧外出賞景,寫了一首詩,最後14個字表達了獨特的感受
    宋代詩僧春雨濛濛時外出賞景,寫了一首詩,最後14個字表達了獨特的感受。絕句宋代:僧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而僧人志南的這首絕句,好就好在他不僅看到了春風細雨之中的野外景物,在尋常環境中發現了美的詩意,而且用形象的描寫,表現了這種美。他不僅藝術地再現了自然之美,而且還滲透著自己的獨特感受。春天的細雨飄飄灑灑,天地間一片安靜和諧的氣氛。一位老和尚撐著有篷的小船過來了,他在河邊的一棵古樹下系上纜繩,把船停下來然後上岸,向著小橋的東邊走去。
  • 明代詩僧的一首絕句,充滿閒情逸緻,尾句更像是神來之筆
    下面介紹明代詩僧的一首絕句,充滿閒情逸緻,尾句更像是神來之筆。天目山居明代:雪嶠園信簾卷春風啼曉鴉,閒情無過是吾家。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除此之外,詩僧還喜歡一個人安靜地喝茶,享受獨處的恬靜。時值春天,黎明時分,禪師一大早就起來了。他伸了個懶腰,然後就鑽出茅庵,來到屋外。藍天上白雲悠悠,山谷中溪水潺潺,山林裡春風拂面、捲簾微動,枝頭上更傳來陣陣鳥雀的鳴叫聲。詩人興致盎然,腳步也顯得輕快。
  • 宋代詩僧的一首禪詩,景美醉人,禪意悠遠
    下面介紹的是宋代詩僧的一首禪詩,景美醉人,禪意悠遠。筠溪晚望宋代:釋惠洪小溪倚春漲,攘我釣月灣。新晴為不平,約束晚來還。這首詩用字穩當,毫不生澀,詩僧沉浸在靈澈空明的化境中,物我兩忘。細味最後兩句,好似一幅剪影,在玖瑰色的底襯中,一個垂釣者悠雅祥和,原來躁動於遊子心中的人生憂患、思鄉焦慮,以及歸鄉驚喜、臨溪陶醉等諸般思緒,都在瞬間化為一片諧和和寧靜,喧囂的塵世似乎都退縮到渺茫的遠方。
  • 北宋詩僧的一首禪詩,禪意深遠,頸聯尤其發人深省
    下面分享北宋詩僧的一首禪詩,禪意深遠,頸聯尤其發人深省。
  • 唐代著名詩僧冒雨送人,最後14字別出心裁,委婉含蓄卻很有感染力
    我們都讀過詩僧志南那句著名的「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唐朝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多精彩的詩僧創作的詩歌。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一個著名的詩僧冒雨送人,寫出的一首詩歌,最後14個字別出心裁,雖然含蓄委婉,但是卻極富感染力。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衝雨到江潯。
  • 他是北宋著名的詩僧,能文善詩,其詩豪放,率真,別具一格
    道潛作為北宋著名詩僧,其人格特性在當時的眾多愛好文學又交遊廣泛的詩僧中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自己個性化的一面。文如其人,其詩歌創作也具有一定的風格特徵。一般說來,因為生活環境的相似,僧人詩總是接近於隱士詩,所表現的內容不外是山水田園之樂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哲理禪思。
  • 絕句五首,這五首絕句,特別是最後一首堪稱絕句中的樣板
    同樣是絕句為何他的絕句就這麼絕,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導致他能寫出這麼絕的詩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研究研究,欣賞欣賞:1、絕句矯健英姿如旭日,三軍列隊貫長虹。2、絕句一碗奇香熱氣烹,寒風凜冽賽羊羹。湯添體暖龍抄手,開胃醍醐灌頂棚。
  • 六言絕句!南宋一首古詩形式少見,對田園風格描寫卻很到位
    但這樣的七言絕句我們已經見過太多,今天我們所分享的這是一首寫梅雨時節江南景色的六言絕句。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這首古詩就是範成大的《喜晴》,每一句都是六個字。更難能可貴的是,每兩句都能夠形成鮮明的對照,每一句都是絕對。
  • 古詩詞推薦|志南《絕句》
    今天限行2和7 明天限行3和8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 "平仄"知識介紹、絕句與律詩的區別
    但這種絕句雖然押韻,而相對來說平仄(zè)較為自由,或者可以說有些詩人不願受格律的約束。在律絕盛行以後,古絕句仍然被沿用發展下來。古絕句五言特多,而七言特少。這裡我們就把兩種絕句分開來討論。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絕句[唐]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部編語文《夏日絕句》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夏日絕句》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並背誦古詩。讀出對文中項羽寧死不屈、李清照愛國情懷的讚美、敬佩情感。2、朗讀課文,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3、理解「人傑」、「鬼雄」,明白古詩大意。(二)新課1.學習《夏日絕句》(1)讀古詩,有韻味①讀正確、通順。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夏日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