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伊莉莎白寫信給萬曆皇帝,信的內容是這樣

2020-12-12 歷史大咖社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皇帝雖然身居皇位,但是從來都不做與國家命運天下蒼生有關的事,而是身居皇宮內院,驕奢淫逸,不理朝政。萬曆十一年,大明王朝的萬曆皇帝也是如此,朝野上下結黨營私,為了爭奪權力整天都鬧得沸沸揚揚的。

在這個同時代的歐洲,卻已經有一個帝國悄然興起,那就是當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16世紀初,英國通過一系列的圈地運動,積累了大量的資本,並且他們一直以海外擴張為目標,不斷的開拓殖民地,爭取海上霸權,當時英國的女王伊莉莎白計劃著這一切順利進行。

她雖然是一介女流之輩,但是她的眼光卻很開闊,在經歷的早期的航海運動之後,世界的板塊已經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國家了,伊莉莎白甚至在遙遠的東方還有一個古老而龐大的國家,那就是中國,她很想開拓者這片龐大的市場,不僅能讓自己的見識更加廣闊,更能加快英國的經濟發展。

伊莉莎白給萬曆皇帝寫了一封信,並且派上最忠實的臣民派送,但是這封信輾轉之後又被送到了英國國家博物館。1986年,伊莉莎白二世應邀訪華,她成功的將這封信交給了中國,但是這封信卻晚到了400年。那這封信寫了什麼呢?

伊莉莎白在信中寫道,希望中國能夠同意與英國的貿易往來,並且給英國商人在中國通行的權力,英方和中國都能夠在貿易中獲取利益,希望陛下能過夠實行這個仁慈國君能夠做到的事,我將永生難忘陛下的豐功偉績,並且伊莉莎白女王在開始的敬語中這樣寫道:「致最偉大及不可戰勝之君王陛下」,伊莉莎白女王稱讚當時的萬曆皇帝為不可戰勝的陛下,熟不知當時的萬曆皇早已經不理朝政了。

如果當時這封信能夠送到萬曆皇帝手中,這個貿易不一定能夠成功,因為對於當時的大明王朝來講,海上貿易還屬於全新的概念。如果當時萬曆皇帝同意了英國的請求,那我們的中國是不是可以不用經歷屈辱的近代史了呢?

相關焦點

  • 明朝我國稱霸世界,英國女王曾寫信給萬曆皇帝,信中內容令人自豪
    若問,在中國整個的歷史上,哪個朝代是最為強盛的,那麼,明朝定是在候選之列的。在很多人的心中,明朝一直都是至高的存在,那是我們漢人在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統一的王朝,對很多人來說,那是一個神聖的朝代。明朝的強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僅是在我們東方強大,在西方,大明王朝依舊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當初,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在寫信給萬曆皇帝的時候, 便透露出了對大明王朝的態度。伊莉莎白是西方國家的君主,當時,在伊莉莎白的領導下,整個的英國發展得十分好,在當時,英國算是超級強大了,國家的經濟很是繁盛。
  • 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通過這段記載我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明朝的強盛,連屢屢抹黑大明的滿清都能夠如此稱頌明王朝,由此可見明朝的強盛絕不是故步自封的。那麼,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呢?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的萬曆皇帝,就明白了。比如痴迷仙道的憲宗皇帝朱見深,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以及一心想要成為木匠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們都堪稱是皇帝這個群體中的另類奇葩。也正是在這些皇帝的折騰下,明朝的「氣數」被漸漸耗盡,加之自然災害增多,明朝的統治也漸漸陷入了險境當中。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如果按明史記載,明朝皇帝中也只有那麼幾個正常人,比如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明朝前期就是這樣,朱元璋布衣立威,平定群雄,一統天下,除元朝殘餘勢力外,還日夜守候,日夜兼程,為大明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再後,朱棣、朱棣、朱瞻基、朱佑樘,三十三年間,明朝又以皇帝為首,日夜兼程,朝野上下都不敢小視。
  • 60多歲的英國女王,寫信給30多歲的明朝皇帝,信裡究竟說了什麼?
    好像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才意識到世界上有一個英國存在,中外開始慢慢交往,其實真不是這樣。1986年的時候,今天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來到我們國家訪問,當時他帶來一件禮物——一封信。這封信是400多年前,一五八幾年的時候伊莉莎白一世寫的信,寫給誰的呢?寫給萬曆皇帝的信。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看英女皇信中對萬曆皇帝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1583年我國處在明朝萬曆十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放眼西方的英國,正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經歷了他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中國同樣如此,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出現了短暫中興局面。1582年首輔張居正逝世,萬曆皇帝漸漸出現了怠政的心理,後來甚至有20年沒有上朝,國政荒廢,奸臣並起,而他每天沉浸在奢華享樂中。
  • 明代中國稱霸世界,英國女王曾寫信給明朝皇帝,裡面內容讓人自豪
    從當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給萬曆皇帝親筆信中的稱呼就能看出差距。 一、親筆信事件始末  1596年,當時的英國女王為伊莉莎白一世在自己的書房中為明朝萬曆皇帝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中她客氣地稱呼當時的明朝萬曆皇帝為「偉大及不可戰勝的君王陛下」,並在信中表達了自己對這個東方神秘國度的嚮往以及能夠與明朝通商往來的美好願望。接著這封信便被伊莉莎白女王交給了她任命的使者約翰,希望他能安全地把這份希望帶到東方國度。
  • 英國女王424年前給中國萬曆皇帝寫信:請予相互貿易和安全通行
    華聞之聲全媒體聯播網整理報導(記者 彭瀟瀟)1596年,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皇帝萬曆二十四年,時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寫了一封親筆信,委派使者約翰·紐伯萊帶給明朝萬曆皇帝,信中表達了英中兩國更好開展貿易往來的願望。
  • 雜談明朝萬曆皇帝批閱奏摺的事事非非
    個人名義的奏摺需自己送到指定地點有專門太監接受,在皇帝批閱並要求抄寫公布之前,這些都是秘密的行為,沒人知道奏摺內容寫的是什麼,往往這樣的奏摺容易引起軒然大波。為了明朝的安定,萬曆皇帝必須信任張居正的決定,並且不惜一切的支持他。被彈劾的張居正滿朝文武百官都是明白人,知道張居正能夠在人事任免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為什麼提拔官員要你張居正說了算,這樣的行為很快就招來了大家的不滿,自然就有人開始彈劾張居正。
  • 萬曆皇帝朱翊君
    陳時龍:張居正對小皇帝也有諸多限制,當然他給皇帝安排了非常詳細的內容,每天什麼時候上朝,什麼時候講學,什麼時候讀書,給他定好了詳細的日程表,包括大到朝廷如何用人,小到宮中的一些細節,張居正都非常詳細地跟地講。
  • 明朝太監馮保,陪伴了萬曆皇帝整個童年,最後因為貪汙被萬曆抄家
    明朝第十位皇帝正德是一位個性很強的皇帝,在他的統治期間,他經常離開京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前的朝代都有早期朝代,但正德皇帝開了開夜宵的先例,正德皇帝在位僅16年,死時31歲,沒有留下繼承人。經大臣與太皇太后商議,由後代,萬曆皇帝的祖父繼承大一統,他就是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在位45年,僅次於明朝萬曆皇帝,嘉靖在位的前二十年,盡職盡責,但當他到了中年,他把精力轉向鍊金術和追求長生不老。萬曆的祖父嘉靖死後,父親繼承了他的王位,他就是隆慶皇帝,在位五年半,明朝期間,國家恢復了繁榮,隆慶也被稱為繁榮之王。
  • 掌控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為什麼明朝的萬曆皇帝卻如此孤獨?
    可以說,明朝的皇帝都帶有以上,且不止以上幾個特性,除了時代的特性,他們也還有自己的個性。而萬曆皇帝,就是這其中的典型。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一書,專門對萬曆朝的事情做了詳述,並開了一個單獨的篇章,在第一章「萬曆皇帝」進行了闡釋。
  • 英國女王給萬曆寫了一封信,透露了一個殘酷真理,只有六個字!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英國還和中國有過一次交往,即:英國女王中國萬曆皇帝寫了一封信。只是,遺憾的是,這封信沒有送到萬曆手中,在半途遭遇風暴,沉入了大海之中!
  • 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也有人說明朝亡於崇禎,其實明朝亡於這個人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那麼,明朝到底亡在誰的手裡?學術界對於「明朝到底亡在誰的手裡」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止,有人說明朝是在萬曆年間滅亡的,有人則認為是崇禎皇帝的錯,還有人說是東林黨爭才明朝覆滅的根本原因。現在我們把前兩個觀點進行一下對比,看看到底哪個觀點才是正確的。
  • 明朝如何處置日本戰俘?讓萬曆皇帝來告訴你什麼叫真正的天威
    而此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朝萬曆年間,所以我們也把這場戰爭稱為「萬曆朝鮮之役」。那時候的萬曆皇帝從來都不上朝的,但在這件事情上破例了,經過和眾大臣討論,明白救援朝鮮就是在保護大明,於是乎,派遼東總兵李如松率4萬大明精銳前去救援。
  •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明朝皇帝多奇葩,但神奇的是,皇帝再怎麼奇葩,朝廷都能運轉下去,這得益於明朝獨特的內閣制。皇帝有沒有坐在龍椅上不要緊,只要內閣存在,政務就不會混亂。因而,明朝皇帝是好是壞,不能以上不上朝作為評判的標準。嘉靖皇帝朱厚熜和孫子萬曆皇帝朱翊鈞都有一樣的毛病,不愛上朝。
  • 為何明朝有正德、嘉靖、萬曆這樣的皇帝?這是政治制度造成的結果
    明朝為什麼有這麼多奇葩皇帝?其實從明朝的政治制度的運行來看,明憲宗之後的明朝的皇帝真的很閒,這使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去搞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用費心勞力的參與大批政事和奏摺的處理之中,明朝的國家行政機構能夠在皇帝缺席的情況下照常運行。
  • 萬曆皇帝給日本丞相下了一道聖旨,鬧出笑話,現存於大阪博物館
    提及歷史上有名的不上朝的皇帝,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明朝的萬曆皇帝。這位皇帝在張居正死後,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開始荒廢政事,不理朝政。國家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之下,出現了許多的漏洞,到最後明朝只能逐漸走向滅亡。
  • 明朝亡於萬曆還是嘉靖?都不是,在這個朝代之後的明朝已經顯出敗象了
    明朝一崇禎煤山自縊作為終結,但是我覺得崇禎皇帝卻不應該背「亡國」的這個鍋。 從朱元璋建立明朝到明宣宗朱瞻基時期,這四位皇帝帶領下的明朝大體上還是比較安穩的。尤其是在明仁宗作為太子監國時期,朱棣一朝雖然東徵西討,幾度下西洋,但是明朝的政治經濟還是能夠支撐起來的。
  • 五分鐘速讀《萬曆十五年》
    從名字上看,黃仁宇講的是明朝萬曆十五年發生的事情,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幹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 同樣是幾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二人誰的能力更強?
    嘉靖是藩王上位,上位時年齡15歲左右;萬曆從小生活在宮中,上位時10歲左右。從年齡可以看得出來,嘉靖上位時,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要稍微成熟一些。明朝皇帝不上朝,其實是由於明朝特殊的政治制度造成的,明朝自宣德皇帝開始,官員呈送給皇帝的奏摺,必須經過內閣,內閣作出初步的處理意見,這種初步的處理意見稱為票擬,然後皇帝再在奏摺上作出批示,稱為披紅。