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詩是每個心靈的晨曦

2020-12-27 新民晚報數字報
  ◆ 粲然

  我還記得第一次聽說「楊喚」這個名字,是我朋友的孩子兩歲生日時,我問他:「我侄子想要什麼禮物?」他替孩子做主張,說:「你們那離臺灣近,能不能託人帶套楊喚的童詩回來?他那麼好,中國大陸卻遍尋不著他的詩。」我一愣。朋友是個書痴,接下來半個小時,就是他滔滔不絕地和我普及「楊喚畢生創作的、不足二十首之兒童詩,何以成為中國一代兒童詩的典範作品」。

  朋友終究設法搞到了一套臺版的「楊喚兒童詩」。而我,又等了三年,才捧到中國大陸出版的《永遠的楊喚》。這些,都已是好幾年前的往事了。

  楊喚(1930一1954),原名楊森,中國現代派詩人之一,1950年開始寫兒童詩,成為現代兒童詩的先驅。1954年3月7日因車禍逝世於臺北。出版有詩集《風景》《楊喚詩集》《水果們的晚會》等。

  他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孤獨且暗淡。出生於東北遼寧,幼年失母,父親再娶,童年靠年邁的祖父母艱辛撫養長大。祖父母去世後,他隻身離家去初級農校住宿就讀。十七歲即開始了流浪的生活,在戰亂之中,由家鄉南下到天津,再由青島而廈門最後到臺灣。

  在那樣一個動蕩激烈,人人自顧不暇的時代,他成為第一個為「兒童」寫詩的人,成為「童心王國」開創式的詩性守護者。當有人困惑地問起他——一個有著愁雲慘澹童年的成人,為什麼要寫作「兒童詩」時。他鏗鏘有力地回答:「你說我不是孩子,應該寫些給大人看的東西,這話也對,但你又怎麼知道我這一顆嚮往於童年的心呢?孩子是天真無邪的,童年的王國在記憶裡永遠是有著絢燦美麗的顏色的。……兒童詩,我還想再寫下去,因為我想從裡面找回一些溫暖。

  楊喚的生命只有短短二十四歲,他的童詩總數不超過二十首,卻成為中國現代童詩開天闢地一般的人物。

  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詩,就是他全部生命最有力、最純淨的答案。而這些答案,不僅鼓舞了孩子,也呼喚了所有糾結於「我的童年究竟幸與不幸」之索問的成人,呼喚所有人,無論承擔什麼樣的際遇,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境,無論遭遇什麼樣的時代與世界,都用溫暖的想像、清新無邪的渴望,去看顧自己內心的家和春天。這就是楊喚兒童詩所蘊含的深切意義。

  楊喚的早逝並沒有阻擋他詩歌流傳的腳步。許多年來,無數人跨越海峽,一起吟誦他的詩。5歲到7歲的孩子,讀讀他們能夠懂的詩,去體會語言的美妙,去呼應那些震響的高貴心靈,去和那些不屈服於命運的人性高貴時刻並肩而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這次,我又等了兩三年,終於等到新版《永遠的楊喚》之經典紀念版——結合兩岸傑出畫家繪畫,輔之於好聽的民樂演唱與朗誦,英漢雙語——的推出。

  去遇見他吧,爸爸媽媽和孩子們。

相關焦點

  • 童詩碩果滿枝頭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唐忠明  通訊員 方西河)7月28日下午,嶽陽市少兒詩歌書畫研究會會員以及顧問、市社科聯領導在白楊坡小學參加了「不忘初心,詩意前行」交流、研討暨表彰大會,童詩創作與推廣取得的累累碩果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焦點
  • 趣讀童詩,樂學語文——張曉楠童詩繪本新書分享會在菏澤成功舉辦
    ​近日,兒童文學作家張曉楠童詩繪本「童詩伴你學語文」新書分享會在山東菏澤噹噹書店成功舉辦,該書由鞦韆童書隆重推出,當日各大線上網店同步開售。張曉楠從詩歌創作角度生動形象地為小讀者們解讀了書中部分詩歌的奧妙,並與現場讀者一起創作詩歌。
  • 童詩中國丨螢火蟲提著燈籠+鴿子花集——給孩子「為你讀詩07」
    詩人是上天派來的赤子童詩則是赤子心靈深處最真誠的呼喊本期讀詩的小朗讀者非常小一個6歲,一個8歲如此小的年紀即有了這麼強的表現力鴿子花集——給孩子童詩中國:鴿子花集來自公眾號:臥榻先生說詩詞 00:0002:04把你白嫩嫩的小手伸過來伸過來吧,我的小鴿子花當你搖動著小手伸開那五瓣花似的手指
  • 閆超華:第二童年——論童詩中的遊戲精神
    (1)在童詩創作中,重塑兒童的經典語言譜系和歷史是艱難的,因為童詩擁有的語言生態一旦形成,就很難打破,或者說大多數作家壓根就沒想過也沒有能力打破,所以中國的童詩一直沉醉於這種近似搖籃的語言環境中,將童詩限定在一個狹隘逼仄的空間裡,與成人世界,尤其是成人文學保持一種相對孤立的狀態。幾十年來,童詩,以同一種面孔和聲音出現,令人十分困惑、感傷,我們喪失了創造力,也喪失了神諭的童齔之音。
  • 童年邂逅童詩 童詩潤澤童年(圖)
    12月27日下午,撫州高新區名仕小學舉行了以「童年邂逅童詩 童詩潤澤童年」為主題的經典童詩誦讀展示活動。活動旨在傳承文化經典,打造書香校園。正在朗誦  此次活動共展示了八個節目,參賽學生分別朗誦了經典童詩《美麗的季節》《節日》《雨後》《日出夜晚》《粽子節》《河流》《我是個可大可小的人》,在舞臺上傳遞詩歌的芬芳與力量。
  • 童詩有味似連珠
    童詩中有精練的語言,奇特的比喻,機智的比擬,鮮活的動詞,豐富的想像,新穎的構思,奔放的激情,細膩的感受,純真的童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該如何指導孩子進行童詩寫作?針對低年級孩子還不會寫作的現狀,為了在寫作指導中努力滲透童詩啟蒙意識,培養學生童詩寫作的興趣,我嘗試運用以下方法幫助學生進行童詩寫作。
  • 基於兒童立場的童詩教學
    關鍵詞:兒童詩;誦讀;創作;賞析;積累 近年來,儘管眾多兒童文學家、一線教師在學校對兒童詩教學進行了推廣,童詩漸漸走進了校園,走進了孩子們心中,但是童詩教學的「根」仍然左搖右晃。童詩推廣的方式多以觀摩課呈現,而後期的「轟動效應」卻依舊氣若遊絲。書店的少兒讀物架上童詩作品寥寥,這種狀態讓人憂心。
  • 偉大的想像力從童詩開始 | 贈書
    在優秀的童詩中,包含了最初的哲學思考、最初的「對世界何以如此」的思考,也包含了對自我、他者、大自然等關係的重要思考。詩歌的一些基本元素在童詩中會以更具象的方式表達出來,而比喻、隱喻等重要的修辭方法,也在符合孩子們的想像力的同時以更為嚴苛的手法得以呈現。
  • 偉大的想像力從童詩開始
    很顯然,我對自己的要求並不是僅僅滿足對童話故事和童詩意趣最外在的了解,而是想通過這樣的工作,逐漸明晰一個更高的童話、童詩閱讀的標準,引導孩子們理解兒童讀物中的「經典性」,也就是能夠持續地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並將這種想像力經由閱讀和思索的訓練,轉化為創造力。
  • 蒼南童詩
    天地之間,亙古及今,事物繽紛,蒼南縣依山傍海,數千餘年來,蒼南人民在這片土地上耕山牧海,薪火代傳,蒼南童詩即產生於此山海人文獨特的地理環境,伴隨著神話故事傳說而成長。千百年來蒼南人民在生活勞動中創編了許多童詩,這些童詩代代相傳,或反映民俗民風、世間趣事或寓以教育意義。古人說:「童,童子。徒歌日語。」
  • 童詩爸爸說童詩 | 為什麼說童詩是最貼近孩子的
    最近在做一些關於童詩的公益講座。 有不少家長在問,「老師,我感覺童詩似乎很有意思,但到底學童詩有什麼用呢?我孩子報的免費課都很多,都上不過來了。」 其實,非常理解當下很多家長的心態,延遲開學,唯恐孩子荒廢了學業,所以除了學校的網課,有不少家長還外面的班報了一大堆。這個時候,在很多家長看來,童詩,無非是打發時間,錦上添花的東西。
  • 「詩潤童心 詩伴成長」 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
    「詩潤童心 詩伴成長」,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詩潤童心 詩伴成長」,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西部網訊 (記者 賀桐)今天(4月29日)下午,西安高新第一學校大禮堂裡詩聲朗朗,詩話柔情,老教授與師生們沉浸在詩的海洋裡,一場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活動正在進行。
  • 號外||給孩子寫一首童詩
    號外||給孩子寫一首童詩        6月,迎來孩子的節日,為給天下孩子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山東詩歌6月刊邀請你給孩子寫首詩。
  • 全國中小學生童詩寫作大賽徵稿啟事
    全國中小學生童詩寫作大賽徵稿啟事為響應習總書記「從小聽黨的話、跟著黨走,努力做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國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接班人」的殷切期望,鼓勵更多的少年兒童通過詩歌創作,展現新時代的「真」「善」「美」。童詩中國(蘭溪)論壇組委會決定,舉辦首屆童詩中國(蘭溪)論壇的同時,舉辦全國中小學生童詩寫作大賽。
  • 鄉賢興甬記 | 寧海鄉賢雪野:藝術家駐村 用童詩綻出繁星詩花
    自2018年回到故鄉力洋村以來,雪野帶著他30年兒童詩寫作和教學的全部「身家」,在家鄉成立了全國首家「兒童詩研究中心」,一直將童詩教育放在心裡、抓在手裡,希望能讓童詩的美好浸潤孩子們的童年。與鄉村孩子有個約定每個周末,童詩館總是人滿為患,有奶奶抱著二三歲小孫女來聽故事的,也有姐姐帶著弟弟在這泡上一天的……而這也是雪野最知足的地方,回來,他就是想簡簡單單給村裡的孩子當個童詩館長,陪孩子讀讀詩
  • 《詩與遠方》童謠童詩專輯| 熱鬧的桃園| 範瓊| 第36期
    2.符合童謠童詩的基本規律,童言稚語,想像豐富,活潑流暢,琅琅上口。3.題材不限,形式各異,歡迎以文字和音頻、視頻各種方式投稿參賽。4.參評作品須是作者原創,嚴禁抄襲,一經發現,取消資格。5.請註明作者通信地址、電話、指導老師姓名。聯繫電話不可缺漏,以便後期溝通及頒發證書。
  • 童詩教學|讓春天胖起來
    後來,大家在土裡看見了,小草擠出了春天;大家在枝頭看見了,桃花塗紅了春天,梨花染白了春天,柳樹染綠了春天;大家在天空中看見了,燕子修剪著春天;再後來,大家在書裡看見了,在童話裡看見了,在童詩裡看見了……春天的身子越來越高,越來越大,越來越胖,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見春天。春天在孩子們的眼裡越來越胖,如何在孩子們的心裡也長胖起來呢?
  • 童詩讓生命發光,感受美好——肇慶市高要區校園長代表團赴華新小學...
    所以,華新小學大膽探索,把童詩課堂搬到了筆架山公園,讓孩子感受美,放飛自我,展開想像,發現美,領悟童詩與大自然的關係,讓美在心中燃燒,讓詩意在腦海爆發,激發他們積極創造美的衝動和欲望,並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童詩來。鄧麗雲以自身童詩教學為例,分為詩欣賞和詩創作兩部分。
  • 《明天要遠足》:花婆婆三十年精華之作,帶孩子走入童詩的世界
    《明天要遠足》:花婆婆創作三十年精華之作,帶孩子走入童詩的世界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熱播,古詩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很多家長也開始有意識的讓孩子去背誦一些古詩。如果孩子喜歡還好,孩子會自己去讀,去背。可是如果孩子不喜歡,硬讓孩子去背,可能適得其反。這時,不妨先讓孩子去讀一些童詩。
  • 童詩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用想像力去重新認識周圍
    《第一個朋友》是兒童文學作家、詩人任小霞為小讀者創作的一本如何寫童詩的指導書。一年四季的美妙自然風光是作者創作童詩的靈感來源,全書有58個童詩課堂,分為四個部分:春的歌謠、夏的故事、秋的童話、冬的樂章,一年四季處處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