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開拓科技哲學學科研究生的學術視野,了解科技哲學與STS學術前沿研究,同時擴大優勢學科在國內的影響,科技哲學專業推出了「科技哲學與STS學術前沿系列講座」。
2018年6月8日上午,應南京大學哲學系及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邀請,臺灣輔仁大學前校長黎建球教授做了題為「哲學諮商在臺灣的發展」的講座,潘天群教授主持了這次講座。哲學系研究生參加了這次講座。
哲學諮商,即哲學諮詢(philosophical counselling),在臺灣發展迅速。黎建球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紹了哲學諮商的引進背景。黎教授介紹說,受馬裡諾夫(Lou Marinoff)、拉伯(Peter Raabe)的著作的影響,21世紀初他在輔仁大學逐步發展起哲學諮商的研究與實務。接著,黎教授介紹了臺灣輔仁大學的哲學諮商的建設情況。在輔仁大學,哲學諮商的課程包括輔導諮商、西方哲學家諮商方法論、中國哲學家諮商方法論、現象學、詮釋學、生命哲學、價值哲學以及團體輔導學。他說,哲學諮商的開設引起很多人的興趣,輔仁大學和很多社會機構展開了合作。
隨後黎建球教授談到了哲學諮商的理論建構和發展。他說,隨著哲學諮商的發展,臺灣的哲學諮商界同仁開始思考如何建立一個適合臺灣、甚至華人地區的哲學諮商體系。他認為,在理論建構的內容上除了輔仁大學的身份(天主教哲學)及在西方世界中所流行的哲學諮商方法及理論外,也應加入華人地區的主流思想;為此,在輔仁大學哲學諮商的理論建構的目標被確定為士林哲學的精進(士林哲學即天主教哲學)、中華文化的融合和輔仁學派的建構。黎建球教授認為華人地區的哲學諮商的基礎理論應該是整全的、普遍的和人文主義的。
接著,黎建球教授分析了心理諮商的關係以及哲學諮商的基本原則。他說,哲學諮商和心理諮商的不同就是價值觀的不同處理上。他認為,情緒在價值觀之後,哲學諮商並非如同心理諮商一樣保持價值中立,而是有一套價值系統,這一套價值系統和它的哲學系統是一致的,是由形上學到知識論到倫理學的一套從外在到內在再回到外在的完整價值觀。黎教授提出了先要時空定位再到人性價值,走向生命尊嚴,從而得出倫理行為論。為此,他分析了哲學諮商的基本原則:第一是醫病關係,哲學諮商在理清觀念時可以幫助當事人減除困惑以面對問題。第二個是價值引領,黎教授認為價值哲學中的假設是以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和中國儒家孔子的理論為其根據而建構的價值哲學的內容。亞里斯多德和孔子都是目的論,幸福論。第三個原則是互為主體,而互為主體必須以主體與主體之間的日常生活的討論為其內容並以檢核這些日常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為目標,旨在說明哲學諮商師與當事人都是單獨的主題。
最後,黎建球教授從人才培育、組織發展、積極參與、成立學會和永續經營五個方面展望了哲學諮商的未來發展。他說,在臺灣目前已有七個大學開設有關哲學諮商的課程,哲學諮商學會自成立後每個月都有各個有關領域的人士加入。各式的工作坊、讀書會超過40個,2011年成立了臺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創始哲學諮商師督導及高級講師都是要經過嚴格訓練後得到認證。黎教授認為哲學諮商在臺灣已逐漸發展為一種運動,其未來仍需須在理論發展以及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方面努力。
黎教授的講座幽默詼諧,時不時以具體案例加深同學們的印象。在交流環節,黎教授就「哲學諮商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哲學諮商與心理諮商的區別以及流派觀點」等聽眾提出的問題給與了精彩的回答。
編輯 / 叢藝偉 校對 / 唐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