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葉晨曦)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發布,確立了勞動教育在我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勞動教育也必須體現時代特徵,在學習中勞動,在勞動中學習,以勞養德、以勞益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江灣教育集團金沙湖實驗學校在新勞動教育上有新作為。
以課程為載體,確立勞動教育獨立學科地位
江灣教育集團金沙湖實驗學校是一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特色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重視開展「新勞動教育」,結合五館五院的場館體驗式教學,創新實施勞動校本課程《九陽生活館——食育課程》。
學校以此食育課程為載體,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學生可以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燒兩個熱菜,兩個面點和兩個烘焙點心。
以場館為依託,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學校以九陽生活館為依託,通過「食育課程+食育工坊」空間營造,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逐漸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趣味性的互動和豐富的動手操作內容,傳遞營養健康知識,培養學生協同合作,創新思考的能力。
學校注重在勞動實踐中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以農場為實踐基地,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勞動教育要在真實的情境中展開。學校對「校園農場」進行了改造。學校班級承包責任制和最美農讓場從課堂走向田野的過程中,學生的成長方式更加多元。學習空間的開放性異常突出,從課堂走向田野,從課本到自然,蔬菜、土壤、昆蟲等這些司空見慣卻又如此陌生的事物進入學生的學習內容,課本上的知識學習有了實實在在的自然反映。以田野為課程載體,學生在親手開墾、播種、培育、收穫和分享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直接認識和直接體驗。農場實行承包責任制,分片劃出責任區,分到每個班級管理,四季輪種農作物。
全體學生互相協助,在共同承擔勞動職責,共同分享勞動果實中體現勞動的價值,體會勞動的偉大和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落實勞動教育的培養目標。
以家校共育為合力
為了把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學校通過「公益大講堂」「給家長的一封信」「勞動建議單」等形式,與家長共同對家庭勞動項目進行合理規劃,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布置了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家務勞動,並提出明確的要求和評價方法,根據學生在家中的勞動等第和家長評價,形成家校合作的勞動獎勵機制,培養學生自理、自立、自強的獨立品格。
家庭是中小學勞動教育的主陣地。學校鼓勵家長敢於放手,有教的意識,也有教的行動,更要放手給學生留有可作為的空間。家庭中的勞動,那免不了家庭勞動分工,通過家庭成員的有效協作,促進勞動氛圍的形成。
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鼓勵家長通過家庭會議的時間,和孩子共同列出家庭勞動分工表或計劃表,明確家庭成員的勞動任務分工,達成行為協議,並堅守履行義務。規則先行,既是讓孩子明白家庭成員需各自承擔必要的勞動,也是在勞動初期給孩子做好任務規劃。
金沙湖實驗學校的勞動課,是要讓學生懂得:幸福是建立在辛勤勞動之上。當教育回歸到實際的勞動實踐,與他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而又力所能及的實際操作,學生的生長也就與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他們的創造力被激活,他們的生命力被喚醒。我們不僅要致力於觀念培育,而且重在教學生如何從勞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培育一種現代「新生活」方式,推向社會,在於讓孩子們獲得持續創造好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