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院士孫鴻烈:中國科學家為何再次登上珠峰
今年3月20日到6月20日,中國科學院聯合國內有關單位,要對珠穆朗瑪峰地區開展一次綜合科學考察。這是本世紀我國首次對珠峰地區進行多學科的考察,也是規模比較大的一次考察。發起這次珠峰考察活動的背景是什麼?有何重大意義?筆者就此訪問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
-
孫鴻烈院士考察廣西環江土壤修復工程
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邀請,12月25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孫鴻烈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劉毅、黨委副書記高星等的陪同下,考察了廣西環江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示範工程,並對土壤修復發展模式予以指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黃日波等會見了考察團一行。
-
紀念「冰川之父」施雅風先生誕辰百年系列活動舉行 六院士百餘學者...
我國地理與地貌學家、第四紀地質學家李吉均院士,水文水資源學家劉昌明院士,凍土學家程國棟院士,地理學家秦大河院士,冰川環境與全球變化學家姚檀棟院士,寒區工程、土木工程專家賴遠明院士等6位院士蒞會,來自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南京地理與湖泊所、大氣物理所、地理科學與資源所、地球化學所、地球環境所、成都山地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來自國家氣候中心、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和全國
-
孫鴻烈:青藏科考情未了—新聞—科學網
一批批的科學考察隊員們,在風餐露宿的驚險行程中,一步步把青藏高原的研究從空白變成為世界科學研究的一個亮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長期從事資源、環境領域基礎與應用的綜合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尤其對青藏高原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40多年來他先後幾十次到高原調研考察。
-
齊扎拉會見孫鴻烈姚檀棟院士
本報拉薩7月31日訊(記者 王立)7月30日下午,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在拉薩飯店會見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原副院長孫鴻烈和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所所長姚檀棟一行。齊扎拉表示,拉薩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希望中科院與拉薩市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多提寶貴建議和意見,為拉薩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孫鴻烈表示,保護好拉薩的生態環境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中科院將全力配合好拉薩市委、市政府,竭盡所能保護好拉薩的碧水藍天。
-
孫鴻烈院士視察大安鹼地生態試驗站
8月2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科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一行在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何興元所長的陪同下到大安鹼地生態試驗站視察並指導工作。 孫鴻烈院士仔細參觀了大安站抗逆研究溫室、植物耐鹼能力鑑定試驗、水稻抗鹽鹼雜交育種現場和重度蘇打鹽鹼土種稻改良試驗區以及水田耗水規律試驗區,察看了地下水鹽觀測室、羊草移栽快速恢復試驗區和鹼地植物資源篩選鑑定圃,並參觀了實驗室和建站5周年成果展,聽取了站長梁正偉研究員的工作匯報,對大安站的科研工作給予肯定,同時對大安站的未來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指導意見。
-
河海大學舉辦「全球變化三連講」 秦大河院士作首講報告
當日,現任中國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亞洲地理學會主席的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秦大河,為河海師生作了題為「氣候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首講報告,相關高校師生在分會場聽講。 「漫長的46億年長河中,人類在地球演化、生物進化中誕生。」秦大河院士介紹說,人類是地球文明創造者,也是地球氣候環境和資源的破壞者。
-
孫鴻烈談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國數字科技館
孫鴻烈談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2019-10-29 22:31:00
-
冰川凍土主編、院士程國棟回應徐中民論文撤稿:申請引咎辭職
記者注意到,徐中民在論文中談及的導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冰川凍土》期刊官網顯示,程國棟為該期刊主編。對此,1月12日,程國棟回復記者表示:徐中民在《冰川凍土》上發表的這兩篇文章與《冰川凍土》的學術定位不符。《冰川凍土》期刊已在期刊的微信公號和交流群中發布了撤稿聲明,並正在研究進一步的善後工作。
-
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做客「長江大講堂」 解讀可持續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12月7日,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IPCC第四次和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秦大河在河海大學作「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題講座,解讀全球氣候變化的機理、評估、影響、對策及可持續發展。
-
中科院回應博士吹捧導師事件
《冰川凍土》由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是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領域唯一的學報級學術期刊。1月12日,《冰川凍土》編輯部發表撤稿聲明,中科院也深夜回應。公開資料顯示,徐中民為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導,是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第一名從事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碩士生,碩士方向為寒區經濟。該論文共分為「美與道」「導師的崇高感」「師娘的優美感」「生活之美與人生大道」以及「結論」5個章節。
-
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重大成果產出工作方案交流會在穗召開—新聞...
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重大成果產出工作方案交流會在穗召開
-
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重大成果產出工作方案交流會召開
會議通過各專項的交流評估,進一步加強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的管理,促進重大原創成果和引領性重大突破的產出,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 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是中科院發揮建制化優勢,組織院屬單位優勢力量,共同實施的跨學科、跨領域的重大科技任務。
-
吹捧導師「神論文」後續:導師引咎辭職,中科院成立調查組
目前,中科院科學傳播局稱將儘快成立調查組,認真調查相關問題。 本人回應:文章有深沉含義,沒拍導師馬屁 在文章中論述生態經濟學時,徐中民通過其導師程國棟夫婦的事例,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有美感」這部分內容。
-
秦大河:南極科考輕裝簡行,他寧可扔衣服也不扔雪樣
從42歲起,秦大河便只能依靠他的假牙品人間百味。他本可以不必與他的牙齒這麼早地「訣別」。但在南極科考面前,他顧不了那麼多了 。1989年,一支由中、美、蘇、法、英、日6個國家的6名隊員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從南極半島的頂端出發,開始舉世矚目的南極「長徵」。6人中,有兩名科學家和四名探險家,秦大河是僅有的兩名科學家之一。
-
石廣玉院士等考察平涼雷電與雹暴試驗站
9月10日,中科院院士、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石廣玉和日本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地球表層圈變化研究中心教授中島映至對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平涼雷電與雹暴試驗站進行參觀考察。隨後,石廣玉一行實地考察了平涼站日產JMA-133氣象雷達、714XDP雙偏振都卜勒雷達和LLX06b都卜勒天氣雷達,並詳細詢問了儀器的運行情況。科研人員還詳細介紹了該站自主研發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種雷電監測和預警設備的性能指標及工作原理。
-
蚌埠醫學院兩校友當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12月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中科院新增選院士61人,工程學院新增選院士70人。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先後進行有效候選人、初步候選人、正式候選人等環節評審。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是今年元月啟動,在周一公布增選名單中,蚌埠醫學院1973屆畢業生陳孝平和1984屆畢業生王福生入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增選名單。
-
2017中科院新增院士61名完整名單 中科院院士是怎麼選出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 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結果揭曉了。中國科學院28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61位科學家榮登新院士榜。經過增選,中科院現有院士800名。 新當選院士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
-
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 揭秘中科院真實收入
眾所周知,近日,中科院有多人集體離職了,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被挖走的。然而,大家就比較關心中科院的工資,你知道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嗎?據說,中科院的福利不錯的,年薪也是挺高的。
-
7月已有4位院士離開……
據@中科院之聲 消息,地理與地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李吉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