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由經略教育研究院組織的臺灣特色幼教參訪團達到此行的第四站——桃園市愛兒群幼兒園,該園創立至今已有19年,以「認真生活,從中去經歷生命的美好,體會其中的奧妙」為教育理念,倡導與孩子一起「愛、生活、學習」。
此次負責接待我們的Miting老師和May老師是愛兒群幼兒園的創始人,在簡報時間,Miting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園所的理念、課程、一日生活安排等。探究式學習、養成閱讀習慣、體能鍛鍊、自理與品格培養、回顧與省思、多元遊戲是老師們陪伴孩子在做的事情,他們認為,在愛兒群做幸福的事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Miting老師的簡報時間)
愛兒群幼兒園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班級、走廊、活動室內都有放置專門的繪本書架,便於孩子、家長、老師取閱。除了將書籍融入整體環境,閱讀也是孩子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每天早操過後的晨讀、班級活動和午休前的師生共讀,下午放學後的等待時段也用於開展閱讀。
為鼓勵和調動孩子們閱讀的積極性,愛兒群的老師會組織相關的小活動,如開展「閱讀101」活動,孩子們每讀完一本書便在便利貼上做標記,而後將便利貼貼在牆上,讀書數量最多的孩子貼起的樓也越來越高,此外還有「閱讀袋」「圖書漂流」、親子共讀等活動。
(「閱讀101」活動)
上午晨讀和下午午點之後的一小時是孩子們進行室外活動的時間,下午主要為身體技能和大肌肉活動。愛兒群幼兒園室內設有寬闊的空間,可供孩子們在雨天進行活動。
(室內活動空間)
(室外活動空間)
品格教育也是愛兒群幼兒園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從幼幼班開始孩子要練習對自己的事情負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幼班的孩子要學著自己穿鞋,小班的要練習疊被子,中班時要能夠自己打飯,成為大班哥哥姐姐時要會照顧小年紀的弟弟妹妹。
牆壁、走廊、窗戶、班級內精心布置著鮮花、乾草、樹枝,點綴環境,創造美感,喚醒孩子、老師和家長對生活的熱忱。
園舍依傍大樹而建。上圖左邊是幼兒園的閱讀室,它原是老師的辦公室,但孩子們很喜歡跑進去,後來園裡將這間房裝置成開放的閱讀室,將老師辦公室放在廊道,設成透明的辦公區域。
(用花盆、杯子手作而成的小人)
(牆壁上展示著孩子們協力完成的作品)
樂福裡取自英文「lovely」,是老師和家長一起為後院的小樹林取的名字,它是供孩子們探索的自然樂園。
(綠意盎然的樂福裡)
(孩子們探索樂福裡的工具——鏟子、釘錘、鋸子.)
(整齊排列的再利用廢舊木板、木頭是孩子們的玩具材料)
參觀結束後,Emily老師分享了大班孩子「做木工」的探究式學習課程案例,我們還與Miting老師、May老師討論了與學習區教學、議題選擇、空間設置、教師角色等相關的問題。
討論如何確定班級學習區議題時,May老師認為,在決定班級議題的過程中,老師的參與也很重要,不論最後確定的議題來自老師還是孩子,最重要的是議題開始之後,所涉及的重點都是由孩子來延伸的。
談及創辦愛兒群幼兒園的初衷,Miting老師說道,她追求以孩子發展為主軸的學校,而不是為了銜接小學。要了解學前階段孩子的需求和發展,依照他們的特性營造學習環境。在教師角色方面,幼兒教育中的開放不是指教師介入的多或者少,而是教師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孩子的思維、思考是是否開放性的。
七年前,孩子們在樂福裡種下芭樂樹的種子,如今顆顆種子已長成了參天大樹,就如同在這裡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們,一直向上茁壯成長。
下期我們將分享本期臺灣特色幼教參訪之行的最後一站——新北市三峽北大公共託育中心,這是此行唯一一所託育中心,歡迎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