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制定三大家規,原則才是第一位:任何人觸犯了都要被大義滅親

2021-01-10 24小時全接觸

三年前,獨自帶著兒子生活的申女士結識了李先生,那時的她覺得的李先生是個講原則,而且做事非常有條理的人,帶著一絲欽佩申女士和李先生步入了婚姻。可是三年後的今天,申女士卻直呼受不了,她要和李先生離婚。因為丈夫當初的優點,如今讓她喘不過氣。在一個家庭中感情往往是第一位的,可李先生認為家規和原則才是第一位的,任何人觸犯了這一點都有可能要被「大義滅親」。

李先生講述了他所定的家規,首先不能違法,其次不能違背道德,最後要勤勞苦幹。李先生認為妻子近期打算從事的一項工作是遊走在法律的邊緣的,是挑戰了他的家規和底線的,這讓他萬萬不能接受,所以他寧願離婚,也要將反對進行到底。

申女士說她從事的工作是直銷,賣的產品是一些養生食品。最後,在李先生的堅持下,沈女士的這一次工作上的嘗試還未正式開始就結束了,按理說,夫妻倆的矛盾也該不復存在了,但是沈女士卻提出就算沒有這件事,離婚也勢在必行。

申女士說丈夫太講家規和原則了,完全不把她的家人放在眼裡。可李先生說了,他對妻子娘家人的評價就三個字「看不起」。因為妻子娘家人做的事,首先挑戰了他的家規他的底線。

李先生說妻子娘家人做的生意完全是欺騙老年人,這已經觸碰到他的底線了。家規至上原則第一,面對這樣一個嚴肅的丈夫,申女士感到家庭缺乏應有的溫暖,尤其是丈夫對自己上一段感情留下的孩子十分冷淡。但是李先生回應了妻子所說的壓根不是自己的本意,他只是在對待這個孩子的態度上強調一點,遵守家規。

李先生說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妻子以前的孩子,只要到了18歲就要養活自己,必須勤勞肯幹。最後沒辦法,申女士只能犧牲自己,將孩子送走了。

申女士很困惑,對於這段感情,她認為自己拿出了十足的誠意,甚至不惜把孩子送你自己的身邊,可是她卻依然沒有得到期望中的美好生活。

丈夫如今不僅是傷害了身邊的至親家人,還幾乎把外人也得罪光了。李先生說在外面沒有可以讓他受氣,如果別人說了什麼不好聽的話,他肯定要加倍還回去。

這時我們就有一個疑問了,為什麼李先生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如此強調原則和底線呢?對此李先生向大家講述了他的過去。李先生說那還是在他8歲的時候,他看到別的小夥伴都有方便麵吃,他也想吃就找母親要錢,母親不給,他就賴著不走,於是母親就用鞭子打他。從此,他就發誓這一生都不會向母親開口要東西。到了現在父母還是那樣子,把錢都給了哥哥。

這時調解員胡老師想要告訴李先生,不再默默的舔舐自己曾經的傷口,也不再從自己建造的堡壘中帶著敵意窺視旁人,而是用更全面更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身邊的事物。

經過調解員們的努力,申女士表示現在可以不談離婚,丈夫對她的傷害她也可以原諒,過去的就都過去了。李先生表示他是有很多地方沒有顧及到妻子的感受,簡單粗暴了一些。

調解結束了,在一個家庭中,事物是紛繁複雜的,既要有講原則的地方,也要有講感情的地方。這兩個方面究竟該如何擺布位置才會讓家庭和諧呢?從李先生和申女士的故事來看。我們應該將原則設為一個家庭的底線,將感情放在一個家庭至上的位置。只有這樣一個家庭才會是有序的健康的,而且是溫暖的。

相關焦點

  • 父母制定良好的家規,才能教育好孩子,好的家規可以從飯桌上開始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所以,父母要制定良好的家規才能教育好孩子。如果父母沒有制定良好的家規,孩子沒有規矩的約束,父母也會很難管教。芸芸的女兒叫花花,今年6歲了,芸芸一直覺得要讓孩子自由發展,所以孩子在家裡芸芸也沒有給孩子制定什麼規矩。
  • 「大義滅親」並非傳統美德,「親親相隱」才是高貴人格
    此項規定引起了異議,有論者著文稱按此規定對嫌疑人減刑是鼓勵「大義滅親」,而這種「大義滅親」的鼓勵,則是扭曲人性,違背了古代「親親相隱」的法則,「是對法律原則和社會倫理實實在在的破壞」云云。有爭議很正常,對於法治更臻於合理、完善和人性化,無疑是有助益的。
  • 如何有效制定家規,孩子親自參與效果好
    家規就是每一個家裡的規矩,它通過反映全家人的價值觀來使每個家人的需求得到滿足。每個家庭都是獨特的,所以規矩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需要為自己量身訂製一套家規。首先,制定家規需要你和你的伴侶的意見一致,不能說你覺得要制定家規,而你的另一半覺得沒有必要。
  • 認理不認親,願意大義滅親的三大生肖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每個人都有感性時刻和理性時刻,但是面對生活中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會被自己的感性支配,很多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要是波及到自己在乎的人,就無法理性對待。但是有些人向來認理不認親,在關鍵時刻甚至原因大義滅親!
  • 大義滅親的人倫悲劇
    全文結束,乾脆利落,語言簡潔明了,除開篇對地理環境的描寫外,其他內容幾乎都是簡短的人物對話,整個故事按照時間先後順序進行編排,在寫殺子這樣驚心動魄慘絕人寰的悲劇時,用一種異常平靜的態度,像客觀的「新聞報導」,不夾帶一絲感情色彩。冷峻深沉的風格正是「梅裡美魅力」的所在,到了最後需要細細品讀才能感受到強烈的震撼。
  • 「家規意識」的重要性
    清代學者朱伯廬先生的《治家格言》,許多人並不陌生,有人還能背誦其中的重要文句:「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即昏便睡,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渴而掘井……見富貴而生諂容,最可恥;遇貧窮而生驕態者,賤莫甚……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這種家規意識,在今天仍是非常需要的。
  • 「保姆要守20條家規」?更應該制定家政國標
    從日前網上流傳的一份保姆家規可見一斑。這份被網友稱為上海最嚴苛的保姆家規中,僱主要求保姆必須背熟自己提出的20條家規才能入職。包括:不要與小區保安或鄰居家保姆議論家庭瑣事,並透露我們家的隱私;未經允許,不要帶親朋好友進入家裡;平時在客廳打地鋪睡覺;未經允許,不要用家裡電話、電視機等。其他僱主贊成者多,也有效仿之意。
  • 女白領制定奇怪「家規」 竟是為5歲女兒戒手機癮
    樂樂從3歲開始就迷上了手機,無論任何親友的手機都要搶過來耍,後來更發展到不愛玩具,不愛出去玩,吃飯都要抱著手機吃的程度……2個月前,劉穎麗開始聯合家人,幫助女兒戒手機癮。女兒3歲開始迷上手機昨日中午,觀音橋紅鼎國際B座大廳,記者見到了劉穎麗,她是該棟樓內一家銷售公司的行政工作人員。
  • 想要教出好孩子,這幾條「家規」要效仿,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而制定家規是進行家庭教育的重要的前提條件之一。因為目標性明確,更利於孩子的自我控制。像朋友家的孩子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朋友家的女兒今年才二年級,但是孩子就明顯的比同齡人更要懂事大方明事理。就是因為在孩子5歲時,朋友兩口子就針對孩子的年齡段給孩子制定了相應的各種"家規"。而孩子的各種良好的行為,全都是拜託於這份家規的制定與執行!
  • 歐巴馬培養出哈佛女兒,他立下的9條「家規」,中國父母應該看看
    有的父母專門針對自己的孩子立下家規,讓孩子從小在一個有規章制度、有秩序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從而變得更加自律。歐巴馬的育兒經,為孩子立下的9條「家規」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想必大家都認識。為什麼要給孩子制定相應的家規呢?立家規可以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到自律要求自己,促進更好成人成才父母在家中立下家規,給孩子制定相應的遵守規則,可以營造一個有秩序,有良好氛圍的家庭環境。
  • 這個村民制定的最嚴家規,你怎麼看!
    「7點起床,7:40上學,放學後要帶好妹妹;要主動搞好個人衛生……,違反任何一條打50大板,考試成績不能進全班前10名,罰跪1小時。」這是四川古藺縣雙沙鎮一村民為教育兒子而專門制定的「學規」,該「學規」被村民稱為最嚴「學規」,在當地引起熱議。   近日,記者來到白馬村,一睹村民羅平為兒子制定的規則:   1.7點起床,7:40分上學,上放學期間(回家後)要帶好妹妹。   2.每天的家庭作業要按時完成,要盡最大努力去解難題,不能欺騙老師和家長。
  • 家規不嚴成擺設
    據媒體報導,四川古藺縣雙沙鎮一村民為兒子專門制定了一份苛刻的「家規」,做不到就「大刑伺候」,一時引發熱議。這位家長的做法無疑是簡單粗暴的,明顯侵犯兒童權利。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規若不痛不癢,看似民主卻流於形式,豈不成了無用的擺設?
  • 在當今,何為家規?
    在古代,家規是作為一種規範家族成員的品德行為而形成的行為規範。人類在歷史的演變中慢慢地由個人走向小團體,由小團體走向家族。面對新形成的社會形態,家規的產生為當時社會秩序的穩定起到重要作用。在當今,「家規」一詞已經成歷史,但是人類所形成的家庭因素依然存在。所以對於當今的家規也已經不是那種有嚴格條條框框的條令,而是「家風」。「家風」體現著一個家庭裡良好、積極的風氣,這種風氣與家人的品性有關,與一個家庭的文化相關。相比於「家規」更柔和一些。
  • 父親制定嚴厲家規 小兩口不堪「考核」離婚
    父親為了提高兒子兒媳的生活能力,制定家規進行「嚴格管理」,不但每天要進行考核記錄,每周還要舉行家庭會議並要求每人做會議記錄,小夫妻無法忍受管理,矛盾叢生,繼而鬧起離婚。日前,無錫惠山法院就審結了這樣一起奇葩的「80後」離婚案。
  • 弒父的捷德奧特曼熱度非常高,大義滅親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至於母親,捷德是伏井出K利用貝利亞遺傳因子製造出來的複製人,如果非要說捷德有母親的話,這個母親只可能是伏井出K或者是女作家石刈亞璃依。二、大義滅親的歷史由來捷德奧特曼在大義滅親之後向地球上的民眾證明了自己,同時也成為了光之國的座上賓,一切似乎都在變好。一般認為大義滅親都是褒義詞,那麼這個詞語的歷史由來是什麼呢?
  • 大義滅親
    【成語】         大義滅親【拼音】
  • 如何看待高玉倫親戚「大義滅親」
    在這位網友看來,這種泯滅親情的「大義滅親」行為,是被法律逼的,許多網友也認為,如果湯家窩藏、包庇高玉倫,將觸犯刑法,因此也是不得已為之。法律究竟如何規定?「作偽證」、「窩藏」、「包庇」有罪,但「知情不舉」並不為罪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8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 親測有效的五條家規,照著做半年,親戚都誇我的孩子有教養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家規之所以可以拿來跟國法相對應,是因為它可以維護一個家的穩定與和睦,能促進家庭成員的持續成長。很多人認為家規這個詞聽上去很古板,不應該出現在現代家庭當中。那麼,約法三章、家庭制度、family rules,任何具有相同意義的詞語,隨你喜歡。
  • 《家規72小時》續集兩會播出 響應家風政策落地
    家風通過家人行為表現出來的,此時就需家規來規範。這也就對家規的公正執行提出來更高要求。陳敬忠還總結「家規傳承靠家規,家規執行看家長」只要能做好這些,家風養成指日可待。­  家庭是社會基本細胞,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則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做好榜樣,孩子才能快樂成長。家風正、黨風才能廉、社風才會清,而要實現清明社會的根本在於家庭中需要養成良好的家規。
  • 制定溫暖「家規」 浙江六位大學女生建浙江「最溫馨寢室」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23日訊「幸福必須曬出來、不滿必須講出來;快樂必須唱出來、傷心必須說出來;困難共承擔、好吃共分享……」這短短幾句話,是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國貿系成蹊苑37幢506寢室所定的「溫暖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