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不喜歡吃也要吃掉,下次記得不要再買了,糟蹋糧食有罪呢
文/姚志芸
(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裡,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
母親說什麼早已經不重要了,叮囑都成了耳旁風。被父母送到學校報到後,母親說外面吃飯一定會遇見不好吃的飯,不喜歡吃也要吃掉,下次記得不要再買了,糟蹋糧食有罪呢。我應付著答應著,在父母走後很快和宿舍的小姐妹們天南海北的聊到了一起。
剛去學校,一切還那麼陌生。去食堂吃飯都不怎麼好意思一個人去,拉幫結派的大家一起去。姐妹商量著吃什麼吃什麼,打了不好吃的自然而然的選擇不吃,不就花點錢嗎?重新打一份,再說花自己的錢從來不覺得理虧,沒有體會過掙錢不易的我們,覺得考上大學給父母掙了面子,花錢不就是應該的嗎?
一轉眼,大家大學畢業了。為了找工作,為了節約消費,我很多時候都是饅頭就鹹菜吃,後來覺得饅頭都很奢侈,自己做飯,簡簡單單的飯菜比吃饅頭有營養還省錢,於是,從來都不會自己做飯吃的我學會了自己做飯。
於是,大學一畢業立馬分成兩類人,不是從業也不是考研。而是分為進社會和家裡蹲。
直到我成人大學畢業,叔叔還是在家裡蹲著不出門,一天呆房子裡不是睡覺就是看書,父母伺候吃吃喝喝,飯菜不合口還會摔碟子撂碗。後來拆遷鄰居家也搬走了,再後來聽母親說叔叔的父母都去世了,叔叔由他的弟弟養著,把自己的孩子過戶了一個給哥哥。
有一次母親回家在那嘮叨,現在的人這麼浪費糧食遲早要餓死呢,太過分了。原來白花花的大米生了蟲子就被人丟垃圾桶上,母親路過時生氣又心疼的把大米拎回了家。現在的人口口聲聲說自己沒錢,總是信誓旦旦計劃怎樣把錢用在刀刃上。事實上浪費糧食從來都不心疼,10塊8塊錢都不當錢花..更不懂積小成多的道理,追求會花錢才會掙錢。
其實我們離餓肚子並不遙遠,六零年挨過餓的人現在也60歲+。母親說自己小時候餓的親眼看見人吃草肚子綠油油的發亮,草根和樹皮都沒有多餘的,要是能把土豆吃飽都是奢侈,更不要說能見白米細面了。
母親的勤儉刻在了骨子裡,不是母親沒有錢,她從來也不會虧待自己,該吃的吃,該穿的穿,該買的全部買,就是一樣要求不能浪費。看見大街上被人丟掉的幹饃饃塊,母親會撿回來存著給鄉下親戚家的雞吃。生活越來越好,我也學會了母親愛惜糧食的美德,生活有多種多樣的選擇,積小成多的堅持,不出5年就會發現一個實質性的質變。
前一陣子同事說自己父母全款80萬買了一套縣城的房子。她的父母是本本分分的農民,供同事和她兄弟讀大學。現在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著實讓很多人吃驚。但他父母一輩子勤儉節約,從沒有奢侈過,除了簡單的飯菜就沒有任何的消費,一雙鞋破的不能再破了才會換,衣服也只有那麼幾件,幾乎苛刻的存錢才能一下子拿出80萬。
分享一個故事:
一群中國人在德國考察,點了一桌的菜,吃剩了三分之一,一群人剛要走出餐館,餐館裡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落下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 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你老太太什麼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歐元的罰款。
【原創作品】敬請點擊頭像關注,作品持續更新,非常喜歡您的認可歡迎朋友的點讚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詩韻點綴平淡的生活,拿抑揚頓挫的文字,給生命注入激情!
原創作品,各平臺同步發布,未經容許,請勿轉載!網絡配圖,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