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合併感染新冠病毒該怎麼辦?專家來支招

2020-12-17 健康界

近期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類似「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COVID-19)陽性,這一新症狀讓大家開始為孩子揪心不已。

The Lancet 於5月13日在線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COVID-19可能導致一種類川崎病,在COVID-19流行的國家中可能會暴發類川崎病,需要進行迅速和更積極的管理。對川崎病和類似症候群病因的進一步研究應該集中在對病毒誘因的免疫應答方面。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於5月15日在瑞士日內瓦總部召開的記者會上指出,兒童出現的類川崎病症狀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有必要緊急調查這些症狀產生的原因,以理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找到治療方法。

新冠病毒是否可以引起川崎病?

5月25日,知名生物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顏寧教授連線清華大學終身教授祁海、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等專家,在第十一期《理解未來》科學講座中對此話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川崎病和新冠病毒之間可能存在的發病機制。

祁海教授認為,川崎病的診斷並沒有真正的生物標誌基礎,病毒感染引發川崎病症狀並不奇怪。不過,目前樣本太小,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不過,成人與兒童面對新冠表現出的差異性值得關注。祁海教授指出,這種差異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兒童較少受既往感染經歷的影響,能產生比較好的免疫反應;另一種則是兒童的B細胞免疫反應較差。

曹彬教授則認為,兒童和成人臨床表象確實不太一樣,兒童表現為皮疹、心臟損傷還有中樞損傷,成年人因為中樞和心臟發育更成熟一些,所以臨床上沒有表現出心臟和腦炎的表現,但是免疫病理損傷基礎只是程度的差別,而不是本質上的差別。談起川崎病免疫基礎,大家普遍關注單核細胞激活症候群。雖然成年人不提川崎病這個概念,但武漢的20多例成人重症COVID-19屍檢表明肺的炎症細胞浸潤主要是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而不是淋巴細胞。因此,除了CD4、抗體反應外,曹彬教授認為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放在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引起的免疫損傷上。

什麼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稱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可以由多種致病菌誘發,症狀表現為高燒、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手足腫脹、指端脫屑、口唇乾裂等,嚴重者會引起心血管併發症。由於川崎病首發症狀是高燒,身上同時伴發有疹子,因此常常會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手足口或猩紅熱。

川崎病主要易感人群為5歲以下兒童,如果早發現早治療,絕大多數兒童預後良好,唯有少數患兒遺留冠狀動脈瘤等心臟併發症,需要長期治療。川崎病最大危害是損害冠狀動脈,是小兒冠狀動脈病變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後發生冠心病的潛在危險因素。

川崎病主要有哪些表現?

(1)發熱持續 5 天以上(含經治療 5 天以內);

(2)雙眼結膜充血;

(3)口唇發紅、草莓舌、口腔和咽喉黏膜充血;

(4)多形性皮疹;

(5)四肢末端變化,急性期手足硬性腫脹、掌末及指趾端充血;恢復期指趾端甲床皮膚移行處有膜狀脫皮;

(6)急性期出現非化膿性頸部淋巴結腫脹;

(7)卡巴紅腫是否會加入診斷標準,需進一步證實。

川崎病症狀

圖源: Medpagetoday

川崎病還牽涉哪些系統疾病?

(1)消化系統:腹瀉、嘔吐、腹痛、腸梗阻、黃疸、血清轉氨酶值上升;

(2)血液:WBC 增多、PLT 增多、ESR 增快,CRP 陽性;

(3)尿:蛋白尿、沉渣中白血球增多;

(4)皮膚:BCG 接種部位紅/結痂、指甲出現橫溝;

(5)呼吸系統:咳嗽、流鼻涕

(6)關節:疼痛、腫脹;

(7)神經系統:腦脊液中單核細胞增多、驚厥、意識障礙、面神經麻痺、四肢麻痺。

川崎病合併感染新冠病毒如何治療?

有類川崎病症狀的兒童,應按照川崎病正常治療。

1.川崎病急性期治療方案

(1)首選丙種球蛋白 IVIG:治療劑量為 2 g/kg 單次應用。

(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常用使用阿司匹林劑量 30~50 mg/mg/d,2~3 天或最晚 14 天熱退後,劑量改為 3~5 mg/kg/d 持續使用 2 個月直至冠狀動脈內徑恢復正常,防止冠狀動脈瘤內血栓形成,單純使用阿司匹林不能減低冠狀動脈併發症的發病率。

註:新研究顯示,在急性期使用阿司匹林時,通過 30~50 mg/kg/d 與 3~5 mg/kg/d 對照研究,其並沒有明顯差異,在早期可使用 3~5 mg/kg/d 預防。

(3)激素:根據 Newburger 等報導,<10 天的新發川崎病患兒,IVIG 及阿司匹林基礎上加甲強龍 30 mg/kg 單次衝擊療法顯示,雖使用後熱程短,CRP 恢復快,但很容易出現無反應型川崎病。是否使用激素,現在爭議較大。

(4)Imflimb 等細胞因子阻滯劑(目前國內暫時沒有)。

2.川崎病慢性期治療方案

(1)溶栓;

(2)介入性治療;

(3)搭橋手術;

(4)其他:分子搭橋。

注意:關於 IVIG 無反應性川崎病,川崎病患兒在發病 10 天內接受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 2 g/kg 及阿司匹林口服標準治療,無論一次或分次注射後 48 小時患兒體溫仍高於 38℃,給藥 2~7d 甚至 2 周內再次發熱,並符合至少一項川崎病診斷標準者,即為 IVIG 無反應型川崎病。

雖然大量流行病學和臨床觀察顯示,川崎病是由感染所致,尤其是與病毒感染有關。但尚無充分的證據說明川崎病是新冠病毒所致,所報導的兒童目前只是疑似川崎病,並非確診,「川崎病」症狀是否為感染冠狀病毒後誘發的,仍需進一步科學研究及流行病調查來論證。

 

相關焦點

  • 顏寧連線免疫學家祁梅:川崎病合併感染新冠病毒該怎麼辦?
    近期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類似「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COVID-19)陽性,這一新症狀讓大家開始為孩子揪心不已。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於5月15日在瑞士日內瓦總部召開的記者會上指出,兒童出現的類川崎病症狀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有必要緊急調查這些症狀產生的原因,以理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找到治療方法。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新冠病毒是否可以引起川崎病?
  • 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會導致川崎病,真的嗎?別以訛傳訛
    最近自媒體報導英國、義大利的病例: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免疫性疾病——川崎病:包括全身起紅疹、眼睛結膜充血,口唇皸裂、頸部淋巴結腫大,心臟冠狀動脈擴張等等,同時還病得不輕,英國醫生警告很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很多自媒體紛紛轉載,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新冠病毒,會引起兒童嚴重的川崎病?別慌!
    最近,朋友圈或媒體有報導「新冠病毒,可以導致兒童川崎病」。由此也引起很多家長的恐慌,自家的寶寶會不會有危險啊,到底怎麼辦啊?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原委。近來在新冠病毒在歐美流行這個大背景下,陸續有至少有6個國家,尤其是義大利,出現了近100例兒童比較罕見的疾病。這些兒童疾病有比較共性的問題,就是發燒、血管炎症、消化道問題。
  • 謠言:「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
    」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
  • 「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尚無證據
    傳言: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可見「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科普解讀: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兒童感染率比成人低,且多為輕症,因此兒童此前被認為是新冠低感染人群。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
  • 謠言粉碎機(二十五)「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
    「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尚無定論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有人以此為依據認為「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圍觀] 專家表示,「川崎病」症狀是否與新冠病毒有關尚無定論。上述報導中的患兒目前只是疑似「川崎病」,並未確診;且這些類似「川崎病」症狀的患兒即使按照「川崎病」進行了正常治療,很多患兒仍然症狀很重,有的甚至無法痊癒。網傳昆明市王家橋片區出現確診新冠肺炎病例信息不實!
  • 【網絡闢謠】「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謠言
    【網絡闢謠】「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謠言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兒童感染率比成人低,且多為輕症,因此兒童此前被認為是新冠低感染人群。 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這一新症狀讓大家開始為孩子揪心不已,傳言也紛至沓來,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什麼是川崎病?
  • 多地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罕見症候群,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這種症候群的症狀與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的症狀類似,包括發燒、皮疹、腺體腫脹等,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心臟炎症。其中部分患兒被發現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新冠疫情流行之際,這種罕見疾病的出現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 「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謠言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兒童感染率比成人低,且多為輕症,因此兒童此前被認為是新冠低感染人群。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什麼是川崎病?川崎病又稱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可以由多種致病菌誘發,症狀表現為高燒、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手足腫脹、指端脫屑、口唇乾裂等,嚴重者會引起心血管併發症。由於川崎病首發症狀是高燒,身上同時伴發有疹子,因此常常會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手足口或猩紅熱。
  • 世界多地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的罕見症候群,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這種症候群的症狀與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的症狀類似,包括發燒、皮疹、腺體腫脹等,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心臟炎症。其中部分患兒被發現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新冠疫情流行之際,這種罕見疾病的出現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 世界多地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罕見症候群,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這種症候群的症狀與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的症狀類似,包括發燒、皮疹、腺體腫脹等,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心臟炎症。其中部分患兒被發現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新冠疫情流行之際,這種罕見疾病的出現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 世界多地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的罕見症候群 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這種症候群的症狀與川崎病和中毒性休克的症狀類似,包括發燒、皮疹、腺體腫脹等,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心臟炎症。其中部分患兒被發現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在新冠疫情流行之際,這種罕見疾病的出現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 多國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 疑與新冠病毒有關
    據外媒報導,目前歐洲各國相繼出現了有類似「川崎病」症狀的兒童,其中部分孩子感染了新冠病毒,專家已經開始調查這些症狀是否與新冠病毒相關。英國衛生部門表示,過去三周,有兒童出現了類似「川崎病」的症狀,並且需要重症監護。
  • 罕見「川崎病」重現美國,164名兒童感染,柳葉刀稱與新冠病毒相關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vox編譯:牛婉楊Covid-19病毒正在指向一群新的感染群體——兒童。其中一些兒童的Covid-19檢測呈陽性或有該病毒的抗體,其中三人已經死亡。一些醫生指出,這種病症類似於20世紀60年代在日本發現的罕見疾病川崎病。到目前為止,紐約州已經報告了102例小兒炎症症候群,其中29%的病例涉及5至9歲的兒童,28%的病例涉及10至14歲的兒童。
  • 歐美數百名兒童出現類川崎病,或與新冠病毒有關
    中國科技新聞網5月20日訊 (亦輝 綜合)近日,歐美國家數百名兒童出現多系統炎症綜合症,症狀與川崎病症狀類似,其中部分病例同時被發現感染新冠病毒。世界衛生組織於當地時間5月1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的初步報告假定,兒童出現的類川崎病症狀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有必要緊急調查這些症狀產生的原因,以理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找到治療方法。多國報告類似川崎病症狀病例當地時間5月13日,紐約州長科莫表示,美國已有14個州發現類似川崎病的症候群。
  • 新冠病毒又多一個危害,會引起川崎病?
    世衛組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4434653例,累計死亡病例302169例。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146萬例,約佔全球1/3,死亡病例超8.8萬例。近年來川崎病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在亞籍兒童發生率高,在歐美國家罕見。川崎病的確切原因還不清楚,一般認為可能是多種病原,如EB病毒、逆轉錄病毒或鏈球菌、丙酸桿菌感染等,誘發或引起孩子免疫失調。當孩子受感染後,會引起全身急性中、小動脈炎,造成血管內膜損傷。
  • 紐約多例兒童感染新冠後死亡,是新冠導致川崎病麼?
    新冠疫情在地球上已經肆虐了幾個月,但這個病毒似乎總在用各種方式突破我們原本對它的認知。比如在我們的印象中,新冠病毒雖然會感染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但造成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健康問題的人群;年輕人,尤其是兒童,不太可能因為感染病毒而重症和死亡。前段時間,雖然也有兒童感染新冠死亡,但也是原本就有比較嚴重健康問題的案例。
  • 新冠與流感合併感染怎麼辦?張文宏給出最新回應
    新冠與流感合併感染怎麼辦?: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新冠與流感合併感染怎麼辦
  • 自然子刊:新冠「兒童怪病」和病毒感染相關 但與川崎病不同
    今年4月以來,全球多個國家陸續報導一種「兒童怪病」,並且和新冠病毒感染高度相關。這種「兒童怪病」是一種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多數患者出現發燒、皮疹、嘔吐、頸部淋巴腫大、嘴唇乾裂和腹瀉等症狀,與川崎病症狀相似,也被稱為類川崎病。
  • 自然子刊:新冠「兒童怪病」和病毒感染相關,但與川崎病不同
    今年4月以來,全球多個國家陸續報導一種「兒童怪病」,並且和新冠病毒感染高度相關。這種「兒童怪病」是一種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IS-C),多數患者出現發燒、皮疹、嘔吐、頸部淋巴腫大、嘴唇乾裂和腹瀉等症狀,與川崎病症狀相似,也被稱為類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