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詩爸爸說童詩 | 為什麼說童詩是最貼近孩子的

2021-03-01 椿樹學堂

最近在做一些關於童詩的公益講座。 有不少家長在問,「老師,我感覺童詩似乎很有意思,但到底學童詩有什麼用呢?我孩子報的免費課都很多,都上不過來了。」 

其實,非常理解當下很多家長的心態,延遲開學,唯恐孩子荒廢了學業,所以除了學校的網課,有不少家長還外面的班報了一大堆。

這個時候,在很多家長看來,童詩,無非是打發時間,錦上添花的東西。

童詩真的是可有可無的嗎?

作為一名親子詩教的推廣人,我覺得還是非常有必要和家長來分享一下我的「童詩有用論」。

因為孩子的童年不可逆,如果一些家長不調整認知,那孩子們就很有可能因為父母而錯過最重要的詩教窗口期。 

孩子為什麼要學童詩?我將圍繞這個話題來做一系列分享。今天我想說的是,童詩是天生為兒童而設,它與孩子有著天然的親近性。

 那麼首先來說說什麼是童詩?

簡單地說,童詩就是為專門為兒童而創作的,並為兒童所喜聞樂見的一種現代詩歌體裁。

雖然古代也有零星的一些童詩,但目前我們說的童詩,主要還是指現代的兒童詩,它是現代詩的一個門類。它的對立面,我想,應該是成人詩。

比方說,大家熟悉的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成人詩,而林煥彰的那首《妹妹的紅雨鞋》,就是童詩,因為他反映的是兒童的視角,文字精煉、充滿童趣。所以,我們也說,童詩,是孩子童年的最好的禮物。因為,這個禮物是孩子們專屬的,也是與孩子最親近的。

那麼,這種親近性表現在哪幾個方面呢?

 其一、童詩的內容淺顯易懂。它沒有成人詩歌裡面那麼多潛藏的、晦澀的東西。它用老嫗能解的詞彙來率真地表達孩子們的感情。用臺灣的童詩作家林良的話來說,童詩是「淺語的藝術」。

 

其二、童詩的語言精煉。相對於一般的作文來說,它字數少。有時,只要語言新穎有意思,甚至兩三行就行了。對於那些害怕字作文字數多,或害怕寫字的同學來說,童詩並沒有那麼遙遠,並沒有那麼高不可攀。他們可以從寫童詩開始,培養起對母語的興趣,建立起對寫作的自信。

第三、童詩的語言新穎、有創意,總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在聽多了大人們那些邏輯性強,程式化、套路式的語言之後,童詩對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股清流呀。就如同菲利普說:「最好的兒童詩,能夠用天籟般的語言描繪世界,讓我們仿佛初次睜開眼睛看它。」


第四、童詩相對比較自由,這種自由可以是情感的自由——孩子可以直抒胸臆,無所顧忌;這種自由也可以是選題的自由——從大自然到生活,從母愛到自己的幻想,童詩不是命題作文,孩子們可以自由地書寫自己所喜歡的內容;當然,還有一種自由,那就是格式上的自由——孩子們寫童詩可以跟著感覺走去斷行,讓文字的節奏發生變化,這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在搭積木一樣,自由而又有創意。

但,是否具備以上四個特點就一定是童詩呢?我認為還不夠。

我認為,童詩應該還有一個根本特徵,那就是童趣。

這種童趣,其實是由兒童的視角帶來的與成人世界的反差,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說,他是打破成人常規期待視野的一種陌生感。正是這種陌生感,讓童詩的獨立價值得以凸顯。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其實孩子們有時候寫的詩,比大人寫的童詩更能讓人眼前一亮。

那是因為他們的視角本身就是兒童視角,他們不需要再換位思考。

而成人要把自己放到一個兒童的立場去重新思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是相對來說,是非自然的一種創作。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很容易變成蹩腳的。

只有那些童心未泯,一直和孩子們在一起,經常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的成人作者,寫出來的詩,才能更接近兒童的審美。

多說幾句,現在很多成人寫的童詩,常常容易陷入幾個誤區。

一種是,用成人的語言來寫兒童的情感,這不能算是純正的童詩,儘管有時候表達的情感的確是兒童的。一種呢,其實是用兒童的語言表達一個小大人的情感,這應該算是偽童詩。還有一種,用的是成人的語言,描述的兒童童年的一種美好,其實主要喚起的是大人對童年的一種懷念而已。

以上三種,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認為都不能算純粹的童詩,但現實中比比皆是。如果創作者不能自律,其實對兒童詩歌的發展,影響還是挺大的。因為這是源頭問題。如果家長不注重選擇,也可能會選上一些偽童詩,那對孩子就會是一種誤導,甚至戕害。

所以,如何評價一首好童詩,除了四個貼近性外,我認為還是應該抓住童趣這一根本的特點,也就是我們是不是真正地以兒童為本來創作。

比方說,我自己創作的時候,我就會反覆問自己幾個問題。

1. 這首詩是否是真的兒童視角,如果作者署名為一個八歲男孩,讀起來是否依然是很自然?我是不是在裝嫩呢?

2. 我是在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來創作嗎,如果讓二三年級的小朋友或者我母親來讀,他們是否能理解呢?

3. 我這首詩描述的是不是一個兒童的內心世界,是否喚起了人類普遍的童性——真、善、美, 讀者在閱讀中能找到天真、善良和那種童稚之美?

這三個問題,其實也可以用來作為選童詩的參考。

童詩應該是孩子們最純真的文學樂園,一些個人看法,期與各位家長與詩友探討。

讓我們一起推動童詩回歸童真,把更多美好的真童詩帶給孩子們。因為,童詩是童年最好的禮物!

童心無價

想像力也無價

寫作啟蒙的黃金時間也不可逆

人間四月

我準備了一個看圖寫詩的私房課

期待有興趣的家長把娃送過來

讓我們用有趣的童詩來激發孩子的興趣

給他們童年一份珍貴的禮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童詩是最貼近孩子的
    有詩,有遠方 最近在做一些關於童詩的公益講座。 有不少家長在問,「老師,我感覺童詩似乎很有意思,但到底學童詩有什麼用呢?我孩子報的免費課都很多,都上不過來了。」
  • 趣讀童詩,樂學語文——張曉楠童詩繪本新書分享會在菏澤成功舉辦
    ​近日,兒童文學作家張曉楠童詩繪本「童詩伴你學語文」新書分享會在山東菏澤噹噹書店成功舉辦,該書由鞦韆童書隆重推出,當日各大線上網店同步開售。張曉楠從詩歌創作角度生動形象地為小讀者們解讀了書中部分詩歌的奧妙,並與現場讀者一起創作詩歌。
  • 偉大的想像力從童詩開始
    很顯然,我對自己的要求並不是僅僅滿足對童話故事和童詩意趣最外在的了解,而是想通過這樣的工作,逐漸明晰一個更高的童話、童詩閱讀的標準,引導孩子們理解兒童讀物中的「經典性」,也就是能夠持續地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並將這種想像力經由閱讀和思索的訓練,轉化為創造力。
  • 童詩是每個心靈的晨曦
    他替孩子做主張,說:「你們那離臺灣近,能不能託人帶套楊喚的童詩回來?他那麼好,中國大陸卻遍尋不著他的詩。」我一愣。朋友是個書痴,接下來半個小時,就是他滔滔不絕地和我普及「楊喚畢生創作的、不足二十首之兒童詩,何以成為中國一代兒童詩的典範作品」。  朋友終究設法搞到了一套臺版的「楊喚兒童詩」。而我,又等了三年,才捧到中國大陸出版的《永遠的楊喚》。這些,都已是好幾年前的往事了。
  • 基於兒童立場的童詩教學
    一、童詩誦讀:培植兒童審美趣味兒童詩重視節奏、聲韻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內容生動活潑,富有童情和童趣,適合兒童念唱或朗誦。而讓孩子感悟詩的這種韻律感,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誦讀。筆者認為在童詩教學中,誦讀是起步,是學生走進童詩世界的一根「拐杖」。每日持續的朗誦,能夠激發孩子的靈感。
  • 童詩教學|42個孩子寫了33首詩,這堂課是怎麼設計的?
    結合三年級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在目標擬定上,更加契合課標的要求,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把想像的方法點給孩子,把創意的自由留給孩子;在課程內容選擇上,用名家的詩、身邊老師和同學的詩作為閱讀起點,降低童詩在孩子們眼裡高高在上的地位;在流程設計上,採用活動體驗的方式,讓學生從不會到會走向童詩,知道童詩是怎麼寫出來的,常用什麼樣的詞語,用什麼樣的修辭,自然生成自己的理解與想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號外||給孩子寫一首童詩
    號外||給孩子寫一首童詩
  • 童詩有味似連珠
    童詩中有精練的語言,奇特的比喻,機智的比擬,鮮活的動詞,豐富的想像,新穎的構思,奔放的激情,細膩的感受,純真的童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該如何指導孩子進行童詩寫作?針對低年級孩子還不會寫作的現狀,為了在寫作指導中努力滲透童詩啟蒙意識,培養學生童詩寫作的興趣,我嘗試運用以下方法幫助學生進行童詩寫作。
  • 偉大的想像力從童詩開始 | 贈書
    孩子鬆了一口氣,說:「幸虧我們是黃人兒,我們要是黑人兒就慘了。」「為什麼?」藍藍問。「因為黑人兒到了天黑就沒有了。黑人兒就到黑裡面去了。」藍藍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並為孩子奇特的想像力感到驚喜。因此,在童詩中,直抒胸臆是好的,但用比喻和隱喻更能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一個不喜歡考試的孩子,會把「考試」這件事人格化,盼望它穿上蝸牛的鞋子,慢一點到來。一個喜歡親吻爸爸的孩子,認為爸爸是一塊吸鐵石,而自己就是那一小塊鐵。
  • 專家聚焦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教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歌?如何創作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優秀童詩?日前,由《詩刊》社主辦的「當下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深入研討,以期為當下兒童詩歌教育探索一條有益路徑。詩歌教育遠離詩歌現場當前的童詩教育薄弱,成為與會專家們的共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教——專家聚焦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
    隨著孩子對優秀詩歌的需求,童詩教育的功利化、教條化,童詩創作的成人化、段子化,優秀詩歌教材短缺等,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歌?如何創作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優秀童詩?日前,由《詩刊》社主辦的「當下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深入研討,以期為當下兒童詩歌教育探索一條有益路徑。
  • 童詩中國丨我問山裡孩子最希望的+陽臺上一棵牽牛花「為你讀詩5」
    童音、童詩與童趣「詩意中國,孩提開始」為你讀詩活動進行到第5期後終於迎來了兩位男同學的聲音童詩中國:我問山裡孩子最希望01:20來自詩詞茶座我問山裡孩子最希望的作者丨駱曉戈朗讀丨劉越騰他說希望有一隻手電筒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照明
  • 《明天要遠足》:花婆婆三十年精華之作,帶孩子走入童詩的世界
    《明天要遠足》:花婆婆創作三十年精華之作,帶孩子走入童詩的世界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熱播,古詩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很多家長也開始有意識的讓孩子去背誦一些古詩。如果孩子喜歡還好,孩子會自己去讀,去背。可是如果孩子不喜歡,硬讓孩子去背,可能適得其反。這時,不妨先讓孩子去讀一些童詩。
  • 聰善發現詩童|茗芝童詩二首
    著有兒童詩集《夢的翅膀》《誰偷了小熊的夢》《一字一童詩》等。 在孩子看來,這是很有意思的。孩子感到很好奇:爸爸明明說了話,可話跑去哪了?面對無可辨形的「風」和「話」,孩子卻因為有天生的童話思維,於是很自然地把本屬於風力影響聲音傳播的物理現象,想像成了「風」捉走「話」的精彩故事情景。而從本詩的題目和構思來看,小作者寫詩的目的是勸爸爸「不要站在風口說話」。這個天真的勸誡,在成人聽來卻是意味深長的。
  • 童詩教學|讓春天胖起來
    於是,老師把我的回覆傳給了孩子,沒想到僅過了9天,100%的孩子都讀了十首了。春天,一開始是很瘦很瘦的,不然為什麼大家只知道春天來了,卻很難找到她呢?老師為了讓孩子們愛上閱讀,從童詩入手,約我去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課,看見孩子們居然在童詩課中能夠嗨起來,積極發言的狀態,那越來越有創意的表達,和他人不重複的補充,甚至下課都還追著老師要匯報靈感的激情,讓在場聽課的所有老師感到震驚!原來,孩子們是天生的詩人;原來,孩子們的思維是可以被激活的;原來,孩子們並不差呀!
  • 童年邂逅童詩 童詩潤澤童年(圖)
    12月27日下午,撫州高新區名仕小學舉行了以「童年邂逅童詩 童詩潤澤童年」為主題的經典童詩誦讀展示活動。活動旨在傳承文化經典,打造書香校園。正在朗誦  此次活動共展示了八個節目,參賽學生分別朗誦了經典童詩《美麗的季節》《節日》《雨後》《日出夜晚》《粽子節》《河流》《我是個可大可小的人》,在舞臺上傳遞詩歌的芬芳與力量。
  • 和孩子一起品一品繪本童詩什麼味兒?
     這本童詩繪本雖然只選擇了20首,但時間跨度很大,從新詩發軔時期的胡適、葉聖陶、冰心,到新時期的金波、劉饒民等都有代表作入選,從中也可看出中國新詩的發展軌跡。詩作的題材有春雨、星、雪花、野菊花、紙船,也有花牛、狐狸,更有找夢、安慰等抽象的主題,各具風採,也都很短,少的只有三行,四五十個字而已。親子共讀詩歌繪本好在哪裡呢?
  • 「詩潤童心 詩伴成長」 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
    「詩潤童心 詩伴成長」,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詩潤童心 詩伴成長」,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西部網訊 (記者 賀桐)今天(4月29日)下午,西安高新第一學校大禮堂裡詩聲朗朗,詩話柔情,老教授與師生們沉浸在詩的海洋裡,一場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活動正在進行。
  • 蒼南童詩
    天地之間,亙古及今,事物繽紛,蒼南縣依山傍海,數千餘年來,蒼南人民在這片土地上耕山牧海,薪火代傳,蒼南童詩即產生於此山海人文獨特的地理環境,伴隨著神話故事傳說而成長。千百年來蒼南人民在生活勞動中創編了許多童詩,這些童詩代代相傳,或反映民俗民風、世間趣事或寓以教育意義。古人說:「童,童子。徒歌日語。」
  • 兒童誦讀教學之童詩如何教?
    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課程學習,大家對童詩教學也有了一些了解。例如,童詩教學有「四步法」——複習導入、初讀文本、深入誦讀、背誦拓展。在此,我就不過多贅述,直接以一首童詩《需要什麼》為例,和大家說說我是如何教學的。《需要什麼》是《日有所誦》三年級上卷第一單元的一首童詩,作者是賈尼·羅大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