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今年上一年級,自從他開始上網課後,家裡就不時響起大哥和嫂子輪流的怒吼聲。
離上課沒幾分鐘時間了,他還要跑到樓下晃悠一下;各種布置的作業,就攤在桌上,等父母開始發火了才開始做;做作業時左顧右盼,一會摸摸尺子,一會摸摸玩具,沒人看著的話,半個小時說不定還在第一題。
氣得大哥怒喊:「沒人盯著你就不做作業,你自己看看今天做了多少?」
父母以為孩子都是可以自己安排好時間的,不需要大人操心,但實際情況卻是:你不推孩子,孩子就是不動。
難怪父母會有這樣的擔憂:受疫情影響,孩子在家學習但是自律性很差怎麼辦?老母親可是要上班的,誰來督促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家裡小朋友,不管家裡大人做什麼,他們都會默默地站在旁邊看你幹活。等大人走開後,他們就會學著大人的模樣再模仿一遍,而在這模仿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很多東西。
有句話說得好:模仿是最好的教育模式。如果父母沒給孩子示範如何做能養成自律,孩子又怎麼能知道呢?
有次聽朋友說起他們家一個親戚的孩子的事,那孩子上五年級,每次晚飯後,父母就會讓他一個人在書房裡寫作業,父母則在客廳看電視。然後這孩子一會出來喝口水,一會出來上廁所,一會出來拿東西,還順帶著看幾眼電視,電視都快放完一集了,他還沒正經坐下來寫作業。
當父母自己看電視、玩手機,卻要求孩子靜下心好好學習時,孩子心裡會平衡嗎?他肯定不平衡,他想的是:憑什麼你們可以消遣,而我要這麼苦逼的學習,學習真是一件痛苦的事。
前幾天有個學霸借網上課的新聞,感動了很多人。
河南南陽淅川的高三學生小通,高考的目標是浙江大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小通每天五點半起床早讀,八點準時在屋頂開始上課,被網友戲稱為現代版「鑿壁借光」。
學霸借網上課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像小通一樣的目標——考入名校,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目標,那可以先跟孩子聊聊,問問他未來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再讓他想想,如果要達成這些目標,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
幫孩子找到目標後,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計劃,不要父母硬性給他規定什麼時間做什麼。父母要給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力,同時也要告訴他們要為自己所作的一切決定負責。
還記得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節目,並獲得總冠軍的武亦姝嗎?她小時候也跟其他孩子一樣,貪玩不愛學習,這讓她的父母很擔心。
一次偶然機會,武亦姝的爸爸帶著她去朋友家做客,武爸爸看到別人家孩子讀書特別多,就問朋友是怎麼培養孩子的。武爸爸的朋友卻說沒有特意培養,只是每天一家人都會陪孩子看書。
這一句話點醒了武亦姝父母,從那以後,父母每天都會抽出時間跟女兒一起看書,而武亦姝也成了其他父母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一次詩詞大會更是讓她被很多人熟知,就像網友說的那樣:這個00後美少女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當孩子看到父母在努力學習,自然會被家庭氛圍影響,不用父母催促就能自覺完成。
孟母三遷的典故相信很多父母都聽過。
剛開始孟母他們居住在離墓地很近的地方,孟子在這裡學到了一些祭拜之類的本領,她覺得這些不該是孩子學習的東西。
孟母就把家搬到了集市旁,孟子在這裡學到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本領,她覺得這些也不是孩子該學的東西。
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學宮旁邊,孟子在這裡學習到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她覺得這些才是孩子要學習的。
孟子後來成為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現在父母買學區房的行為,就跟孟母的做法很像,只是有些父母花重金購置學區房,卻很少買書給孩子。都說書房是最好的學區房,如果家裡有條件,可以騰出一間房作為書房;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在家裡的某個角落開闢一個學習角,同時給家裡添置幾個書櫃。
在孩子學習時,父母可以看書,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願所有的孩子都擁有自律,也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我是 ,家有一女,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探討育兒問題、傾聽你的育兒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