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生,八歲,小學二年級。媽媽視為掌上明珠,疼愛有加。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令媽媽頭痛的是,小月每天吃飯成大問題,磨磨蹭蹭,一小碗飯能吃一二個小時,有時還不能吃完。吃飯不積極,可小月吃起零食,胃口卻特別好,百吃不厭。
爸爸在外地上班,媽媽一人在家照顧女兒。看女兒吃飯吊兒郎當的樣子,媽媽開始和顏悅色地催促,時間長了,不耐煩,難免要數落幾句。小月一聽媽媽開罵,便噘著小嘴,端著碗,獨自到臥室。等吃完飯後,她才返回飯桌,默默地把碗筷放在上面。
一天,小月在校上學,媽媽看女兒房間亂七八糟,幫忙整理。媽媽拉開抽屜,發現裡有一個紙包,用手捏了捏,軟軟的。媽媽感到好奇,打開一看,竟是一團白米飯。媽媽頓時氣得七竅冒煙,原來女兒常到臥室吃飯,處理掉碗裡一小部分飯,目的想少吃。小月這次因疏忽,沒有及時把剩飯帶出去,才露出馬腳。
媽媽很生氣,真想把女兒痛打一頓,後來冷靜地想一想,覺得還是以教育為主。待放學,媽媽把有飯的紙團遞給女兒,冷笑道,這是什麼?在「罪證」面前,小月羞愧地低下頭,坦白道,她不想吃飯,又怕媽媽罵,所以才想出此下策。媽媽沒有開罵,循循善誘地教導,說小孩不吃飯,身體不能健康成長,還容易生病,生病打針可痛呢。另外不能多吃垃圾食品,吃多了,也有害健康。
除了說吃飯對人身體的重要性外,媽媽又說,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媽媽讓女兒當場背誦《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聽了媽媽一番苦口婆心教育,小月眨了眨可愛的大眼睛,表示以後會改正,不再糟蹋糧食。媽媽看女兒誠懇的態度,很欣慰,覺得自己很聰明,抓住教育契機,給女兒上了生動一課。接下來幾天,女兒吃飯表現有了明顯好轉。雖吃飯仍然有點慢,但她能把碗中米飯吃完。
約一個月後,媽媽因有急事,每天先把晚飯燒好,飯菜端上桌,讓女兒先吃。她辦好事,遲一點回來吃。開始幾天,媽媽很高興,每天回家,發現女兒飯碗乾乾淨淨,沒剩一粒米飯。搜查女兒臥室,也沒有找到包飯的紙團。
可有一天,因計劃有變,媽媽出門很快回來。當她輕輕地用鑰匙打開門,發現女兒端著飯碗,站在廚房水池邊,自來水正在譁譁地流。媽媽有些好奇,忙快步地走過去。小月看到媽媽突然出現,臉瞬間變得通紅。媽媽更感到蹊蹺,不由先看水池,不看則已,一看火冒三丈。水池底布滿了米飯,已被水淹沒。原來精明的女兒,不想吃飯,把飯倒入水池,通過自來水衝入下水道。
媽媽立即關掉水龍頭,拿塞子堵住出水口,用雙手把水池裡米飯慢慢地撈起來,放在另一個碗裡。水池不乾淨,溼透的米飯裡還有點碎菜葉。然後媽媽厲聲命令女兒把米飯吃掉。小月看了看,剛才被水浸泡過的米飯。她怯怯地說:「媽媽,飯髒,不能吃啊。」
媽媽在氣頭上,沒有用語言回應,拿起曬衣服架子,呵斥道:「如果不吃,我今天把你屁股打開花。」小月本來理虧,再看媽媽兇神惡煞的樣子,不敢違抗,一邊哭泣著,一邊把小半碗「髒飯」吃到肚中。女兒吃完後,媽媽還不解氣,接著又把女兒罵得狗血噴頭。
經過媽媽這次嚴厲的懲罰,從此以後,小月再也不敢糟蹋糧食,吃飯速度也比往日快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