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謬誤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歷史虛無主義是一股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否定中國革命史,否定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進而否定中華民族文明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錯誤思潮。儘管其表現形式多樣,但共同理論基礎都是唯心史觀。用抽象的人性抹殺善惡的區別,用所謂「溫情」的改良消解革命的正當性,用資本主義制度和價值觀衡量中國發展道路,是其顯著特點。

  一、用抽象的人性抹殺善惡的區別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無數為民族大義前僕後繼的英雄,也充斥著貪生怕死、開歷史倒車、賣國求榮之徒。後來者正是從這種界限分明的是非善惡中獲得激勵與警示。

  然而,在歷史虛無主義者看來,人並沒有截然的是非善惡之分,「好人不好,壞人不壞」,「壞蛋也有溫柔敦厚的一面」,從而混淆、解構了對一些歷史人物已有的基本判斷。在一些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以及網絡惡搞中,他們將人做了「扁平化」處理。對待英雄,用各種戲謔、反諷甚至造謠的方式,將其光榮事跡弱化甚至醜化。例如,說黃繼光是因為摔倒了才堵上槍眼的,董存瑞犧牲是因為炸藥包兩面都貼上了膠,等等。相反,對土匪、漢奸、賣國賊等反面人物,則竭力描繪其在私人生活中的慈愛、孝順、友善、仗義等,為其渲染悲情色彩,使人們對之欣賞甚至同情起來,從而轉移對其屠殺民眾、出賣國家等惡劣行徑的關注。更有甚者,竭力為貪生怕死、吃喝玩樂、賣國求榮之徒辯護,似乎這樣做才符合人性,而英勇就義、慷慨赴死反而違背了人性。

  「高尚者並不那麼高尚,卑鄙者並不那麼卑鄙」,似乎整個世界就是由這樣一些均質化的庸人所組成。歷史虛無主義就是用這種手法,模糊善惡界限,掩蓋反面人物的各種錯誤立場和反動行徑,為之翻案。

  在看待農民革命時,歷史虛無主義者往往將其描繪為一場戕害人性的暴亂。他們不去關注農民曾經如何長期遭受地主階級高昂地租、高利貸、酷刑等各種形式的剝削和鎮壓,而是去渲染革命鬥爭的「無情」。有些作品,熱衷於刻畫個別地主在日常生活中的「知書達禮」、「典雅高貴」,以此來迂迴表達其對革命鬥爭的不滿,似乎革命就是野蠻對文明的報復,是卑劣人性的集中展現。

  在看待反抗侵略的戰爭時,歷史虛無主義者不去區分戰爭雙方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而僅僅從個人情感、個體命運以及家庭遭遇的角度來看待戰爭。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戰爭無勝負之分,每一個體都是戰爭的受害者,不管是發起侵略的一方還是反侵略的一方,都是值得憐憫的對象。前者是被欲望蒙蔽了雙眼,是可憐的靈魂需要救贖的對象;後者則不過是逞一時之勇的可悲炮灰,一時的英雄壯舉帶來的是無盡傷痛甚至生命的毀滅。於是,戰爭無勝負之分演化為戰爭無是非之別,對戰爭的反思被簡化為籠統的「反戰」,人類和平被寄望於對抽象「大愛」的呼籲。對侵略者的譴責成了心胸狹隘、睚眥必報的代名詞,而對英雄的紀念反而成了好戰的同義語。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人性?恩格斯深刻指出:「人來源於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人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於擺脫得多些或少些,在於獸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異。」(《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頁)吃喝住穿、七情六慾、謀求生存等固然是人性的一部分,但絕不是人性的全部。人性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人性當中的確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但決定人之為人的,卻是其社會性。因此,為了民族解放和人類進步的捨生取義、殺身成仁,才真正展現了人性的光芒,實現了人性的升華。相反,用自然性來代替社會性,鼓吹貪生怕死,出賣民族利益,這無異於將人性降低為獸性。

  「有沒有人性這種東西?當然有的。但是只有具體的人性,沒有抽象的人性。在階級社會裡就是只有帶著階級性的人性,而沒有什麼超階級的人性。」(《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0頁)誠然,每個個體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反面人物在自己的個人生活領域,也許溫文爾雅、有情有義,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在面對被統治者時,整體上展現出血腥和殘暴的一面。這是由於其在生產關係中所處的地位決定的,是由於他們在根本利益上與人民大眾的對立甚至衝突造成的。因此,不能因為他們在某些時刻某些場合展現出了溫情,就忽略其在面對民眾時本質上的反動性;也不能指望他們良心發現,棄惡從善,實現友愛與和平。用抽象人性論來看待階級對立和衝突,看待民族解放戰爭,看似充滿道義,實則軟弱無力,客觀上更是對惡行的縱容。

  二、用所謂「溫情」的改良消解革命的正當性

  在看待歷史發展的動力方面,歷史虛無主義者無視階級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無視革命產生的必然性,把它看作一種情緒化產物,認為如果耐心等待統治者「溫情」的改良,社會便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有人認為,「革命只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李澤厚、劉再復:《告別革命——回望二十世紀中國》,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70頁),會擾亂社會秩序,付出沉重代價。「革命其實是一種情緒化的東西,革命時總是以為靠一股氣,一股勁就可以解決問題」,「革命就容易使人發瘋發狂,喪失理性」(同上,第79、68頁)。革命是不必要的,也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大家意識到它的破壞性,耐心改良,便可避免革命帶來的弊端。「革命可說是一種能量消耗,而改良則是一種能量積累」(同上,第71頁)。那麼,改良的希望在哪裡呢?在那些明智的幡然醒悟的統治者身上。

  不僅如此,歷史虛無主義者還把革命看作是因嫉妒貪婪而引發的產物,是對統治階級這一精英集團的不公。以土地革命為例,這一觀點認為,同樣是人,別人能做到家大業大成為地主,而你貧民卻無立錐之地,不正說明人家能幹,而你能力不行嗎?為什麼要剝奪人家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土地?

  那麼,怎麼看待這些觀點呢?革命到底是怎樣發生的呢?它的出現是出於歷史的誤會,或者人為的煽動嗎?從根本上講,革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動力。「從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革命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用暴力打碎陳舊的政治上層建築,即打碎那種由於同新的生產關係發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時候就要瓦解的上層建築。」(《列寧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頁)

相關焦點

  • 歷史虛無主義:用理論假設取代歷史現實
    歷史虛無主義是近年來頗為活躍的一種有害思潮。它打著「解放思想」「反思歷史」「範式轉換」等旗號,以主觀代替客觀、以細節代替整體、以臆想代替史實、以支流代替主流,進而歪曲歷史、消解革命、否定崇高。
  • 深化國史研究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唯物史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批駁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具體化、精準化。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宏觀的理論剖析和揭露,無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時還要結合史實的層面,通過精準的實證研究來揭露歷史虛無主義敘事中的「硬傷」。即把它「虛無」的主要歷史節點等信息逐一或集中進行研究,針鋒相對、有理有據地把確鑿的史實講清楚,從一個個具體問題入手,一一戳破它存在的謬誤之處,積小勝為大勝。
  • 為什麼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
    昨日《光明日報》理論實踐版刊文《追根溯源:歷史虛無主義的認識論誤區》,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理論解答。「虛無」馬克思主義?就在一個月前,9月24日,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談到,「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
  • 再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新自由主義主要在經濟學領域發揮作用,它是一種崇拜市場的理論,反對對市場的一切幹預;民主社會主義主要在政治學領域發揮作用,它是一種崇拜民主的理論,不顧國情差別一味地鼓吹實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歷史虛無主義則主要在歷史學領域發揮作用,它通過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重新評價來解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法性。
  • 揭露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及危害
    歷史虛無主義具有很大虛偽性和迷惑性,它以「還原歷史、「反思歷史」為名,通過「否定過去」,竭力抹黑和歪曲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貶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為人類作出的偉大貢獻,解構歷史記憶和民族情感。歷史虛無主義總是從歷史細節入手,並隨意地放大碎片化的歷史細節,主觀地「否定」和「還原」歷史整體。
  • 歷史虛無主義怎樣掩人耳目(大家手筆)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的噪音、雜音仍不時響起。有人認為,根本不存在歷史虛無主義,如果一定要說有,那麼,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就是最大的歷史虛無主義,因為它們是脫離實際和無法實現的。還有人認為,歷史虛無主義是史學領域的一個流派,是研究工作的一種「理論創新」和「範式轉換」,是一些學者的「一家之言」。
  • 王天根:歷史虛無主義省思
    在中國共產黨黨史(包含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歷史)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批判歷史虛無主義,不止一次地提及。它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以及不同的時代變化中都有種種表現。歸結起來,歷史虛無主義有一些特點。由此而論,如果歷史虛無主義在判斷中國國情上無法把控,勢必導致人們對近代中國國情以及未來政治道路的時代定位把握上失去方向感。  實際上,許多歷史虛無主義的研究,談不上紮實的史料考析乃至科學求真,所以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分析。而大多歷史虛無主義系理論套用或先有理論預設,再針對既定結論提出解構。
  • 三種類型的歷史虛無主義及其批判
    內容提要:歷史虛無主義醜化、戲說、抹黑黨的領袖,歪曲和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執政合法性,否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指導地位,削弱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是一種頗為流行且危害極大的錯誤思潮。依據立場和動因的不同,它可分為認知類型的歷史虛無主義、價值類型的歷史虛無主義、政治類型的歷史虛無主義三種類型。針對各種歷史虛無主義的不同情況,各方唯有精準施策和綜合治理,才能有效遏制其泛化和危害。
  • 釐清西方歷史修正主義與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的異同
    當前,回顧和透視西方學術界歷史修正主義的理論觀點,有利於我們更有效地防範和抵禦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以恩斯特·諾爾特為代表的德國歷史修正主義者試圖從現象學角度在布爾什維主義和納粹主義之間構造一種「因果關係」,聲稱史達林時代的集中營是納粹種族屠殺「邏輯上和事實上的前奏」,納粹種族屠殺源於對布爾什維克「階級屠殺」的恐懼,是對後者的「回應」。
  • 歷史虛無主義:一種思想意識形態的鴉片(資料)
    歷史虛無主義也是舶來品,源自拉丁文,德國哲學家雅各比在1799年《給費希特的信》中首次使用。後來尼採把否定系統和道德原則的現象稱為歷史虛無主義。一般認為,歷史虛無主義產生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由於歷史虛無主義在理論上是荒謬的,思想上是錯誤的,政治上是有害的,所以在西方也未成氣候。它真正發揮作用還是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催化腐蝕。歷史虛無主義就像一種思想意識形態鴉片,西方人知道它有毒,在自己的國家禁止吸食,卻向蘇聯、中國大量傾銷。其目的一是麻醉腐蝕這些國家的人民,控制奴役其思想;二是達到分崩離析這些國家的目的。
  • 1949~1989年《人民日報》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解析
    1955年,有人在介紹維辛斯基的法律思想時指出,維辛斯基針對法律虛無主義的謬論,系統地闡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和法的基本理論,特別是關於國家消亡問題的理論。【張尚鷟:《介紹維辛斯基的「國家和法的理論問題」》,《人民日報》1955年12月8日。】
  • 警惕歷史虛無主義新動向
    同時也要看到,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並未銷聲匿跡,而是潛而未息,改頭換面地發聲亮相,呈現出以紀念的形式攻擊,以宣揚的姿態貶抑,以娛樂的手法醜化,以協作的方式借力等新特點,伺機在思想意識領域發揮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對歷史虛無主義時刻保持警惕。在新的形勢下,歷史虛無主義者繼續把抹黑的對象指向黨的歷史、中國革命史,尤其是黨的領袖人物。
  • 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要害是歷史唯心主義
    恩格斯也曾指出「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就是說,我們可以用反映「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的認識來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但是,歷史發展進程不允許任意臆造。
  •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個發展的、開放的體系,不是一種僵化的、封閉的學說。這決定了,我們只有學習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才能從認識上有效遏制歷史虛無主義。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批判、遏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重要思想武器,就是在歷史研究中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正確立場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首先要堅持人民立場,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替剝削階級辯護的立場。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 梁柱專訪:解構歷史虛無主義,保持歷史清醒
    編者按: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講到:「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歷史虛無主義卻打著「反思歷史,還原歷史」的旗號,按照自己的政治訴求,任意否定、歪曲歷史,顛覆科學的歷史結論,製造思想混亂。
  • 國際共運視角下的歷史虛無主義剖析
    歷史虛無主義,作為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一種錯誤思潮,簡單地理解它的詞意,就是否定歷史。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歷程中,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生有什麼樣的國際背景?其表現和實質是什麼?歷史虛無主義造成了哪些危害?我們從中又可以汲取哪些歷史教訓?
  • 高曉松的歷史虛無主義傳播與危害
    然而,仔細觀察與研究,卻讓人大吃一驚,號稱」才子「的高曉松實際上對歷史一知半解,謬誤頗多,而且立場極端,其主要表現就是借謠言與斷章取義的」陰謀論「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抹黑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形象與顛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
  • 網絡史學的問題——歷史虛無主義和庸俗辯證法
    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在哲學和歷史研究中,歷史虛無主義早於網絡時代就誕生了。我們先說,「虛無主義」,人們認為,「虛無主義」一詞作為完整意義上的哲學命題,首次出現在,德國哲學家、思想家的尼採哲學中,尼採批判自柏拉圖以來的傳統西方形上學及其所謂 「真理的歷史」。(尼採《權力意志》一書曾提出:「虛無主義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最高價值自行貶值。
  • 廓清歷史虛無主義敘事新手法
    導讀: 歷史虛無主義解構這些英雄事跡、革命先烈的做法,是要消解革命的意義和人民奮鬥的價值基石,瓦解我們的民族精神價值。我們要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認清歷史虛無主義者抹黑英雄、美化反面人物的各種方式,提高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
  • 梁柱:再談蔣介石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原標題:再談蔣介石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答楊天石研究員 4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報》登載了一篇記者對筆者的訪談錄《歷史虛無主義「重寫歷史」有何訴求?》,談到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一些觀點。訪談錄只是分析某些觀點,沒有點具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