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者】寧波市創建「無證件辦事之城」,為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

2020-12-25 澎湃新聞

2018年以來,寧波市針對證件種類繁多、實體證件攜帶不便、「重複證明、奇葩證明」較多等普遍性問題,研發運行「阿拉警察」手機APP和寧波電子證明共享核查平臺,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環境下的身份驗證新模式,構建「全市域、全領域、全窗口、全事項、多場景」無證件辦事服務體系,創建「無證件辦事之城」取得顯著成效,大大方便了群眾辦事和生活。

一、構建一個跨域聯通平臺,

實現證明核查由「群眾舉證」向「數據驗證」轉變

編制《全市「無證件辦事」目錄》,將法定的47個領域1464項事項中涉及的127種4486個證件(證明)納入目錄,確保「目錄之外無事項、目錄之外無證件(證明)」。

研發寧波電子證明共享核查平臺,破解跨領域跨部門數據共享難題。

制定數據共享清單、規範數據歸集標準、構建數據共享模型,建立政務辦事事項庫、證明材料庫、操作核查人員庫,並通過政務服務網連接該市所有政務辦事窗口。比如,群眾到公安部門窗口辦理「合法穩定就業居住證」需要人力社保局的「社會保險參保證明」,窗口工作人員通過共享平臺直接獲取電子版「社會保險參保證明」,不需要群眾再去打證明。

創新身份驗證,平臺連接公安部人口基本信息和全國企業基本信息大數據,個人或企業辦事只需刷臉或掃碼即可準確核驗真實身份。

規範證明出具,製作統一電子證明專用章,對獲取的版式證明自動加蓋含有信息提取單位、信息製作單位、提取時間等信息水印,滿足業務部門既要紙質存檔、又要電子存檔的需求。目前,平臺可出具電子證件(證明)127種,其中實時數據共享出具78種、人工24小時內核查出具49種。

二、健全一套「電子證照卡包」,

實現身份認證由「實體證照」向「電子證照」轉變

同步上線「電子證照」和「電子證明」,推動兩證融合應用,最大限度減少群眾紙質證明重複提交、「打證明」多的問題。

通過電子化改造,實體證件(證明)以動態二維碼形式呈現在手機端「阿拉警察」APP,實現線下場景應用,方便群眾隨時調取。

集成「電子證照包」,上線居民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駕駛證、行駛證、居住證、電動自行車信息、電子健康卡、社保卡、律師執業證、低保求助證、機動車交強險電子保單、機動車商業險電子保單、道路運輸證、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境外人員電子護照、殘疾人證、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出生醫學證明、教師資格證、學位證等21種常用電子證件。

集成「電子證明包」,上線親屬關係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流動人口登記證明、駕駛人信息查詢證明、機動車信息查詢證明、戶口登記項目內容變更(更正)證明、註銷戶口證明等7種常用電子證明。

目前,「阿拉警察」APP內28類高頻電子證件(證明)已覆蓋群眾大部分日常生活辦事所需。今年6月19日,家住鄞州區的馬先生,到區行政服務中心公安窗口辦理人才引進落戶時,忘帶了身份證和社會保險參保證明,工作人員通過「寧波電子證明共享核查平臺」,獲取了馬先生的身份信息和社保參保證明,順利辦理了落戶,整個過程只用了5分鐘。

目前,「阿拉警察」APP總下載量560萬,註冊用戶423萬、實名認證用戶223萬,用戶日均活躍量2.81萬人次。

三、拓展一體服務應用場景,

實現無證辦事由「一縣一域」向「寧波全域」轉變

推動電子證照(證明)場景化應用,從政務服務拓展延伸至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基本形成覆蓋全市的證照電子化應用體系。

政務服務領域,實現市縣兩級11個行政服務中心、4947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辦事窗口和政務服務自助終端「證照電子化」運用全覆蓋。比如,「存量房買賣合同網籤」事項,只需通過「阿拉警察」APP內身份證二維碼,就可在自助終端機進行辦理,徹底改變了原來證件不離身、環環要證件的情況。

公共服務領域,實現在旅館、網吧、郵政、保險、醫院、銀行、機場、加油站、典當行、圖書館、移動運營商、水電氣網辦事點、汽車4S店、車輛檢測站、景區等52類場景5400餘個點位的延伸應用。比如,外地來寧波的人員,通過「阿拉警察」APP或加載了「阿拉警察」埠的「支付寶」,完成實名驗證後,就可以在全市3800餘家旅館使用電子證件。

社會治理領域,實現在公安路面核查、出租房管理、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門衛登記等場景的拓展應用。如在交警路面核查中,群眾可用手機向民警出示駕駛證、行駛證二維碼,即可完成身份及車輛核查放行。

四、落實一組嚴密防護措施,

實現信息數據由「系統安全」向「多維安全」轉變

堅持惠民生與保安全並重,充分運用動態人臉比對、圖像文字抓取等技術,關聯照片、人臉、信息等「三要素」,通過照片驗證、信息加密、監測預警,建立起一整套嚴防公民隱私洩露和信息系統防範的安全保障機制。

要求實名認證用戶拍攝身份證正反面照片上傳到系統,系統通過圖片文字識別技術進行校驗,甄別身份證件真偽,保證實名認證用戶的身份真實有效。

採用動態人臉識別技術,安全應用等級參照金融級,對人、證實時比對,所有比對認證過程均由公安部可信身份認證平臺完成,確保電子證件使用者為本人使用。

遵循「正當、合法、必要和授權同意」原則,確保信息採集、處理符合隱私保護規定,並落實脫敏使用要求,消除明確身份指向。

將各相關證件(證明)信息混合加密封裝,以秒級定時刷新的電子二維碼形式呈現,有效保障個人信息不被破解和截屏冒用。

系統研發嚴格採用部省標準,完善整體代碼開發、接口調用共享等技術環節,並利用政務雲安全體系與網際網路邏輯隔離,實時監測預警防禦外部攻擊、病毒感染等,及時排查整改風險隱患。

五、出臺一項改革保障規定,

實現成果固化由「經驗做法」向「制度規範」轉變

及時總結2年多來的實踐經驗,今年8月制定《寧波市保障「無證件(證明)辦事之城」改革若干規定(試行)》,保障改革成果制度化規範化。

明確「無證件(證明)辦事」要求,在寧波行政區域內辦理政務服務、公用事業服務事項,無需提交本市核發或者出具的證件(證明),而由辦理單位核實驗證,合理引導群眾預期、避免引起不必要誤解。

健全「無證件(證明)辦事」機制,實施辦事目錄對外公布、動態調整及群眾、企業投訴舉報核查反饋等舉措,確定個人身份可信認證、「浙裡辦」「阿拉警察」APP電子證照、省市公共數據共享平臺電子證照、市電子證明共享核查平臺電子證明、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等5種辦事方式,壓實部門責任、推動改革落地。

建立違規問責、盡職免責制度,對應當參加改革而未參加改革、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擅自創設證件(證明)、未編制無證件(證明)辦事目錄,或者事項及證件(證明)有遺漏、未按無證件(證明)辦事目錄調整辦事指南、未實施無證件(證明)辦事措施,仍向申請人索要證件(證明)、未按規定使用共享核查平臺、為共享核查平臺提供的電子證明共享信息,或電子證明核實信息內容失實、將電子證明挪作其他用途等8種行為,依規追究責任;對按規定程序方法提取的申請人信息、電子證明內容失實,導致辦理結果差錯後,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的情形,免於追究責任。

來源:最多跑一次

原標題:《【領跑者】寧波市創建「無證件辦事之城」,為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市政務服務中心為辦事群眾免費複印材料
    「以前在政務中心複印申請材料得花錢,現在政務大廳提供了就近免費複印服務,減輕了市民辦事負擔。」8月30日,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不動產登記的王躍高興地說。  按照自治區「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為減輕企業和群眾辦事負擔,積極為辦事群眾提供便捷、優質、高效服務,自8月20日起,市政務服務中心對老百姓在大廳辦事所需要提交的材料和證件等複印件提供免費複印服務。  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在1至5樓設立群眾免費複印點,每天安排專人為辦事群眾提供複印服務,讓群眾不再為複印材料煩心。
  • 讓群眾辦事更安心!貴安政務服務中心大學城分中心多措施強化疫情防控
    近日,記者走進貴安新區服務中心大學城分中心發現,進出的辦事群眾需測溫登記檢查,窗口前的工作人員均身著統一服裝、帶著口罩開展業務辦理,以保障大廳服務工作安全有序推進。由於業務辦理涉及面廣,辦事人員結構複雜,作為提供審批服務的實體場所的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風險性也隨之提升。為持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確保群眾辦事安全,根據《貴州貴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安排,大學城分中心積極貫徹落實,多項措施發力為辦事群眾提供一個安全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 龍口打造「好人之城·好辦事」政務服務品牌
    大小資訊客戶端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姜春康 通訊員 王鵬 攝影報導)今年以來,龍口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重點,以優化發展環境、服務經濟發展為目標,勇於創新、敢於攻堅、積極作為,以「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為依託,不斷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全力打造「好人之城·好辦事」的政務服務品牌。
  • 海南省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審批人苦練「內功」為辦事群眾提供優質...
    ,為群眾提供細緻、耐心、優質的服務。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為了勝任崗位,吳欣舸在工作之餘加強業務知識學習,讓自己能熟練掌握並準確適用國際投資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並加強外語的學習。她給自己定下目標:「辦事群眾所有諮詢的問題,自己都要給出準確詳實通俗易懂的解釋。」最近幾個月,我省許多企業邀請外國友人來瓊參加商業洽談等活動,吳欣舸和同事們的業務量也激增起來。
  • 感受政務服務之變④|提升基層服務水平,實現群眾就近辦事
    將政務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9月22日,記者來到大朗鎮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北廳的綜合窗口區,見到工作人員在電腦前有序地忙碌,他們通過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進行業務受理,實現「前臺綜合收件,後臺分類審批」的政務服務新模式,進一步實現市鎮兩級及窗口前後臺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
  • 東營區政務服務:評價制度更好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我對窗口工作人員的服務還是非常滿意的,我打電話諮詢時,她建議我通過網上提報材料,不用到這裡來,並且很耐心指導我上傳材料,這才一天就拿出證來,我真要為小姑娘點個讚」。對於目前推行的「好差評」工作,王女士也給予了認可。「政務服務怎麼樣,大家滿意不滿意」,怎麼評價?
  • 用服務「小細節」彰顯政務「大文明」
    步入蘭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一樓,乾淨整潔的辦事環境、明亮清晰的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電子顯示屏映入眼帘,微笑服務的 " 小蘭 " 志願服務團隊正在耐心地為群眾提供幫辦服務。近年來,市政務服務中心不斷優化服務環境,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改善大廳 " 硬體和軟體 " 環境,增設志願服務站、24 小時自助服務多功能區、愛心媽咪屋、愛心驛站等,使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適的辦事環境。
  • 青島即墨人社電子政務地圖為辦事群眾提供精準導航服務
    原標題:青島即墨人社電子政務地圖為辦事群眾提供精準導航服務來源:中國網「你好,我想辦理養老保險延長繳費,該到哪裡辦理?」
  • 改革攻堅看煙臺·訪談|於向明:全力打造「掌上辦事之城」
    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於向明——全力打造「掌上辦事之城」今年,深化「放管服」和流程再造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被列入全市15項改革攻堅和「三重」工作我們緊緊扭住制度創新、流程再造這個根本,持續向更全領域、更深層次推進政務服務流程再造,將制度創新、流程再造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舉措、激發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掌上辦事之城」。 一是建設高效便捷的「煙臺一手通」移動政務服務體系。
  • 打通審批末梢 促進行政肌體微循環——寧波市政務服務中心創新性探索
    打通審批末梢 促進行政肌體微循環 ——寧波市政務服務中心創新性探索 一、背景與起因 2000年1月,寧波創建了浙江省第一個地市級行政服務中心,至2002年,全市形成了以市行政服務中心為龍頭,縣市區行政服務中心為主體,部門分中心和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為補充,覆蓋城鄉
  • 來定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的人員,請注意!
    沒智慧型手機者,請出示身份證……」在定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廣場循環播放著疫情防控相關要求辦事群眾掃描帶有二維碼的宣傳牌逐一排隊進入市政務服務中心 「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群眾多、辦事窗口多,我們牢牢把住『入門關』,按照『一測二看三登記』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並儲備口罩
  • 用服務「小細節」彰顯政務「大文明」——記省級文明單位蘭州市...
    開展愛老助老培育文明「新風」值得一提的是,為切實解決老年人在政務服務平臺和政務實體大廳辦事不會上網、不會掃健康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困難,市政務服務中心特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服務。「不用查健康碼,登記有效證件就能進入,這點真的做得太好了。」
  • 政務服務大廳積極開展巾幗文明崗創建工作
    為進一步提升嘉興市政務服務和數據資源管理辦公室政務服務大廳精神文明良好形象,充分發揮「巾幗文明崗」的積極作用,激勵我辦政務服務大廳女職工愛崗敬業立足本職樹新風、創一流業績展巾幗風採。2020年11月組織創建 「巾幗文明崗」工作領導小組。目前,政務服務大廳前臺工作人員共有50名,其中女性職工34名,佔總人數的68%。
  • 聚焦甬舟一體化發展 港、城、人共享激活乘數效應
    審視當下,從寧波港、舟山港一體化到甬舟人才一體化,再到甬舟戶籍同城待遇,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融的寧波與舟山加速開啟了兩地一體化發展的節奏,通過港、城、人的共享、共建、共融助推城市革新。  港口一體化 打造世界級「強港」  寧波、舟山隔海相望,說起兩地的一體化步伐,離不開寧波港、舟山港的港口一體化路徑。
  • 角色互換心貼心 政務服務提效能
    角色互換心貼心 政務服務提效能 為進一步推動文明行業創建活動,展現政務服務行業文明新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進政府與群眾的溝通聯繫 志願者們通過「諮詢一次業務、辦理一次證件、體驗一次服務」等方式親身體驗政務服務工作人員面對群眾諮詢、辦事時的工作感受。隨後組織召開了體驗交流座談會。會上,局分管領導介紹了行政審批局的主要職能、制度規範、特色亮點、服務舉措等工作。
  • 浙江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 打造「掌上辦事」之省
    今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建成「掌上辦事之省」,推動政務服務從網上「可辦」轉向「好辦、易辦」。 圍繞這一目標,浙江省和阿里巴巴深度合作,合力建設「政務服務中臺」產品,全面貫通各級政府部門審批系統,打造網上隨時辦、全域就近辦、簡易快捷辦的「一網通辦」浙江版。
  • 迎江區政務服務中心正式開通「一碼取號」群眾辦事獲得感和便利度...
    迎江區政務服務管理局科學精準做好大廳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進一步保障辦事群眾生命健康安全。近日,結合「安康碼」應用平臺,對政務服務中心叫號設備升級和系統改造,在迎江區政務中心正式開通「一碼取號」服務。打通了辦事群眾「亮碼」信息與政務數據共享的通道,真正實現了「一碼出入、一碼取號、一碼通辦」。企業或群眾進入服務大廳辦事時,只需出示個人「安康碼」,直接在叫號設備上自助掃描,顯示綠碼即可立即取號,同時做好前來辦事人員信息登記。
  • 慈谿逍林鎮化解群眾辦事難題 政務服務窗口「全周無休」
    慈谿逍林鎮化解群眾辦事難題 政務服務窗口「全周無休」 2020-12-22 03:21:42 浙江在線 記者 陸樂 通訊員 岑淑益 岑先生說,自己工作日沒時間來辦事,只能雙休日來碰碰運氣。  為解決群眾工作日無暇上門辦理業務的難題,慈谿市逍林鎮今年推出「全周無休」政務服務綜合窗口,將該鎮便民服務中心12名前臺人員錯時排班,確保每日有8至9名工作人員在崗。窗口推出後,除春節、國慶假期外,群眾、企業每天均可到便民服務中心正常辦理業務,一站式辦理社保增減審批、社保卡換領以及民政殘聯等相關服務事項。
  • 廊坊 文明之城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深度推進的背景下,廊坊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不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全面加快建設創新廊坊、數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努力增強群眾獲得感、安全感。 「創城我們一起」。
  • 電子證照6項國標實施 群眾辦事更便捷
    為了進一步提高群眾網上辦事效率,電子證照6項國家標準近日推行,包括《電子證照總體技術架構》、《電子證照目錄信息規範》、《電子證照元數據規範》、《電子證照標識規範》等。今後,每個電子證照都將有自己的「身份證號」,異地電子政務業務辦理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