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厝角頭有戲出」,嵌瓷承載著潮人的「詩和遠方」

2020-12-11 潮州墨沫

潮州嵌瓷與潮州木雕、潮州石雕並稱潮州古建築的三大裝飾工藝,已於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屋脊生花,歷久彌新

在潮汕地區,時光磨平碎瓷的稜角,在「厝角頭」變化出萬千鮮活靈動的造型,這就是潮州嵌瓷。潮州嵌瓷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工藝品種,亭脊雕鏤人物花草,造型神態各異,色彩五彩繽紛,令人嘆為觀止。在潮人的眼中,嵌瓷是屋脊上的雕龍畫鳳,氣勢雄偉;嵌瓷是屋角簷下外牆的飛禽走獸,靈氣活現;嵌瓷是垂帶尾飾上的天兵神將,從天而降。屋脊生花,古韻遺風,具有畫龍點睛的意趣,歷久彌新。嵌瓷起源於潮州,產生時間距今已有大約四百年時間,因常用於裝飾宗祠、廟堂、亭臺、樓閣和屋簷、照壁等,如「芫荽疊盤頭」,相間相生,趣味盎然。在祠堂廟宇的屋脊上嵌出斑斕的世界,因此嵌瓷被稱為「屋頂上的藝術」。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群山擁其北」,別的地方屋頂上只會長草,潮汕人家的屋頂住著神仙。在潮汕地區,祠堂廟宇屋脊上總是龍飛鳳舞、虎嘯蒼穹,壁照上則麒麟踏雲、魚躍龍門,更引人入勝的是那些金戈鐵馬、青衣銀甲,神態各異、動作傳神,一個個歷史故事紛紛搬上了屋頂。作為建築物的裝飾品或供欣賞的擺設,由於是純手工製作,每一片碎陶瓷片都各不相同,每件嵌瓷都沒有統一的模板,每件作品都堪稱是原創首發。匠人們通過氣勢宏大或纖巧秀麗的整體色彩造型,從而塑造出許多不同圖景的意象。爭芳鬥豔的奇花異草、活靈活現的飛禽走獸,形神兼備的歷史戲曲人物,在陽光下閃耀著絢爛的色彩,久經風雨或烈日曝曬而不褪色,因而又被譽為「永遠亮麗的造型藝術」。

廢物利用,藝之至高

「休嗟城邑住天荒,已是仙枝耀故鄉,從此方輿載人物,海濱鄒魯是潮陽」,流水潺潺,香菸嫋嫋。潮州自古就是瓷都,明朝萬曆年間,各地嵌瓷名家經常在工地上鬥工競藝。有匠人把陶瓷生產中廢棄的大量碎瓷片創造性地嵌貼在屋脊上,形成簡單的花卉、龍鳳圖案,變廢為寶,由此產生嵌瓷。「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潮人聚族而居,有著濃鬱的祭拜儀式及民俗信仰氛圍,以致於寺廟與宗祠的大量存在。廟宇上經久如新的「雙鳳朝牡丹」等嵌瓷裝飾,是歷代潮人興旺的象徵。清代時期,嘉慶《澄海縣誌》這樣描述:「望族喜營屋宇,雕梁畫棟,池臺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資費。」當時潮汕各地蓋規模宏偉的祠堂之風極盛,富貴望族之家尤以建立「駟馬拖車」等豪宅為榮。潮人「種地如繡花」,這在傳統民間工藝上展現得更為淋漓盡致。細膩、追求完美的潮人在建築中狠抓每一個細節,因此裝飾於建築物之上的嵌瓷工藝隨之進一步成為時尚。一處宗族祠堂屋頂上所需瓷片,有時使用量就達近10萬枚之多。「有瓷就有彩」,因此瓷器作坊會專門燒制各種色彩的低溫瓷器作為原料,大大地豐富了嵌瓷的色彩、構圖。匠人們用鐵鉗剪出形狀各異、大小不一、五顏六色的各式瓷片,疏密有度地鑲嵌成平面、浮雕或立體的花卉植物、飛禽走獸或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等題材、裝飾於建築物的屋面、屋角、屋簷、門壁、牆壁上,也有的作為庭園室內的裝飾,中脊通花嵌瓷、浮肚嵌瓷,如同露天舞臺唱大戲般熱鬧非凡,這與潮州人喜歡聚族的群體娛樂不謀而合。

嵌瓷工藝的特色就反映在它的名字裡面,「瓷」指製作材料選用陶瓷,而「嵌」指根據造型需要,把各式各樣的瓷片置身於色彩的「海洋」之中,進行藝術上「精緻、精美」的鋪陳造設。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嵌瓷匠人們一般都沒有進修過美術科班,一切技藝都是從師輩那學來的,作品製作講究的是即興構思,現場發揮。匠人們根據腦中的想像,色彩基於三原色,通過精細局部和重疊連續整體,用細小的瓷片嵌貼成一群龍虎鳳、花鳥蟲站立在屋脊尾飾之處,遙寄相思、祈禱平安,與天地日月對視,與風雨星空相望,真不愧是「厝角頭有戲出」。

再造之美,栩栩如生

地少人多的潮州地方特性,形成了精雕細琢的文化特點。作為建築物的裝飾品或供欣賞的擺設,嵌瓷藝術特點是構圖雄偉,色彩絢麗,形象生動,質地堅實,題材多選取吉祥美好的花鳥蟲魚或民間戲曲或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圖案、色彩濃烈豔麗,造型立體逼真,技術之精湛令人讚嘆!嵌瓷,分為平嵌、浮嵌、立體嵌三種類型,俗稱「激饒」或「貼饒」。這是一件工繁藝細的活兒,要以繪畫為基礎,採用色彩斑斕的瓷片為原料,先塑胚胎,或稱縛瓦骨。匠人選用磚條、瓦片等材料,剪切成所要鑲嵌對象的稜骨構件,若立體嵌則要先用鐵絲紮好的骨架,後配以紙灰泥、貝灰槳、紅糖槳、糯米槳和幾種耐腐蝕性氧化物原料調勻而成的灰漿塑好雛形。 接著需把完整的瓷碗、瓷盤往硬地摔或用鉗子敲擊,後依裂開瓷片的形狀用鉗子加工取饒。接著匠人通過各個角度反覆斟酌,一刀一刀,細細的瓷片變成動態的綢帶,變成仙鶴的翅翼,變成菊花的花瓣,精工打磨,最終成型。

歲月流轉,光陰荏苒,一件好的嵌瓷作品,通常需兩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在廟宇祠堂的屋脊熠熠生輝,匠人沒有恆心、毅力和苦功是不行的。潮州嵌瓷的成功,離不開手工匠人高超的藝術造詣,更離不開他們漫長清貧歲月的堅守與忍耐。匠人用他們的智慧與真心,化腐朽為神奇,為破碎的瓷片注入重生的靈魂,通過鑲嵌、粘接、堆砌等各道工序,加以貼金、描銀、鉤線,線條粗獷有力,構圖氣勢雄偉。在不同時代的流變中,嵌瓷匠人將藝術的理解不斷賦予於建築之上,講究構圖、造型、色彩、層次及神韻,用巧手工藝在廟宇、祠堂、屋脊之上綻放光彩。如今,在嵌瓷手藝人的奇思妙想中,嵌瓷悄然「落地」,扇枕溫衾、戲彩娛親、鹿乳奉親、湧泉躍鯉……二十四孝不再只是高居屋頂,還運用到了工藝品的製作上。在匠人的神乎其技中,嵌瓷圖案都極其精緻,嵌瓷造型都極其巧妙,飛簷堪稱集天地之精華,走壁可謂是潮汕民間的瑰寶。

廣廈千間,潮汕是一個最接近神仙的地方。在每一個寧靜的夜晚,屋脊上的最美生靈沉沉入夢。而當清晨到來,它們又會變得光彩獨放、絢麗無比,宛如再生。真則為神仙,幻則為眾生,自古即有「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之說。山水相連、潮語相通,表現力豐富的潮州嵌瓷煥彩生輝、千姿百態,它們不止是藝術之美的體現,也承載著潮人的「詩和遠方」。嵌瓷源自於破碎,卻在運籌帷幄中獲得新生;嵌瓷飽受風雨,但在時光蹉跎中光彩不減。廟宇之上歷久彌新的嵌瓷藝術,是代代潮人匠心獨運、氣度不凡的體現,更是地方繁榮興旺的不朽象徵。

微信訂閱號|墨沫說

相關焦點

  • 潮州嵌瓷:精彩大戲唱上厝角頭
    在潮汕地區,宗族祠堂或民居大多使用嵌瓷裝飾成色彩絢麗、立體華麗的屋脊,其表現題材廣泛,多以花鳥蟲魚、龍鳳瑞獸、人物故事為主,有如潮汕俗話所說:厝角頭有戲出。近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嵌瓷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盧芝高花了8個月的時間,在廣東美術館大堂重現潮州祠堂嵌瓷大屋頂。這是廣東美術館首次將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地搬入美術館。
  • 這些凝結著潮州鄉土情的「厝角頭」,你認識幾個?
    近日,市民陳女士趁五一假日和家人到潮州鐵鋪鎮休閒觀光。欣賞著獨具特色的潮州民居古建築,特別是有著「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形式的厝角頭,讓人覺得有某種「講究」在其中,不禁感嘆潮州古老文化之博大精深。
  • 獨具特色的潮州剪紙、潮州嵌瓷
    之前我們講述了絢麗多彩的潮州木雕、麥稈畫以及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潮劇,現在繼續國家級非遺之旅,讓我們一起走近潮州剪紙和潮州嵌瓷。 6月6日新聞視頻 潮州剪紙始於宋代,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同的剪紙藝人有細緻、豪放、秀逸等不同風格表現。
  • 這座千年古城是世界潮人的精神家園,為紀念韓愈而改「遍」江山!
    潮州是一座千年文化古都,千載瀛洲,海濱鄒魯,大海在其南,群山擁其北,大江繞城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蘊孕育了這座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的世界潮人故裡。潮州是潮汕地區的重要城市,著名僑鄉潮州人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因此有「海外一個潮州、國內一個潮州、本土一個潮州」的說法,潮人在很多領域獨領風騷數百年,潮汕商幫自古就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曾經統治中國商界的晉商、陝商、徽商等商幫如今都已經沒落,浙商高調唱大戲,其實江湖還是在低調的潮商手中,如李某某、馬某某等潮商代表。
  • 五種」厝角頭「代表不同的形式,金木水火土.
    從小在家鄉長大,也常有聽到關於「厝角頭」的話題,最嚴重的莫過於,由於「厝角頭」導致兩家人的摩擦,聽長者講解後,才知道,原來,這「厝角頭」對於傳統的潮汕人來說,重視的程度,是等同於「身家性命」。        潮汕的房屋,基本上是「相對對稱、相對平行」的,「厝角頭」是具有一定象徵意義,有所講究,不允許出現「我家的厝角頭比你的高和大」。
  • 廣東汕頭·潮州:用潮汕傳統文化滋養新時代城市魂
    在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大寮村,大寮嵌瓷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當地村民而言不光意味著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傳承,更是他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44歲的許錫群如今是大寮嵌瓷區級非遺傳承人。幾年前,土生土長於「嵌瓷之鄉」的許錫群,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汕頭市精準扶貧工作組的幫助下,經過幾年磨練的許錫群技藝日漸精湛,不僅摘掉了貧困帽子,還帶起了徒弟,開始了自主創業之路。
  • 廣東非遺巡禮:木雕、嵌瓷、剪紙、抽紗,潮汕地區的四大傳統美術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我們熟知的廣繡、佛山木版年畫、潮州木雕、潮繡等都有入選,但從入選國家級非遺的數量看,廣東剪紙、潮州木雕、嵌瓷均有3項入選,燈彩更是有4項入選,可謂廣東傳統美術的「四大」。
  • 古老潮汕嵌瓷:「非遺」的新傳承
    中新社汕頭12月8日電 題:古老潮汕嵌瓷:「非遺」的新傳承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記者8日走訪廣東汕頭小公園開埠區的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的潮汕嵌瓷工作室,在現場看到,古老的潮汕傳統嵌瓷通過創新傳承,從以往建築物的屋角、屋脊和門壁上走進了室內。
  • 尋找潮州老味道:意溪朥餅 潮人的月餅
    開欄的話  舌尖上的潮州,誘惑著味蕾,牽繫著鄉情鄉愁,也是潮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草粿、鹹水粿、無米粿樸籽粿,春餅腐乳餅寶鬥餅鹿餅鹹酥餅,蠔烙薄殼烙絲瓜烙沙茶粿牛雜粿條……僅潮州小食,每位潮州人就可以一口氣念出一大串名單。而且潮人買小食很是「認攤」,即便搬離老厝多年,也常會不辭辛勞回到某條老街小巷,尋訪當年的老味道。
  • 《非處方青春》承載著一群滿懷夢想,探索詩和遠方的少年少女們
    #非處方青春#而它的寶貴之處,則在於劇情的完整體現,節奏拿捏得當,張弛有度,體現出它的精心製作,將整個故事線整理得井井有條,而並非是敷衍注水,剪輯混亂,隨意拼湊。在主人公們的身上,他們求知求學,刨根問底;遇到困惑時,堅持不懈繼續探索的精神;擁有樂於助人,溫暖善良的寶貴品格;也會有萌生情愫,內心悸動,為情所困的時候。或許也會因為自己某時候的衝動,魯莽,給同伴帶來困擾,但他們之間的那種純真,包容,心思細膩,互幫互助,仗義,折射出的是當代大學生們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 潮州有九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潮汕人你知道麼?
    窯址鱗次櫛比,相傳有九十九條窯之多,故稱「百窯村」,為當時我國南方陶瓷生產的重要基地。產品主要有碗、盤、盞、燈、爐、杯、壺、盂、盒、豆、釜、洗等日常用器皿和瓶、人物、玩具等美術瓷。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對於研究潮州陶瓷生產和對外貿易的歷史具有極高的價值。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廣東潮州第一古廟,傳說青蛇常在廟裡出現卻不傷人,屋頂太精美了
    到廣東旅遊,不能錯過潮州,潮州的旅遊景點很多,歷史悠久的青龍古廟遊客很少,它就在南堤路鳳城公園旁,韓江大橋邊,距離鳳凰時雨和潮州古城牆、廣濟橋都不遠。這座被遊客忽略的古廟雕刻精緻,屋頂都是無價之寶,還流傳著兩段傳說。
  • 讓民宿長出「詩和遠方」的翅膀
    民宿的興起,為廣大城市居民尋找鄉愁記憶、感受父輩生活提供了可能;民宿的興起,為有志人士和返鄉青年就地創業提供了可能;民宿的興起,也為保護傳統文化和古村落、古建築等歷史遺存提供了更多載體……但民宿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民宿的歸宿何在?如何才能以健康發展留住「詩和遠方」?
  • 青春不散場,畢業的我們將承載夢想,追逐詩與遠方
    那麼,同桌的你就是詩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我們收穫友誼,也學會分享與包容,我們相互鼓勵,也憧憬未來的美好與遠方。——青春·最好的我們青春畢業冊,承載的是那段花季歲月,它藏著無數人大把的青春、有真摯的友誼、有情深的姐妹、有一生的好兄弟……畢業的我們,是一起並肩投入學業的戰友,亦是一同追求心中夢想的小夥伴。
  • 【原創詩聯】陳耿之詩詞聯近作
    白雲紅萼通幽處,起舞翩翩有鳳來。2020年6月14日於潮安歸湖鎮獅峰村白鷺湖 附:羅錦亮《和耿之兄詩》滿眼田田片綠裁,荷翻翠扇紫雲開。渟澄碧沼香衣動,疑是瑤池仙子來。庚子年五月初九於潮州 為品雅園酒樓撰聯品饌榮褒誇絕藝;雅聲譽世唯名園。庚子年四月十二於潮州 為尹石先生撰嵌名聯尹筆江南留美景;石緘金匱有傳薪。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潮州,一座具有獨特「潮文化」的城市。其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遐邇。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體驗這座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 立羽美術潮州藝術夏令營小記
    大鼻子、口香糖和義大利麵塔等多種遊戲,打破小營員們的隔閡,讓大家熟悉和親近起來。旅程上最少不了的是潮州美食。潮州嵌瓷博物館中的嵌瓷是利用廢瓷片嵌貼在建築物屋脊,牆體,達到裝飾目的一種傳統民間美術。嵌瓷有圓雕,浮雕,平面裝飾等幾種形式,好特別的藝術創作,我們要把它們記錄下來!
  • 廣東潮州的大街小巷中,藏著「14」座古民居建築,是全國重點文物
    潮州人以「蓋房子」講究出了名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精心」兩字,從破土動工、安門上梁、落成謝土到入夥居住,每一個環節都有特別的風俗,民居是最能反映一個地方的人文特徵。在粵東閩南一帶,自古有一句俗語「潮州厝、皇宮起」,遠離中原,靠近海的潮州,經常會受颱風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