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西婺源一位女副校長當著學生的面,把孩子們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網友怒贊: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這堂開學第一課非常有意義。
這種行為,你真的會點讚嗎?
小師會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1、是否健康
不衛生,也不尊重身體,做了壞榜樣。
孩子吃不完配餐原因很多。如果已經吃飽,還強吃,對身體是一種傷害;如飯菜不合口味,也要給孩子選擇不吃的權利。愛惜糧食不是這種方式,給孩子製造羞愧感,強制光碟,是對孩子身心的傷害,會讓孩子更牴觸吃飯。學校把飯菜做的更好吃,自助加餐,少拿多取等。
學校食堂讓學生不剩飯不浪費,靠的不是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而是把飯菜做得營養美味,並保證一定時間的戶外運動
2、這樣的行為除了作秀,其他教育意義是什麼
哪位網友怒贊這種奇葩的教育方式了,上次聽說這種教育還是在部隊,我想說這有什麼可弘揚的嗎?
現代教育體系早就不提倡這種自我感動的模式了,應該做的是啟發孩子的自我辨析能力。
學校裡難免發生一些事,需要父母給孩子一些解釋。我一般把動機和行為分開來講:老師這樣做是想告訴同學們要節約糧食,不要浪費。但吃掉過量的食物,人會很難受,用懲罰自己的方式教育學生,不是好方法。
打飯時要在保障營養的前提下量力而行,而不是費盡全力光碟。提倡節儉是好事,但這樣,既不衛生,又不健康,還難免有道德綁架之嫌,真的好嗎?難道不應該是吃多少,盛多少嗎?不浪費糧食,可以在吃之前少拿,不是不了硬塞。
3、提倡節約,更多的考慮現實情況吧
提倡勤儉節約很對,但不要搞成運動,口號震天,各種花樣的比賽不剩飯、吃剩飯。
學校食堂或份飯好不好吃,很多人都有體會。即使號稱美食,也有人因不同口味而喜歡或不喜歡。不喜歡的,為什麼強迫吃掉?把不開心甩給胃呢。
什麼是節儉糧食?按個人口味,適量點餐。這次點多了,下次少一些。這家不好吃,剩了,下次不來了。都沒有啥罪過。
某些自助餐廳說,顧客剩飯要扣錢,那麼沒人去光顧,餐廳剩的菜是扔掉,還是明天繼續賣給別人呢?超市裡的蔬菜也是一樣。如話題中這位女校長,忘了現在還是疫情防護期間嗎?這樣是鼓勵孩子們互相幫助吃飯嗎?
勤儉是美德,屬於提倡範疇,不要搞成強制。老百姓的飯菜,都是自己花錢買的,自己說了算。
媒體應該採訪一下這些剩飯學生,聽聽他們為什麼會剩飯,找到原因,對症下藥,更容易把事情辦好
不過也有人說不衛生,可是正因為不衛生、常人難以做到,所以更顯得這位女校長的偉大之處,至少她把教育事業看得高於個人利益的,你怎看?
我是小師,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啦,為此大家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如果你喜歡小師的分享,記得關注小師呀~感謝大家收藏點讚轉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