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演變史:看看哪條河流抗生素濃度最高

2020-12-17 搜狐網

  中國抗生素汙染總體情況到底如何?終於有了研究成果。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獲取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預測得出全國5 8個流域的「抗生素環境濃度地圖」。這一報告於6月初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

  近年多地河流水體被檢出抗生素,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去年12月,央視曝光全國主要河流部分點位都檢出抗生素,甚至南京居民家中自來水也有檢出。其中珠江廣州段受到抗生素藥物的汙染非常嚴重,脫水紅黴素等抗生素含量遠遠高出歐美發達國家河流的水平。應光國課題組的研究則量化預測了珠江流域抗生素的汙染程度,報告顯示,預測珠江流域抗生素排放密度全國最高,預測抗生素環境濃度僅次於海河。

  珠江流域 排放量不大但密度最高

  珠江流域抗生素汙染究竟有多嚴重?「在北方海河流域最嚴重,在南方珠江流域最嚴重。」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應光國說。

  從報告的「全國抗生素排放地圖」中可以看到,與洞庭湖、淮河、長江等流域相比,珠三角的抗生素排放總量雖然低於以上幾個流域,在全國只屬於中等水平,但單位面積排放密度在全國58個流域中屬於最高等級,達到70 .3-109千克/平方公裡·年。而論文中明確表示,包括珠三角和東江流域在內的珠江流域,其抗生素排放密度為全國最高,但課題組沒有透露該密度具體數值。

  西江流域 排放量高密度中等

  去年央視新聞報導稱,珠江廣州段受到抗生素藥物汙染非常嚴重,當時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明確表示,廣州自來水並不是從珠江廣州段取水,而是來自水質較好的東江、北江、西江。

  應光國團隊的研究顯示,就抗生素排放總量而言,西江流域達到最高等級,與松花江、黃河、淮河、長江、洞庭湖等流域一樣,每年排放量在2190-3560噸;東江流域的抗生素排放總量為237-378噸/年,在和廣東相關的幾個流域中最低,在全國58個流域中也屬於排放量較少的;北江流域則為378-587噸/年,屬排放量居中的等級。

  至於排放密度,除了最高的珠江流域,西江流域密度中等,北江流域則僅有7.15-13.3千克/平方公裡·年,在涉及廣東的幾大流域中排放密度最低,與國內部分西部流域抗生素排放密度相當。

  報告指出,以地理學上著名的「胡煥庸線」(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也稱為「黑河-騰衝一線」)為劃分,人口較密集的中國東部,其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可見人類活動對抗生素排放的巨大影響。

  36種常見抗生素中 阿莫西林濃度最高

  進入環境後的各類抗生素,由於物理化學性質不同,有的容易降解,有的較穩定,在水、土、沉積物等不同環境的相中分配不同,因此環境濃度也不一樣。報告預測了36種常見抗生素在各流域的環境濃度。珠江三角洲的抗生素環境濃度在全國排第二,僅次於海河。阿莫西林等7種抗生素在流域水環境中的濃度高於1000納克/升。

  應光國介紹,海河和珠江是環境抗生素汙染最嚴重的兩條河流,但由於海河水量少,其抗生素環境濃度比珠江更高。事實上,北方地區的各河流流域抗生素濃度明顯高於南方河流。

  珠江流域中,濃度最高的抗生素是阿莫西林,達到3384納克/升,其次為氟洛芬(2867納克/升)。諾氟沙星、青黴素等另外5種抗生素濃度也較高,均高於1000納克/升。應光國解釋,我國目前沒有關於環境裡抗生素濃度的標準,但1000納克/升以上的濃度已經屬於非常高的水平。

  而今年初,廣州市環保局曾表示要探索抗生素監測辦法,爭取在珠江廣州段展開抗生素監測,目前進展如何?昨日,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相關負責人表示,對珠江抗生素的監測方法研究正按計劃進行,目前還在實驗階段。由於國家層面還沒有相關標準和規範,因此正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等多個單位密切溝通和合作,最終要建立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己的一套科學監測方法。

  釋疑

  水中抗生素從哪裡來?

  2013年16 .2萬噸抗生素52%為獸用

  環境中抗生素的來源主要包括生活汙水、醫療廢水以及動物飼料和水產養殖廢水排放等。環境中的抗生素殘留又會通過各種方式可能重新進入人體,最主要的就是喝了含有抗生素的水、吃了存在抗生素殘留的肉類和蔬菜,另外還可以通過生態循環的方式回到人體。

  應光國介紹,珠江流域人口密度高,廣東人又是養殖大省,雞、豬的消費量在全國範圍內算很高的,水產養殖發達,廣東魚塘在全國最多,因此珠江流域抗生素使用量、排放量大,排放密度高。另外,我國的汙水處理水平也較低,農村地區幾乎直接排放汙水。

  由於我國對抗生素的使用缺乏監管,抗生素濫用的現象非常普遍,廣東也不例外。應光國介紹,目前對大醫院中抗生素使用的控制相對較好,但中小醫院、藥店以及畜牧養殖業則基本沒有控制,政府監管缺位。實地調查中,養雞場、養豬場的動物糞便和飼料裡都檢測出抗生素。

  應光國介紹,一頭豬的平均汙水排放相當於10個人的排放量,並且養殖廠排放汙水中的抗生素將隨汙水進入受納水體和土壤環境,也有可能滲入地下水。本次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使用抗生素達16.2萬噸,其中52%為獸用抗生素;在36種常見抗生素中,獸用抗生素的比例更是高達84.3%。

  危害到底有多大?通過飲食

  進入人體非常微量但會加劇細菌耐藥

  環境抗生素汙染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飲用有抗生素殘留的水有沒有危害?被檢出抗生素的肉類安全嗎?應光國解釋,通過飲食進入人體的抗生素非常微量,相比醫用治療中使用的抗生素少得多,吃抗生素藥品都沒事,微量的抗生素殘留進入人體並沒有直接危害。抗生素濫用、環境抗生素汙染的真正危害在於加劇細菌耐藥性的情況。

  從藥學領域而言,廣譜(能針對絕大多數細菌)抗生素大致分為青黴素類、碳青酶烯類、β-內醯胺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磺胺類、喹諾酮類等。「不同的藥物,在人體或動物體內不同的半衰期(藥物衰變為其他物質)不同,以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等)為例,其半衰期較長,在自然界化學穩定性很好。它需要足夠長的時間降解成其他物質,如果人類長期低量攝入含有喹諾酮類的水、肉食,其直接的結果就是產生耐藥。」中國藥理學會教學與科普專委會委員、南方醫科大學藥學院徐江平教授表示。

  「喹諾酮類藥物的人體耐藥性問題是較為普遍的現象了。比如第一代喹諾酮氟哌酸,已經基本治療不了細菌感染性腹瀉,再如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其對於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感染的治療效果也在漸漸降低,這就是耐藥的表現。」

  廣州地化所這次研究報告顯示,喹諾酮類藥物的用量仍然很大,以諾氟沙星為例,2013年全國用了5440噸,其中人用了1013噸。徐江平表示,他最新掌握的信息顯示,農業部已經意識到喹諾酮在畜牧業濫用的危害,即將決定停止4類喹諾酮類藥物在畜牧業的使用。「其他還有一些小分子的抗生素,其半衰期也很長,在自然界化學穩定性很好,長期微量攝入也有類似的導致耐藥結論。」

  怎麼預測出來?

  10年流域調查購買了237家藥企數據

  「我國長期缺乏對抗生素使用的監管,每一種抗生素具體用到哪些地方、用了多少、有多少進入環境,做研究的人都不知道。」應光國說,這次課題的初衷就是搞清楚上述情況。

  課題組選擇了市場調查+數據分析+模型模擬的方法。課題組對我國主要河流做了10年的流域調查,在數據積累的基礎上,這次選擇了36種最常被檢出的抗生素作為研究對象。

  2014年開始,課題組從國家食藥監總局等部門提供的藥廠登記信息中,分別選擇了各種抗生素銷售量最大的5-10家企業作為代表,總共237家。課題組向這些企業購買了2013年的市場份額、銷售量等數據,從而計算出各類抗生素在不同區域的使用量和用途。

  然後,參考代謝率、汙水處理率等因素,進而計算出抗生素排放量。根據各流域的行政區劃組成,將各市、縣的數據相加,得到流域尺度的抗生素排放量和排放密度。最後,在排放量基礎上,再使用三級逸度模型,模擬預測了各抗生素在全國各流域的環境濃度。應光國課題組從2013年開始啟動本次課題,歷時兩年完成,「這也是建立在此前課題組大量研究獲得的基礎數據之上」。

  預測是否靠譜?

  肯定有誤差但「結論比較可靠」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徐維海指出,數據分析和模型模擬的結果肯定與真實環境有誤差,即便是實地監測,也會有枯水季與豐水季、不同河段點位的區別。不過他認為,應光國課題組研究所得的抗生素模擬濃度50%以上與監測結果在一個數量級以內,說明研究結論比較可靠。「能拿到這麼多數據,反映出全國抗生素濃度的分布情況,這是沒有人做過的。」

  廣州地化所研究員張幹表示,這一研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反映了抗生素汙染的時空規律。他介紹,這次研究建立了一個抗生素排放清單的平臺,以後就可以代入數據做情景模擬,往前、往後都可以預測。「這次的研究成果傾向於靜態,下一步應該還會傾向於做抗生素汙染的動態預測。」

  徐維海介紹,現在對抗生素環境濃度的監測研究已經不是國內外學術界的重點。「抗生素殘留在環境中的暴露是確定的,現在的研究轉向對耐藥性,尤其是耐藥性基因的研究。」

  連結

  「超級細菌」

  演變史

  近30年,人類在廣譜抗生素研發方面基本沒有突破性發現,能做的都是小修小改,但同時出現了多種「超級細菌」。2013年前後還發現「產N D M -1耐藥細菌」,它與傳統「超級細菌」相比,其耐藥性已經不再是僅僅針對數種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藥性」,而是對絕大多數抗生素均不敏感,這被稱為「泛耐藥性」。

  1920年 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鏈球菌。

  1960年 產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 R SA),M R SA取代鏈球菌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菌種。耐青黴素的肺炎鏈球菌同時出現。

  1990年 耐萬古黴素的腸球菌、耐鏈黴素的「食肉鏈球菌」被發現。

  2000年至2014年 出現綠膿桿菌,對阿莫西林等8種抗生素耐藥性達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對西力欣、復達欣等16種高檔抗生素的耐藥性高達52%-100%。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5-06/18/content_3434244.htm?div=-1 report 4902 中國抗生素汙染總體情況到底如何?終於有了研究成果。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獲取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預測得出全國58個流域的「

相關焦點

  • 多瑙河、泰晤士河等數百條河流出現抗生素汙染,怎麼辦?
    圖/視覺中國據《衛報》報導,英國約克大學的科研團隊發起了一項河流研究,對全球72個國家711個地點的河流水質進行檢測,發現65%河流的抗生素濃度超過安全標準,最差的超標300多倍。 抗生素汙染是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途徑之一。
  • 研究稱一些河流中的抗生素水平是「安全」水平的300倍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警告稱,世界各地一些河流中的抗生素水平比研究人員認為的「安全」水平高出300倍。該研究涉及14種最常用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在72個國家的65%受監測河流中被發現。通常用於細菌感染的甲硝唑的濃度為最高。
  • 每年70萬人感染「超級細菌」死亡,抗生素≠消炎藥,別亂吃
    不過,1945年,弗萊明院士在領取諾貝爾獎的演講中就發出警告:如果繼續濫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危害。他提到,在實驗室中,若細菌沒有被暴露在濃度充足的青黴素中,細菌不但可以繼續存活,而且還會對青黴素產生耐藥。如今,該預言已經逐漸顯現,並已成為全球性的危機。
  • 「超級細菌」敲響「抗生素濫用」警鐘
    「超級細菌」並非無藥可用  「在某種意義上,超級細菌只是媒體炒熱的,科學界並沒有那麼熱!」徐建國說,假如搜索全世界的醫學文獻和生物文獻,SARS、H1N1可以搜出成千上百篇論文,但是搜「超級細菌」(superbug),只有5篇文獻;搜NDM-1基因,到2009年12月,才10篇文獻。但是上百度,超級細菌有516萬條相關網頁,谷歌有131萬條。
  • 抗生素無效時 古老病毒大戰超級細菌
    原本好脾氣的鮑曼不動桿菌,開始給醫生造成困擾——它發展出了針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是人們對抗生素的濫用,最終促成了這一變化。」帕特森的主治大夫、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傳染病科主任羅伯特·斯考利,在公開談論帕特森的病情時說。1928年,青黴素被發現,抗生素開始成為抗細菌的主流。作為醫生的武器,抗生素與細菌纏鬥了半個多世紀。
  • 「超級細菌」是亂用抗生素所致?抗生素怎麼給寶寶用才正確?
    我們生活中所說的抗生素通常指的是抗菌藥物,是指由細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物質,可以用來治療細菌、真菌、結核桿菌及支原體或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的藥物
  • 專家呼籲:抗生素不能再濫用 小心滋生「超級細菌」
    PART 1 現狀:近日,美國發現首例「無敵細菌」病例。一名49歲女性因尿路感染症狀就醫,而被發現感染上「無敵細菌」,即對王牌抗生素「多粘菌素」有耐藥性,並且對現階段所有抗生素都耐藥。這一新聞再次引起全球關注。業內人士警告說,全世界已接近走到抗生素「這條路的盡頭」。
  • 全民式濫用抗生素調查:催生抗藥性超級細菌
    曾經因為抗生素的殺菌威力而一度近乎絕跡的結核病捲土重來。更要命的是,今天的結核病病菌多數是具有強耐藥能力的所謂「超級細菌」,我們仿佛又回到了無抗生素時代。「拿到化驗報告後,我邊看邊問自己,還有什麼辦法能對付這種『超級細菌』呢?」這位傳染病專家回憶說。 所謂「超級細菌」,是指那些幾乎對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細菌,它們的出現恰恰是因為抗生素的使用。
  • 濫用抗生素招來禍災,超級細菌傳播成為可能
    您是否聽說過「超級細菌」?有沒有想過,假如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將意味著什麼?在研究前沿的科學家已經開始擔憂。《關你醫事》現在就為您綜述近期的科研進展。超級細菌通常是指具有耐藥性的細菌,現在則多特指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細菌,簡而言之,某種細菌感染,以前使用抗生素會有很好的療效,如今,卻發現抗生素在很多時候會失靈,細菌就會快速增殖播散,並導致死亡。從進化的角度看,細菌是先於人類出現的,在與自然界的長期抗爭中,它具有了頑強的生命力。人類發現抗生素後,有了應對感染的有效手段,而細菌也在不斷進化並具有了對付抗生素的辦法。
  • 殺死「超級細菌」最後一招?科學家發現新抗生素對付MRSA
    殺死感染細菌看起來沒有止境,科學家必須跟上細菌耐藥性的步伐,研製出可以再次殺死「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3月29日凌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美國布朗大學、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份最新成果: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早在1961年,英國科學家就將MRSA稱為「超級細菌」。
  • 抗生素無效怎麼辦?古老病毒吞吃超級細菌救人
    當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診斷微生物學學科組組長危宏平在朋友圈裡刷到這條新聞時,他覺得這將是一個契機,「可以讓噬菌體的研究得到社會更多的重視」。  在危宏平的實驗室裡,不同種類的噬菌體,正躺在培養皿裡「捕食」著各個種類的細菌,等待被進一步地研究。  這些吃細菌的小病毒,現在或許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也最受歡迎的生物之一了。
  • 家禽養殖場濫用抗生素致細菌突變,雞肉感染超級細菌危害無窮
    家禽養殖場濫用抗生素致細菌突變,雞肉感染超級細菌危害無窮  olivia chan • 2020-12-10 15:58:59 來源:前瞻網
  • 八成抗生素屬於濫用 過分依賴催生「超級細菌」
    最近,「超級細菌」肆虐,據報導,一些赴印度接受治療的患者感染了一種新型超級細菌,其含有一種叫NDM-1的基因。這種細菌對現有的絕大多數抗生素都「刀槍不入」,甚至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也具有耐藥性,而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通常被認為是緊急治療抗藥性病症的最後方法。
  • 抗生素該不該用?這3個超級細菌感染提醒我們,要慎用
    很多人都知道,抗生素不能亂吃,不然容易吃「滑」了,讓細菌具備了抗性,下次再吃就不管用了。這是真的嗎?是的,很多抗生素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不要濫用,否則會誘發「超級細菌」的出現。我們今天看4個病例,看看「藥吃滑了」的嚴重後果。
  • 別一感冒就用抗生素!濫用這些藥可能會促生「超級細菌」
    別再一感冒就用抗生素了!濫用這些藥可能會促生「超級細菌」!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頭孢菌素、阿奇黴素等這些我們常見到、常聽到的抗菌藥物,也是抗微生物藥物中的一種。抗微生物藥物,是指能抑制和殺滅病原微生物,用於預防和治療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藥物,它包括有抗菌藥物、抗病毒藥、抗真菌藥和抗寄生蟲藥等。
  • 最強抗生素都解決不了的超級細菌是哪兒來的?我們還能怎麼辦?
    人類當前擁有的最強抗生素「萬古黴素」,和令萬古黴素也無可奈何的超級細菌,在今年春節前夕隨著《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起刷了屏。那麼,超級細菌是怎樣產生的?萬古黴素又是何方神藥?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講講超級細菌和抗生素的那些年和那些事。
  • 「感冒」久治不好 男孩濫用抗生素 體內現超級細菌
    「感冒」久治不好 男孩濫用抗生素 體內現超級細菌 原標題:  關於孩子的安全問題——用藥安全。有些人將抗生素作為「萬能藥」,不管得了什麼病,都用抗生素治療,難道它真的包治百病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前不久收治過一個男孩,孩子看似是感冒症狀,但就是怎麼治也不見好,而最後發現,這竟然跟他常用抗生素有關。福清市11歲的小錦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病的時候,家長跟醫生介紹病情說,在老家孩子一直都是用吃感冒藥來對付流鼻涕,但效果就是不怎麼好。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曾幾何時,細菌感染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隨著青黴素在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抗生素大大降低了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率,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們對抗生素過分依賴,不合理使用和濫用十分普遍,導致耐藥菌不斷滋生,成為殺不死的 「超級病菌」,繼續威脅人類健康。耐藥菌從何而來?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美國專家發明了一種新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抗生素藥物——DAIAs。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反應,甚至可以殺死最具化學抗性的「超級細菌」,他們稱這是「潛在的裡程碑」。
  • 長久以來過度使用抗生素的習慣,讓超級細菌成為現代醫學挑戰
    【Technews科技新報】能夠協助抑制、殺死細菌的抗生素(antibiotic)可說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藥物之一,但因長久以來使用過度泛濫,這種藥物正讓醫學界面臨超級細菌的危機。抗生素的無限制使用是超級細菌出現的主要因素,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超過 50 萬人死於感染具抗藥性的超級細菌,英國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 2014 年的報告更指出,如果不設法加以控制,至 2050 年,抗藥性的蔓延可能會導致數百萬人喪生。只是經過這麼多年呼籲,用藥情況卻似乎沒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