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陽夏丹談偶像:白巖鬆開創一個時代 至今沒人超越
編者按:
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不同時代的青春話語裡,偶像的含義各不相同。在這些偶像身上,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精神氣質,閃爍著時代精神的光芒。今年是國慶65周年,在國慶節到來之際,人民網文化頻道特推出獨家策劃《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時代偶像》,邀請30位名家,講述他們心中的「時代偶像」。
「我生於70年代,張海迪是我們那個年代的時代偶像。」談起偶像,歐陽夏丹如是說,「但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崇拜白巖松,他開啟了一個時代,至今,我還沒發現有幾個人能達到他的水準。」
張海迪是兒時的偶像「張海迪是我的兒時偶像,她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我們一代人。上學寫作文時,我們都喜歡在文章裡引用張海迪的故事,然後去激勵大家。」回憶起往事,歐陽夏丹滔滔不絕,她認為張海迪代表著80年代的一種普遍的價值觀,」她既是弱者也是強者,身患殘疾的她幹了很多驚天動地的事,成名後她積極回饋社會,幫助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她的價值觀被那個時代的人所認可。現在看來,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灰姑娘』。」
歐陽夏丹認為張海迪的出現是社會的一種需要,「張海迪在80年代為人們熟知,恰逢改革開放剛開始,青年群體想要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迫切需要一個榜樣,來引領自身的方向,張海迪就這樣孕育而生。」
白巖松開創一個時代談起偶像白巖松,歐陽夏丹表示上學時就很崇拜他,「我大學學的是播音主持專業,那時就在觀摩他主持的節目。」歐陽夏丹認為白巖松打破了新聞主持的傳統模式和標準,帶來了語言表達方式的突破和創新。「以前電視臺挑選主持人,男的要求五官端正聲音好,女的要求靚麗青春,白巖松帶個眼鏡,長得並不算英俊帥氣,普通話說的也不標準,但他卻可以坐在那和大家溝通交流,你聽他說話從不會感覺他在『端著』,在字正腔圓的說著別人寫好的稿子。」
在歐陽夏丹眼中,白巖松是一個有深度、有想法的人。「他是記者出身,然後慢慢做到新聞節目的主持人,現在成為了新聞評論員,他很明白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在哪裡,他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來努力,一步一步的坐到今天這個位置。」
在與白巖松的合作的過程中,歐陽夏丹感受到了他很多過人之處,「我原來以為他是天才型的選手,直播燈一亮,坐在那裡就可以侃侃而談,但是近距離的和他合作之後,我才發現他在幕後其實做了很多的案頭工作,下了很多的功夫,他在採訪一個人之前會寫很多頁的採訪筆記。我現在理解了白巖松曾說過的一句話,『任何人想獲得大成就,想成為業界的楷模,必需具備一顆聰明的大腦再加上『笨人』花費的功夫』。」
首次與白巖松合作心中忐忑
「我第一次和白巖松老師合作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當時報紙上曝出我倆要主持一檔叫『全景奧運』的節目。」歐陽夏丹稱自己看到消息時很緊張,「後來我打電話給白巖松,他告訴我是真的,剛定下來。」確認消息屬實後,歐陽夏丹的心情從緊張變為了忐忑,「雖然我也喜歡打羽毛球,但是奧運會涉及到很多個體育項目,我擔心自己不專業,上節目時會有很多的缺陷。」
後來白巖松找她談話,才算給她吃了定心丸,「白巖松跟我說,節目中並不需要我以專家的身份與觀眾交流,他希望我以一個愛看體育的普通觀眾的角度在節目當中呈現最真實的喜怒哀樂,這樣定位才會更平實。他讓我每天看體育新聞,對運動員的名字和經歷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了解。」白巖松的這些指點讓歐陽夏丹受益匪淺,「我是標準的學院派,在業務領域,他給了我新的訊息和新的變化,激發了很多我以前沒有發掘的潛力,因此我非常感謝他。」
【名家簡介】
歐陽夏丹
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持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2003年8月進入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工作。2009年7月加盟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主播《共同關注》。2011年8月8日,加入《新聞聯播》的主持人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