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非遺巡禮:木雕、嵌瓷、剪紙、抽紗,潮汕地區的四大傳統美術

2020-12-23 騰訊網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廣東省共有147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共涉及10個類別,其中民間文學2項,傳統音樂13項,傳統舞蹈30項,傳統戲劇20項,曲藝4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項,傳統美術31項,傳統技藝15項,傳統醫藥8項,民俗22項。

在廣東省入選的147項國家級非遺中,傳統美術類別入選的項目最多,達31項,這反映了嶺南大地傳統美術的繁榮,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我們熟知的廣繡、佛山木版年畫、潮州木雕、潮繡等都有入選,但從入選國家級非遺的數量看,廣東剪紙、潮州木雕、嵌瓷均有3項入選,燈彩更是有4項入選,可謂廣東傳統美術的「四大」。

廣東剪紙。

潮州木雕。

忠信花燈。

潮州嵌瓷。

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地區的傳統美術類國家級非遺共有15項,幾乎佔了整個廣東的「半壁江山」。從傳統美術類非遺名單看,潮州木雕、嵌瓷兩類共6項,全部來自潮汕地區;廣東剪紙入選的3項中,有2項來自潮汕地區,而潮汕地區特有的抽紗有2項入選。木雕、嵌瓷、剪紙、抽紗構成了潮汕地區的四大傳統美術。

廣東傳統美術類國家級非遺

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

內畫(廣東內畫) 汕頭市工藝美術學會

剪紙(廣東剪紙) 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

剪紙(廣東剪紙) 汕頭市潮陽區文化館

剪紙(廣東剪紙) 潮州市文化館

粵繡(廣繡) 廣州市文化館

粵繡(潮繡) 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

象牙雕刻廣州市大新象牙工藝廠

潮州木雕潮州市湘橋區文化館

潮州木雕揭陽市群眾藝術館

潮州木雕汕頭市工藝美術學會

泥塑(大吳泥塑) 潮州市潮安區文化館

燈彩(東莞千角燈) 東莞市莞城文化服務中心

燈彩(佛山彩燈) 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

燈彩(潮州花燈) 潮州市湘橋區文化館

燈彩(忠信花燈) 連平縣文化館

石雕(雷州石狗) 雷州市雷州民俗研究會

玉雕(廣州玉雕) 廣州市荔灣區高兆華玉雕藝術工作室

玉雕(陽美翡翠玉雕) 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磐東街道陽美經濟聯合社

核雕(廣州欖雕) 廣州市增城區文化館

彩扎(佛山獅頭) 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有限公司

彩扎(麒麟製作) 東莞市清溪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灰塑廣州市花都區文化館

鑲嵌(嵌瓷) 汕頭市潮南區成田鎮大寮嵌瓷工藝社

鑲嵌(嵌瓷) 普寧市文化館

鑲嵌(潮州嵌瓷) 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

新會葵藝新會區會城葵鄉傳統工藝品經營中心

盆景技藝(英石假山盆景技藝) 英德市奇石協會

瑤族刺繡乳源瑤族自治縣文化館

抽紗(汕頭抽紗) 中國抽紗汕頭進出口有限公司

抽紗(潮州抽紗) 潮州市抽紗公司

南都記者 龍濤

相關焦點

  • 獨具特色的潮州剪紙、潮州嵌瓷
    之前我們講述了絢麗多彩的潮州木雕、麥稈畫以及被譽為戲曲活化石的潮劇,現在繼續國家級非遺之旅,讓我們一起走近潮州剪紙和潮州嵌瓷。 6月6日新聞視頻 潮州剪紙始於宋代,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同的剪紙藝人有細緻、豪放、秀逸等不同風格表現。
  • 古老潮汕嵌瓷:「非遺」的新傳承
    中新社汕頭12月8日電 題:古老潮汕嵌瓷:「非遺」的新傳承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記者8日走訪廣東汕頭小公園開埠區的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的潮汕嵌瓷工作室,在現場看到,古老的潮汕傳統嵌瓷通過創新傳承,從以往建築物的屋角、屋脊和門壁上走進了室內。
  • 百年歷史指尖上的藝術——潮汕剪紙
    潮汕,一塊滋養民間藝術的沃土嵌瓷、木雕、泥塑、抽紗、潮繡、麥稈畫……這些優秀的民間藝術如一朵朵亮麗的奇葩在潮汕大地爭奇鬥豔潮陽剪紙,便是這些奇葩中的一朵潮陽剪紙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潮汕地區,以潮陽區銅孟、西臚、和平、貴嶼等鎮為代表。
  • 潮州:看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
    其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遐邇。11月12日-14日,南方網記者跟隨「文化建設」主題採訪團來到潮州,體驗這座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遺特色。市非遺展覽館:627件非遺作品供觀賞在潮州,潮劇、潮繡、潮州木雕、潮州功夫茶可謂家喻戶曉。
  • 非遺新造物,潮汕剪紙原來也可以這麼潮
    陳傳生、陳斯嘉《年華》剪紙藝術有1500多年的歷史,流派眾多,形象深入民間。潮汕剪紙便是其中翹楚。汕頭剪紙融合了潮汕地區「刻」與「剪」兩種不同手法的精華,形成自成一派的獨特風格,是汕頭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如何打破非遺與現代生活的壁壘,將傳統技藝融入衣食住行的點滴,一直是非遺傳承的重要課題。
  • 廣東汕頭·潮州:用潮汕傳統文化滋養新時代城市魂
    日前,在「嶺南之窗」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廣繡與潮繡同臺競技,為觀眾帶來一場展示非遺魅力的文化大餐。現場,一幅幅極富立體感的粵繡作品,不遠處同場展示的潮州傳統美食,讓觀眾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一飽口福。以非遺為代表的、極具辨識度的文化標籤,正在成為外界認識和了解潮汕地區的一張亮麗名片。正如汕頭市委書記馬文田所說,歷史文化是城市的記憶,也是城市未來的競爭力。
  • 非遺廣東|剪紙界的一朵「奇葩」——廣東剪紙
    廣東剪紙主要由流傳於佛山地區的佛山剪紙、流行於潮汕地區的潮陽剪紙和流傳於潮州地區的潮州剪紙構成。佛山剪紙分為純色剪紙、襯料剪紙、寫料剪紙、銅鑿剪紙四大類,根據用料不同,又可分純色料、紙襯料、銅襯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銅寫料、銀寫料、紙寫料、銅鑿料等九種。剪紙手法分為剪和刻兩大類。
  • 潮汕傳統老民居
    潮汕傳統老民居 在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有多種多樣,雖然潮汕地區出現了許多的高樓大廈,但是在農村裡,仍然保存著一些傳統的老式民居,而且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動的名字來命名的,如「四馬拖車」、
  • 這也許是潮汕地區最豪華壯觀的祠堂
    潮州金漆木雕,簡稱潮州木雕,是一項中國民間雕刻藝術,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得名,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並譽中國兩大木雕體系。
  • 潮州「厝角頭有戲出」,嵌瓷承載著潮人的「詩和遠方」
    潮州嵌瓷與潮州木雕、潮州石雕並稱潮州古建築的三大裝飾工藝,已於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屋脊生花,歷久彌新在潮汕地區,時光磨平碎瓷的稜角,在「厝角頭」變化出萬千鮮活靈動的造型,這就是潮州嵌瓷。潮州嵌瓷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工藝品種,亭脊雕鏤人物花草,造型神態各異,色彩五彩繽紛,令人嘆為觀止。
  • 「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陳德豐:我用木頭講故事
    1988年,19歲的陳德豐拜潮州木雕名師陳登軒為師,開啟了拿木槌和刻刀的創作生涯刀尖上的藝術在潮汕地區,小到家中的桌椅,大到宗祠的門窗匾額、簷廊承柱上,都可以看到木雕的身影。木雕工藝是當地鮮明的民俗文化。
  • 潮州嵌瓷:精彩大戲唱上厝角頭
    □專題策劃 餘永堅 伍健文本版撰文信息時報記者 蔣雋 實習生 胡相明 通訊員 黃志堅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在廣州,人們熟悉灰塑泥塑,而在潮汕地區流行灰塑的「同胞兄弟」——嵌瓷。在潮汕地區,宗族祠堂或民居大多使用嵌瓷裝飾成色彩絢麗、立體華麗的屋脊,其表現題材廣泛,多以花鳥蟲魚、龍鳳瑞獸、人物故事為主,有如潮汕俗話所說:厝角頭有戲出。近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嵌瓷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盧芝高花了8個月的時間,在廣東美術館大堂重現潮州祠堂嵌瓷大屋頂。這是廣東美術館首次將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地搬入美術館。
  • 廣東工業大學舉行「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
    這次研討會在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澱的潮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在擁有潮劇、潮樂、潮菜等具有世界影響的「非遺」文化重鎮汕頭舉行,進一步凸顯「非遺美學」的學術價值與文化意義。  毛思慧作為承辦方代表之一,對專家學者的蒞臨表示歡迎和感謝。同時,他介紹了汕頭大學文學院在非遺研究、古村落和古建築保護與修復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也介紹了潮汕地區的文化底蘊和宗族傳統。
  • 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十一」假期來看剪紙木雕
    巧奪天工的剪紙,栩栩如生的木雕,這個「十一」假期,在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一系列精彩活動等你參與。「慢工出細活,不要心急。」10月4日,在長沙市非遺館,二樓傳習所內的望城新康木雕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胡建,正手把手教一位遊客木雕技巧,一塊手掌大小的木頭,用刻刀雕出大體的形狀,再慢慢細心打磨。記者注意到,在胡建的旁邊,圍著不少好奇的遊客。
  • 看潮人大咖用小鵝花錢解鎖生猛廣東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小鵝花錢、騰訊視頻以及城市畫報聯合舉辦了"解鎖生猛廣東"活動,邀請了文藝星人、吃貨、城市玩家等11位優秀的騰訊視頻創作者深度探訪潮汕和深圳。創作者鏡頭下的生猛廣東在汕頭、潮州和深圳3地,創作者暴走96小時,參觀了韓文公祠、開元寺、古牌坊等文化聖地,還拜訪了木雕大師盧進文、潮繡大師丁春蓮、嵌瓷大師許名泰等非遺大師。
  • 撈五條人的正確打開方式,不去潮汕枉少年|沙丁魚計劃
    平時周末和朋友聚餐吃潮汕牛肉火鍋的時候,你是否有疑惑過,潮汕究竟是哪裡呢?只知道潮汕在廣東,卻從未見過廣東有地方叫「潮汕」。,成為廣東地區獨特的建築典範。古語曾言「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即使是尋常百姓家,建築也要力求堪比皇家的華貴精美。潮汕的建築,以常見於北方的四合院為主,又融合南方精雕細琢的建築風格。其中,潮汕建築最具特色的,是屋簷的嵌瓷。
  • 潮州木雕、潮繡、手拉壺……白雲機場將舉辦潮州文化藝術展
    大洋網訊 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為了讓廣大旅客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白雲機場將於10月25日至10月26日在一號航站樓舉辦「雲見嶺南,潮放異彩——潮州文化藝術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將親臨現場,為大家展示精湛的潮繡技藝。
  • 把潮汕文化印在旅遊商品上 為剪紙找到傳承載體
    這句詩是對廣東潮陽民間剪紙的生動描述。但現今潮陽地區健在的剪紙藝人平均年齡已在75歲以上,作為全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潮汕剪紙面臨著傳給誰、怎麼傳的問題。在汕頭,有這樣一位並不年長的手藝人,他把剪紙「印」在了商品上,做成了成套旅遊紀念品。他說這是能夠把潮陽剪紙傳承下去的最好方式之一。他的名字是陳傳生。
  • 父女剪紙聯展亮相廣東省文化館 演繹「最潮」非遺
    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汕頭市文化館(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共展出高級工藝美術師、汕頭市工藝美術大師、汕頭剪紙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傳生、新銳當代藝術家陳斯嘉父女近年創作的剪紙作品與裝置藝術6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