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

2020-12-27 網易新聞

徐達內.com

習近平一個月內兩提「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昨日《光明日報》刊文《追根溯源:歷史虛無主義的認識論誤區》。

為何一個月內習近平兩提「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昨日《光明日報》理論實踐版刊文《追根溯源:歷史虛無主義的認識論誤區》,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理論解答。

「虛無」馬克思主義?

就在一個月前,9月24日,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談到,「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同樣的話語表達,在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再次被提出。

一個月之內,習近平在重要的場合兩次提及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所針對的便是社會上泛起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潮。這點,事實上早在7月10日《紅旗文稿》刊發的文章《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新變種》中已經顯現。

這篇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田心銘所撰寫的文章,在開篇就很直白地提出,「以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名義『虛無』馬克思主義,進而以更加徹底的形式否定黨和新中國的歷史,這是一種改頭換面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新變種,對此我們不能不保持警惕。」

田心銘認為,當前歷史虛無主義者對馬克思的歷史五階段說,即「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提出「『用兩頭否定中間』和『把歷史終結在一個設想的未來階段』,就是該觀點所稱的『歷史虛無主義』」,這顯然是不對的。其目的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宣布為『歷史虛無主義』而徹底地『虛無』它,對於否定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無疑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方法,是一條最便捷的路徑。」

中國社科院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報》,對田心銘提出的觀點進行了延展,從對虛無馬克思理論延展到了虛無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歷史。10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刊文《歷史虛無主義是如何「考察」歷史的?—訪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軍》。

楊軍進一步分析認為,在分析研究社會歷史的方法上,馬克思主義是提倡用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法的,而歷史虛無主義「主張用人性論來解釋歷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動,這樣歷史人物都被改頭換面,『好人不好』,『壞人不壞』;把歷史材料當作證明自己某種願望或設想的工具,對史料不作分析、比對和辨偽,只要符合其價值取向,就可使用,甚至違背孤證不立的原則,以一兩個史料推翻整個歷史結論。這樣研究、書寫出來的歷史不過是『想像的主體的想像的活動』」。

極大危害

10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主辦的理論刊物《馬克思主義研究》刊文《毛澤東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韋磊構建了這樣一個基本的邏輯,認為歷史虛無主義者之所以虛無馬克思主義,虛無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毛澤東歷史形象的基礎;歷史虛無主義者根據自己主觀需要構建歷史評價標準並進行歷史評價……從而為詆毀毛澤東的形象進一步奠定了基礎。最終,歷史虛無主義者通過偽造、剪裁、曲解、濫用史料的方法,按照自己的預設徹底顛覆了毛澤東的正面形象。」

在昨日《光明日報》刊發的文章《追根溯源:歷史虛無主義的認識論誤區》中,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左玉河認為,「革命成為近現代中國歷史的主旋律,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根據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共同富裕)作出的抉擇。用革命手段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歷史虛無主義否定革命並將革命與現代化對立起來的看法是沒有道理的。革命是現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條件,是現代化最強勁的推動力量,沒有革命就不可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也就不可能有現代化。」

同樣,在24日《紅旗文稿》刊發的文章《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極大危害性》中,作者國防大學原副政委李殿仁認為,歷史虛無主義者「醜化領袖和先進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達到所謂『重構歷史』、『西化』、『分化』中華民族的政治目的。」

與此同時,李殿仁總結了歷史虛無主義的慣用手法:否定人類社會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以假設推斷代替歷史事實;抓住歷史枝節無限誇大;用今天的標準去衡量歷史的事件;把探索中的不同認識說成是個人之爭;披著學術的外衣謀求政治訴求;利用文學藝術否定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集中攻擊黨的重大事件和領袖人物;利用網際網路等先進手段碎片化歷史;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

通過這十大慣用手法,李殿仁認為歷史虛無主義者根本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企圖把中國引到邪路上去」。

改革方向的爭奪

而這樣的虛無與反虛無的理論爭論,在16日中國社會科學網刊發的文章《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中,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副主任金民卿認為,「理論爭論只是表面現象,問題的關鍵則是爭論背後關於中國改革方向的爭奪。」

金民卿提出,「少數人把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說成是要回到『文化大革命』、重提階級鬥爭為綱,說成是要重新挑起不同群體的對抗,破壞社會的安定團結,危害和諧社會建設,撕裂社會共識,甚至說共產黨要消滅私營經濟,要消滅私營企業主等社會主義建設者。這種做法實際上是錯誤地低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堅定性,低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定力」。

通過重提鄧小平當年對改革的界定,「一種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一種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所主張的『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金民卿所認為的歷史虛無主義出現的警示就是「每一次中國的重大改革舉措出臺之前,一些人就會不失時機地發聲,試圖誘導中國改革的方向,甚至要『代替』中國共產黨來規劃中國改革的對策」。

「中國共產黨一定要領導人民在新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但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金民卿引述習近平的觀點,試圖為他看來是「噪音」的歷史虛無主義畫上一個休止符。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警惕歷史虛無主義新動向
    同時也要看到,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思潮並未銷聲匿跡,而是潛而未息,改頭換面地發聲亮相,呈現出以紀念的形式攻擊,以宣揚的姿態貶抑,以娛樂的手法醜化,以協作的方式借力等新特點,伺機在思想意識領域發揮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對歷史虛無主義時刻保持警惕。在新的形勢下,歷史虛無主義者繼續把抹黑的對象指向黨的歷史、中國革命史,尤其是黨的領袖人物。
  • 梁柱專訪:解構歷史虛無主義,保持歷史清醒
    在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釐清歷史虛無主義的發生背景與具體形式,對於我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運用正確歷史思維分析現狀、認清趨勢和把握未來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特邀北京大學教授梁柱老師來系統分析一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相關內容,並談談如何正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保持歷史清醒。
  • 歷史虛無主義怎樣掩人耳目(大家手筆)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的噪音、雜音仍不時響起。有人認為,根本不存在歷史虛無主義,如果一定要說有,那麼,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就是最大的歷史虛無主義,因為它們是脫離實際和無法實現的。還有人認為,歷史虛無主義是史學領域的一個流派,是研究工作的一種「理論創新」和「範式轉換」,是一些學者的「一家之言」。
  • 廓清歷史虛無主義敘事新手法
    導讀: 歷史虛無主義解構這些英雄事跡、革命先烈的做法,是要消解革命的意義和人民奮鬥的價值基石,瓦解我們的民族精神價值。我們要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認清歷史虛無主義者抹黑英雄、美化反面人物的各種方式,提高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
  • 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要害是歷史唯心主義
    「虛無主義」(nihilism)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拉丁語中的「nihil」,意為「什麼都沒有」。把歷史視為一種無主體的偶然結果,否定歷史唯物主義,否認歷史的規律性,這種虛無主義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承認歷史進程中的個別現象而否定本質,孤立地分析歷史進程中的階段性而否定其發展的整體性,片面地關注歷史進程中的支流而否定其主流。
  • 王天根:歷史虛無主義省思
    應該說,如果動搖了反帝這一歷史主線,將會對近代中國國情以及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後來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的歷程過程當中為什麼要積極爭取廢除舊條約,建立新的平等的、合作的外交關係產生迷惑。結論上弱化,或者是把過去國情判斷當中業已存在的政治現象乃至歷史定位等批為沒有,正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形式之一。  與上述「半殖民地及其密切相關的反帝」問題相類似的還有半封建社會問題。
  • 深化國史研究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唯物史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會議認為,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旗幟鮮明地批駁、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是國史學發展必須解決好的首要問題。    1.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看待和書寫歷史。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
  • 歷史虛無主義:一種思想意識形態的鴉片(資料)
    歷史虛無主義也是舶來品,源自拉丁文,德國哲學家雅各比在1799年《給費希特的信》中首次使用。後來尼採把否定系統和道德原則的現象稱為歷史虛無主義。一般認為,歷史虛無主義產生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由於歷史虛無主義在理論上是荒謬的,思想上是錯誤的,政治上是有害的,所以在西方也未成氣候。它真正發揮作用還是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催化腐蝕。歷史虛無主義就像一種思想意識形態鴉片,西方人知道它有毒,在自己的國家禁止吸食,卻向蘇聯、中國大量傾銷。其目的一是麻醉腐蝕這些國家的人民,控制奴役其思想;二是達到分崩離析這些國家的目的。
  • 高曉松的歷史虛無主義傳播與危害
    值得我們警惕的是,為《曉松奇談》提供平臺的愛奇藝,在歷史虛無主義方面早就有「前科「,代表作就是此前被我揭露後,而全線下撤的《中日百年戰爭全紀實》,該片製作於2014年12月13日,即南京大屠殺的國家公祭日當天,此後陸續更新至100集,每集10分鐘,以微紀錄片的形式獲得了超過1700萬次的播放量,該片號稱」 迄今最具思想深度、最強揭秘的抗戰類紀錄片「,又」以小故事大歷史、以點帶面「等觀點為由
  • 1949~1989年《人民日報》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解析
    1974年,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歷史虛無主義被完整地提出來。有人指出:「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這個銳利武器,對整個民族文化遺產作歷史的、階級的分析,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既要反對全盤否定的歷史虛無主義,又要反對無批判的兼收並蓄。運用對立統一規律研究歷史,要透過歷史現象,總結階級鬥爭中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特別要總結歷史上復闢與反覆闢的經驗教訓,幫助我們提高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自覺性」。
  • 網絡空間的歷史虛無主義症候
    一個時期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網絡空間大行其道,恣意妄為。在某些網文中,充斥著刻意否定中華文明、歪曲黨史國史的現象;在一些微博微信圈內,質疑黨的領導、詆毀國家形象、醜化革命英雄的言論更是屢見不鮮。對此,我們務必保持高度關注和警惕。
  • 再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這種相通性使它們在行動上相互支持,如它們各自宣揚的具體思想觀點並不相同,但彼此並不論戰,而且它們陣營中有人不斷呼籲要彼此團結,要相互策應。在表現手法上相互為用。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因為歷史虛無主義滿足了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的需求,所以前者成為後二者的工具和幫手。由此決定,批判新自由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批判歷史虛無主義。
  • 揭露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及危害
    尊重歷史、正確地認識和評價歷史關乎國家興亡和民族興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面對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對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曲解和否定,要徹底地進行批判和抵制,必須剖開其表面現象,揭示其錯誤本質及其危害。
  • 歷史虛無主義:用理論假設取代歷史現實
    歷史虛無主義是近年來頗為活躍的一種有害思潮。它打著「解放思想」「反思歷史」「範式轉換」等旗號,以主觀代替客觀、以細節代替整體、以臆想代替史實、以支流代替主流,進而歪曲歷史、消解革命、否定崇高。
  • 網絡史學的問題——歷史虛無主義和庸俗辯證法
    對於歷史,更是如此。這裡不得抱怨和吐槽一下,以前我寫了一篇文章,是關於魏忠賢的,批判了網絡史學的一些看法。結果遭到了無數人的唾罵,甚至有人說我是東林的黨餘孽,跳水健將(指錢謙益)後裔,甚至問我平時水涼不涼?還有人對我的這個文章有很多的誤解,比如有一個留言,問我為什麼只會引清朝人編寫的《明史》。但是,我那篇文章裡明明引了很多其他的東西,如軍費數字就是引用了明代的《度支奏議》。只是他們視而不見罷了。
  • 國際共運視角下的歷史虛無主義剖析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就這些問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原所長、吳恩遠研究員為我們進行講解,對目前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這項工作大有裨益。  歷史虛無主義產生的背景及實質  一般來說,一個政黨,一個社會要想前進,就需要總結歷史經驗,包括否定歷史的一些錯誤做法。
  •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個發展的、開放的體系,不是一種僵化的、封閉的學說。這決定了,我們只有學習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才能從認識上有效遏制歷史虛無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同時指出,要高度重視學習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 三種類型的歷史虛無主義及其批判
    依據立場和動因的不同,它可分為認知類型的歷史虛無主義、價值類型的歷史虛無主義、政治類型的歷史虛無主義三種類型。針對各種歷史虛無主義的不同情況,各方唯有精準施策和綜合治理,才能有效遏制其泛化和危害。  歷史虛無主義醜化、戲說、抹黑黨的領袖,歪曲和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執政合法性,否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指導地位,削弱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是一種頗為流行且危害極大的錯誤思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歷史虛無主義並沒有隨之銷聲匿跡,而是以追求歷史真相、進行學術研究、採取文學化手法等面目,藉助網絡媒體和其他大眾化平臺進行傳播,頗具迷惑性和影響力。
  • 釐清西方歷史修正主義與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的異同
    可以看出,西方歷史修正主義的研究結論通常和社會的集體記憶相衝突,它對歷史的解釋往往具有某種或顯或隱的政治或意識形態目標,因而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歷史研究創新,是一種具有政治動機的歷史編纂思想。西方歷史修正主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下中國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釐清兩者的異同與關聯,有助於我們科學辨析各種史學思潮,更好地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批判和抵制。
  • 陳定家:網絡批評中的歷史虛無主義漫議
    他把「堅定文化自信」上升到「振奮民族精神」的高度,並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他強調說:「歷史給了文學家、藝術家無窮的滋養和無限的想像空間,但文學家、藝術家不能用無端的想像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習總書記的這些話,可謂語重心長,意義深遠,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