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對諮商專業發展的省思與反思(一)︱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60周年年會專輯

2021-02-13 北京心舍

 

一、諮商教育的危機:Role taking Vs. Role making

諮商教育的危機其實是從硏究所的入學考試甄選方式開始。長期以來臺灣的諮商相關研究所多以筆試、口試外加實作方式篩選所要的硏究生,這些被認可的研究所新生被認為擁有認可的框架專業知識、能力和特質,同時也被視為擁有專業水準或最佳適配性( goodness of fit )的學生。很不幸的,這些進入研究所的學生在其後的諮商教育課程訓練中,所接觸的內容與實踐的方式大體上仍不脫研究所入學考試的框架,這樣的結果,如何能讓諮商教育工作者預測學生未來職場上的表現?反過來說,如何能讓個案與諮商師之間出現最佳的適配?

長期以來,諮商教育不斷地透過knowing的教育方式,複製專業化的角色(role taking),每一個專業的諮商師帶著同樣的視眶與理解發揮專業的角色,然而在面對快速的社會變遷與多元的個案問題時,往往缺乏創造與反思( reflective )甚至適配與否的能力,這樣的結果,諮商出現「個案沒有按照劇本演出的現象」,形成到底是諮商師無能還是個案抗拒、不合作的迷思。這樣以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作為諮商教育的主要內涵,會阻礙對not knowing的創造與反思,諮商專業教育究竟是role taking還是role making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諮商教育與訓練對實務操作的影響

這個問題可以分別從三個層面來思考。

(一)諮商哲學的統一性與權威性

對任何一個學習中的諮商新手( beginning counselor)而言,遵循任一諮商理論的假設與諮商曆程的操作程序是必要的學習過程,然而在實際的諮商操作中所面臨的個案並非是「規格化」的,在諮商師的腦海裡很可能裝備了諮商三部曲,即「關係建立、探究問題與問題解決」,就某個角度來看,諮商其實有點像「客隨主便」的行業,每一個案他自己的生活背景與哲學、信念、個案的人格特質、年齡、教育水平、甚至不同族群的文化信念,都在影響諮商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儘管近年來諮商教育課程已越來越重視多元文化與族群的理解,然而當諮商師仍被訓練以統一的方式去面對在諮商中不斷在「變」的個案時,諮商的效能也就不得不被質疑了!在諮商督導的過程中,督導常會問的幾句話,例如∶你的速度可不可以慢一點?你是帶著怎樣的(理論)理解去審視個案問題?這個個案只有15歲,你對一個15的青少年有怎樣的理解?這樣的理解對眼前的個案有幫助嗎?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期待諮商師有更多的彈性與多樣化的空間給個案。遺憾的是,如果我們只能用統一的諮商哲學觀進行教學,那麼其後的諮商督導毎次都會問類似的話了。

(二)除了專業基模與技能的提升外,諮商教育還能給什麼?

諮商工作的專業性,一直都是諮商師教育訓練的核心就業力指標,傳統以來諮商教育著重於如何穩固諮商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朝著擴大「專業基模」、「諮商技巧」等訓練走向,以因應個案的需求,然而,社會文化的變遷,個案問題的複雜化,網際網路文化的入侵,若諮商教育課程不能嚴肅的面對此一課題,諮商師未來的就業競爭力將岌岌可危。舉例來說,諮商師普遍不具營銷與自我包裝的能力,不論是經營粉絲頁或部落格都有助於擴大諮商的能見度與影響性,其次,AI人工智慧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大數據的概念在醫療領域早已被廣泛運用,諮商專業在針對多變與複雜個案時,如能借用大數據的知識更能快速而有效的幫助個案;而藉用網絡平臺的知識,將有助於了解個案自我覺察與行動力從何而來;其他如能在現今諮商教育課程中開授「諮商通識」教育更能提升諮商師對個案能從 common sense的角度理解,所謂諮商關係的建立似乎可因此修正為「我懂你的經驗,而你(個案)也知道我想說什麼」。

(三)諮商產業化與就業競爭力

以傳統的諮商工作來看,絕大多數的諮商師都在學校或機構中被動的等待個案上前來尋求協助,其中個案屬於轉介或被政府公部門,如法院、社會處、相關基金會委案指定者也佔相當比例,以此而言,諮商師的專家形象似乎被局限於固定的領域範圍內。諷刺的是,諮商這個專業好像是為這些單位或機構而存在的;這個問題來自兩方面,一是諮商師的全年或兼職實習不出這些範圍,結果當然是只有這些機構知道諮商或輔導在做什麼;其次,當今社會各行各業之問很難獨立的維持業務運作,以便利商店為例,它只提供一個平臺但整個店內卻能滿足不同客人和專業服務提供的需求。這就說明了「產業化」是諮商專業未來發展的方向,諮商這個專業必須將自己視為一個提供所有產業服務的平臺,正如前述所提的便利商店就是一種產業合作的概念。諮商產業化的概念是擴大諮商師的行動範圍,只有透過產業化諮商專業在未來才有競爭力,因為產業化的合作結果促使不同行業不僅知道也了解諮商對該行業的影響。當然,跨領域的課程與諮商實習課程的場域必須認真思考。

三、諮商教育的新變項

(一)提升就業力以強化競爭力

就業力(employability )的概念是1996年總部設於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所提出的,臺灣青輔會在2006年將此概念推廣至大學教育,希望能因此提升青年在未來工作上的競爭力。就業力是指在工作世界中藉有永續就業為實現潛能的自足能力,也是獲得及持續完成工作的能力,它可以區分為能夠廣泛適應及勝任不同工作要求的核心就業力以及配合特定產業或工作要求的專業技術能力。在前述定義中後者指的就是諮商教育的專業訓練與知能,前者則是如何在具有專業知能的前提下能夠「獲得工作,保有工作、並創造工作。」

在就業力的內涵裡一般認為至少包括下列六項能力,即「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反思能力與情緒管理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一項溝通能力已不再局限人際溝通能力,它指的是與電腦與網絡溝通與運用的能力,美國諮商師教育與督導學會( Association for Counselor Education Supervision, ACES )即在1999年提出。為因應科技時代的來臨,諮商師在完成諮商教育課程時,至少具備十二項計算機科技的使用能力;這個概念提醒諮商教育訓練不能只滿足於傳統專業課程的加強,相對地必須提升學生與計算機對話的能力,藉由計算機而達成諮商師與個案之間能相互找到彼此。其次,團隊合作能力亦是未來諮商師就業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孤狼式的行動諮商師只能在機運中尋求生存,團隊合作的概念並非開設諮商心理所或工作室,而是集合多位不同專長的諮商師開設諮商事務所,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入職場世界,以此而言,商業經營與管理的概念似乎有必要岀現在諮商教育訓練的課程中。剩餘的四項能力除了反思能力會在下一部分討論外,另三項則有賴諮商教育課程專家一同來共同思考。

(二)從知識經濟的反思中提升就業力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誰說牛頓以前沒有萬有引力的存在!」

小叮噹卡通影集為什麼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其中一個原因是劇情充滿了「如果…」

般的想像。從過去到現代人類對知識的追求與獲取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知其何( know-what ):知到有關事實的知識,如各種統計、調查資料等

2.知其因( know-why ):知道為什麼的知識,如行為塑造原理。

3.知其然( know-how ):知道如何去做的知識,如諮商技術的學習與應用。

以上三者幾乎構成了傳統諮商教育課程訓練的重要內涵,近十年來由於電腦的普及化於是又加上了第四個。

4.知其誰( know-who ):知道誰需要你擁有的知識,誰擁有你需要的知識,以及如何找到彼此。

以上四者從未來的角度來看,充其量只能維持諮商師「保有工作」。在上個世紀末的1999年OECD即開始強調知識經濟(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KBE )的概念,認為「知識已經成為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驅動力。」觀諸現今大陸的網際網路,馬雲的藉由電子支付改變經濟活動,以及臺灣郭臺銘的電子生技儀器提供銀髮族更精細的照顧等,無不說明知識不只是用來傳承的,知識應是藉由反思並結合不同的知識已創造前所未有的知識,這個概念其實就是「誰說牛頓以前沒有萬有引力的存在」的最佳註腳。

反思的訓練在現今諮商教育訓練中仍然相當不足,學生在課程中學到最多的是「為什麼是…」而不是「為什麼可以不是…」,如針對憂鬱症的個案普通被教導採用認知行為的方法,較少讓學生去思考為何可以不用認知行為的邏輯判斷。社會的進化與某個行業的就業競爭力絕對是從反思訓練中而來的,舉個最簡的例子做結語,「當人們開始反思為什麼一定要在路邊或招呼站才能叫到計程車時,於是Uber開始出現了!」這就是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的具體結合。(未完待續)

自殺前,請先讀這篇文章

月餅與經典心理學理論創建人的故事

社交網絡照片看得出你正陷於抑鬱中?!

遊戲策劃:為什麼我的兒子不沉迷遊戲?

曾奇峰:10種不健康的中國家庭

相關焦點

  • 講座回顧 | 哲學諮商在臺灣的發展
    哲學諮商,即哲學諮詢(philosophical counselling),在臺灣發展迅速。黎建球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紹了哲學諮商的引進背景。黎教授介紹說,受馬裡諾夫(Lou Marinoff)、拉伯(Peter Raabe)的著作的影響,21世紀初他在輔仁大學逐步發展起哲學諮商的研究與實務。
  • 樾談 呂嘉惠生命故事之成為性諮商師
    證照:臺灣諮商心理師證照 臺灣性教育學會性諮商師 性教育師認證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督導認證現任:荷光性專業訓練中心負責人 杏陵性諮詢中心所長 臺灣性諮商學會理事長我是一個靠性吃飯的人,每次我這麼介紹我自己,聽眾們就會露出驚訝與不可置信的笑容,我媽為此在我結婚前頗為煩惱,她總是跟親朋好友說我在
  • 燈塔 | 諮商師是誰?乾貨!
    前幾個禮拜,有個諮商師同學,是個很出色的同學,她寫了一篇關於諮商師和諮詢者的契約關係文章(點擊圖片),覺得很有共鳴,一直想聊這個話題。更加覺得諮商師的重要,但市場是否真的認清諮商價值。如果市場還在孕育中,諮商師自己是否有底氣?來幫助來訪的諮詢者,因為和我們進行了有質量的交談,能對自己面臨的問題:燈泡一亮!呢?
  • 哲學諮商·總通告(20201219版)
    「思與修」哲學研究所「Medit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Research
  • 【哲學諮詢】哲學諮商方法的比較──以瑞比的哲學諮商法與儒家哲學啟發的諮商曆程為例
    反觀儒家哲學的「克勝收攝」諮商曆程,從 一開始的「克」就已然帶出了個案(當事人)的自覺性,個案(當事人)要從橫逆的「境」中學習覺察己心的變化,從心的自覺體證中修養易與 不易的功夫。 這兩種方法的明顯差異在使用方法的預設,瑞比的哲學諮商是使用其創製的方法來建立當事 人(個案)的自覺,與儒家哲學啟發的諮商曆程一開始「克」念頭的喚起或喚醒(相信當事人或個案心可以復返其初)的預設迥異。此外,瑞比的哲學諮商法以世界觀的角度詮釋當事人(個案) 所遭逢的困擾,與儒家哲學啟發的諮商曆程針對生命歷程的「覺」與「決」頗具差異。
  • 婚姻諮商與家庭治療!
    夫要若能面對面心平氣和地解決婿姻問題,則可大享化小家庭成員若能就產生衝突的人際關係線,如父子、兄妹或父母女等懇談,或者召開家庭會議共謀對策解決問題當然最好,但夫妻子女每天生活在一起,太習慣太親近對方,往往不知從何著手,因此「婚姻諮商」與「家庭治療」乃應運而生。
  • 遼寧省心理諮詢師協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公告
    如今,年會已經發展成為遼寧省心理學界影響力大、覆蓋範圍廣、參會人數最多的行業盛典,是全省心理諮詢行業和心理學社會服務領域的從業人員和愛好者以及熱心人士交流、學習、提高的盛況空前的大聚會。5、參會領導及專家:遼寧省及瀋陽市高校心理系主任、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醫院心理科主任等6、大會學術報告專家: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Taiwan Counseling &
  • 2016.07長沙心理劇(美國及臺灣學時班)
    曾任臺灣諮商學會繼續教育主任委員 慈玥老師參與《心理劇導論》一書之翻譯,為臺灣心理劇學習者的重要學習教材。2010年至今擔任臺灣心理劇學會理事,參與規劃臺灣心理劇學會第一屆至第六屆年會。2013年曾被聘為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與繼續教育主任委員,負責規劃臺灣諮商心理師之繼續教育課程,籌劃臺灣之諮商督導訓練課程。長年受邀至學校、醫院與小區機構帶領心理劇成長或訓練團體,團體內容創意又兼俱成長療愈,曾獲邀至大陸鄭州、北京、武漢、廣州與長沙進行心理劇訓練與諮商實務督導,廣受各界好評!
  • 王習勝:「思想諮商」助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
    1.創生「思想諮商」的學科資源首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關於歷史發展的規律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這場哲學實踐活動迅速得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響應,比如,我國臺灣學界在2000年開始關注這場哲學踐行思潮,並加入探究行列,不僅成立了臺灣哲學諮商學會,開展社會性的哲學諮商療愈活動,還在輔仁大學開設有哲學諮商專修班。東南亞的韓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他們的哲學實踐活動也開展得很活躍,內容也很豐富。
  • 【哲學】哲學諮商筆記
    哲學諮商是學術應用到生活的一個例子。哲學諮商也叫哲學治療或哲學諮詢。它是1990年代以後,歐美開始出現的。 哲學諮商分為5個階段:PEACE。
  • 臺灣沙遊世界「遊戲治療」中階工作坊開課啦!——兒童工作者不能錯過的課程
    曾仁美博士(臺灣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學系博士)【現任】沙遊世界表達與療愈發展中心執行長禾心心理諮商所所長      臺南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兼任助理教授臺灣沙遊治療學會常務理事臺南巿諮商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臺灣遊戲治療學會監事高雄師範大學復健與諮商研究所博士級實習督導【曾任】
  • 【1879計劃】臺灣《心理法》推動人廖鳳池教授致大陸心理諮詢師的一封信!
    個人過去十餘年,擔任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諮商心理學組執行委員及臺灣諮商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兼養成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參與諮商心理師學程科目與學分數的擬訂,建立專業實習制度與專業督導認證標準,訂立諮商心理師考試科目及命題大綱,完成臺灣諮商心理專業的建構;同時個人亦執教於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擔任所長前後三任共九年,長期實地規劃碩博士班課程,從事諮商心理教學、研究與實務督導工作,培育出200
  • 【1879計劃】臺灣《心理法》推動人廖鳳池教授致大陸心理諮詢師的一封信
    個人過去十餘年,擔任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諮商心理學組執行委員及臺灣諮商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兼養成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參與諮商心理師學程科目與學分數的擬訂,建立專業實習制度與專業督導認證標準,訂立諮商心理師考試科目及命題大綱,完成臺灣諮商心理專業的建構;同時個人亦執教於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擔任所長前後三任共九年,長期實地規劃碩博士班課程,從事諮商心理教學、研究與實務督導工作,培育出200
  • 聽說12月的臺灣心理學界很熱鬧,約麼?
    參與說明第13屆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年會暨心靈書展(以下簡稱:「年會」)是由‧中華心理衛生協會‧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中華系統排列學會‧亞洲體驗教育學會‧傳心心理健康協會‧臺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臺灣心理劇學會‧臺灣心靈健康信息協會‧臺灣性諮商學會‧臺灣沙遊治療學會
  • 2019年心理諮詢師專業增能研習班
    為了我們對國外心理諮詢理論進行本土化的學習,打造高素質心師隊伍的眼界和志向臺灣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與洛龍心理健康研究會聯合推出123精英培訓課程,幫助熱愛心理學的同仁們成為既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同時又有紮實的實踐能力的專業型心理諮詢人才。
  • CIIL正式取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非政府組織諮商地位
    聯合國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正式關係體現在一系列聯合國文件之中,其中《聯合國憲章》第71條規定了經社理事會可以同非政府組織做出適當的諮商安排,具體事宜則由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第1996/31號決議規定,因此,經社理事會的諮商地位是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正式關聯繫的核心因素。根據聯合國相關文件和實踐,非政府組織的經社理事會諮商地位分為三類:一般諮商地位、特別諮商地位和登記諮商地位。
  • 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培訓計劃丨理論+實操+見習+實習+督導
    但這時候,孩子的問題可能早已經發展成嚴重的心理問題了。—選自《實習報告 | 「說了正確的廢話」,你是這樣的諮詢師嗎?》(部分師資團隊,排名不分先後)臺灣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系副教授,曾任學生輔導中心主任、臺南市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專業督導。
  • 臺灣許育光教授領銜主講「團體輔導與諮詢實務工作規劃與應用」課程
    許育光 博士(臺灣)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兼任系主任、輔導季刊主編、臺灣遊戲治療學會理事長、學校心理與諮商輔導協會發起專家暨理事長、團體諮商與治療研究學會首屆常務監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博士、美國馬裡蘭大學諮商與人事服務系客座研究。臺灣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雙證照;專業諮商心理督導與督導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