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超五成大學生從未記過帳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為進一步在廣大青年學生群體中普及金融安全知識、樹立科學投資理念、提升財商素養教育、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近期,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青年網、招商銀行聯合舉辦「金葵花在行動」大學生創意短視頻徵集活動,讓影音作為載體,傳播正確消費觀念;以創意為亮點,宣講必備金融知識;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搭臺搭梯,為國家金融安全工程建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貢獻力量。

近年來,不少大學生逐漸深入使用金融產品,了解投資理財知識。那麼,有多少大學生參與過投資理財?投資理財過程中主要擔心什麼?偏好哪種投資理財方式?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針對大學生投資理財話題,對全國15157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超五成希望通過短視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超五成沒有過記帳行為,近八成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生活費,超八成偏好銀行存款,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成大學生投資理財主要考慮因素。

大學生希望獲取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和信息形式比例圖。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超六成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超半數希望通過短視頻獲取信息

投資者教育是對投資理財的消費者進行知識普及和宣傳教育的行為。那麼,有多少大學生聽說過投資者教育?調查顯示:63.67%的大學生沒聽說過投資者教育,32.74%的大學生稍微了解,比較了解的大學生僅佔3.58%。

在接觸「金葵花在行動」大學生創意短視頻徵集活動前,桂林理工大學學生潘菲菲(化名)從沒聽說過「投資者教育」這個概念。由於她日常生活中對投資理財不感興趣,很少有投資行為,也沒有接收過相關科普信息,所以對這個概念知之甚少,「我覺得應該加強一下這方面的教育,畢竟工作後有可能會用的。」

現實中,大學生獲取投資理財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那麼,大學生最希望以什麼形式獲取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和信息呢?根據中國青年網調查顯示:51.04%的受訪者喜歡短視頻的形式,其次是在線或線下課程、書本圖冊和網站圖文稿件,分別佔比30.82%、9.33%和8.81%。

大學生是否有過記帳行為比例圖。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超五成沒有過記帳行為,近八成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生活費

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學生王巖沒有進行過記帳行為。他認為,現在處於學生階段,花錢雖然零碎但不多,而且自己沒有記帳習慣,「很多電子消費都有帳單和流水,一般用不上記帳。」

和王巖一樣從來沒有過記帳行為的大學生不在少數。調查顯示:有53.37%的受訪者表示沒有過記帳行為。而在有投資理財行為的大學生中,78.58%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父母給的生活費,其次是兼職、獎助學金、勤工儉學,分別佔比7.63%、5.43%和5.24%。

「大學生投資理財可以讓自己對金錢的使用有一個更好規劃,有時候也可以應對一些緊急用錢的情況。」湖南科技大學曾潔進行投資理財有一段時間了。她每月生活費2500元,會用500-700元放進理財軟體進行理財。她認為,大部分學生還都沒有實現經濟獨立,經濟來源大都來源於生活費,所以一般都是使用生活費進行投資理財。

大學生金融投資工具偏好比例圖。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超八成偏好銀行存款,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成主要考慮因素

本次調查顯示,有46.63%的大學生有過投資理財行為。那麼,他們更偏好哪種金融投資工具?根據中國青年網調查:81.42%的大學生偏好銀行存款,其次是基金、保險、股票、債券,分別佔比40.07%、26.22%、13.07%和11.86%。

對於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張凌雲而言,理財方式就是將錢存到銀行卡收利息。她認為,很多同學會願意選擇存款這種方便簡單的方式,原因是了解的理財形式不夠多,「大多數人可能還是不敢去冒險嘗試一些有風險,自己又並不太熟悉的項目,轉而可能還是偏向於存款這種低風險、可控的方式。」

在投資理財中,許多投資者會著重考慮產品的安全、服務、收益等因素。那麼,大學生對於選擇投資理財產品,會著重考慮哪些因素?調查數據顯示: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收益高低成大學生比較看重的產品條件,分別佔比81.1%、78%和64.27%。

此外,在本次調查中,79.97%的受訪者遇到過不了解相關知識和權益保障方法的問題,還有66.58%的大學生預計未來畢業工作3年內會有投資或理財需求。

山東職業學院學生孟英傑參與投資理財已經三年時間。他考慮到資金限制和安全風險等因素,著重考慮購買大銀行的基金進行投資。「因為大學生本身沒什麼收入,資金來源也不多,所以應該主要考慮產品信譽和安全風險。」他說,雖然收益不是很多,但是基本上沒有風險,他還會繼續考慮參與投資理財。

大學生選擇投資理財產品著重考慮因素比例圖。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

專家支招:可根據興趣學習投資理財知識 適度付諸實踐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建議,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適度付諸實踐。理財知識學習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挑選適合自己的課程;實踐可以挑選一些公募基金產品,參考理財經理的建議,規避風險,獲得經驗。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委宣傳部部長王向東認為,有超六成大學生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說明近年投資者教育話題在青年群體中並未引起廣泛關注與討論,其背後可能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是現有投資者教育存在專業性過深但趣味性不強、實用性欠缺的問題;二是大學生在認知中忽視投資者教育的重要,並在選擇性接受機制下忽視了相關知識獲取。

為此,王向東對大學生在理財方面給出建議,希望每位大學生要做一個熱心的金融資訊關注者。平常多看經濟新聞,關注國家大事和政策信息,同時利用網際網路查看有關短視頻或圖文資訊,學習各種投資理財知識,還可利用課餘時間考一些有價值的證書,比如會計從業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等,提升自己的價值。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超五成大學生從未記過帳 清華教授支招理財
    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超五成希望通過短視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超五成沒有過記帳行為,近八成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生活費,超八成偏好銀行存款,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成大學生投資理財主要考慮因素。大學生希望獲取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和信息形式比例圖。
  • 媒體調查顯示超五成大學生從未記過帳,高校教授支招投資理財
    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超五成希望通過短視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超五成沒有過記帳行為,近八成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生活費,超八成偏好銀行存款,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成大學生投資理財主要考慮因素。大學生希望獲取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和信息形式比例圖。
  • 調查顯示:超9成大學生有選擇困難症,主要是在買買買和吃喝的時候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選擇困難話題,對全國1026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學生有選擇困難情況,主要體現在購物和飲食方面,出現選擇困難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目標不夠明確,超五成學生認為生活中出現選擇困難很正常,超三成學生會因此而影響到情緒和生活。
  • 最新調查超五成日本大學生每天讀書時間為「零」
    人民網東京2月27日電(吳穎)據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全國大學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近日公布的第53次大學生生活實際狀態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日本超五成的大學生每天讀書時間為零。這是自2004年採用現今的調查方式以來,讀書時間為零的比率首次超過5成。
  • 調查顯示近四成大學生經常熬夜 超兩成天天熬夜
    日前,中國青年網對全國1089名大學生展開調查,結果顯示:39.12%的學生經常熬夜,21.3%的學生一周熬夜7天,54.64%的大學生認為可以適當熬夜,87.97%學生認為「熬夜會導致其精神狀態不佳,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學習」,82.74%學生認為「養成早睡早起習慣可以減少熬夜,」玩手機、熬夜習慣、上網成為大學生熬夜主要原因。
  • 調查顯示超4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金融詐騙
    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調查顯示:超4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此類案件在校園中並非個案,讓大學生了解防範金融詐騙知識,提高金融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調查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大學生情緒調查:超三成有起床氣,超八成可以控制情緒
    結果顯示:超八成學生可以控制自己情緒,超三成學生有起床氣,學業壓力大、對未來迷茫、學生工作繁忙系困擾情緒的主要原因,超五成會因為小事發脾氣,超六成會以聽歌的方式發洩情緒。圖為大學生是否可以控制自己情緒比例。
  • 大學生起床調查:超7成大學生起床困難,天氣成賴床主因
    在大學生中,有多少人早上起床困難?導致起床困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他們對待賴床持什麼態度?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起床話題,對全國1166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七成學生起床困難,靠定鬧鐘叫醒自己,天氣成學生賴床主要原因,超八成學生經常醒來後又睡著,超三成學生不贊成賴床,認為早起有利於身體健康。
  • 大學生暑假問卷調查:超6成在家中度過,超4成作息不規律
    結果顯示:超6成大學生暑假在家玩手機,近5成學生每天學習不足1小時,超3成學生0點後入睡,超4成學生暑期精神狀態欠佳,近4成學生對暑假生活不滿意,超4成學生暑假作息不規律、身體變差。 圖為大學生暑假度過方式比例。
  • 大學生暑期作息情況調查:超四成作息規律,近七成24點前睡覺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暑期作息話題,對全國2179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假期作息規律,近七成學生24點前睡覺,多數學生認為玩手機、追劇看電影、刷短視頻是影響作息不規律的主因,超九成學生認為作息規律重要,多數學生期待利用假期養成作息規律習慣。
  • 大學生暑期作息情況調查:超四成作息規律,近七成24點前睡覺
    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假期作息規律,近七成學生24點前睡覺,多數學生認為玩手機、追劇看電影、刷短視頻是影響作息不規律的主因,超九成學生認為作息規律重要,多數學生期待利用假期養成作息規律習慣。圖為大學生作息規律情況比例。
  • 大學生脫髮調查:超5成大學生有脫髮困擾,熬夜失眠為主因
    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全國643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5成大學生有脫髮困擾,半數學生在大學期間開始脫髮,超7成學生處於輕微脫髮狀態,超6成學生曾採取措施緩解脫髮;近8成學生認為脫髮影響學習生活,超7成學生認為脫髮會讓心情變差;「熬夜失眠」「精神壓力大」「飲食不規律」成脫髮主要原因,超9成學生認為少熬夜能緩解脫髮。
  •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超7成認為戀愛使學習和生活更有動力
    近日,中國青年網對全國1498名大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2.07%的大學生反對大學期間談戀愛,認為「浪費時間,影響學習」;近7大學生成談過戀愛,其中超4成戀愛對象為同校;道德人品和性格長相,是大學生最看重的兩個戀愛條件;超7成大學生認為「戀愛使學習和生活更有動力」;超6成大學生表示「如果遇到愛的人會考慮以後結婚」。
  • 大學生讀書調查:近五成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小說最受歡迎
    那麼,大學生每天花多長時間用於閱讀?最喜歡讀什麼類型的書?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讀書話題,對全國864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學生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超四成學生每月讀書不足一本,小說、名著、傳記最受學生歡迎,近六成學生對自己讀書的情況不滿意。大學生每天平均讀書時間比例。
  • 大學生手機上網調查:超4成每天上網超5小時
    結果顯示:超4成學生每天上網超過5小時,超8成學生上網主要是社交聊天,多數學生認為手機上網讓行動支付、信息獲取、社交方式更便捷,近9成學生擔心網絡安全問題,多數學生期待5G的網速能夠更快、更方便於學習生活。
  • 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玩網遊約2小時 近四成關注網紅
    近日,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PSCUS)」研究結果公布。
  • 大學生異地戀調查:超7成接受異地戀 多數認為分手是結局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與通訊社對全國574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7成大學生能夠接受異地戀,超7成大學生認為異地戀結局會失敗、分手,「缺乏溝通」「互相懷疑,缺乏信任」「長時間不見面,感情冷淡」是異地戀分手的主要因素,超6成認為異地戀情侶之間最重要的是「彼此信任和穩固的感情」,超5成認為異地戀之間保持感情的最好方式是「視頻、電話、聊天溝通感情」,超3成認為異地戀應該1個月見一次面
  • 調查顯示大學生性行為戴保險套率不足四成
    省人口計劃委、省性學會等幾個單位的課題組在廣州大學城內選擇近1000名在校大學生展開調查,發現隨著性生理成熟的提前,大學生性觀念和性心理相應發展。然而在性安全上仍有明顯不足,在校大學生性行為戴套率不足四成。  調查數據和分析  你贊成戀人間發生婚前性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