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虧欠時代一個超越的反思

2020-10-18 QDLF888

       在《論語·季氏》中,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我們頭頂的蒼穹是什麼?是大自然不可更移的四季時序,是生命不可姿意妄為的消長。造物主的安排,是一種生命世界的秩序。      

       康德也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所喚起的那種越來越大的驚奇和敬畏就會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布的蒼穹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現實中,我們畏懼什麼?

        我們只畏懼權力,因為權力可以剝奪我們的財產和生命,甚至我們認識與不認識的人的生命。   我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改變權力對我們財產和人身的全面佔有,我們只能像害怕魔鬼一樣對待權力。我們畏懼,只是由於我們害怕犧牲。

   那麼畏懼的背後有什麼呢?或者畏懼的畏懼是什麼?這些才是我們該思考的。

  哲學家總是在思考終極存在的困惑, 對於社會大眾來說,纏繞我們靈魂的,卻不是我來自哪,要到那裡去的困惑。而是如何在世俗權力下,能愉快的苟且偷生·。這是一種高深的技能,就連哲學家和政府官員都在錘鍊中,千百年來,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連當下都沒有超越,卻奢談敬畏那些看不見的鬼神,敬畏那些摸不到的存在,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歷史的長河,總有超越的人物存在,儘管我們不清楚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歷史記載很多人真的做到了,而且留下了可操作性的方法: 謙卑。   若不信,可以看看古老周易的謙卦。專門講人如何實現平安落地,並能在權力的夾縫中愉快的苟且偷生。

  周易語境下的謙卑首先是一種態度, 是通過天道、地道、鬼神道演化而來的態度,也就是從對鬼神的,引申到人對待人的態度。人對周邊、對發展、對金錢等現實主義的態度。

      時至今日,這種態度讓我們無法精確的判讀現實主義是一個缺點還是優點,我們只能說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形成了一個互補,這就構成了我們思考的複雜性。當下的我們有很多人自我感覺很滿足,滿足到過於自戀,滿足到自以為是。 當人們提醒要自我反思的時候,我們的反思都是反思別人的不足或錯誤,出了事情,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道歉和懺悔,而是盡最大可能的自我辯解和自我撇清。我們總是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真理在握,掌握著時代的命運,有著很強的使命感。

         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以至於曾經恪守的敬畏之心已經跟不上匆忙的腳步。謙卑精神因為步伐太慢,已被我們遠遠拋在了路邊。不是因為我們這些人特別聰明,是因為我們無知的相信時勢造英雄,當下的時代不是強調個人的能力,而是在尋找「站在風口,豬也能飛上天」的機遇。

       可能正是過於強調時勢造英雄 ,讓我們缺乏感恩時代、感恩命運的擔當。我們丟掉的是一種誠實的素養,一種對未來的敬畏心態。感恩我們如果可以理解成一種謙卑,也可以理解為對某種東西要有敬畏,把自己放在相對真實的境地,讓自己的心理恢復平衡。就不會這麼虛驕狂妄。

     我們在這個時代留下的印記,就是讓我們覺得我們無所不能,我們可以顛覆一切,可以改造一切,擁有很強的使命感、改造感。 唯獨缺少了對自我盲目的反思,對敬畏的起碼認知。這包括缺乏對道德的敬畏。

     在一個宏大的敘事裡,是不是,我們虧欠時代一個超越的反思。

相關焦點

  • 對父母,我們總有太多的虧欠!
    看著他們彎曲的腰身,花白的頭髮,那顫顫穩穩的背影,我們做兒女的真的虧欠他們太多。年輕時,為我們操心,老了老了,還是那麼的嫌不住 ,一直在不停的忙碌,不願給我們增添太多的麻煩,減輕我們身上的重擔,他們真的不容易,令人可敬。
  • 不要一直用虧欠的方式,回報我們的父母
    孝順父輩、贍養父母,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之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做的事情;百善孝為先,可是一到我們的現實生活裡,這一切就沒那麼簡單了。想要孝敬父母的心,隔著很多我們自己都控制不了的因素;有很多原因,主觀或者客觀,都會導致一些我們最初不想看到的局面。
  • 父母越覺得虧欠,孩子越索取,這種「虧欠」太危險了!
    父母越覺得虧欠,孩子越索取,這種「虧欠」太危險了!虧欠這個詞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是不存在的,作為家長只要做好自己,不能有這種想法。收到一位讀者媽媽的來信,一個三個月寶寶的媽媽,她在信中談到:自己身體虛弱,生產完後盡力補身體,奶水依然很少,寶寶剛滿月就斷了奶。
  • 從《在遠方》說說,如何看待男女之間的相互虧欠和不虧欠!
    所以,有一種愛情叫做:「我們相互虧欠。」我們就用正在熱播的,由劉燁、馬伊琍、梅婷、保劍鋒和曾黎等聯合出演的《在遠方》裡的人物和故事來說說男女之間的相互虧欠對愛情有何作用!一、用相互虧欠來捆綁住愛的人。他們之間就是相互幫助,相互虧欠的關係。後來他們一度想把這種恩情變成愛情,而且還想結婚。但是在關鍵的時刻,路曉鷗出現了。姚遠面臨著要恩情還是要愛情的選擇。姚遠之所以覺得選擇很艱難就是他不想擔上忘恩負義的罪名。而劉愛蓮則是想用自己對姚遠有恩來爭取和姚遠的婚姻。在這種時候就要看恩情和愛情在姚遠心目中的分量哪個更重了。很顯然,姚遠的心中,恩情和愛情分量差不多。所以,姚遠才難以選擇,一直拖著不表態。
  • 黑格爾:想憑藉一種哲學超越一個時代,是愚蠢的,是妄想
    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呢?一起來詳細了解。在《法哲學原理》一書中,黑格爾說:哲學的人物自安於理解存在的東西,因為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就個人來看,每個人都是他那個時代的產物,哲學也不例外。哲學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想通過一種哲學超越他所處其中的時代,是不可能的,是妄想。
  • 魯能對宿茂臻是有虧欠的,宿茂臻對虞偉亮也是有虧欠的?
    在以前,魯能球員經常是一個大腳找到宿茂臻,宿茂臻開始帶球疾走,輕鬆完成破門,屢試不爽。作為一個高中鋒,宿茂臻除了特別擅長頭球破門之外,這位中鋒的腳下技術也特別出眾。如果不是因為傷病,他也極有可能加盟歐洲豪門,年輕時曼聯試訓表現很出色,查爾頓很欣賞他。
  • 軸心時代的一個歷史唯物主義闡釋框架
    現代闡釋學和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對一個事物或現象的闡釋取決於研究者的視角。視角即方法。為了將軸心時代研究推向深入,我們應該找到一個新的科學的研究視角或方法。那麼,我們是否能夠找到這樣一個研究視角呢?回答是肯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決定了,它理應成為研究軸心時代的一個嶄新視角或方法。採用這一視角或方法,軸心時代現象有望一目了然。
  • 嚴歌苓《小姨多鶴》‖借腹生子,一個男人對兩個女人的虧欠
    前兩天我們先後分析了多鶴和小環兩個女性形象,故事中,她們的處境和命運、人性中的良善和堅韌,深深打動著我們的心;讓我們在為她們悽苦、多舛的命運惋惜的同時,更被她們人性中閃亮的品質所折服。那麼,和這兩個女人息息相關的男人,張儉,在故事中又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 周鵬程:一個教育反思的時代來臨丨疫後教育變革㉖
    這次中國的抗疫經驗受到世界的肯定在教育方式上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差距縮小了華中師範大學在疫情期間的教育應對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縮影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講華中師範大學的教育變革學校特開設「疫後教育變革」專欄希望華師人都來思考這個問題推動學校適應新形勢,實現新變革下面和小詩一起來看↓↓↓一個教育反思的時代來臨
  • 徹徹底底的反思:我們為什麼只能這樣?
    ,這的確是一個我們在生活中極為稀缺的思維方式,生活中,我們更擅長確定無疑,就是這樣,從不反思,有不少人,活一輩子不知道反思,直著脖子往前拱,從來不回頭,直到拱不動了才算拉倒。理論上,只有創世的神不用反思,因為人家是規矩制定者,大家都得按人家的意思來,所以只能是大家反思,人家用不著反思。
  • 《管理世界》|| 肖紅軍: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反思與超越
    共享價值式企業社會責任範式的反思與超越
  • 歐陽夏丹談偶像:白巖鬆開創一個時代 至今沒人超越
    原標題:歐陽夏丹談偶像:白巖鬆開創一個時代 至今沒人超越  編者按:  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不同時代的青春話語裡,偶像的含義各不相同。在這些偶像身上,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閃爍著時代精神的光芒。今年是國慶65周年,在國慶節到來之際,人民網文化頻道特推出獨家策劃《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時代偶像》,邀請30位名家,講述他們心中的「時代偶像」。  「我生於70年代,張海迪是我們那個年代的時代偶像。」
  • 《烏合之眾》:群體時代的自我生存策略反思
    自我生存策略反思,反思什麼?當然是反思,你當前的思維結構,你的認知結構,你要建構什麼樣的思維認知結構,以便更好的生存與生活?每一個大V旗下,都籠絡了幾十萬上百萬的粉絲群體,每一個個體,腦子裡面都有自己的一套「小九九主義」,這是一個個體主義相互攻伐的時代。
  • 「內捲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躍遷?
    中學時代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在村裡碰到一個放羊的小孩,小孩說他的生活就是放羊,生孩子,孩子長大後繼續放羊。這就是內捲化的一個例子,我們被困在這樣一個低層次的生活裡,不斷自我重複,這就像推磨的驢子,因為被蒙住了眼睛,所以它不停地一圈一圈地拉著磨。它感覺自己是一直在往前走,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但事實上,它一直在原地打轉。
  • 牢牢抓住追趕超越這一主題詞 一論凝心聚力新時代追趕超越
    本報評論員當浩蕩東風再次激蕩三秦,一個迎難而上、砥礪奮進的陝西開始新的進發。五年前的那個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提出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為全省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根本遵循。一枝一葉總關情。庚子之春,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又作出了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指示。
  • 先付出,再索取,談判中的「虧欠效應」 | 談判的雙管齊下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在對待「人情」的「虧欠」和「歸還」上,似乎總是故意讓「歸還」的數量大於「虧欠」,這樣就會讓對方繼續「虧欠」我們;所謂「人情社會」,其本質就是「人情」反覆「虧欠」和「歸還」之後,所產生的錯綜複雜的一張網。
  • 最長久的關係,是「相互虧欠」
    正如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所說:「若想交情長久又深刻,就得學會『虧欠』人,因為這能讓人感覺到重視感和參與感。」交往時,不要在需要幫助的時候,選擇硬扛;也不要在給予幫助的時候,有所顧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在一次次的「虧欠」中逐步加深的。互相欠著,對一段好的關係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互相關心。有時候,坦然接受別人的真心給予,就是對對方的最大回應。
  • 《貓城記》:超越時代的反諷大作
    中國人一直對諾貝爾文學獎耿耿於懷,雖然莫言以「魔幻現實主義」最終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我們還是感覺這個殊榮授予中國人有些太遲了。其實,老一輩的作家離諾貝爾文學獎很近。現代作家老舍的長篇小說《貓城記》當年就受到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小組的一致好評。也有傳言說,因為老舍的投湖自殺,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就屈就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 兩本現言小說:《南風吹進你心底》《我們要互相虧欠》
    大家好,歡迎來到囧囧盤點,今天為大家安利兩本現言小說:《南風吹進你心底》《我們要互相虧欠》,聽這名字就已經覺得很唯美了,咱們趕快去看看吧!《我們要互相虧欠》作者:夕花逢時關於蘇懷染有兩件傳聞,其一,是她追上了雲大男神江潯安,其二是江公子甩了他,一走經年,四年之後的蘇懷染早已另嫁,守著一段名存實亡的婚姻,直到遇到他,「三個億,不會叫?」
  • 心理學發展到超心理學,不僅僅是超越,更是一個時代的更迭
    心理學發展到超心理學,不僅僅是超越,更是一個時代的更迭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9-14收錄於話題#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149個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