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北方餃子,南方臘肉」之說,可見臘肉的地位與餃子有很大的區別。叫臘肉的人,在冬天把肉用鹽漬風乾或燻幹的方法製成,稱為臘肉。在我國可以說具有悠久的臘肉歷史,早在周朝的《周禮》、《周易》中就有「肉香」、「香」的記載。
南部的臘肉吃起來好像已深入骨髓,味道鮮美,鮮紅透明多樣,既可直接吃,又可炒,還可拌吃,因而被譽為「一家煮肉百家香!
許多人會說,醃製臘肉簡單,那就是抹一抹鹽的事,其實不然,一道美味要想做得好,遠非抹鹽就能解決的問題。
第一點:挑肉
醃製臘肉的首選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肥瘦之比為四六開,如果醃製的臘肉太瘦了,做出來的臘肉會很硬很柴,如果醃製的臘肉太肥了,做出來的臘肉會很油膩很難下咽!一塊肉的表皮上戳一個小口,這樣便於穿上繩索掛起來晾曬。
要領二:炒
醃製臘肉時,食鹽的比例很重要,一般10斤豬肉約需150克鹽,但炒肉時多加,一般準備300克,但抹鹽時要根據量來定。下炒熱後加入八角、砂仁、桂皮、花椒炒香,關火晾涼備用。
第三點:醃
一般情況下,買回來的肉不洗淨,直接用高度酒全身抹一遍,既能增香又能消毒殺菌,還能延長保存時間。接著,在材料中加入一些生抽,因為生抽本身醃製出來的臘肉顏色也特別好看。將調和好的輔料均勻抹在豬肉上,並仔細按摩,使豬肉完全吸收,然後將抹了鹽的豬肉放入乾淨的、不含水、不含油的盆或壇中,加入剩餘的調料。
要領4:倒車
肉醃製過程中,每天早、晚兩次將上、下肉換位,目的是使肉醃製得更充分、更入味,以便醃好的臘肉味道統一,而且不會變質。
重點5:風乾
7天後,我們在紮好的洞裡用繩子紮起來,在晾曬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把豬肉放進90度左右的溫水裡燙5秒鐘,這樣臘肉就不會太鹹了,顏色也會更好看。把肉煮熟後掛在戶外晾曬10天左右即可食用。
謹記醃臘肉的五個要領,選肉、炒料、醃製、倒入鍋內晾乾,使臘肉肌肉呈鮮紅或暗紅色,透明或乳白色,肉身乾爽,堅韌,有彈性,並具有臘肉應有的風味。直接抹鹽醃製臘肉是不對的,教你多加一味,即生抽,臘肉鹹香可口,而且不會發黴,放久了也不會發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