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為什麼要對基因編輯進行限縮、控制?

2021-01-09 圳論

文 | 劉雲生

提要:基因編輯會扭曲、屏蔽、湮沒人的主體地位。人的存在不再是自在自為的存在,可能淪為他人意志或利益的產物,要麼淪為實驗室的小白鼠,要麼成為商業帝國的性玩偶。

為什麼國家明令禁止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所有的答案都聚焦在一點上:違反科學精神,違反倫理道德。

嚴厲的刑事懲罰外,民法典對此類行為如何定性?通過什麼樣的制度設計予以規制?

民法典第1009條以專條形式明文規定: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這是民法典立法的一大亮點。通過三個「不得」為基因編輯加上了三把「法鎖」,最大程度阻卻、減輕其對自然人人格權和倫理道德、公共利益的風險。

高科技高風險,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常態。民法典為什麼要對基因編輯進行限縮、控制?因為稍有不慎,基因編輯在為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嚴重禍患。

具體而言,基因編輯對民法可能提出三大世紀性挑戰。

第一大挑戰,基因編輯嬰兒是自然人,還是人造「人」?這挑戰了民法對「人」的基本界定。根據近代民法的人格原理,凡是遵循自然規律出生的人,都是民法意義上的「人」,不管是寒門子弟王小二,還是太極宗師張三丰,都享有與其他人絕對平等的人格。按這個標準,孫悟空、哪吒都不算民法上的人。同理可證,基因編輯嚴重違背自然法則,通過人為操控改變自然基因,很難說是自然法意義上的人,更接近人造人的角色。

有人可能會質疑,試管嬰兒是人,為什麼基因編輯嬰兒就出問題了?試管嬰兒雖然藉助了人工生殖技術,但都是輔助性技術,保有了基因傳承的完整性,所以屬於自然人而非人造人。

第二大挑戰,人的主體性地位是取決於自然法則,還是人定法則?基於人道主義立場,即便是基因編輯嬰兒,一旦出生,我們就必須按照民法典認同其主體地位。但隨之而來的難題就是:按照民法典的制度邏輯,人格只能遵循自然規律生成並由法律最終確證。基因編輯顯然打破了這種價值鏈條和邏輯前提,開啟了「人-複製人-複製人複製的人」的人定法則,衝毀了民事主體賴以生成的自然規則。最終的惡果是什麼呢?基因編輯會扭曲、屏蔽、湮沒人的主體地位。人的存在不再是自在自為的存在,可能淪為他人意志或利益的產物,要麼淪為實驗室的小白鼠,要麼成為商業帝國的性玩偶,要麼成為軍火商的超級戰士。還有更悲催的結果,王小二的出生單純就是為了給億萬富翁提供供體,讓這些億萬富翁長命百歲,生命之花永不凋謝。

如此一來,人就不再是民法中具有獨立人格和生命的個體,而是供他人生存的工具和手段,最終被異化為「物」!

第三大挑戰,人與人之間如何實現平等?如果承認了基因編輯嬰兒的合法性,承認其民事主體地位,人類不可避免地就會面臨一個世紀性難題:重啟絕對不平等!因為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通過匹配、開發、植入等手段製造「超級人類」,最終人類就會陷入創造與被創造、支配與被支配的惡性循環,毀滅現有秩序和人類本身。

其中,人類即將面臨的最可怕的兩個後果:一是憑藉財富和技術,部分富翁會改變基因系統的不良鏈條,重啟、再生、植入優勢基因,雖難成為與天地同壽的神仙,但活上150歲肯定沒問題,徹底打破「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引發新的人類不平等和社會分層;二是憑藉技術、信息壟斷,超級人類可以自行繁殖,不斷進化,為了獲取、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超級人類會以優生學法則對劣勢基因人種進行定向管理甚至定點清除!

這不是虛妄的杞人憂天,更不是好萊塢大片的驚悚橋段。(作者系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 不動產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堅決反對基因編輯嬰兒?
    這項技術並不是什麼偉大的發現,很早就有學者對此進行研究,也有大量的此類研究論文發表,可以說何建奎和他的實驗室所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的科學創新,也沒有任何的科學價值,但是為什麼這麼早就公布的技術能輪到何建奎的實驗室通過基因編輯誕生首例能夠預防愛滋病的嬰兒呢?那是因為這項技術存在風險。通過基因編輯從而獲得愛滋病預防能力,這是好處。
  • 合同約定排除或者限縮不可抗力是否可行?|審判研究
    合同約定排除或者限縮不可抗力是否可行?以下為討論方便,筆者將這種 「小於」 的約定,稱為 「限縮型不可抗力條款」 。四、對避免 「限縮型不可抗力條款」 無效的實務建議在對 「限縮型不可抗力條款」 的生存狀態有所預期之後,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採用合同約定的方式對不可抗力相關內容進行細化、調整有不可替代的實踐意義,需要做的是,採取相關措施避免該條款陷於無效。對此,筆者的實務建議如下:1 .
  • 「藍委」爆料有臺商選臺東縣長 陳明通:要限縮
    中國國民黨「立委」孔文吉今天上午在「立法院」院會質詢有關大陸居住證時,爆料今年有臺商登記參選臺東縣長,要如何處理?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強硬表示「要限縮他呀!他要放棄,領居住證怎麼可以來當縣長!」  「立法院」上午舉行院會,「朝野立委」就賴清德施政報告提出個人質詢,孔文吉關切蔡當局要修「法」限縮申領大陸居住證者被選舉權的做法並提出例證要陳明通表態。
  • 為什麼要阻止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完美的基因不好嗎?
    完美基因當然好,但人類如今對基因認識不足,根本不知道「完美」的基因到底是怎樣的,也無法製造出基因「完美」的人,若不謹慎對待甚至可能向人群中引入不良基因。去年基因編輯嬰兒曾引發熱議,以基因技術敲除某段基因,使得嬰兒天生具備抵抗愛滋病的能力,但是其實是很冒險的,基因編輯過程中要用到內切酶,雖然能夠切除目標基因,卻仍不能控制對其餘基因的影響,這就可能造成具備某方面有基因缺陷的兒童,他們未來結婚生子就可能讓這種缺陷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擴散,危害到更多的人群。而賀建奎也因為這一冒險且倫理學審核不完備的試驗受到了處罰。
  • 人類基因編輯為什麼於法於理都不被允許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技術以中心法則為生物學基礎,什麼是中心法則?就是認為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到蛋白質,再 由蛋白質進行表達,這個遺傳順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源自新浪微博為什麼那麼早進行研究卻沒有一個實驗能進行到最後呢?科技發展到現在,人類雖然已經破譯了一些遺傳物質和掌握到了遺傳的一定規律,但基因工程的複雜性是沒有完全掌握的。
  •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2019-06-11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院科技攝影聯盟 謝震霖 攝   中新網上海6月11日電 (鄭瑩瑩)據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11日發布的消息,中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了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相關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6月10日深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 基因編輯要置於法律框架內
    基因編輯技術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在醫學領域,許多細菌免疫複合物都相對複雜,其中科學家掌握了對一種蛋白Cas9的操作技術,並先後對多種目標細胞DNA進行切除。這種技術就被稱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 給Cas9一個'on'開關,以更好地控制CRISPR基因編輯
    CRISPR-Cas9是一種革命性的工具,部分原因在於其多功能性:由細菌產生的咀嚼病毒,它在人體細胞中同樣有效地進行各種遺傳技巧,包括切割和粘貼DNA,製造精確突變以及激活或滅活一個基因。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現在通過提供「開啟」開關使其更加通用,允許用戶在除指定目標之外的所有細胞中保持Cas9基因編輯器關閉。經過重新設計的Cas9酶 - 研究人員稱之為ProCas9 - 除了含有一定長度的蛋白質外需要在酶結合併切割DNA之前進行剪切。
  • 譚啟平:論民法典第16條的限縮解釋——以胎兒不能成為徵地補償對象...
    關於胎兒利益的保護範圍,「視為」立法技術的運用要求限縮解釋。同時,胎兒接受贈與存在立法、司法難題及道德和法律風險,胎兒不宜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胎兒不能成為徵地補償對象,民法典第16條之於胎兒接受贈與、損害賠償和徵地補償的解釋應特別謹慎,在適用中更應當予以抑制。
  • 外星人要對人類進行「基因編輯」,我們該如何應對?
    奧克塔維婭·E.巴特勒代表作《莉莉絲的孩子三部曲》關於基因工程、物種進化與人類未來的暢想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假如有一天,外星人發現了人類的致命缺陷,還要對人類進行「基因編輯」,我們該如何選擇,又該如何應對?
  • 我們為什麼擔憂「基因編輯」?
    而當人可以修改自身基因的時候,一個問題便自然出現——人類中的「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他們又何以成為造物主支配其他人的命運?誰給了他們這個權力?今天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新聞爆出之後,又一次引發熱議,基因改造一直以來都是充滿爭議的話題。基因問題將撼動我們對人性的認知,如果連自己的基因都可以改變,那麼有什麼永恆之物可以成為人性信仰的支撐?
  • 科學家培育「終結者肉牛」,基因編輯控制性別或成現實
    基因編輯技術在家畜中具有很大的潛力。它已經被用於繁育對病毒免疫的豬,和毛長得更長的綿羊。 Van Eenennaam本人也參與了一個成功的項目,編輯奶牛的基因來去掉牛角。而就在近期,經過一年的努力, Van Eenennaam實驗室成功使用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將一個名為SRY的基因敲入了牛皮膚細胞中。 SRY可不是一般的DNA。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哪裡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不過,「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 新技術實現同時對多個基因組位點進行編輯
    新技術實現同時對多個基因組位點進行編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 17:50:29 瑞士巴塞爾大學Randall J.
  • 上海科學家開發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系統
    然而,CRISPR-Cas9系統在應用時由於其不可控性會產生脫靶效應,帶來不可預估的副作用;此外,也無法實現時空特異性的精準基因編輯。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日前,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成功研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
  • 日本批覆基因編輯番茄上市,什麼是基因編輯和氨基丁酸?
    12月1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通過其國內首個基因編輯食品的銷售申請。這是一種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含有更多營養成分γ-氨基丁酸,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上市銷售。那麼,什麼是基因編輯和γ-氨基丁酸?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是什麼關係?
  • 基因編輯的道德紅線
    作者|周超臣頭圖|視覺中國上周有個關於基因編輯的傳聞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到?傳聞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圖片來源:華大基因官方微博該傳聞沒有引起大的風浪,但在兩年前,「基因編輯嬰兒」卻著實引起了軒然大波。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該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消息震動了全世界,引發了強烈的輿論譴責。2019年12月30日,深圳市南山區法院對參與這一「基因編輯」的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3人進行了定罪量刑。
  • 「典」亮我們的生活丨「器官捐獻」和「基因編輯」入典了
    截至2020年6月30日,通過各途徑進行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達2146086人,共完成逝世後器官捐獻29655例,捐獻器官86403個。據統計,中國每年有30多萬器官衰竭患者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眼角膜、骨骼、皮膚、血管、神經等人體組織的需求量更是大大超過人體器官的需求」,許多患者由於等不到合適的器官而不得不含淚離開人世。
  • 【鳳檢.轉播】陳興良:刑法應主動適應民法典
    為此,刑法也要不甘落後。將來條件具備以後,在對現行刑法進行較大規模修訂的基礎上,完全可以形成我國的「刑法典」。無論是民法典還是「刑法典」,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事實上,法律規範的創製總是滯後於社會生活發展,因而難以在一部法律中窮盡所有的問題。就法律的形式而言,法典是基本載體,在法典之外還會有其他作為補充的法律形式。例如,世界各國的刑法一般都分為三種:一是刑法典,二是單行刑法,三是附屬刑法。
  • 華東師大開發出一種新型遠紅光控制基因編輯...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成功研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簡稱FAST系統)。 該FAST系統不僅在體外培養的多種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了內源基因的時空特異性光控基因編輯,而且可以對動物體內成體細胞實現光控基因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